三峽大學來華留學生國情及文化教育基地落戶長盛川青磚茶產業園

2020-12-21 瀟湘晨報

三峽大學來華留學生國情及文化教育基地落戶長盛川青磚茶產業園

以茶為媒 三峽大學來華留學生國情及文化教育基地落戶長盛川青磚茶產業園

12月4日,「三峽大學來華留學生國情及文化教育基地揭牌儀式」在長盛川產業園順利進行。三峽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黃應平,三峽大學國際合作與交流處處長、國際文化交流學院書記席敬等與鑫鼎集團總經理、長盛川青磚茶第十九代傳承人何建剛,湖北長盛川青磚茶研究所副所長、秘書長劉錦程共同揭牌。並在長盛川產業園進行參觀體驗交流。

「三峽大學來華留學生國情及文化教育基地」正式落戶長盛川產業園,基地的成立,標誌著三峽大學與長盛川產業園將更深入、更高層次的開展合作。基地的成立將為三峽大學來華留學生提供文化交流的平臺,為我國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共同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

何建剛表示,茶文化是中華文化的優秀代表,本次三峽大學來華留學生國情及文化教育基地的掛牌只是起點,接下來我們將和三峽大學研究生院設立專班,毫不保留的把我們的文化傳授給大家,滿足大家的需求,真正地為來華留學生提供實踐基地、交流平臺。同時,該平臺的搭建,不僅讓我們建立了深厚的友誼,而且還為一帶一路沿線的國家和地區人民提供需求。希望來華留學生能夠把我們中國的茶文化帶回自己的國家,以促進雙方和平共處、繁榮昌盛。

何建剛強調:「掛牌只是一個起點,長盛川未來將落實、深化與三峽大學研究生院的合作,雙方成立工作推介小組,落實三峽大學來華學生到長盛川產業園學習的需求。」

三峽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黃應平表示:長盛川青磚茶擁有超過六百年的歷史,這是湖北乃至中國茶文化的一個代表,基地的建設將成為我校來華留學生學習、了解和體驗茶文化提供寶貴的平臺,也為我校學生了解中國文化打開了一個新的窗口,希望留學生通過基地的建設真正的走進長盛川,了解長盛川,助力長盛川走向世界,實現雙方的互利共贏。

鑫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何建剛贈留學生《長盛川賦》

隨後,留學生們在長盛川產業園參觀了文化展廳和長盛川青磚茶的加工製作流程,了解了長盛川青磚茶厚重悠久的品牌文化,品嘗了長盛川湖北青磚茶,感受健康的醇厚滋味。同學們對這一塊塊茶磚背後隱藏的中國茶文化驚嘆不已!

長盛川的茶藝師小姐姐通過長盛川青磚茶的泡茶技藝教學,向外國友人展示了中國茶文化的博大精深。茶藝師的端莊大氣、彬彬有禮也體現了中國茶藝所展現出來的東方美學氣韻,吸引了外國朋友的眼球。

活動現場,留學生們用不太嫻熟的中文說:我們熱愛中國,也很羨慕中國人民有這麼好的茶產品,期望可以通過自己的了解及學習,將健康綠色的長盛川好茶,帶回自己的國家,讓同胞們也嘗一嘗來自中國的「神奇樹葉」。

隨著 「三峽大學來華留學生國情及文化教育基地」的掛牌成立,長盛川產業園會成為三峽大學師生了解中華茶文化、培養留學生知華友華情懷的新窗口,也將成為長盛川青磚茶「健康世界」夢想展現的新舞臺,更是中國茶文化、茶產業在「一帶一路」、「 萬裡茶道」偉大裡程上行走更遠的新起點!

(編輯:劉莉莉) 【來源:長盛川湖北青磚茶】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三峽大學來華留學生國情及文化教育基地落戶長盛川青磚茶產業園
    三峽大學來華留學生國情及文化教育基地落戶長盛川青磚茶產業園發布時間:2020年12月07日 16:10 來源:長盛川湖北青磚茶 三峽大學來華留學生國情及文化教育基地落戶長盛川青磚茶產業園  12月4日,「三峽大學來華留學生國情及文化教育基地揭牌儀式」在長盛川產業園順利進行。
  • 三峽大學來華留學生:想把這片中國的「神奇樹葉」帶到全世界
    來源:神州學人 作者:通訊員 唐洪偉   神州學人網訊 12月4日下午,三峽大學組織來華留學生走進湖北長盛川生物科技園,體驗和學習中國茶文化,了解中國茶葉行業發展現狀,開啟了一次獨特的中國茶文化體驗之旅
  • 紹興文理學院「來華留學生文化體驗基地」落戶百年會稽山
    11月18日,紹興文理學院「來華留學生文化體驗基地」揭牌儀式在會稽山紹興酒股份有限公司舉行。揭牌儀式由會稽山公司副董事長王強主持。紹興文理學院副校長壽永明、外事處處長高麗娟、國際教育學院院長馮燕、國際教育學院副院長胡琦蓉及來華留學生代表參加了此次揭牌儀式。會稽山紹興酒股份有限公司出席揭牌儀式的領導有董事長虞偉強,副董事長王強,品牌總監林志明。
  • 身邊的非遺·美食篇丨長盛川青磚茶
    公元1368年(明洪武元年),何氏祖先何德海始創「長盛川青磚茶製作技藝」,首制帽盒茶,是為青磚茶鼻祖。 長盛川湖北青磚茶經漢水,越黃河,行銷西北和歐亞各國,沿途相繼成立了260餘家茶莊,衍生出「長順川」、「玉盛川」等50多個川字系列品牌,一度成為萬裡茶道上的主要流通商品,備受萬裡茶道沿線各國及地區追捧,被譽為「萬裡茶道上的瑰寶」、「草原上的生命之飲」。 抗戰時期,鄂南長盛川茶莊毀於戰火,宜昌長盛川茶莊店面雖然被毀,但其生產依舊持續。
  • 紹興文理學院「來華留學生文化體驗基地」落戶百年會稽山
    11月18日,紹興文理學院「來華留學生文化體驗基地」揭牌儀式在會稽山紹興酒股份有限公司舉行。揭牌儀式由會稽山公司副董事長王強主持。紹興文理學院副校長壽永明、外事處處長高麗娟、國際教育學院院長馮燕、國際教育學院副院長胡琦蓉及來華留學生代表參加了此次揭牌儀式。會稽山紹興酒股份有限公司出席揭牌儀式的領導有董事長虞偉強,副董事長王強,品牌總監林志明。
  • 身邊的非遺·美食篇丨長盛川青磚茶
    公元1368年(明洪武元年),何氏祖先何德海始創「長盛川青磚茶製作技藝」,首制帽盒茶,是為青磚茶鼻祖。 長盛川湖北青磚茶經漢水,越黃河,行銷西北和歐亞各國,沿途相繼成立了260餘家茶莊,衍生出「長順川」、「玉盛川」等50多個川字系列品牌,一度成為萬裡茶道上的主要流通商品,備受萬裡茶道沿線各國及地區追捧,被譽為「萬裡茶道上的瑰寶」、「草原上的生命之飲」。 抗戰時期,鄂南長盛川茶莊毀於戰火,宜昌長盛川茶莊店面雖然被毀,但其生產依舊持續。
  • 長盛川湖北青磚茶與內蒙古昭君博物院聯手打造文創產品
    長盛川湖北青磚茶與內蒙古昭君博物院聯手打造文創產品 發布時間:2019年10月21日 20:31 來源:微信公眾號:長盛川湖北青磚茶   10月18日,內蒙古昭君博物院與鑫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湖北長盛川青磚茶研究所在呼和浩特籤署合作協議,共同打造融昭君文化傳播與湖北長盛川青磚茶於一體的創意產品,共享昭君文化研究成果。
  • 長盛川茶莊清代遺址紀念碑在赤壁市羊樓洞揭幕
    鹹寧網訊(鹹寧日報全媒體記者 黃柱 通訊員 王金晶)昨日,在赤壁市趙李橋鎮羊樓洞「觀音泉」邊,長盛川第十九代傳人何建剛帶領鑫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部分傳承人、湖北長盛川青磚茶研究所研究員、赤壁禪茶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等,在長盛川茶莊清代遺址舉辦紀念碑揭幕儀式。
  • 長盛川茶莊清代遺址紀念碑在赤壁市羊樓洞揭幕
    鹹寧網訊(鹹寧日報全媒體記者 黃柱 通訊員 王金晶)昨日,在赤壁市趙李橋鎮羊樓洞「觀音泉」邊,長盛川第十九代傳人何建剛帶領鑫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部分傳承人、湖北長盛川青磚茶研究所研究員、赤壁禪茶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等,在長盛川茶莊清代遺址舉辦紀念碑揭幕儀式。
  • 中華文化促進會主席王石做客三峽文化講壇
    、鑫鼎集團主辦的三峽文化大講壇——「努力提升社會文化品質」主題講座在市圖書館開講。  王石還與現場聽眾就當前社會文化的熱點現象,進行了深入的互動探討,尤其是對於如何提升宜昌茶文化的品質,王石從品牌建設、文化傳播等方面給予有效建議,並盛讚長盛川在傳承傳統制茶工藝和弘揚青磚茶文化中發揮出的旗幟作用,論壇現場氣氛熱烈。
  • 中國青磚茶老字號茶莊長盛川在湖北赤壁市觀音泉舉行清代遺址紀念...
    中國青磚茶老字號茶莊長盛川在湖北赤壁市觀音泉舉行清代遺址紀念碑揭幕儀式 來源:中國新聞網時間:2019-09-27 10:24:44
  • 大慶攜手東北大學共建紅色教育國情教育基地,韓輝張國臣出席
    大慶攜手東北大學共建紅色教育國情教育基地,韓輝張國臣出席 2020-12-24 20: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全國各省市文化精品走廊②湖北省文化創意產業園
    計劃建設茶產品交易一條街、國際茶文化交流中心、國家茶產業人才培訓基地、中國(天門)茶城、中國茶文化旅遊中心、茶飲料生產基地、茶食品生產基地、中國茶葉檢測中心、中國茶葉生態示範園、中國(天門)茶博物館等,重點引進茶加工、茶飲品、茶食品、茶保健品、茶化妝品、茶工藝品等茶產品加工企業。
  • 跨文化適應 來華留學生咋應對
    跨文化適應問題在來華留學生中存在目前,來華留學生數量快速增長,中國已經攀升為世界第三大留學生輸入國。教育部官方統計顯示,2016年來華留學生人數超過44萬,比2015年增長11.35%。教育部2010年發布的《留學中國計劃》提出,「到2020年全國在內地高校就讀的外國留學生要達到50萬人次,其中接受高等學歷教育的留學生要達到15萬人,來華留學生生源國別和層次類別更加均衡合理。」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來華留學生身份呈現多元化趨勢。
  • 拓維教育產業園落戶長沙高新區
    拓維教育產業園效果圖。 拓維信息創始人李新宇致辭。   紅網時刻1月19日訊(記者 喻向陽)今日,拓維信息與長沙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委會(以下簡稱「高新區管委會」)籤署作項目「拓維教育產業園」,這標誌著湖南省首個「網際網路+教育」產業基地落戶長沙高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