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這樣的經歷?
一大早來到辦公室,坐下來之後卻發現自己不知道今天要先做哪些事情。於是就那邊想啊想,好不容易理清各個事項的先後順序,接下來要開始著手做事情了。卻感到了一絲疲勞。而後面的工作自然效率也是打折扣的。
這種現象被稱為「決策疲勞」。
決策疲勞指的是,當一個人做出一系列的決定之後,決策質量會出現下降的情況。
如果你一大早來到公司,還是睡眼惺忪的狀態,決策疲勞的程度還會更高。
這也就意味著,如果我們可以減少在早上做決定的數量,把這些事情放在頭一天的晚上,就能夠節省早上寶貴的時間,也能夠更加高效地完成手頭上的工作。
給自己的一天開一個好頭。
為了有高效的一天,你需要在前一天的晚上準備這5件事:
1.打掃房間
這裡的「打掃」,指的不是那種大掃除,而是指簡單地把物品放回原位,清理家具的表面(書桌、餐桌、梳妝檯等)。
這樣做的一個好處就是,當你醒來的時候,看到的是一個整潔乾淨的家,整個人的心情也會跟著好很多。同時,因為你已經把物品放回原位了,也就避免了在要出門的時候還在火急火燎地找東西,比如鑰匙、手機、錢包……
2.為第二天設定目標並做好準備
這個世界某種程度上可以分為兩種人:在早上做計劃的人和在頭一天晚上做計劃的人。
而很明顯,後者會在第二天起床之後更有幹勁。
因為當你在睡覺前就明確知道第二天要做什麼的時候,你心裡會不自覺地給這些事項安排先後順序以及完成的時間,這樣會讓你第二天的生活更有計劃性。
當你醒來的時候,最好的狀態是
「今天把這些事情做掉。」
而不是在醒來之後再制定當天的工作計劃。
3.提前為第二天的早飯、午飯做準備
不可否認,有的時候做飯是一件挺花時間的事情:洗菜、切菜、醃製入味……這些步驟都是需要時間來完成的。
而早上的時間本來就少,如果你還要在起來之後花時間做飯的話,那時間就更緊張了。
所以,為什麼不把這些準備工作在頭一天晚上完成呢?
如果你早上起來想喝一杯蔬果奶昔,你完全可以在頭一天的晚上把蔬菜和水果先切好,放到冰箱裡保存。這樣一來你第二天就可以更愜意地享受你的蔬果奶昔。
如果你不想自己做飯,你也可以在前一天的晚上決定第二天要吃什麼,而不是把這個問題留到第二天的早上再來決定。
4.做一件本可以第二天做的小事
做一件本來可以在第二天做的小事。
這樣做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讓自己養成提前一天準備的習慣,而不只是為了節省時間。
比如,如果我要在第二天出遠門,我會在前一天把東西都裝到背包裡。這樣第二天我一吃完早餐,背包一拎就可以出門了。而不必在花時間在整理背包這件瑣事上。
5.把一個你在早上的習慣,挪到前一太晚上做
如果你希望有一個有條不紊的早晨,那麼可以考慮調整一下自己的習慣。
因為早上的時間很短暫,如果你已經十分忙碌了,再做別的事情只會讓你更加焦頭爛額。
比如說,我原來喜歡在早上的時候花點時間來讀小說消遣。但我很快發現這個行為會擠佔大量的時間,讓我在早晨的時候更焦慮,既看不進書,也做不好其他的事情。
所以,我開始選擇只在晚上看書。
一來是晚上的時間更安靜,更能讓我沉浸在書中的情節裡,二來是我在第二天早上會更加從容,度過一個從容的早晨,調整自己的工作狀態,迎接嶄新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