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註高質量發展的區域坐標
——湖南首家工業4.0創新中心在雨花經開區投入運營
▇歐陽倩 張 磊 王 健 劉超超 楊小軍
(刊登於2019年7月23日《湖南日報》10版)
拿著檢驗設備往返於車間,組織多名專家現場勘測,這樣的場景在以後的「智造」車間不再出現。
取而代之的,是偌大的屏幕上顯示著三維場景圖片:設備零部件、車間運作情況等被不同顏色標示,其所處位置、形狀輪廓都與工廠實景現場一一對應。輕點滑鼠、調取目標,足不出戶即可進行虛實結合的「模擬巡檢」。
——這是湖南首家工業4.0創新中心推出的數字孿生系統,及其帶來的生產和服務的智能升級。
7月23日,由西門子工業軟體(上海)公司、長沙市政府和湖南中南智能裝備有限公司共建的「湖南工業4.0創新中心」正式投入運營。
這是我省首個「工業4.0」的孵化與服務平臺,國際化的視野和本土化的產業優勢,將為「智造之都」貢獻雨花力量。
一種態度 湖南「智造」的「自我加碼」
(截至7月22日,湖南省機器人產業集聚區人工智慧及機器人企業累計達到213家。)
自18世紀下半葉,蒸汽機吐著白氣推開工業化大門以來,人類工業文明發生了嬗變。
在工業化、信息化進程的大舞臺上,各個區域次第亮相演繹出各具特色的發展篇章。
2016年初,我省提出「一二三四」製造強省推進路線,並把智能製造作為製造強省建設的主攻方向,大力實施「智能製造工程」專項行動。
察勢者明,趨勢者智。製造業在長沙市的經濟格局中佔了近40%的比重,位居全國省會城市前列。長沙市深知自身的優勢在製造業,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根基也在製造業。
「以智能製造統領產業轉型升級,把智能化滲透到產業發展的方方面面,推動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先進位造業與高技術服務業深度融合。」這是長沙建設製造強市的戰略選擇。
在省委、省政府的指導下,長沙以更強的力度、更有效的舉措全面推進。政策、資金、人才、服務……生產要素紛紛注入,工作力度不斷傾斜。
雨花區深刻領會,迅速部署。2018年,「湖南工業4.0創新中心」項目在雨花經開區落地。雨花經開區智能製造的建設步伐進一步加快!
2019年7月23日,該項目正式投入運營,為我省乃至世界智能製造產業提供各種層次和各種形式的知識、技術和產品服務。
這是一個充滿挑戰的布局。它開闢了雨花區發展的新領域、新空間,也將為雨花區贏得率先發展的新機遇、新平臺!
一場探索 機器人掀起項目建設浪潮
( 湖南工業4.0創新中心,將搭建面向裝備智能製造的政產學研區域協同創新平臺。圖為展廳一角。)
「工業4.0」是什麼?做什麼?
「工業4.0」,這個源自德國的熱詞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的簡稱。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機器人、雲計算、3D列印……這些我們耳熟能詳的概念,都得益於目前由智能製造所領銜的第四次工業革命。
擁抱「工業4.0」,雨花區早有探索。
2015年3月,雨花經開區被湖南省政府授為「湖南省機器人產業聚集區」,長泰機器人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本體機器人「長沙1號」隨即發布。2016年,雨花經開區具體承辦2016中國機器人大賽,一舉打響了湖南機器人產業聚集區的名氣。
4年耕耘,一條囊括上中下遊的完整產業鏈逐步形成:在這裡,既有以長沙智慧機器人研究院、湖南省自興人工智慧研究院為代表的技術研發和技術人才培養基地,也有以長步道、同晟精傳、湖南微睿智能等為代表的關鍵零部件企業,還有以長泰機器人等為代表的本體製造商,也有以大族雷射、泰達機器人等為代表的系統集成商,更有以連碩教育、工控幫等企業為代表的工業機器人培訓機構……
截至7月22日,湖南省機器人產業集聚區人工智慧及機器人企業累計達到213家。今年上半年,雨花經開區人工智慧傳感器及機器人產業實現營收24億,增長26%。
探索的腳步從未停駐。7月23日,在湖南省機器人集聚區的圭塘河邊,同升湖畔,人工智慧及機器人產業鏈交流對接會舉辦。
在這裡,理念與行動交織。打破產業邊界,推動融合創新;提高產品質量,避免低價競爭;推進智能網聯設備的研發及產業化;推進工業軟體在製造業信息化改造中的應用,使之成為智能製造和工業網際網路體系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這些理論與實踐的建構將凝聚成共識向全球發布。
在這裡,長沙與國際交融。全球智能製造產業聯盟(矽谷)秘書長、德國工業4.0研究院常務理事、深圳華制智能製造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夏妍娜,西門子數位化工業集團西門子工業軟體大中華區副總裁兼CTO方志剛等,均是座上嘉賓,分享國際前沿體系。業內翹楚,如深圳眾享互聯科技有限公司CEO季程晨,湖南中南智能裝備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楊漾等,將就智能製造發展潛力、空間、方向、路徑等方面進行探討。
世界500強企業的強勢入駐,高端零部件智能製造生產基地項目、全球雷射裝備產業服務平臺項目、5G工業平臺網絡項目……8個過億元產業項目依次籤約,以抓大項目、好項目為主線,以提速、提效、提質為內涵的新一輪項目建設,拉開了雨花經開區下半年項目攻堅戰的帷幕。
一個功能 產品與服務助推行業轉型
( 雨花經開區工業廠房鳥瞰。)
備受關注的「湖南工業4.0創新中心」來了!
——分析它的框架,我們能感知它的擔當。
創新中心將面向長沙所有企業,提供各種層次和各種形式的知識、技術和產品服務。
對「智造」產業本身來說,創新中心要跟蹤引領智能製造技術新進展,推動智能製造技術在湖南的創新和擴散;
對行業來說,要對接湖南傳統製造業轉型升級需求,整合資源服務製造企業轉型;
對生態鏈來說,要提供全價值鏈服務,比如軟硬體研發、創新項目孵化、小微初創企業服務等;
對人才儲備來說,創新中心面向全球吸引和招攬智能製造高端人才,並在湖南開展人才培養和職業培訓。
——見證它的技術,我們能感知它的活力。
創新中心最核心的技術是數位化雙胞胎技術。通俗地說,就是以數位化方式拷貝一個物理對象,模擬對象在現實環境中的行為,對產品、製造過程乃至整個工廠進行虛擬仿真。
這項技術可用於產品的智能升級、生產的智能升級、服務的智能升級,幫助客戶提升產品質量和生產能力,降低整體成本。
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工作再抓實……在省委、省政府,長沙市委、市政府「產業項目建設年」、「營商環境優化年」的指導下,雨花經開區主動當好親商、富商、安商的「店小二」——不叫不到、隨叫隨到、服務周到、說到做到。
與此同時,7月23日,雨花經開區《關於加快發展新一代人工智慧 建設智慧園區的若干意見》正式出臺。雨花經開區也成為我省首個針對發展新一代人工智慧、建設智慧園區出臺專項政策的園區。
從破解營商環境建設體制機制難題,到制度體系的日趨完善;從「網際網路+園區服務」穩步推進,到實施51項「幫代辦」事項;從設立企業「寧靜日」「走訪日」,到全面踐行「千人幫千企」提供精準服務……務實的舉措一茬接著一茬,發展的來勢一浪高過一浪。
一幅風生水起、蹄疾步穩的智能製造宏圖,躍然如見!
(坐落於長沙市雨花經開區的湖南機器人產業聚集區,目前已形成了完整產業鏈。)
智慧園區的本質是服務的「智慧化」
——雨花經開區《關於加快發展新一代人工智慧 建設智慧園區的若干意見》解讀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歐陽倩
一個充滿「智慧」的園區,應該長什麼樣?裝上攝像頭、放塊電子屏……這是智慧園區的「表」;大數據、物聯網……這是智慧園區的「裡」。長沙市雨花經濟開發區在做的是「表裡結合」,打造一個高效率、低成本的服務平臺。
雨花經開區「若干意見」的出臺,回答了3個問題。
一是建設智慧園區「家底如何」?
在智慧園區建設及新一代人工智慧領域,雨花經開區不僅有基礎設施條件、有人才,還有不少志向於此的龍頭企業,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產業鏈條。
「以超常規的手段推進超常規的工作。」雨花經開區態度鮮明:設立1億元人工智慧產業發展專項資金,重點支持場景應用、企業引培、研發創新、人才培養等方面。
他們的目標清晰而務實:到2021年,力爭形成15個以上人工智慧深度應用場景、30個以上人工智慧應用示範項目、15個以上人工智慧協同創新平臺,集聚一批人工智慧領域的龍頭企業和隱形冠軍企業。
二是智慧園區「誰來建」?
雨花經開區用如椽大筆繪就出9大應用場景,包括智慧工廠、智慧物業、智慧政務、智慧交通、智慧能源、智慧物流、智慧街區、智慧醫療、智慧教育。在「誰來建」這個問題上,雨花經開區擺脫了由政府大包大攬的模式,而是採取「以獎補代建」的形式——由企業出資,再由雨花經開區按比例獎勵。
比如,對成功完成智能化技術改造的企業,在長沙市級補貼15%的基礎上,按實際完成投資額再給予30%補貼;若獲評智能製造示範項目(車間)還可進行獎勵,單個企業獎補最高額度1000萬元。
再比如,對智慧物業、智慧交通、智慧能源等平臺的建設主體,園區按實際建設投資額的30%給予獎勵;對建設智慧物流、智慧街區、智慧醫療等可給予平臺投資額度的50%進行獎補。
鼓勵人才集聚、鼓勵研發創新,也是「若干意見」的重要導向。比如,對引進人才、培養機構予以50萬元不等的扶持資金;對人工智慧技術和產品創新獲得上級認可的企業,可按研發投入的20%給與補助。
三是智慧園區「好在哪」?
智慧園區的實質是一個服務平臺。
這個平臺,企業「用得著」。企業引培、研發創新、智能車間、電子政務、網絡協同……在智慧園區,企業辦事快、成長快。
這個平臺,人們「用得順」。園區發展的核心是圍繞人的需求,交通便、物流快、街區美,醫療水平高、教育更優質……這裡是產城融合的縮影。
從這個層面看,雨花經開區的探索,不是立足於一園一區的「管中窺豹」。他們的探索,是把「智慧」落實到經濟社會的每個環節,讓企業和生活於斯的人們有更好的體驗、更時尚的生活。
版權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湖湘情懷,黨媒立場,登錄華聲在線官網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戶端,領先一步獲取權威資訊。轉載授權:0731-84326133蘇女士。轉載須註明來源、原標題、著作者名,不得變更核心內容。
[責編:榮庭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