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所有文字和照片皆為攝影師陶羽原創,請尊重創作者的付出,未經允許請勿盜用。
到格拉斯哥的第一天,在中央火車站下車時已是傍晚,站臺外人來人往。天空烏雲密布,下著小雨,這樣的天氣正是格拉斯哥氣質的絕佳搭配。
冬天的格拉斯哥白晝短暫,炭黑色的老建築褪不去近代工業的氣息,穿著深色長款大衣的行人用粗獷低沉的蘇格蘭口音在雨中若無其事的交談著,擁堵的馬路上不時有黑色復古計程車停下來載客,也有拎著蘇格蘭特產buckfast的流浪漢偶爾在街上大聲喧譁著走過。
煙雨和黑夜模糊掉了現代城市的痕跡,在火車站外,好像置身於九十年代初鐵達尼號始航的碼頭。雨就接著下吧,這樣的天氣搭配這樣的氛圍也可以讓人流連忘返,而且你不需要拿出手機關心時間,抬頭就能看到高高的鐘樓上明亮的錶盤。
格拉斯哥大學畢業的一個朋友就跟我說過他有多喜愛他的母校:「我小時候夢到自己到了一個地方,抬頭就能看到一個特別高的鐘樓……後來沒想到上的大學就是這麼一個地方。黑紅色的磚牆、古樸的窗戶和雕塑、褐色的穹頂、高聳的塔尖,還有這麼一座鐘樓,就是這樣的鐘樓。」
我也順著他手指的方向望去。格拉斯哥大學是全球歷史最悠久的十所大學之一,它的存在也已成為這座城市的標誌之一。在格拉斯哥大學工作獲得諾貝爾獎的學者雖然不算多,但卻都是幾個重要領域的奠基人,比如經濟學之父亞當·斯密、工業革命之父瓦特、熱力學之父開爾文,現代抗菌藥之父約瑟夫·李斯特。
參觀時,曾在校園裡看到一棵老樹下躺椅上兩名學者端著一個線條模型在討論著什麼,對照著走廊裡的紀實素描不禁感慨,幾百年了這裡的環境氛圍似乎也沒有什麼改變,當年瓦特也是在那張躺椅上午休和同事討論學術問題的吧?
格拉斯哥大學南面山坡下是凱爾文哥羅維藝術博物館,在學校主樓前的觀景臺便可以眺望到這座宏偉的建築。凱爾文哥羅維藝術與博物館有一百多年歷史,是整個蘇格蘭最值得一看的博物館。
在入口買票時候詢問了一下館內的看點,售票員不假思索的回應everything,起初有點擔心,因為一般美術館工作人員回應everything的時候就說明這個館沒有什麼特別出名的收藏。當然工作人員是迷之自信的義大利人的情況除外。後來發現這座美術館也是個例外。
凱爾文哥羅維藝術博物館內有一百多萬件藏品,精細的燈光,還有管風琴演奏。畫廊裡有雷諾瓦、莫奈、塞尚、達利的巨作和部分梵谷的早期作品。此外,中世紀的鎧甲、雕塑和石刻等藏品也是琳琅滿目、蔚為壯觀。
離開美術館和格大,向東前行,市中心的每條街道兩側都能看到高大壯闊、古色古香的各式建築,這些街道從各個方向在喬治廣場匯集。這座廣場以國王喬治三世的名字命名,四周有一些名人雕塑,正東是維多利亞建築風格的市政廳。
二月份到這裡時廣場中央搭著大型的嘉年華遊樂場,熙熙攘攘,熱鬧非常。離喬治廣場東側不遠處便是格拉斯哥大教堂,稍離開市中心的喧鬧,這裡顯得格外安靜。
格拉斯哥大教堂是中世紀的建築,由1136年經三百年建成,經歷宗教革命保存至今。教堂本身算不上驚豔和宏偉,但其歷史悠久,在世界上絕無僅有。整體建築呈黑褐色,外部樸實厚重,內部精雕細琢,另有各個宗教的大量藏品被收集在教堂的博物館裡面,非常值得一看。
格拉斯哥的餐飲喜歡用椒鹽做調味料,不管當地的中餐還是英餐,很多菜都會做成椒鹽味的,我們驚喜地發現其實英國的黑暗料理加上椒鹽後竟別有一番風味。
在格拉斯哥短短數日,已經讓人喜歡上這座城市灰暗又深沉的色調,喜歡上這裡聽不懂卻又有磁性的口音,喜歡上它陰冷又高傲的氣候,還有這裡特別上頭的藥酒,這裡的椒鹽江湖菜,風雨夜瀟瀟。
我是攝影師陶羽,每日更新一篇旅行攝影隨筆,喜歡就關注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