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廊坊本地人都知道,在廊坊霸州,一個甚至擠不進「四線城市」的縣級市裡,有著這樣一家省內最早的「國「字頭博物館。2008年11月中旬,周同學因為工作關係有幸較早地目睹過這個博物館的風採。只可惜當時使用的相機2009年4月「神秘失蹤」于衡水,而我卻還沒來得及將SD卡上的照片拷貝下來。不過沒關係,今天,周同學就和大家一起再次走進這座博物館,一起品味曾經的」自行車王國「留下的那些記憶。
位於河北省霸州市的「霸州中國自行車博物館」是一座國字頭自行車博物館,其展覽面積達4000平方米,共收藏自行車500餘輛,包括享譽全球的英國產「白金人」、日本「宮田」、德國「奔馳」自行車等,其中一些珍品已有百年歷史。
霸州華夏民間收藏館方位圖
「若覽益津風情處,遍聞巷閭絲弦聲」,霸州,古稱益津,在這座城市的主幹道-迎賓東道上,矗立著一座氣勢恢宏的收藏館,這裡就是霸州華夏民間收藏館。
霸州華夏民間收藏館於2008年10月28日正式開館,並於2010年9月被評為國家AAA級景區。建築面積38887平米,總投資2億元,是霸州市十大文化精品工程之一,是全國最大的縣級博物館。該館由霸州歷史博物館、科技館、青少年校外活動中心、瓷器陳列館、中國自行車博物館、書畫陳列館六大體系組成,經過多年的完善與發展,已經成為國內知名集休閒、收藏、文博、教育等職能於一體的綜合性文化場館。
華夏民間收藏館
中國自行車博物館於2008年10月28日,正式對外開放,是霸州華夏民間收藏館的三大主要展館之一。2009年6月4日被國務院正式行文批准為中國自行車博物館,是世界自行車展館中藏品最多、種類最全、規模最大的自行車博物館。 該館分為自行車史話廳、自行車運動廳、國際藏品區、國內藏品區、綜合廳、自行車王國的故事廳等展區。它的出現,填補了「自行車王國」沒有自行車博物館的空白。
國外藏品區最為精彩,有自行車史話部分,介紹了自行車發展史,有不同發展時期的自行車樣品或模型。接下來便是世界各國的自行車,大都是全世界最具代表性自行車,包括英國的白金人、漢堡、鳳頭牌;德國的哈雷、奔馳牌;日本的普利斯通、袋鼠牌等世界級精品自行車。
自行車誕生於18世紀,經過200多年的演變,從初期的簡單玩具,到現今千百萬人仍在使用的交通工具,這個過程富於歷史文化內涵。自行車的發展分了幾個階段:最早義大利藝術家達文西在600多年前就手繪出齒輪自行車的圖形,這是假想自行車。300多年前,《清野史大觀》記載了我國發明的近代原始自行車,是那種大小輪式樣,這是自行車的原始時期。
1790年,法國出現雙足踏地面前進的木質玩具車,叫小馬仔,就是自行車的鼻祖。1800年,俄國人製造了前大後小輪子的鐵質前輪驅動腳踏自行車。1816年德國人製造了車把控制方向的木輪車(走路機),在英國獲得專利。1838年,英格蘭一位鐵匠發明了腳踏連杆帶動曲軸的自行車,以上是自行車幼年時期。
1869年開始,自行車進入了青年時期。法國人雷諾發明了鋼管車架、輔條拉緊軸動力、實心膠輪的自行車。1874年,英國人勞森發明了鏈條傳動自行車。1877年維裡阿姆本發明了自行車鋼珠軸承。1879年,英國人魯桑製造出第一輛使用鏈輪和後輪鏈傳動的「安全自行車」。直到1883年,英國機械師傑姆斯.斯泰利對自行車做了很大改進的「徘徊車號」,這輛自行車很接近現代的自行車,這位機械師被譽為「自行車之父」。1888年,愛爾蘭獸醫鄧洛普發明了充氣輪胎自行車。1896年,自行車開始普及,那時的法國標緻公司年產自行車30000輛。
國內藏品區也很豐富,主要是新中國以來的各種自行車藏品。展出最多的是不同年份生產的四大名牌自行車:上海永久、紅旗、鳳凰牌,天津的飛鴿牌。還有霸州自行車廠的本地品牌——金拜克。
1、走進自行車博物館,迎面看見當年倫敦街頭自行車景象
2、自行車真正歷史200餘年,但令人費解的是,清康熙年間竟會有類似自行車的文字記載,可惜沒有留下實物,否則就應是中國人在400年前發明自行車了。
3、 這就是著名的「小馬仔」,自行車的鼻祖。1790年,法國西夫拉克伯爵發明用雙足踩踏地面行走的兩個木輪的車子,當時也叫木馬輪.。
4、這是德國卡爾斯汝小鎮林務員德賴斯1816年發明的運用車把控制方向的走路機,獲得英國專利,成為自行車的始祖。
5、這是1838年英格蘭發明天才——鐵匠馬克米蘭製造的三輪自行車,車身前部的橫軸上裝有兩個立杆,其下端有腳踏板,但腳踏時立杆就會牽動通往後軸的連杆前後移動,從而是後輪前行。我感覺有些像火車頭的輪子原理。
6、這是1863年法國馬車修理工米邵克斯發明的腳踏前輪驅動的兩輪自行車,已經有些接近現代自行車,只是前輪很大。
7、這是1883年英國機械師傑姆斯.斯泰利對自行車做了很大改進的「徘徊車號」,這輛自行車基本接近現代的自行車,這位機械師因此被譽為「自行車之父」。
8、看過了自行車發展史話,接下來就是世界各國的自行車,有很多名車呢。
9、這輛車是自行車博物館的鎮館之寶,1910年產於英國的白金人,當時只生產了100輛,中國有10輛。目前全世界只剩下這一輛,很珍貴。曾有位英國收藏家想用一輛勞斯萊斯換這輛車而沒成功。
10、別看這輛車看起來不顯眼,這輛1912年的德國藍牌自行車的主人,可是中國的末代皇帝溥儀。
11、這輛是漢堡牌自行車,自行車收藏界有「一漢二手三風頭」的說法,即漢堡、金手指、風頭三個品牌。世界排名第一的是漢堡車,它是英國喬治六世指定產品,也是世界唯一能夠使用皇家標誌的自行車,如今據說價值。
12、這是飛利浦牌自行車,原來飛利浦不光生產電器,早在20-30年代就生產自行車,其性能很好。
13、這是1950年日本生產的普利斯通牌自行車,也是世界名牌。
14、這輛是日本1950年生產的PINTA牌自行車,樣子很漂亮吧。
15、這是日本1970年生產的大小輪自行車,設計造型與1840年那輛自行車相似。
16、這輛車是1990年德國產的哈雷牌,外形像摩託車,是當年德國警察的巡邏車,雙鏈條,雙飛輪,七檔變速,速度很快。
17、這是德國1970年生產的奔馳自行車,不但奔馳廠,奧迪、寶馬、尼桑等公司都在生產自行車呢。現在一輛奧迪自行車6萬元,一輛寶馬自行車12萬元起價。
18、義大利的雙人騎自行車世界聞名。這輛車是一位義大利外交官贈給一位北大教授的,當時教授家居住條件有限,差點以廢品處理。我大使館聽說後,連夜收購回來。這輛車的最大特點是鋁合金壓鑄一次成型。
19、這是當年環法自行車大賽退役車,是玻璃鋼和碳纖維生產,普通人的兩個手指就可輕輕挑起。造價在10——180萬元不等。
20、這是1976年美國生產的山地車。1996年山地車比賽正式為奧運會比賽項目。
21、這是2000年印度生產的飛輪牌自行車,有些花裡胡哨的。
22、這是芬蘭生產的滑板車,前大輪,後小輪。
23、這是上世紀80年代日本生產的袋鼠牌自行車,外形輕便,前後空間利用率很高,後車架可摺疊,裝東西方便,被用於代送外賣。
24、這是30年代侵華日軍專用於託運炮彈的自行車,採用鋼板製成車身,載重1000斤,車梯帶輪,推動方便。
25、這是上世紀70年代英國生產的斯瑞達自行車,三角形車身,簡單大方,靠皮帶傳送,單叉可摺疊。歷經40年考驗,依舊是毫不遜色的時尚車型,至今還在生產,外觀幾乎沒有變化。
26、走進國內自行車藏品區,幾個騎自行車孩子的造型在歡迎你。
27、這是1950年上海生產的永久牌自行車。
28、這是上海生產的永久13型自行車,是中國70——80年代最好的自行車,載重性能很好,被當年百姓稱為「不吃草的小毛驢」。
29、這是1960年上海生產的永久牌自行車。
30、這是1960年上海生產的鳳凰牌自行車。
31、這是1990年天津生產的飛鴿牌自行車。
32、這是1980年天津生產的麒麟牌自行車。
33、這是1960年天津生產的雙喜牌自行車。
34、霸州市有個生產金拜克品牌的公司,這個展室都是金拜克自行車。
35、這棵大樹下的造型,反映了當年自行車深入在我們的生活中。
36、這張圖片,有沒有讓你想起當年的你!
37、你能這樣騎車嗎?反正我是不能,每次都被帶偏。後來我才知道,原來我被帶偏壓根不是啥技術問題,而是.,額,不說了,說多了都是淚啊。
38、在兩個展區中間亭廊,展示著幾輛異形自行車。
39、看一下真正的「國字頭」吧!
我是周天,我是不靠譜的周同學。北京人最早把自行車叫洋車、腳踏車。當時,騎自行車絕對是一種時尚,那種感覺不遜於現在開寶馬和奔馳。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自行車成了家庭「三大件」之一,買自行車得要「票」。自行車見證了中國一個多世紀的歷史軌跡,自行車融入了老百姓生活的喜怒哀樂。如今,「四輪」代替了「兩輪」,但總有一些回憶會留在記憶之中。
自行車購車票
最後,必須要提一位老人,他叫王明璽,人稱「中國自行車收藏大王」,中國自行車博物館的館藏大部分都曾經是他的私人收藏。2016年的3月20日,老人因病逝世,在此也算是給老人做個紀念吧。
王明璽(摘自《領先》雜誌)
他被譽為自行車收藏大王,收藏自行車140輛,他雖年近古稀,但仍精神飽滿。50年來,他在東單、缸瓦市、北新橋、天橋等地到處「淘車」,他把所有的心思都花在了「呵護」這些珍貴的車上。他就是王明璽。
1956年買了第一輛車王明璽之所以酷愛自行車收藏,這和他自幼在長春和成機器廠學徒,歲數不大,但車、鉗、銑、刨就樣樣精通有很大關係。 那時他就對集焊接、衝壓、銑刨、噴漆等於一身的自行車大感興趣,發誓要將自行車研究到家,自己親手造一輛最好的自行車。
1956年,他花480元買回一輛英國產的「鳳頭」牌自行車,從此,王明璽就與收藏自行車結下了難捨的情緣。 在王明璽收藏的140輛自行車中,最為名貴的要屬英國產的「白金人」牌自行車,為了得到該車,王明璽前後花了五六年的時間。
1975年左右,他在龍潭湖附近一位80多歲的老人家裡偶爾發現了該車。但老人也是愛車如命,車一時無法到手,王明璽一有時間就跑去看車。直到五六年後,老人故去,王明璽再次登門,以1000元的價格,從老人孫子的手中將「白金人」「接」回了家。
這輛「白金人」是1915年英國生產的,當時全中國進口僅10輛該牌子的自行車。
1998年,一位英國自行車收藏老人來北京旅遊時,找到王明璽,當即提出以10萬元美元收購該車,被王明璽婉言謝絕。
第二天,這位英國老人再次找到他,提出用一輛價值200萬的頂級寶馬車交換,結果王明璽還是沒有答應。
他在1999年,搞過一次個人自行車藏品展覽,此事在社會各界引起反響不小。還有著名的自行車公司請他任總經理的特別顧問。
現在,因為收藏自行車也成了「玩車」族裡的名人。自己現在有些心有餘力不足了,但是這些車跟他幾十年了,就像他的孩子,無論如何也不捨得賣掉它們,於是籌款辦了這樣一家自行車博物館。
版權聲明:本文引用圖片除特殊註明外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