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年,即使是冬天,齊科斯·馬基亞菲斯夫婦位於希臘邊境小島卡斯楚裡佐(Kastellorizo)的海濱小酒館也從未少過熙熙攘攘的遊客,其中有不少土耳其面孔——乘坐「海上出租」,他們只需10分鐘就能登島。然而,從去年夏天起,盤旋的戰機和穿梭的軍艦驚散了海鳥與魚群,小島遊客來往不再,光顧酒肆的人變成了身著戎裝的士兵。
「哪怕是希臘陷入金融危機的時候,我們也沒遇上什麼問題,因為一到夏天來島上的人就很多,我們的生意很好。」35歲的馬基雅菲斯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說道。然而,近半年來,這座小島的港口都寂靜無常——不僅僅是因為新冠肺炎大流行。
「如果你在谷歌上搜索卡斯楚裡佐,得到的聯想詞是戰爭、灰色地帶……可怕的事情正在發生。」在這座小島上長大的旅遊業從業者埃萊尼·卡拉韋拉奇對媒體表示,「這不是我們的世界。這是政治。」
卡斯楚裡佐島方圓12平方公裡,常住人口僅500人,是希臘版圖內最為偏遠的島嶼,與希臘大陸相隔近600公裡,與最近的希臘島嶼羅德島也有125公裡之遙,距離土耳其海岸卻只有2公裡。最近半年多以來,這個被蔚藍色愛琴海包圍、擁有崎嶇海岸線的小島,已經捲入希臘與土耳其兩個身為宿敵卻又同是北約盟友的國家之間關於海洋邊界以及近海油氣勘探權爭端的漩渦中心。
去年8月中旬起,由土耳其軍艦護衛下的勘探船「奧魯奇·雷斯」號(Oruç Reis)一直在希臘、賽普勒斯與土耳其之間的爭議海域遊弋。作為回應,希臘也派出護衛艦前往該海域,兩國軍艦發生輕微碰撞,險些擦槍走火。就在東地中海危機的緊要時刻,一支裝備精良的希臘軍隊抵達了卡斯特洛裡佐島,駐紮在山巔的軍事基地,俯瞰著土耳其的一舉一動。根據1947年的《巴黎和平條約》(編註:指反法西斯同盟國與義大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匈牙利和芬蘭分別締結的和約,這五國二戰期間曾與德日結盟但此後退出),該島被視作非軍事區,土耳其指責希臘違反國際法。
土耳其與希臘曾於2002年3月就海事糾紛啟動探索性談判,截至2016年3月的14年間,已經進行了60次談判。然而,由於希土關係持續惡化,談判擱置了近五年,直到2020年,兩國關係跌入40年來的谷底。
轉機似乎在今年到來。1月25日,土耳其與希臘第61次探索性會談在土耳其伊斯坦堡舉行,旨在就東地中海問題達成雙方都能接受的公平、持久和全面的解決方案。然而,外界紛紛預測此輪對話取得成功的前景依然渺茫。分析認為,此次會談結果並不具約束力,若是無法達成協議或將協議提交國際法庭仲裁,希土關係仍將持續緊張。
「當一方堅持認為有重大問題需要解決,而另一方甚至拒絕承認這個問題的存在時,我們面臨著一個有趣的哲學問題:這兩個國家之間是否存在待談判的問題?」1月31日,土耳其前外長、正發黨創始成員亞沙爾·亞克什在媒體撰文時如此發問道。亞沙爾·亞克認為,希土雙方在領海寬度和島嶼非軍事化兩個原則性問題上仍無法達成一致——希臘認為這兩個問題屬於國家主權事務,不能與土方談判;而土耳其堅持要求將該問題納入談判。
無論結果如何,這場會談都決定著卡斯楚裡佐500島民未來的命運。
沐浴著抵達愛琴海的第一縷陽光,卡斯楚裡佐島早已成為歐洲人的度假勝地。島上唯一一個具有完備設施的海灘位於阿格西奧斯·喬治斯島礁,這片海灘上整齊擺放著一排排日光躺椅,灘頭還有一家酒館,在記者當中備受歡迎——原因之一是,它的主人馬基雅菲斯八年前娶了對岸城市卡什(Kaş)的土耳其姑娘胡裡古爾·巴基爾奇。
「我以前就有不少土耳其朋友,那天,我和幾個土耳其朋友在卡什玩到很晚,一直到第二天清晨。」馬基雅菲斯回憶起十年前與妻子一見鍾情的場景,「太陽就要升起,我太想來一杯咖啡了,於是我去了第一家開門的咖啡館,打開門,她就站在那裡,像一幅畫。」
「結婚之前我就會點土耳其語,我們那時用夾著英語和希臘語的土耳其語聊了起來。一年過後,我們在伊斯坦堡結婚了,現在我們兒子都三歲了。」馬基雅菲斯告訴澎湃新聞,婚後,自己學了更多土耳其語,妻子有時則會將自己的土耳其名字冠上丈夫的希臘姓。兩人開的餐廳的特色菜有自製的土耳其餡餅和希臘沙拉。
幾個世紀以來,卡斯楚裡佐一直與海對岸的卡什關係密切,兩個小鎮曾一同被納入奧斯曼帝國的版圖。上世紀20年代,第二次希土戰爭以希臘落敗告終,此後為了更好地實現長久和平,兩國為構建民族國家進行了強制人口互換,大多數希臘裔人口離開了卡什前往希臘。儘管現在兩地人們操著不同的語言,但在自然和人文上的界限並不那麼鮮明。
在新冠疫情暴發之前,橫渡2公里海峽的10分鐘旅程對於希臘人和土耳其人來說,都是一件再簡單不過的事情。許多卡斯楚裡佐人都會去卡什購買更便宜的蔬菜和日常用品。儘管卡斯楚裡佐島上有一家能夠提供基礎服務的醫療中心,若是病得嚴重,當地人還是會去卡什治療,而不是等待來自希臘羅德島的醫療救援。
「我們的婚姻拉近了兩國人民的距離。」馬基雅菲斯興奮地說道,連一些在希臘非常火的土耳其電視劇演員們也被吸引到了這個小島,「島上的奶奶們傾巢出動,她們都拄著拐杖,還要跑來求籤名照和擁抱。」
「卡斯楚裡佐是土耳其人喜愛的旅行目的地,因為這裡的海水乾淨,他們玩得開心,吃得也很好。」馬基雅菲斯的妻子巴基爾奇表示,「每個土耳其人都想看看我在這裡的生活如何,我過得怎樣,他們會帶朋友來我們的海灘小酒館,那些朋友會帶更多朋友來。」
疫情影響下,希臘與土耳其都開啟了「封國」模式,巴基爾奇渴望得到邊境何時重新開放的消息,她從去年3月起就再也沒見過對岸土耳其的家人和來拜訪的遊客。「這感覺很奇怪,我們彼此只相距10分鐘的路程,我從島上可以看見我家的房子,甚至可以看見對岸人們的汽車在移動,於是我們就互相閃一下車燈表示問候。」巴基爾奇說道。
島上旅行社繪製的地圖,畫面中間偏右的橙色島嶼為卡斯楚裡佐,右上角紅點標出處為卡什。左上小圖中紅色方框圈出處為卡斯楚裡佐所在的位置。
但自從去年夏天起,馬基雅菲斯一家經歷了比疫情更糟心的事。軍艦護衛下的土耳其勘探船開始在小島周圍出沒,希臘與土耳其在海上與空中展開了密集對峙。原本只有對岸的土耳其遊客被阻隔在海峽之外,現在連常來光顧的希臘遊客也逃離了這個度假天堂。馬基雅菲斯透露,因為疫情和政治局勢的影響,自己近一年損失了約3萬歐元(約合人民幣23.5萬元)的收入。
「在過去的四五十年,差不多每十年兩國之間都會有一次關係緊張的時刻。上世紀70年代的賽普勒斯危機,土耳其出兵賽普勒斯,1996年的伊米亞群島(編註:土耳其稱『卡爾達克島』,希土兩國均主張對其擁有主權)爭端,希土雙方幾近兵戎相見。」卡斯楚裡佐的鎮長斯特拉託斯·阿米格達洛斯告訴澎湃新聞,「去年6月20日開始,卡斯楚裡佐的情況非常糟糕,我們當時每一天都在猜測第二天島上會發生什麼,我們的未來會怎樣。」
卡斯楚裡佐一家旅行社的負責人康斯坦丁諾斯·帕普西斯向希臘媒體回憶起一次危機時刻:去年7月的一天,希臘和土耳其的戰機在卡斯楚裡佐島上空交錯盤旋了兩個半小時,直到衝破音障,發出「吞噬世界般的巨大噪音」。遊客們驚慌地打開手機查看發生了什麼,隨後立刻從海灘上拿起毛巾回房躲避,那些正在房中酣睡中的人們則被震耳欲聾的聲音驚醒。
第二天,旅行社擠滿了吵嚷著想要逃離的遊客,人人都想買到首班開往羅德島的船票。還有一些遠在島外的人,聞訊立即取消了下個月來卡斯楚裡佐的往返船票和酒店訂單,旅行社的電話幾乎被打爆。「當人們看著電視,上著網,突然被恐怖新聞轟炸,這時候他們感到害怕,取消訂單不再來島上,這是可以理解的。」帕普西斯表示。
「這次危機是兩國之間一次比較大的危機,每天都會看到很多艦隻來來往往,頭頂上飛機盤旋的聲音不絕於耳。」鎮長阿米戈達洛斯說道,「過去的六個月直到現在,島上緊張的氛圍一直都在持續,過去可能要隔兩三天或者一周才會出現一次這種情況,這次是每天都如此。」
希土海上紛爭的時間跨度,遠不止近幾十年。希臘曾被全盛時期的奧斯曼帝國徵服,成為後者領土的一部分長達400年之久,直到1821年宣布獨立。隨著奧斯曼帝國的崩潰,土耳其和希臘人開始了對愛琴海岸領土的爭奪,兩度爆發全面戰爭。
1913年,日益傾頹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在第一次巴爾幹戰爭中落敗,不得不把愛琴海的大量島嶼割讓給希臘。1920年,一戰中戰敗的奧斯曼帝國被迫籤下《色佛爾條約》,帝國隨之分崩離析,並於兩年後滅亡。新生的土耳其共和國拒不接受嚴重損害自身利益的《色佛爾條約》,於1923年與協約國改籤另一份《洛桑條約》,被迫放棄愛琴海上距離土海岸3海裡範圍之外的大多數島嶼。在這其中,卡斯楚裡佐等島嶼被割讓給義大利託管(其中一些島嶼早已被義大利控制),二戰過後又回歸希臘版圖。
然而在近幾年,伴隨著激進擴張性外交政策,土耳其政壇出現了質疑《洛桑條約》的聲音。土耳其國際廣播電臺(TRT)去年9月的一篇報導援引了土耳其歷史學家的研究,稱《洛桑條約》要求土耳其割讓海岸線附近島嶼的主張「基於相對薄弱的法律基礎」。該土耳其專家還稱,土耳其代表團在籤署《洛桑條約》時並沒有提出有效策略來控制包括卡斯楚裡佐在內的「關鍵島嶼」,這是一種失敗。
「質疑《洛桑條約》,這是一件很嚴重的事情。這份條約本身就是現代土耳其國家出現的法理基礎,如果推翻了它,那土耳其的國體是不是也要發生改變呢?」希臘雅典大學政治科學與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土耳其卡迪爾哈斯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客座副教授科斯塔斯·伊凡提斯對澎湃新聞說道,「現在土耳其有一批人,借著質疑《洛桑條約》,在新奧斯曼主義大旗下搞出了一個『藍色家園』概念,如果看下地圖就明白,阻擋土耳其實現這個地緣夢想的唯一阻礙就是希臘和賽普勒斯。這種情況下,希臘自然懷疑土耳其的對話誠意。」
在過去的十年中,在東地中海的賽普勒斯、埃及、以色列及黎巴嫩沿岸進行的探索性鑽探發現了大量天然氣和石油,這片海域也因此成為了與海洋邊界和專屬經濟區(EEZ)有關爭議的焦點。近年來,土耳其政客頻頻提及「藍色家園」計劃,該計劃目的是在外交與軍事上擴大土耳其在地中海、愛琴海、黑海的勢力,核心利益是獲取該地區的能源以及其他經濟資源。
「土耳其企圖以促使雙邊諒解備忘錄無效等手段廢除克裡特島、羅得島、喀帕索斯島和卡斯楚裡佐島等島嶼的海上邊界,這將不會產生國際法律效力。」希臘總理米佐塔基斯2019年曾警告土耳其。而正是因為卡斯楚裡佐,希臘獲得了擁有與賽普勒斯接壤的大陸架和專屬經濟區範圍,限制了土耳其的海上版圖。
根據1994年生效的《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希臘認為自己擁有東地中海的大部分水域。這部公約規定,各國領海範圍最大可從領海基線向外伸至3~12海裡,享有的專屬經濟區最廣可達200海裡。希臘為公約籤署國,但土耳其遲遲未籤署,因為土耳其認為,一旦承認公約條款,家門口的愛琴海就有可能變成「希臘湖」。
根據公約,希臘確定其領海的寬度為6海裡,愛琴海的40%為希臘領海。但1995年希臘議會通過了一項決議,允許政府在「適當時間」將其領海範圍擴大到12英裡。此舉令土耳其大為惱火,土耳其警告希臘,在東部擴張海域的舉動等同於「宣戰」。去年8月,希臘開始在危險邊緣試探,宣布將該國在愛奧尼亞海(位於希臘與義大利之間)的領海範圍從6海裡擴大至12海裡,這雖不直接影響與土耳其的爭端,但希臘總理米佐塔斯基威脅稱,「也可以朝著其他方向擴張海域。」
2019年,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在伊斯坦堡國防大學的一場慶祝活動中展示了一張標有「藍色家園」的地圖,地圖中將土耳其所期望的領海線劃到了該國主張的「愛琴海中線」。
「沒有人可以將在地中海上海岸線最長的土耳其限制在安塔利亞(土耳其南部一臨海省份)的海岸。」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去年8月在一次極具煽動性的講話中表達了決心,誓言捍衛土耳其的「合法」海事權利。埃爾多安還曾警告,如果兩國不能解決其海洋主權問題,卡斯楚裡佐將面臨「痛苦」和「毀滅」。
由於一些出格言論,埃爾多安的名氣在卡斯楚裡佐甚至超過了希臘自己的領導人。在港口周圍的咖啡館裡,閒聊的老人們或許叫不上2年前當選總理的米佐塔基斯的名字,但每當有關埃爾多安的話題出現時,他們往往會露出默契的微笑。
「對岸的領導人(埃爾多安)不可預測,他的演講依然十分刺耳。」鎮長阿米格達洛斯說道,「我們這些與海岸對面土耳其人和諧相處的人,聽到他威脅要擊希臘船隻,這讓我們感到噁心。當然,他有他的工作,他會說一些挑釁的話,但是在我們國家,我們不想讓事情惡化,我們希望對話解決問題。」
去年9月4日,土耳其外交部聲明稱,在北約斡旋下,土耳其已做好與希臘談判的準備。然而土耳其的勘探活動仍未停止,埃爾多安仍頻頻高調發出過激言論,這進一步激怒了希臘。希臘總理米佐塔基斯隨後表示,「希臘是對話的倡導者。但是,不能在威脅或是侵犯我們主權的情況下進行真正的對話。」
「在希臘,有一句話叫做,如果你想要和平,你首先要為戰爭做好準備。」阿米戈達洛斯說道,「不僅僅是對希臘,對土耳其也是一樣。」於是,一支希臘精銳部隊在這樣的背景下登陸了卡斯楚裡佐。西方媒體報導稱,這支部隊有數百名士兵。但伊凡提斯則認為,這支部隊可能只有幾十人的規模,目的是充當希臘海軍在該海域中的行動支點,同時用以「嚇阻土耳其的一些軍事冒險行動」。
「將槍口指向土耳其海岸是愚蠢的。」土耳其執政黨正義與發展黨發言人奧馬爾·薩裡克指責希臘在卡斯楚裡佐部署軍隊的行為是「新式海盜行為」。土耳其的依據是1947年同盟國與義大利等國籤訂的《巴黎和平條約》,該條約規定,義大利向希臘轉移包括卡斯楚裡佐在內的數個距離土耳其海岸較近的島嶼(編註:這些島嶼二戰前由義大利控制),但這些島嶼應保持非軍事化地位。然而希臘卻認為,《巴黎和平條約》是義大利籤署的,與土耳其無關,土耳其也無權幹涉相關事宜。
「如果仔細看希臘圍繞卡斯特洛裡佐附近海域的訴求,可以發現這並不咄咄逼人,反而相對克制。希臘並沒真正主張以卡斯特洛裡佐為基點的200海裡專屬經濟區。」伊凡提斯告訴澎湃新聞,希臘認為更重要的原則而非實質內容,是卡斯特洛裡佐島作為希臘領土,有主張專屬經濟區的權利,「這種權利必須得到承認,事實上也得到了國際社會的承認。而至於實質上到底劃多少,這都是可以和土耳其討論談判的。」
土耳其媒體展現的希臘主張的領海劃分(上)與土耳其主張的領海劃分(下)。 TRT 圖
去年9月13日,在東地中海劍拔弩張的緊要關頭,希臘總統卡特裡娜·薩克拉羅普盧突赴卡斯楚裡佐,並檢閱了剛剛駐紮於此的希臘軍隊。薩克拉羅普盧在島上發表演講嚴正宣告,「土耳其正在從事針對希臘、歐盟和北約的緊張活動,威脅地區的和平與穩定。」
歐債危機早已讓希臘國庫空虛,面對土耳其嶄新的護衛艦,希臘派出的軍艦已有50歲高齡。去年7月,希臘一項以3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14億元)購買兩艘法國護衛艦的交易因過於昂貴而被取消。但面對土方的挑釁,希臘幾乎擺出了砸鍋賣鐵的架勢,政府通過債券拍賣籌集了25億歐元(約合人民幣196億元),承諾其中部分款項用於軍費開支。據「Middle East Monitor」網站報導,在東地中海的緊張局勢加劇後,希臘的軍事支出增加了57%。
今年1月25日,希臘斥巨資從法國採購18架「陣風」戰機,希臘國防部長帕納約託普洛斯當日對到訪的法國國防部長帕利表示,購買法國戰機突出了希法關係的戰略特徵以及「面對挑戰和威脅時法國對希臘的堅定支持」。此外,希臘還計劃採購新的護衛艦、直升機和無人機,完成舊F-16戰機隊伍的現代化,並將軍隊規模增加1.5萬人。
去年的邊境危機爆發後,希臘數學家潘塔齊斯·胡利斯在卡斯楚裡佐開設了一個頗具愛國主義教育意義的拼圖博物館。胡利斯的祖輩都生活在卡斯楚裡佐,直到祖父那一代移民澳大利亞。出生於澳大利亞珀斯的胡利斯六歲時被送回希臘,在卡斯楚裡佐,他自詡成為了一個「為希臘身份而抗爭」的活動家。
「卡斯楚裡佐人和卡什人是朋友,這是肯定的,但是土耳其總統似乎不喜歡這一點,他希望利用一種狂熱主義來讓自己的權力穩固。」胡利斯告訴澎湃新聞,「為此,我為他準備了這個特殊的拼圖,以防他有任何想要佔有我們小島的想法。」胡利斯所說的「拼圖」實際上是一個的代表希臘的藍白色相間魔方——無論你用多少種方式扭動它,它總是會顯示類似希臘國旗的圖案。
胡利斯製作的魔方,無論怎樣轉動都是類似希臘國旗的圖案。
胡利斯還活躍在一個名為「希臘就是卡斯楚裡佐」的臉書小組,這裡匯聚著近萬名現居或曾居於卡斯楚裡佐的島民,此外還有不少卡斯楚裡佐之外的希臘人和希臘之外的歐洲人。「我們致力於確保我們小島的希臘主權。卡斯楚裡佐,歐洲重要的前哨基地,一個擁有2400多年歷史的希臘島嶼。」這個小組的簡介中寫道。小組的主頁上,是一副巨大的標語:「歐洲從這裡開始」。
「很多年來,沒有人能在希臘地圖上指出來卡斯楚裡佐在哪裡,但是現在我們感受到了,我們是希臘人,我們是歐盟的一部分。」鎮長阿米戈達斯說道,「歐盟必須要守護希臘的海岸線,保衛卡斯特洛裡佐就是保衛歐洲。」
早在2016年的歐洲難民危機,希臘就已經被推到了歐盟「對抗」土耳其的前線。身為歐洲「守門員」,希臘面臨著從土耳其湧入的難民壓力,也因此成了夾在土歐之間的「受氣包」。去年3月,為了向歐盟施壓,埃爾多安宣布「開閘」放難民入歐,引發希臘海灘混亂,一度出現海警射殺難民的場面。
面對土耳其的挑釁,希臘一直向歐盟求援,但得到的回應不盡如意。希臘精英們在媒體上「討伐」歐洲政客的不作為,指責歐盟在希土邊境危機的緊要關頭,卻把制裁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的選項置於了制裁土耳其之前。
去年12月11日,歐盟各國終於就制裁土耳其達成一致,但制裁對象只包括一些負責東地中海油氣勘探的土耳其官員和實體,這一決定讓希臘、賽普勒斯和法國等對土強硬派感到失望。分析認為,歐盟推遲了貿易關稅、武器禁運等更為重大的決定,希望在美國新總統拜登上臺之後進行討論再決定。
「的確,歐盟沒有在12月對土耳其實施全面制裁,但這是由於歐盟的運作方式。對於此類決策,必須獲得(各成員國)一致同意,或是在沒有一致同意的情況下尋求共識。」希臘歐洲與外交政策基金會土耳其項目負責人約阿尼斯·格裡戈裡亞迪斯對澎湃新聞表示,包括德國在內的一些歐盟成員國與土耳其有緊密的經濟和外交聯繫,他們對制裁土耳其仍心懷擔憂。
1月31日,德國防長克蘭普-卡倫鮑爾堅決拒絕了希臘防長有關德方暫停向土耳其出售6艘214型潛艇的請求。希臘認為,面對土耳其規模龐大的高級軍備,該國海軍最大優勢就是德國潛艇,因此竭力阻止土耳其獲得同款。而在此之前,也正是德國在歐盟峰會上明確反對希臘對土耳其實施武器禁運的要求。
背負著巨額歐盟債務還為歐洲消化著大批難民的希臘似乎厭倦了向歐盟「賣慘」求援的日子,雅典逐漸開啟了外交自主時代。伊凡提斯認為,出於遏制土耳其地緣野心的需要,希臘開始重視與埃及、以色列、阿聯、沙特甚至印度等地區大國的戰略關係。
「希臘從沒有像今天這樣在地區舞臺中如此活躍。本輪希土衝突以前,希臘不習慣主動提出什麼外交倡議,總體上和歐盟的方針保持一致,那可以說是一個『天真時代』。但土耳其的咄咄逼人使得希臘不再將外交視野局限在近鄰地區,而是盡其所能地平衡土耳其的地區影響力。」伊凡提斯指出,「這也是第一次希臘外交超越了希臘作為歐盟和北約成員國的身份,因為僅僅依仗歐盟和北約的成員身份,已經不足以嚇退土耳其的野心。」
去年12月起,隨著希臘態度逐漸強硬和美國總統拜登上臺後的國際形勢變化,土耳其的立場開始出現軟化。今年1月25日,睽違五年之久的希土海事糾紛談判在伊斯坦堡拉開帷幕,這也是東地中海危機惡化近一年來雙方的首次正式對話。
「土方發現一味挑起緊張事端無益於獲得實際利益,咄咄逼人的外交辭令沒有帶來什麼結果。」伊凡提斯表示,「如果觀察土耳其的經濟情況也能發現,凡是土耳其與周邊國家有熱戰危險時,其經濟預期往往也不佳,而希土關係如果能進入穩定和較冷靜的狀態,對土耳其改善經濟也有好處。另外就是白宮換屆,這也要求土耳其需要先觀望一下再做打算。」
東地中海的局勢仍然牽動著卡斯楚裡佐島上每一位居民的心,人們每日都會屏息凝神坐在咖啡館裡觀看時政新聞節目——這座小島常常能登上頭條。前來報導的希臘記者們,無一不邀請島上唯一的土耳其居民巴基爾奇接受採訪。馬基亞菲斯幽默地評論著妻子的「走紅」,「她現在已經習慣了,我們的故事甚至出現在了大名鼎鼎的土耳其《每日新聞》上,整整兩個版面。」
但馬基雅菲斯一家的生活步調還是不可避免地被打破了。他迫切地想知道,為什麼一些陌生人要對妻子品頭論足,為什麼會有越來越多的希臘人認為必須要和土耳其「幹一仗」。「事實上,我的家人和島上的居民從未對我的婚姻有過異議。但最近我看到希臘人對土耳其人一些非常激進和無知的評論,這讓我非常難過。」馬基亞菲斯不解地說道。
對於來來往往的遊客來說,卡斯楚裡佐曾是一個和平的天堂。但現在,這是一個駐軍島嶼。白天,希臘士兵們駐紮在小島的山頂,警惕著土耳其船隻和飛機的動向。晚上,輪崗結束的士兵出現在港口的酒館,目光轉而投向美麗的島上女孩。酒館裡放著平克·弗洛伊德樂隊前吉他手戴維·吉爾摩的專輯,第一首《卡斯楚裡佐》過後,是那首詩一般的主打歌《在小島上》:「在一個小島上,分享同一個夢,那感覺真好。」歌中唱道。
這是一片被蔚藍大海包圍的巖石小島上田園詩般的生活,這也是希臘與土耳其之間地緣政治衝突的核心。卡斯楚裡佐人祈禱與土耳其人達成外交協議,也祈禱新冠疫情的結束,對岸的人們能重返這座小島。
「任何一個總統做的事情都是為了自己的國家,這是政治。小島上的人只想要和平,只想要平凡的日子。」坐在咖啡館裡,馬基雅菲斯聳聳肩說著。太陽落山了,人們說笑的剪影打在牆上。委婉而滄桑的吉他聲迴響著,戰爭的威脅似乎存在,似乎又遙不可及。
原文:
《特稿|一座島,兩公裡:希臘與土耳其的邊境暗影》: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0995907
關注「國際湃」
了解更多國際資訊
pengpainews907
國際湃:各位讀者朋友大家好!「國際湃」公眾號現已開通留言功能,歡迎大家來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