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在大城市打拼過的人對企業面試一定不會感到陌生,目前很多公司不管是國企還是私營企業都會設置一定的入職門檻,除了教育背景以外,也會對年齡有一定要求,特別是銷售公司如果是新人沒有經驗的話,門檻一般都會低於30歲。當然也不是說入職之後就不會有失業危機,有的行業甚至會設定一定的離職年紀上限。
其中最為突出的就是從事IT行業的程式設計師了,通常程式設計師會在35周歲就會面臨職業瓶頸,對於能力不斷提升的程式設計師而言自然會得到企業的重用,但如果只是專注程式設計師本身的話,那麼到了35歲很可能會面臨被炒的風險了。這些對於普通的上班族而言早已是司空見慣了,不過大家有沒有想到有一天如果你想入駐菜市場擺攤賣菜的時也會面臨年齡的要求呢?
日前湖北武漢的吉慶街勝利菜市場因為一則《入駐須知》徹底火了,因為該菜市場目前正在升級改造當中,當地在菜販原本以為當菜市場改造完工之後就可以重新入駐擺攤了。可是誰都沒有想到當大家看到這則全新的《入駐須知》時候內心卻像被一盆冷水給澆了一般。
該則須知除了對現有的制度進行規範化做出調整以外,還對入駐商販的年紀進行了調整。在須知的第二條上明顯寫著女售貨員不超過45歲,男售貨員不超過50歲。
有記者現場採訪了當地的攤販,其中一位男性攤販表示自己過了明年就51了,「像我們這種50多歲了,賣菜都賣不了了」跟他一旁的女商販也是愁眉苦臉的。記者也採訪了當地招商的工作人員,一通交流下來感覺也是雲裡霧裡的。
「這只是一般的要求,只要是18歲以上65歲以下,身高正常」不過話鋒一轉"但是你得考慮身體強度啊,但是不排斥,沒有意義改呀,為什麼改呢,又不違反哪條國法"總之相關負責人員的話像打太極一般。
縱觀該須知,可以看到內容還是比較專業的,語氣也是比較強硬,特別是在標註年紀那條上面明確寫著「必須接受超市化管理,入駐上崗前接受付費的二周封閉式培訓並考試合格」那也意味著現在連買菜都需要經歷考試培訓這些普通企業上班人員才需要面對的流程。該菜市場改造的目的是對標上海。
的確上海作為國際大都市在很多方面都是趕在全國前面的,但畢竟每個城市的發展現狀都不太一樣,非得強硬的對標改造,不考慮自身的情況,是否合乎常理呢?我們了解的普通菜販通常都在50往上走,年輕的也有不過畢竟佔比較少,這算不算變相把原先的菜販趕走呢?目前還很難說!
以前覺得賣菜的只要會簡單的算術就可以做了,幾乎不會有什麼門檻,平時只要會熱情吆喝生意也不會太差,不過時代在改變,很多城市的菜市場都步入規範化經營了,但同時也會在路邊偶遇不少七老八十的老奶奶在擺攤,其實菜市場作為人間煙火氣息的重要組成部分,很多時候是超市大賣場彌補不了的。在城市升級改造的進程當中,是否應該多為這些底層的生意人預留好緩衝的空間,保留多一些人情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