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羽茶經誦讀》出版了,以下轉下前言、目錄與後記,方便大家了解本書。
前言
陸羽的《茶經》是一個茶者的必讀經典,本書融會了儒釋道三家思想的精華,是第一部茶文化百科全書,同時也是茶道美學的集中展現。言茶者莫精於羽,其文亦樸,雅有古意,中國唐代煮茶法、宋代點茶法、明清泡茶法均以陸羽《茶經》為根本,全書共七千多字,文字優美,言近而指遠,值得習茶之人反覆閱讀。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陸羽茶經誦讀》一書的出版是方便茶者們以經為師,以本為本,反覆誦讀而為,我認為這種笨方法是學習《茶經》的最佳方法。誦讀本身便是一種修行,《說文》云:「誦,諷也。」「讀,誦書也。」我們學習《茶經》如果只是默看,只用到眼睛這麼一個感官,而誦讀卻是出於口,成於聲,而暢於氣。於是誦讀有了不可思量之功效,梅曾亮在《柏梘山房文集·與孫芝房書》中指出:「夫氣者,吾身之至精,以吾身之至精,御古人之至精,是故渾合而無有間也。」
我們學習古文大致從三個方面入手:文字學、音韻學、訓詁學,陸羽無疑是這三方面的大家,曾經參與編寫《韻海鏡源》,這是一本音韻學方面的巨著。由此可見,陸羽在唐代是位音韻學大家,《茶經》是一本音韻極美的著作,讀起來像《詩經》又如漢賦一樣美,本書從讀音與斷句入手,花很多時間去校正一個字的讀音問題,一段文字的斷句,都是為了讓《茶經》讀起來更有韻。而《茶經》文字音韻之美也只有親身去誦讀才可得其妙,清代桐城派古文家姚鼐在《與陳碩士書》中說:「大抵學古文者,必要放聲疾讀,又緩讀,只久之自悟;若但能默看,即終身作外行也。」我學習茶經以來便一直以誦讀為根本,在誦讀的過程中發現一些字的讀音看似簡單,其實要讀好非常的不容易!
《陸羽茶經誦讀》一書在一些容易讀錯的字都做了注釋,這本書只是方便誦讀,所以基本不做文字本身的注釋,也就是說,這本書只是為音韻而生,一本書解決讀者的一個基本問題足矣。書中部分標點是為斷句誦讀服務,與其他版本略有不同。
作為習茶之人,《茶經》不僅要誦讀,還要去背誦,歐陽修的「計字日誦」的方法非常值得大家學習,他每天熟讀經典經文300字,用三年半時間全部熟讀大部分儒家經典,每天背誦150字,只要七年時間就背熟了。所以他說:「雖書卷帙浩繁,第能加日積之功,何患不至?」陸羽《茶經》一共7000多字,如果我們向歐陽修學習,哪怕降低一點難度,每天熟讀200多字,分三十多天讀完,每天背誦100多字,可在70天背誦完畢。所以誦讀經文主要在「恆心」兩字,本書有鑑如此,將《陸羽茶經誦讀》分為了33課,每課即是大家熟讀的內容,也就是說,如果你每天讀一課,33天能熟讀好,66天能背誦完畢,我便是這麼做的,與諸君共勉。
陸羽《茶經》是習茶的根本之書,也是中國國學的組成部分,《茶經》有著極高的哲學、美學價值,有上過我《茶經》課的茶友已經開始在自己的茶館把《茶經》當作晨讀的內容,有這麼一批習茶的人,讓我感到無比的喜悅,我期待未來能有更多的茶館、茶藝培訓學校、大中小學校均能組織一些以《茶經》誦讀活動,由此去感受《茶經》之美、之妙,茶者們誦讀《茶經》一定也會成為一股潮流。
藍彬
2017年4月6日
目錄
一之源
二之具
三之造
四之器
五之煮
六之飲
七之事
八之出
九之略
十之圖
後記:
《茶經》這本書對於學茶的人,並不陌生。然而真正能夠很通順的讀下來的茶友比例還是不高,《茶經》作為古書,其中生僻字,古音字較多,斷句標點也與現代文有諸多不同。茶友們初讀《茶經》時會有諸多困惑,因此才有了這本注音版的《陸羽茶經誦讀》。
我一直把這本冊子當作上陸羽《茶經》課的必備書,你無法想像,一個聽完《茶經》課的學員,連《茶經》都讀不利落是一種怎樣的悲哀?!我花大量的時間校正字音、斷句,均是想儘自己的努力,來讓《茶經》這本書讀起來更美,更期待有一天《茶經》可以吟誦出來,讓其音韻之美更加綻放。
《陸羽茶經誦讀》出版過程中,我曾重遊陸羽《茶經》創作地湖州,得到湖州陸羽茶文化研究會楊金土會長,長興宣傳部劉月琴副部長,大唐貢茶院旺晴美總經理,安吉遞一滴水茶藝館錢群英館主的鼓勵與支持。
此書能得以成功出版,要感謝很多人的辛苦付出。
我的夫人周容秀,感謝她給予我的默默鼓勵與支持。
上海菁靈文化公司的李菁老師,是她極力建議我把這本《陸羽茶經誦讀》編寫成書,便於茶友們誦讀。
東方茶韻的王緝東老師和付潔老師,在他們的極力推薦和執行下,才有了本書《陸羽茶經誦讀》的成功出版。
感謝中國輕工業出版社,感謝編輯王巧麗、巴麗華。
還要感謝北京東方國藝培訓中心熊志惠老師,上海廿一文化的李威董事長為我的《茶經》講演提供平臺。生活茶課一班的班長袁慶總是第一時間支持,還有吳娜、靜怡、江小魚、文霞、安心、賢純、吳瓊、靜博、菲菲、曉紅、王朝、雅靜、王虹、魏漫、姚淼等,感謝你們的支持與鼓勵。
更要感謝那一群上過我茶經課的茶友,不嫌我嘮叨,我也學吳興姚紹憲先生說句:「諸君皆我石交也!」由於水平有限,書中如有不當之處,也望讀者不吝指教,以便再版時修正。
2017年4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