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不少信陽市民對信陽市平橋區知名鄉村旅遊景點郝堂留不住遊客發出疑問,想想郝堂規劃已經很久了,道路拓寬馬上也一年了,目前仍未完工。大家的印象就是一些不太便宜的地鍋飯,其他的呢,貌似並沒有在遊客心中留下深刻的烙印。看看朋友圈郝堂的村民又是怎麼描述的呢?
一、今天早上趕著開會,打了一輛計程車,路上因修路堵車,司機師傅就開始發牢騷,說著說著就說到了郝堂,我都不知道該怎麼解釋了,最後他一句「歸根結底是領導對郝堂不感冒」把天聊死了。
二、昨天深夜,村委會還在搶修自來水管道;這自來水三天兩頭出問題,自上而下都很惱火,這樣的日子已經過了三五年了,本來有關領導已經提上日程了,又調走了。
三、朋友圈裡有各類鄉村振興版本的組織,其實都沒有解決「最後一公裡」的痛點,那些拿得出手的項目點好像都沒有擺脫「換了領導」這個魔咒。
四、項目都是有規劃編制的,為什麼換了領導後,項目就運營不暢了呢?這個問題其實不止存在於政府,社會組織也有。
任何現象的形成從來就不是一蹴而就的,你是什麼時候知道郝堂這個地方,第一次去這個地方感官如何,在此消費多少,心裡又是怎麼評價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