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民族文化 築牢發展根基——習水縣土河村紮實開展民族特色村寨...

2021-01-10 天眼新聞

土河村位於遵義市習水縣桑木鎮北部,地處婁山山脈西支延伸地帶,區域面積10.08平方公裡,全村13個村民組,黨員66人,有664戶3012人,其中苗族、彝族、布依族、仡佬族、壯族、土家族共950人。習水縣所屬最多的少數民族——紅苗支系就分布在土河村境內,500餘人以大雜居、小聚居的形式分布在土河村,是一個漢族佔多數、各民族和諧共處的少數民族聚居區。近年來,桑木鎮土河村以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創建為抓手,紮實開展民族特色村寨建設,全力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譜寫了經濟發展、民族團結、社會和諧的精彩篇章,為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2019年實現貧困人口全部清零,人均純收入為11200元。2013年至2019年,土河村先後獲得 「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全國民主法治示範村」 「貴州省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 「貴州省最具魅力民族村寨」等榮譽稱號。

突出思想引領,激發內生動力,為脫貧添「動力」

一是突出政治引領,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土河村以少數特色村寨保護建設為契機,深入開展黨的民族理論政策和民族法律法規宣傳教育,弘揚優秀民族文化傳統,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使各民族之間一律平等和「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各民族之間也互相離不開」的「三個離不開」思想深入人心。二是強化組織保障,持續推動建設。土河村始終堅持以少數特色村寨保護建設為抓手傾力打造民族特色村寨,並將此項工作作為基礎性、長遠性工作來抓,切實加強組織領導,成立了「少數特色村寨保護建設」領導小組,制定了《土河村少數特色村寨保護建設實施方案》,將民族少數特色村寨保護建設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著力構建村支兩委齊抓共管、上下聯動協調、群眾廣泛參與的工作格局。三是注重民風引領,凝聚建設共識。通過組織村民開展「感恩教育」、「道德楷模」、 「孝敬之家、文明之家、衛生之家、最美之家、脫貧之家、法治示範戶」等評比活動,進一步促進了村風民風的好轉,引導少數民族同胞跳廣場舞、民族舞等,不斷豐富群眾文化生活,提高了各族群眾的精神文化素養。全村呈現了「五無」現象,即無因民族宗教問題引起的突發事件和民族糾紛;無重大治安刑事案件;無集體越級上訪事件;無邪教傳播現象;無黃、毒、賭現象。同時,在推行以村民自治為主的「四事基層」工作模式中,更加有力地凝聚了民心,進一步激發了群眾的內生動力,形成了廣大群眾積極主動參與脫貧奔小康創建的良好氛圍,為助力脫貧攻堅增添了動力。

強化基礎建設,夯實發展根基,為脫貧添「助力」

一是著力基礎設施建設,補齊民生短板。近年來,土河村以少數特色村寨保護建設為抓手,整合各類資金,全面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和基礎設施建設,目前,全村實現了組組通硬化路、戶戶通連戶路並建立管護機制的交通體系格局;集中人飲16處,每處集中人飲均建立了安全飲水管護制度,全村所有人都能喝上安全水;全村所有農戶均用上安全穩定電,並對低保戶、重點戶實行了減收電費的優惠措施;全村通訊全覆蓋,全部貧困戶均免費安裝了戶戶通電視。累計實施危房改造200戶,全部按照「水電門窗」四通和「頂不漏雨、牆不透風、結構穩定、地面平整、衛生整潔」標準實施改造,全村農戶均住上了安全住房;按照「組規劃、村審核、鎮抽查、議事會評議、村公示、鎮批覆」的程序,開展人居環境和老舊房整治,共完成人居環境整治428戶,其中改廁355個、改廚292個、改圈54個、室內外整治137戶,實現農戶人居環境整治100%全覆蓋。二是注重民族文化培育,提升發展軟實力。實施「雨露計劃」,培訓民族廚藝師52人,民族舞蹈80人,挖掘了當地紅苗特色文化——鬥腳舞、口口相傳的苗語以及獨具魅力的紅苗歌曲,將民族文化用文字和錄音記錄下來,注重民族文化培育、保護、挖掘,傳承民族文化,進一步提升發展軟實力。三是打造紅苗村寨,夯實發展基礎。修建了民族歌舞場、祭祀亭、民族文化亭、遊客中心、停車場等苗族風情園相關配套設施,成立了美麗姑娘民族服飾店,紅苗刺繡傳承店,紅苗文化協會、民族之家,設置了民族文化走廊,製作了大型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欄4塊,大型精美宣傳圖畫30餘塊等,修建了土河餘家溝紅苗風情園系列配套民族文化旅遊產業基礎設施,並改造特色民居140餘戶,打造鄉村旅館40餘戶,床位400多張,發展了10戶鄉村旅遊農家樂,傾力打造具有濃厚紅苗特色的民族村寨,發展鄉村旅遊,為土河村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奠定了堅實基礎。

狠抓產業支撐, 增強「造血」功能,為脫貧添「活力」

一是結合地理優勢,發展種養殖業。結合土河村地勢、氣候等自然地理優勢,2019年土河村發展有機紅粱730畝、生態烤菸500畝、肉牛養殖1600頭(存欄)、黔北麻羊3500隻(存欄)、生豬養殖4500頭、有機蔬菜種植700畝、辣椒種植100畝、中藥材油厚樸1500畝以及剩餘勞動力輸出624人,累計帶動貧困戶277戶1139人,戶均年增收2000元以上。二是依託民族特色,發展鄉村旅遊。土河村氣候宜人,因濃厚的紅苗文化,獨具魅力的紅苗特色村寨,加之逐漸完善的紅苗風情園系列配套民族文化旅遊產業基礎設施,2018年,成功創建土河村「荷塘-苗鄉」3A級景區,豐富完善了旅遊業態,群眾依託鄉村旅遊發展農家樂、民宿、草莓採摘等產業,延長了旅遊產業鏈條,現已形成吃、住、遊、玩、樂、購為一體的服務體系,2019年共接待遊客11萬人次以上,創旅遊綜合收入380萬元,為打贏脫貧攻堅殲滅戰創造了優良條件。三是注重農旅融合,走出致富新路。近年來,土河村以少數特色村寨保護建設為契機,傾力打造民族特色村寨,土河 「荷塘-苗鄉」3A級景區獲評貴州省甲級鄉村旅遊村寨。因氣候宜人、厚重的紅苗文化和優美的千畝荷塘等人文景觀,年年吸引了大量遊客前來觀光旅遊,土河村緊緊抓住這一依託,將農業生產與觀光旅遊、紅苗文化相結合,深入推進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精心打造旅遊觀光農業產業區,在以休閒養生為主的鄉村旅遊發展的基礎上,積極探索以農旅結合的產業發展模式,走出農旅融合的致富新路,讓各族群眾在家實現就業增收。通過農旅結合發展,增強民族村寨「造血」功能,為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增添「活力」,助推民族村寨鄉村振興。

供稿:習水縣委統戰部王 維

相關焦點

  • 習水縣土河村:映日荷花別樣紅
    把村寨當作景區來打造,這得益於近年來習水縣廣泛開展的脫貧攻堅。   景區內聚居著少數民族同胞,苗族支的紅苗,民族文化保存完整,是遵義市聚居人口最多的紅苗村寨之一,不乏蘆笙、刺繡、紅苗服飾、鬥腳舞、喪葬祭祀以及每年七月初三的「踩山節」等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
  • 伊通又有三個村被評為全省少數民族特色村寨
    本報訊(通訊員 依萱)日前,吉林省民委發布了第二批吉林省少數民族特色小鎮和特色村寨公示名單,伊通滿族自治縣靠山鎮姜家村、小孤山鎮山河村和伊丹鎮火紅村入圍。近幾年,伊通大力開展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建設工作,把特色村寨建設與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鄉村振興、民族旅遊經濟開發等結合起來,科學制訂保護與發展規劃,深入發掘滿族文化藝術圖標和民族特色建築符號,不斷加大投入力度,取得了明顯成效。
  • 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具有哪些特點?
    2009年,財政部會同國家民委以促進貧困民族地區經濟開發與民族文化傳承、生態保護協調發展為目的開展了「保護與建設少數民族特色村寨」試點工作,主要圍繞「特色產業培育、特色民居保護、特色文化發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這四個方面推進「少數民族特色試點村」的產業與文化融合發展。
  • 保山:民族村寨在保護中發展
    雲南少數民族眾多,發展落後,深度貧困面積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民族都不能少。近日,記者走進雲南省保山市的少數民族村寨,見證了少數民族群眾在黨和國家的關懷下,積極主動、奮力拼搏,從實現高質量脫貧攻堅,到邁向鄉村振興的歷程。
  • 雲南「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全國第二多
    掌上春城訊11月27日,「回眸『十三五』奮進彩雲南」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二場——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建設專題新聞發布會舉行。會上,省民族宗教委、省交通運輸廳、省教育廳、省衛生健康委、省文化和旅遊廳相關負責人介紹了「十三五」以來我省紮實推進民族團結示範區建設所取得的各項成就。
  •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 | 以文化自信厚植中國之治的根基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站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高度,明確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文化是國家和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而文化自信正源自於中華民族五千年的優秀傳統文化。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繁榮,是凝聚力量,推動和保障「中國之治」的重要基礎。只有堅定文化自信,文化才能愈發光彩奪目,才能厚植「中國之治」的根基,有利於找到中國社會的「最大公約數」,提升國家治理能力和現代化水平。
  • 赤峰市6個地區入選「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
    近日,國家民委公布第三批「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名單,我市喀喇沁旗十家滿族鄉十家村、翁牛特旗紫城街道德日蘇嘎查、巴林右旗索博日嘎鎮索博日嘎嘎查、巴林右旗幸福之路蘇木關乃英格嘎查、巴林右旗幸福之路蘇木床金嘎查、巴林右旗查幹沐淪蘇木沙巴爾臺嘎查六個地區入選
  • 到2022年 三亞創建5個海南省少數民族特色村寨
    到2022年三亞創建5個海南省少數民族特色村寨11月24日,記者從市政府常務會議上獲悉,三亞將在全市少數民族村範圍內,按照地理位置、環境資源等分批次、分級別規劃開展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建設,發展資源優勢村寨,帶動周邊村寨,形成聯動發展。
  • 曲靖又一村寨入選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
    12月19日國家民委公示第三批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擬命名名單雲南有93個擬入選!2019年,國家民委組織開展了第三批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申報和評審工作。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在產業結構、民居式樣、村寨風貌以及風俗習慣等方面都集中體現了少數民族經濟社會發展特點和文化特色,集中反映了少數民族聚落在不同時期、不同地域、不同文化類型中形成和演變的歷史過程,相對完整地保留了各少數民族的文化基因,凝聚了各少數民族文化的歷史結晶,體現了中華文明多樣性,是傳承民族文化的有效載體,是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加快發展的重要資源。
  • 肅北:做足「特」字文章 加強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建設
    近年來,肅北縣緊緊圍繞「發展民族特色產業、建設民族特色村鎮、弘揚民族特色文化」發展理念,將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建設工作作為全縣加快民族經濟發展、維護民族團結、改善提高民生的有力抓手,努力打造民居有特色、基礎設施全、服務功能強、生態環境好的民族新村。
  • 潮州這個村上榜首批廣東省少數民族特色村寨
    記者12月8日從廣東省民族宗教委了解到,經研究決定,該部門命名連南瑤族自治縣大坪鎮大坪村委會中平村等28個村寨為第一批「廣東省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第一批廣東省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名單位於鳳凰山脈南麓的李工坑,是潮汕平原一個獨特的少數民族聚居的古村落,也是畲族古老的家園之一。近年來,該村以打造一個自然、人文、生活方式相融合的畲族文化特色村為目標,著力抓好發展規劃、環境保護、設施配套和產業融合創新,全方位多領域打造具有少數民族特色和豐厚歷史底蘊的宜居宜業宜遊的美麗鄉村。
  • 惠州紮實推動村鎮保護 4村獲評少數民族特色村寨
    記者日前從市民族宗教局獲悉,根據《廣東省民族宗教委關於命名掛牌第一批廣東省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的通知》,結合實地調研考察、民族研究專家評議及綜合評價,惠州市惠東縣平山街道碧山村大湖洋畲族村民小組,龍門縣藍田瑤族鄉小洞村、上東村、社前新村共4個村寨上榜,獲評廣東首批少數民族特色村寨。
  • 貴州遵義赤水這兩個村獲得貴州省級特色村寨稱號,未來旅遊大發展
    近日,貴州省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網站發布了《省委統戰部 省民宗委 省文化和旅遊廳關於命名第五批貴州省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的通知經縣級推薦、市級審核,專家評審,媒體公示,省委統戰部、省民宗委、省文化和旅遊廳決定命名貴州省內320個村寨為第五批「貴州省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並授牌。
  • 師宗:飛塘村榮獲「雲南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稱號
    掌上曲靖訊 6月12日,曲靖市民宗委、師宗縣民宗局聯合到龍慶鄉為飛塘村進行「雲南少數民族特色村寨」授牌。飛塘村是一個典型的純壯族村落,境內南盤江穿境而過,民風淳樸,環境優美,尤以飛塘瀑布最為勝名。此次榮獲「雲南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稱號,將進一步提升當地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的品質和知名度,更好地為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保護與發展工作發揮示範輻射作用。該村將以民族特色村建設為契機,進一步鞏固提升創建成果,深入挖掘當地少數民族文化,抓住亮點特色,突出示範引領,努力把民族村寨打造成民居特色鮮明、人居環境優美、產業支撐有力、民族文化濃鬱、民族關係和諧的美麗特色村。
  • 民族特色村寨 勁吹文明新風
    為有效促進村莊經濟發展,提高村民和村集體經濟收入,區委統戰部先後助力水竹蓬村完成了下山安寨、打造脫貧富民綠色產業等工作。  針對少數民族散雜居、村集體經濟薄弱、村民收入較低等問題,區委統戰部通過項目扶持、文旅帶動,打造「一村一品」項目助推水竹蓬村振興發展。
  • 秤架英明村入選首批 廣東省少數民族特色村寨
    目前,英明村的旅遊規劃工作已形成初步發展思路,其中以百年大榕樹為中心的村尾親水公園、休閒觀光河堤、民族特色路燈安裝工程均已竣工,古街道鋪設自然碎石塊升級改造工程也已竣工。打造當地旅遊發展標杆村成功入選第一批「廣東省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對於英明村而言,未來的發展擁有了更多可能。
  • 第三批「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 橫縣榃僧村獲命名
    橫縣縣委宣傳部供圖廣西新聞網橫縣4月28日訊(通訊員 蘇寒梅)近日,橫縣校椅鎮青桐村委榃僧村榮獲第三批「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命名掛牌儀式在榃僧村舉行。榃僧村是2019年12月榮獲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第三批「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也是橫縣首個榮獲此項榮譽的村屯。
  • 雲南有247個 「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
    11月27日,「回眸『十三五』奮進彩雲南」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二場——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建設專題新聞發布會舉行。會上,省民族宗教委、省交通運輸廳、省教育廳、省衛生健康委、省文化和旅遊廳相關負責人介紹了「十三五」以來我省紮實推進民族團結示範區建設所取得的各項成就。
  • 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 福建3村寨榜上有名
    中國網3月28日訊 記者從福建相關部門獲悉,日前,國家民委發布《關於命名第二批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的通知》,全國共有717個村寨被作為本次「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予以命名掛牌,三明市大田縣桃源鎮東坂村、永安市青水畲族鄉青水村、寧化縣中沙鄉下沙村三個民族村入選。
  • 未團村:榮獲貴州省少數民族特色村寨
    接下來,讓我們一起走進榮獲「貴州省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的未團村,去看看它的美麗風光和特別之處。 據悉,魯嗓古寨即為未團村的納沙二、三組,是未團村布依族的聚居地之一,也是民族文化保存完好的村組之一。現有66棟吊腳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