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託邦抖音,人間世快手,白富美美拍,商業變現路口狹路相逢

2020-12-21 財經故事會

文/陳紀英

廣覆八成網民的短視頻行業,瓜熟待收。

快手把2018年定為「商業化元年」,立下百億目標。抖音據稱2018年為字節跳動貢獻了四分之一的營收。美拍更為急促,早在2017年就全面啟動商業化。

「求真」的「人間世」快手,「求美」的「烏託邦」抖音,轉型為泛知識平臺的「美拍」,在商業變現路口狹路相逢。

01

產品殊途:烏託邦、人間世、白富美、逗你玩

2018年,是短視頻的豐收年。

《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8年12月,中國網民規模達到8.29億,其中短視頻用戶規模超6.48億,佔了近八成。

頭部APP中,2018年1月底抖音日活達到2.5億;Quest Mobile數據稱,春節期間快手的DAU最高也突破了2億。

雖然都冠以短視頻之名,但產品殊途。

「記錄美好生活」的抖音,構建了一個富麗堂皇、美輪美奐的「烏託邦」,抖音求美,就像燈光閃亮的舞臺,小姐姐個個貌若天仙,小哥哥個個貌比潘安,但美化某種程度上也是對現實的扭曲。

抖音用戶喜歡跟風,全國的情侶都唱「321,愛就像藍天白雲」,全平臺用戶都跳海草舞,真實個性有所隱藏和消解——這給未來的精準化營銷帶來了挑戰。

「記錄生活記錄你」的快手,則是復刻煙火生活的「人間世」,世間百態、人情冷暖,柴米油鹽,快手求真,宛如人聲鼎沸的廣場。

一直走白富美路線的美拍,2018年用戶量下跌之後,開始轉型泛知識平臺,並試圖增加社交粘性。

而定位於「發現有趣」的微視——看這口號,價值觀是「逗你玩」嗎?

短視頻行業,平臺生態構成有三大因素:流量分配、內容生態、用戶關係鏈。

流量分配有兩大機制:一種是強幹預的計劃經濟,一種是大撒把的市場經濟。

張一鳴曾說今日頭條不需要「總編輯」,但抖音運營上採取的強幹預措施,背後仿佛站著隱形「總編輯」。

好處在於,抖音成了爆款製造機,就像颱風一般,短期內積聚巨大流量引爆內容,誕生了網紅城市、海草舞等流行符號。

對內容生產者來說,中央集權的流量集中分發模式之下,平臺如同上帝之手,不易沉澱私域流量。

對用戶來說,抖音構建了準信息繭房。首頁只有一個視頻,手指滑動之間,抖音推什麼,用戶看什麼。

快手的遊戲規則,則是去中心化的。快手APP首頁是關注、發現、同城——關注放在首位,意味著內容消費的主導權更多在用戶之手,而非平臺之手。

此外,快手首頁默認有四個內容,讓用戶選擇看哪個;而抖音首頁,只有一條視頻,把用戶選擇權隱藏。

在對內容生態的打造上,美拍和快手,都強調去中心化,兩個平臺都聲稱不會籤約任何頭部大V,反而大力扶持腰部和長尾力量,普通用戶也能露臉。這種理念的不同,使得快手等去中心化生態就像熱帶雨林一樣,強調生物多樣性,鬱鬱蔥蔥。

內容是短視頻的本質屬性,但各大平臺從未放棄過對社交的野心。

騰訊的微視,天然繼承了微信關係鏈,無需多言。

抖音中心化模式下,主播要求贊求關注求粉絲;用戶關係鏈類似蒲公英,觀眾對少數頭部主播眾星捧月,而用戶和用戶之間,相對疏離如孤島。

抖音用戶之間的弱關係特徵,意味著其主要以內容而非人作為聯結點,在抖音上,關係鏈更多像是擦肩而過的一面之交。或許正因如此,頭條系迫切地希望通過多閃,找到更年輕更穩定的社交關係。

快手則通過8年的運營沉澱了關係鏈,內容消費者和生產者形成了一個個緊密的細分圈層,就像纏繞的毛線團。

用戶和主播之間,也非跟隨和仰望,而是分享和陪伴,是基於「我們都是一類人」的惺惺相惜感,也就是所謂的「老鐵經濟」。

關係鏈深淺,最終體現在互動率上。據《財經》報導,快手的互動率(評論+私信數/總播放量)比例遠遠大於5%,抖音相關比例不足2%。

產品定位不同,商業變現之路也必將岔路而行。

02

變現下半場:快慢不一

6.5億用戶,成為了變現沃土。

在短視頻行業,全面商業化最早的是美拍,內容電商是變現主路徑。

但全行業商業化的起點,其實是去年10月30日。

如同隔空對壘一樣,快手、抖音都在這一天,分別召開了「Fe+新商業」大會和抖音企業藍V生態大會,變現大戰就此開局。

快手的商業化探索,始於直播。2016年4月,快手開始測試直播,2年後,這一功能向全平臺開放。藉助直播分成,快手在2018年全球iOS應用收入榜上排名第5,是唯一登榜的中國短視頻平臺。自媒體亂翻書稱,快手全平臺的2018年直播收入高達200億。

但其全面商業化則始於2018年10月底——推出營銷平臺「Fe+新商業」,將信息流、紅人合作、快手小店等多個營銷模式整合到平臺,並藉助快手的AI技術和去中心化分發機制,全面啟動商業化。

上線7年才開始變現,快手矜持得不像網際網路公司。原因在於,2011年成立的快手,完整吃下了移動網際網路從萌芽到殆盡的紅利周期,早期移動流量很便宜,在用戶增長上,投入總額低,就不著急賺錢。

而且,相比於商業變現,快手把用戶增長當作優選項,快手會基於點擊率、播放時長、轉化率、點讚關注評論,對正向互動率高的內容傾斜流量——從10月底快手官宣商業化到年底,DAU增長超過20%。

再來看抖音。抖音的商業化始於2017年9月,起步於品牌視頻廣告;但抖音商業化的重磅,是去年10月底發布的企業藍V計劃——你可以把它理解為抖音平臺的企業服務號。

急於變現,因為抖音2016年9月才上線,彼時,移動網際網路棋近終局,流量稀缺,拉新成本高昂。

你也許會說,抖音有老大哥今日頭條引流啊。錯了,今日頭條的用戶以底層屌絲為主,曾因內容低俗遭遇責罰。抖音創業之時,就立志要做一款「反頭條」的帶有「美好感」的互補性產品,其早期用戶,也主要來自一二線城市,和今日頭條重合度並不高。

總之,後來者上位的抖音,強運營,高投入,靠錢堆出用戶,花錢多,掙錢動力就越足,急需通過商業變現回本。

此外,抖音背負著頭條較為激進的商業化指標。內外壓力之下,抖音商業變現的路走得很急促。

03

變現大勢:行業利好,雙寡對殺

美拍、快手、抖音的變現模式,看似大同小異,但其實落地路徑差異很大。

變現路徑,基於用戶價值。

從性別上來看,美拍的優勢在於女性佔比高,一度接近8成,電商轉化能力強。抖音女性佔比稍高,而快手男性用戶多一些。

再從用戶群體屬性來看,擁有海量用戶的快手和抖音,都是全階層廣覆蓋,但也有所側重。

快手起步於下沉市場——這一市場,過去企業「看不上」,現在「搶破頭」。

湖北恩施的土家族農民在快手賣農貨

QuestMobile的報告顯示,2018年12月,過億量級的APP中,MAU同比增長最大的10款應用中的9款,來自三四線城市及以下城市的增量,均大過一二線城市增量。以淘寶為例,其2018年新增月活用戶1.2億,七成來自下沉市場。

阿里聚划算發布的報告也顯示,三四線城市在小家電、居家生活、進口生鮮水果類商品的增長速率,是一二線的2-7倍,什麼中產標配的電動牙刷、牛油果,都是基層市場增速更快。

這樣來看,快手盤踞的下沉市場,是線上線下的廣告主獲取增量市場的主場。

再來看抖音,抖音用戶在一二線城市佔先,不少品牌的用戶和市場已近飽和。所以,品牌主鞏固存量市場佔優。

如果從商業變現的廣度、寬度上來看,快手的用戶圈層更豐富,人群顆粒度細小,所以商業生態也更豐富,對廣告品牌、品類的適配度就更高:如同清明上河圖,既有農人通過直播、短視頻賣農貨,也有國際品牌殼牌打廣告,58同城這種網際網路獨角獸拉新,還有大量中長尾商家的信息流廣告。

舉例來說,希望精準定位於廚師群體的聯合利華旗下家樂辣鮮露,與希望面向卡車司機投放潤滑油廣告的殼牌——很難想像,其他短視頻平臺,會有批量的卡車司機和批量的廚師達人。

這種對於品牌商的普適度,讓快手的商業版圖,如同縱橫交錯的河道水網,弱水三千,瓢瓢可飲。

而打造「美好感」的抖音,在時尚美妝類的種草效果更好,淘寶上不乏抖音同款就是證明。但是,由於其內容生態和用戶圈層相對單一,在變現路徑和品牌適配度上,可能要聚焦一些。

不同的產品思路帶來了不同的變現優勢。快手和美拍的商業變現,更傾向於效果導向——用戶增長和交易轉化,而非單純的品牌展示。

傳統的展示廣告費,總有一半被浪費。經濟走緩之後,品牌商們勒緊了褲腰,可量化的增長和變現對其更有誘惑。

美拍的邊看邊買,就在平臺內實現了種草—交易—變現的商業閉環。

快手也以實現增長和交易導向。一方面,基於快手用戶傾向於展示真我,所以平臺更容易描繪出真實的用戶畫像。其次,快手內容豐富,用戶群體多元,官宣數據顯示,2018年底,快手原創短視頻視頻庫存80億,每日產出UGC內容1500w,日均視頻播放次數150億,每日點讚數3億+——在海量內容和用戶中,總能精準匹配到廣告主所需的「那一小撮」。

舉個例子,快手曾經對購車場景做過調研,測試發現,其中「男性「、「30-40歲」、「汽車資訊」等標籤人群的定向投放表現最好,後續投放平均成本能夠降低30%。這種數字並不性感,但對于越來越「算計」的廣告主來說,不乏吸引力。

與美拍、快手,更傾向於對自然流量低幹預下,實現精準化投放不同,抖音變現路徑似乎也是中心化的。

抖音的藍V戰略,就是抖音把平臺流量截流,傾瀉而出引流到品牌企業號,快速聚集粉絲,形成一個個流量堰塞湖。

但問題在於,由於抖音掌握了平臺流量的分配大權,藍V獲得的粉絲,其注意力江河入海,被黑洞一般的平臺吸走,未來能否建立可持續的高粘性私域流量,變數不少—畢竟,活躍度不高的沉睡粉絲,對於品牌來說,價值存疑。

優衣庫就是例證。

優衣庫的抖音號去年4月初開始上線,彼時每條點讚數高達數百,到了月中,穩定到了5000左右的點讚數,其中4月19日視頻的點讚數更是高達5萬多。

但點讚隨後開始斷崖式下跌,6月回落到幾百,而從10月中旬至今,點讚竟然回落到了兩位數。

左圖為4月截圖,右圖為近日截圖

注意這兩個時間節點:6月,抖音企業號開放藍V認證;10月底,抖音藍V大會召開——藍V戰略啟動後,粉絲可能越來越多,但互動量反向走低。

2019年,是短視頻行業的變現大年,對於整個行業來說,是紅利收割時。易觀預計,僅短視頻信息流廣告規模,今年就有望達到350億。

由於增量空間巨大,各家同行不同路,所以,變現之爭,還未到「此消彼長」的零和博弈之時,反而是貓鼠各有道,齊步快跑之時。

相關焦點

  • 抖音快手相互掠奪,美拍只想抓住最關鍵的她們
    文 | 波波夫01 冰山之下的女性表達欲在抖音搞怪紅人、快手金鍊大哥的包圍中,人們往往忽略了短視頻行業背後的主要推動力量——女性用戶群體。沒有比影像能更直觀記錄她們青春的模樣。快手的根基緊緊扎在了中國廣袤的農村鄉鎮中,而抖音則開著高音喇叭守候著剛剛放學的95、00後們。美拍的用戶畫像同樣十分清晰:用戶中76%為女性,且在所有女性用戶中,87%為90後,60%居住在一二線城市。「女性化」是美拍形成差異化競爭的壁壘。
  • 內容社區分析:抖音/快手/微博/B站的內容生態和商業邏輯
    原標題:內容社區分析:抖音/快手/微博/B站的內容生態和商業邏輯本文圍繞抖音/快手/微博/B站的用戶畫像、平臺生態、粉絲關係等方面,對其內容生態和商業邏輯進行了分析。今天主要是研究抖音、快手、微博、b站這4個內容社區的內容生態和商業邏輯。
  • 《抖音短視頻產品報告》第二篇產品生命周期
    美拍短視頻是綜合類型的平臺,抖音定位於音樂短視頻的細分市場,然而已經超過了美拍。快手和美拍一樣是一個綜合型的平臺,我們可以把獨立設備數等於用戶數進行換算,一個終端就是一個用戶,這樣的換算是比較準確的,假設快手的設備數是短視頻用戶總量,那麼抖音已經佔有 27.5%的用戶量,說明抖音已經度過了這個拐點進入到了成長期。
  • 抖音快手崛起之謎 在「娛樂至死」聲中走向何方?
    今日頭條旗下抖音、火山小視頻、西瓜視頻成為行業三大頭部應用,其中抖音在2018年上半年持續爆發,用戶高速增長,月活數有望在2018年下半年超越快手奪得行業龍頭。此外,騰訊、百度、阿里、網易等巨頭紛紛布局短視頻,越來越多應用內置短視頻功能,短視頻行業競爭日趨激烈。短視頻平臺正在積極探索商業變現,市場規模潛力可觀。
  • 抖音從8人團隊起家,是如何幹翻老牌短視頻玩家快手和美拍的
    競品情況簡介抖音短視頻APP在所處的短視頻領域並沒有任何先發優勢,國內短視頻霸主快手成立於2011年,新浪微博的秒拍成立於2012年,就連美拍(2014)和小咖秀(2015)也均早於抖音1年多上線,好在抖音選擇了更加細分的音樂短視頻領域進行發力,最終實現了彎道超車。
  • 短視頻競品分析報告:抖音 vs 快手
    目前短視頻行業的主要用戶&時長已被抖音和快手兩大平臺佔據,平臺也在不斷深入探索更多的業務場景和商業變現模式,如直播帶貨、電商、在線教育等。本文將從產品價值觀、核心及特色功能、UI及互動設計、內容分發算法、內容運營和商業模式等角度對抖音和快手這兩大短視頻頭部產品進行對比分析,了解兩款產品不同的底層邏輯及其帶來的發展策略和運營方向的差異,並針對快手提出產品優化建議。
  • 美拍達人李子柒的變現之路:從不接廣告,開店首天營業額近千萬
    對於李子柒本人和微念科技來說,為了商業變現而放棄自主品牌的搭建、破壞部分粉絲的好感是操之過急,斷然不可取的;孵化IP才能夠在現在交替變化十分之快的內容商業領域立於不敗之地。  因此他們選擇了在內容領域持續深耕,韜光養晦,通過高品質和高垂直度的內容聚集粉絲,打造具有強烈個人風格的品牌。  事實證明,這條道路是行得通的。
  • 抖音、快手、小紅書、B站,誰的廣告天花板更低?
    10月《刷抖音,玩快手》一文論證了抖音和快手的核心差異:單列和雙列的產品設計帶來容錯率的差異,疊加推薦算法的核心優化指標的不同,最終塑造了抖音和快手一個強媒體型一個強社區型的屬性差異。同時使用抖音快手兩個產品的用戶常常會感覺快手迭代的更快,更能準確反映用戶即時興趣點,某種程度上是輸入的數據維度不同帶來的差異。 單列+用戶行為相對弱表意 vs 雙列+用戶行為強表意,使得快手能夠容忍向用戶展現更多元的內容,使得抖音需要更加聚焦頭部內容,呈現出容錯率上的差異。
  • 短視頻行業競品分析:抖音 VS 快手 VS 微視
    去中心化的缺點是人設高於內容,形成了較高壁壘的內容社區,且不利於商業變現;近兩年,無論是產品還是運營角度,快手都在逐漸向抖音靠攏,具有中心化特點的公域流量佔比不斷提高。 最典型的案例就是2020年9月快手更新的8.0版本,其中首頁三個Tag之一給了單列沉浸式的【精選】,並且增加底部導航欄;【精選】無論是從內容分發機制還是頁面設計,都非常接近抖音的【推薦】。
  • 玩快手賺錢還是抖音 怎樣玩快手賺錢嗎
    玩快手賺錢還是抖音?作為短視頻兩大應用,快手抖音在新增日活、商業化開發的較量已經進入了關鍵時刻。那麼怎樣玩快手賺錢嗎?下面就由小編帶大家看一看。
  • 抓住內容電商崛起新機遇,抖音開店成為商業變現新方式
    抓住內容電商崛起新機遇,抖音開店成為商業變現新方式 2020年12月22日 10:09作者:網絡編輯:王動 伴隨著內容電商的崛起,越來越多的品牌選擇通過短視頻和直播進行帶貨,希望抓住這個新機遇,促成商業變現。
  • 短視頻平臺「三岔口」:做抖音、快手還是視頻號?
    2018年底寫過一篇《短視頻的十字路口:做抖音還是做快手》,如今短視頻正從移動內容非主流逐漸有成為主流表達的趨勢,人們在短視頻平臺之中停留越來越長的時間。短視頻平臺也逐漸成從前兩年的雙巨頭在2020年形成了抖音、快手、視頻號的三足鼎立之勢。
  • 微博、抖音、快手、小紅書,那些看得見的粉絲價值……
    平臺用戶畫像對比從三大平臺的粉絲性別分布來看,微博、快手的用戶男女比例較均衡,抖音的用戶中女性用戶佔比略高。從年齡結構來看,微博的覆蓋年齡段更廣;抖音和快手的用戶相對更年輕, 30 歲以下用戶佔比均在80%以上。
  • 快手抖音,學做菜的新陣地
    或許你已經注意到,身邊的人在閒暇時刻刷抖音、快手的期間已經在不知不覺間get到了做飯技能。甚至有網友戲稱:「我是把抖音當做菜譜來用的。」學做菜這件事,是如何伴隨著傳播媒介的改變而變遷的?伴隨著短視頻紅利,備受歡迎的美食類視頻博主又是如何變現的?美食教程的媒介變遷廚師們的烹飪學習是個複雜的過程。
  • 一幀短視頻報告:用戶在快手、美拍等平臺上喜歡看什麼「教程」?
    自春節期間短視頻應用日活突破2億大關,快手、抖音、火山等App就成了輿論焦點,聚光燈下短視頻平臺一直存在的低俗惡搞被暴露無遺。不過,短視頻用戶即愛惡搞也愛學習。秒拍用戶愛「美」、頭條用戶愛「手活」為了更系統、全面的了解短視頻用戶對不同「教程類」視頻的喜愛情況,本人通過一幀系統通過公開渠道取樣了快手、美拍、秒拍、嗶哩嗶哩、今日頭條(包含抖音、西瓜、火山)、騰訊視頻、搜狐視頻、優酷、愛奇藝9大平臺,在2018
  • 一年之後,再看抖音丨抖音完整分析報告
    成熟期:用戶活躍度,商業變現; 衰退期:用戶防流失,維繫。 通過上面抖音短視頻產品截圖我們可以看到:一年後的抖音已經有了廣告、直播、企業認證、外鏈、淘寶購物跳轉功能;根據不同生命周期運營的側重點,成熟期的側重點包含了商業變現,可以看出:今天的抖音已經走上商業化道路。 通過以上多種數據的分析 ,增長趨勢平穩,保持繼續增長,產品商業變現,我們可以判定抖音短視頻的生命周期已進入成熟早期。 2.
  • 當抖音紅人遇到百納互動,握住流量變現的價值
    對於很多人來說,抖音等短視頻平臺是造網紅的舞臺。但鮮有人知的是,從用戶到達人,從達人到網紅,雖然只有三步路,但這條路不僅需要運氣,更需要藉助MCN機構進行從內容到流量到推廣的全方位孵化,才能完成從音樂人到藝人,從一首歌到一種現象的進化。
  • 抖音快手造富記:有人月入六百萬,有人掙扎前行
    據《後廠村7號》採訪得知,截止九月底,快手日活接近2.5億,抖音日活超3.2億。而在營收方面,快手向400億發起挑戰,抖音劍指500億。  坐擁如此巨大流量而又急於變現的抖音快手,這對無數人來說意味著機遇,而且稍縱即逝。一種不無誇張的聲音是,「如果錯過抖音快手,你失去的不是機會,而是整整一個時代。」
  • 抖音和快手的第四場戰役
    過往來看,抖音快手在諸多細分領域都產生過直接交鋒,而一度最為大家關注的有三場戰爭:主App的規模之戰、直播業務之戰和海外之戰。在這三場戰役中,抖音在日活和月活數據反超快手後,一直在拉大與快手之間的距離,可以說穩居老大之位;海外戰場上,TikTok也捷報頻傳,相反快手在海外卻難有突破;直播一直是快手的根據地,但從2019年開始,抖音在月均日活和流水數據上都已經幾近追趕上。
  • 幣安&抖音:相似的經歷成就偉大的未來
    那年快手、秒拍、美拍佔據短視頻行業的第一梯隊,用戶人數出現爆發性增長,那年的抖音好像還沒那麼入流...還是 2017 年,比特幣牛市從天而降,全民炒幣的時代仿佛就要來臨。那年Okcoin、火幣、比特幣中國三足鼎立,幣圈用戶一時間呈指數型增長,或許你根本想不到,後來有一家叫幣安的交易所,異軍突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