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23 20: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中國美術學院
「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專題網站
唯以「心畫」成詩畫
——紀念陸維釗先生誕辰一百二十周年
中國美術學院副院長 高世名
陸維釗先生1959年來浙江美術學院(現中國美術學院)開始教授古典文學,至今整整一個甲子。他1960年正式加入美院,那年已經是62歲。他與沙孟海先生一起,開創了我國現代書法教育的學院體系。其後歷經十年浩劫,1978年返校,1979年以80歲高齡招收研究生,成就一枝五葉,為中國高等書法教育開闢了新的格局。
陸維釗
陸維釗首先是位學者,他的學問底子是新史學。他代業師王哲安所作的《海寧王靜安先生遺書序》,可見他對此學問的把握。陸維釗論及王國維之治學,言其:「治學之方,雖有類於乾嘉諸老,而實非乾嘉諸老所能範圍。其疑古也……其創新也,不僅羅證之所應有,而必通其類例之所在。此有得於西歐學術精湛綿密之助也……以史治經,不輕疑古,亦不易於墨守自封,必求其真。故六經皆史之論雖發於前人,而以之與地下史料相印證,立今後新史學之骨幹者,謂之始於先兄可也。」
在其1922年發表於《史地學報》的《中等中國歷史教科書編輯商例》中,也遍布著新史學的光輝與銳氣。此後陸維釗論及文學、古代史、史學教育、金石學等各個方面,都能夠做到有所發現,有所拓展。
同時,陸維釗在詩詞方面興趣極濃,成就甚高。他是現代意義上的學者和書家,他也是傳統意義的讀書人、文人。陸維釗詩書畫印俱佳,打通了學術與藝術的界限,然而,他那輩人絕非今日所謂「跨學科、跨領域」,而是無畛域,無分別。陸先生的學問和創作是貫通一體的,因而是超越性的,是真正的通人之學。
詩詞寫作貫穿陸維釗的一生,其詩早熟,風神佚蕩,鬱勃蒼茫,比如「亭中樽酒寬胸臆,煙裡樓臺入畫圖。此恨年年消不得,秋來詩思滿江湖」;又比如「孤城莽蕩餘王氣,落日蒼涼見殺機。惟有南朝僧寺在,至今猶替佛傳衣」;再如「坐覺江湖勞邂逅,獨回襟抱慰蹉跎。夜闌若問平生意,碧海青天看逝波」。陸先生是多情之人,其詞清俊瀟灑、曲折婉轉。多年前我曾讀過他的《玲瓏四犯》,以為可以作為文學史的典範讀本:
澹日水繁,高城風定,登臨秋事誰主。抗歌千載意,俯仰人前趣。蓴鱸漫催別緒。記年時,拂衣歸去。兩袖黃花,一林霜磬,月夜剪燈語。
吳天幾回重敘,甚香消酒醒,愁思難數。江空天不動,野闊星如雨。闌幹是處堪惆悵,莫輕過,重陽風雨。恁剗地樓臺,悄笳聲如許。
《心畫》
最近,「心畫——紀念陸維釗誕辰一百二十周年文獻展」正在中國美術學院美術館展出。看這個展覽我們有雙重的快意,一是品讀其詩詞,體味陸維釗的文章辭華、義理懷抱;二是觀賞陸維釗的書法,體味其筆鋒之始轉點畫,書道之性靈形制。二者相通之處,本乎性情。陸維釗的書法得民國風氣,又有所超越,他融匯諸體,貫通碑帖,別開生面,自成一格。這次展出的手稿,早年遒逸清麗、峻潔倜儻,晚歲老辣姿媚、凝重雍容。像陸維釗這樣的學人書家,從其日常書寫中,最可見其書道真實發展之軌跡。
對陸維釗先生這輩人來說,詩詞和書法都是骨子裡的東西,其論詞與論書頗有相通之處。他在《雪梅香》的評註說:「頓挫處饒有大家風度,惟蜃合句太滯。」在《金縷曲》後又批註道:「詞筆往而能回,放而能斂,較去年之作沉著多矣。先求與古人合,再求與古人離,循序而進,其先後不可紊也。感事之作,尤須言近旨遠,深而不露。」
陸維釗博通經史,精擅詩詞,諸多才華凝聚,成就其書道。古人言學問既有生而知之者,有學而知之者,更有困而知之者。這「困而知之」,是大時代之大困局所致,所以陸維釗書法文辭間頗具繼往開來之格局,常有昂然抗格之意氣。他學養豐厚,卻絕非抱殘守缺、師古泥古之輩,就像他詩中所言:「吾儕自有千秋意,薄古方能見厚今。」他論醫道之「通」亦是如此:「通也者,通其理,明其性,習其情,而備掌其法度,守常應變,各適其宜也。」
陸維釗在《書法專業研究生教學綱要》中提出了著名的60個問題,實際上是國美書法專業「詩書畫印」兼通以及外延入各個學科的藍圖,外延之途徑為文化史、考古學、文學、史學和哲學。尤為關鍵的是:陸維釗將甲骨文列入學習對象,並引用董作賓殷代書法「五期說」,又將金文的作品分別歸五類加以學習,如散氏盤、兮甲盤為渾穆蒼勁類,大盂鼎、師遽簋為雍容閒雅類,王孫鍾、邾公坙鍾為顧盼婀娜類,齊陳曼簠為輕靈細銳一路,宗婦鼎、秦公簋為疏散磊落之屬。此種分類法與康有為《廣藝舟雙楫》頗有相似之處,但較之康氏則更有其可教可學之道。尤其是他以上古文字直通隸、篆書道,對高等書法教育至為關鍵。由於陸先生的遠見卓識,中國美院之書法教學自誕生之日起,即開創出一種培養「通人」的模式,通達於古文字、金石文獻、經史之學,旁及文學辭章之道。
《 鷓鴣天》
這次展覽題為「心畫」,來自楊雄《法言——問神篇》,陸維釗以為此二字「最足以表示書法之精義」,即「示人之心理」。說得直接一點,就是要真性情。陸維釗先生這一輩人,自舊學出身,經新學砥礪,他們不狹隘,不教條,不迂腐,學問在他們身上是「有情之學」和「有為之學」。
通過陸維釗的兩首詩,可以追思他的平生意氣、心事浮沉。第一首寫維新,當為早年所作:「萬死歸來剩此身,市朝尤記倡維新。翠華縹緲空陳跡,書筆蒼茫泣鬼神。大道報國三世夢,名園長負六朝春。可憐晚節旁人論,不齒當年老逐臣。」
第二首記晚年心境:「薄暮胸懷積已空,高軒圍樹春秋風。乍看棋局思江海,薄有園林屬雁鴻。鏡裡年華悲覆水,燈前滋味悔雕蟲。漫雲陟岵詩心苦,泉下思爾味不同」。
來源 |中國文化報12月15日 第7版
編輯 |廖垣
原標題:《思享|《中國文化報》刊發副院長高世名文章:唯以「心畫」成詩畫——紀念陸維釗先生誕辰一百二十周年》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