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鯧魚下巴壯,長鱗婆子一起上,滿船鯧魚滿籮筐。這一句海島魚謠大家知道唱的是什麼嗎?它唱的就是最近出鏡頻率很高的一種海鮮,在菜場、飯館、自家餐桌上頻頻看到它的身影。沒錯它就是鯧魚!都說清明過後的鯧魚全年最肥,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一起聊聊鯧魚!
今天上午,帶著對鯧魚的熱愛,小編特地到中心農貿市場親自走了一遭。走下來發現幾乎每一個攤位上都擺著大大小小的鯧魚,看上去銀閃閃的一片,不少市民都在攤位前挑選著鯧魚。
小編詢問了一下攤主鯧魚的價格,發現50元左右一斤的鯧魚就能獨立裝盤,一條大約四兩到半斤。這個價位比去年同期要便宜不少,而我們嵊泗人吃的最多的就是銀鯧啦。
按照不同的分類標準,在我們嵊泗人的方言裡,鯧魚還有很多不一樣的名字哦,這些名字你都聽說過嗎?或者除了小編羅列的這些,你還知道哪些名字,留言告訴小編吧!
銀鯧:銀鯧體形側偏,銀灰色,背鰭與臀鰭同形,稍長,呈鐮狀,成魚腹鰭消失,鰭刺很短, 尾鰭叉形,體披細小的圓鱗,顏色銀白。而超級新鮮的銀鯧又被我們叫做雙面鱗,銀光閃閃,一看就是透骨新鮮!
金鯧:金鯧魚體側扁,卵圓形,臀鰭與第二背鰭略相等,都顯著比腹部為長。頭側扁,尾柄細,體披小圓鱗,不易剝落。
灰鯧:灰鯧背鰭和臀鰭顯著延長,尾鰭分叉。背部青灰色,腹部灰白色,皆具銀灰色光澤。
黑鯧:黑鯧的體呈卵圓形, 鰓耙粗短。體被小圓鱗,呈黑褐色。側線明顯稍成弧形,尾柄處的側線鱗較大,形成一隆起脊。在我們嵊泗,大一點的黑鯧也經常被叫做東洋鯧魚,怎麼樣聽到這個名字就熟悉了吧!
銅鈿眼(五分頭):最小的一種鯧魚跟舊時用的銅板差不多大小,也和舊時的五分錢差不多大,我們老一輩嵊泗人把它叫做銅鈿眼(五分頭)。小編真是太佩服嵊泗人取名字的能力了,既形象又好記。長鱗:嵊泗人總是習慣把長鱗和婆子統稱為「長鱗婆子」,其實它們是不一樣噠。長姿勢了嗎!長鱗是大一點的灰鯧,它翅膀長,魚身有點黑,尾鰭分叉。
婆子:大一點的銀鯧就被嵊泗人稱為婆子,魚身白,翅膀短,魚身較大。
艠鯛:一般來說,幾斤大的大鯧魚被嵊泗老一輩人叫做艠鯛。
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分享幾種嵊泗人餐桌上常見的鯧魚吃法,順便附上做法,今天晚上回家就可以去燒咯!
紅燒鯧魚
紅燒鯧魚是最家常的鯧魚做法,用料簡單,上手容易,用時還短,味道卻異常濃鬱。夾起一塊魚肉,蘸點湯汁,入口鮮美鹹香,叫人停不下來。
做法:熱鍋冷油,蔥姜蒜及香料煸香,小火加入生抽、白砂糖等調料,全部加完後大火燒開投魚,蓋上鍋蓋轉中火燜8分鐘,時間到後用鍋鏟翻身再燜8分鐘。若湯水太多,打中大火收汁再出鍋;若湯水少,略添開水後出鍋。
清蒸鯧魚
清蒸可以最大程度地保留鯧魚的鮮味,是小編最喜歡的烹調方式。
做法:鯧魚洗淨,兩面切上幾刀,抹上適量的料酒,切口和魚肚放上薑片、蔥段去腥。取一隻小碗加入生抽、薑片、鹽拌均勻。待鍋裡水開後,與調料一起上鍋蒸製,大火蒸十分鐘即可。
土豆燒鯧魚
小編小時候第一次看到這道菜也覺得不可思議,但更沒想到的是這倆煮一起特別好吃!現在也成了島城飯局上必備的菜品之一了,還延伸出了蛋餃燒鯧魚、粉絲燒鯧魚等類似燒法,簡直美味!
做法:油鍋燒熱,下薑片炒香,下鯧魚煎至兩面黃。放入蒜瓣2隻,黃酒、生抽、糖適量;土豆切片入鍋,加熱水沒過鯧魚土豆。大火燒開轉中火慢燉,燒至土豆糯了,收汁起鍋。
幹燒鯧魚
幹燒鯧魚和紅燒不同之處在於,燒制之前要把鯧魚炸至半乾,目的是為了讓魚在下一步充分吸收湯汁入味。外酥裡嫩的鯧魚肉搭配綿軟的醬汁,口感豐富有層次。
做法:幹燒鯧魚和紅燒鯧魚做法是一樣的,只是需要在燒制之前要把鯧魚炸至半乾。小編這裡就不再展開啦,詳見紅燒鯧魚的做法。
鯧魚羹
鯧魚煮羹是海島人特有的烹調方法。豆腐是必不可少的,搭配的蔬菜則可隨意選擇花菜、蠶豆、蒲瓜……看自己喜歡啦~湯汁包裹著魚肉,魚肉更加多汁嫩滑,餘味不散。小編飯都吃完了卻還可以再吃一碗羮呢!
做法:生粉加入清水攪拌均勻備用,鍋內放少量油,翻炒幾下倒入鯧魚,待魚肉變色倒入清水煮開,加調料調味,下豆腐並加入備好的生粉,攪拌均勻即可成羹。
據小編了解到,鯧魚的生殖期為每年的5-6月,屆時它肯定是要暫時告別我們的餐桌一段時間,大家要且吃且珍惜,趁現在好好地品嘗美味的鯧魚。當然啦,也可以現在多買一點囤貨。
囤貨保鮮可以這樣做:將鯧魚洗淨後放入保鮮袋裡,在袋裡裝水然後放進冰箱,這樣冷凍可以保持鯧魚口感的鮮嫩美味,等嘴饞的時候拿出來吃!
本條推送由嵊泗傳媒原創
轉載請註明出處
▶嵊泗傳媒微信(微信號:shengscm)是由嵊泗縣融媒體中心打造的唯一公眾微信平臺,是一個集手機端的頻道直播、點播、手機版嵊泗新聞網、電商、各類便民服務於一體的平臺。
▶「今日船期」、「生活服務」、「便民信息發布」等菜單欄目為您提供便利。具體內容可查看公眾號下方的「手機臺」、「出行寶典 」、「智慧生活」等欄目.
▶您有好的新聞線索歡迎聯繫小編。(可至後臺智慧生活→個人中心→投稿爆料給小編留言,或發送至郵箱shengsichuanmei@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