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疆有界·心無限」Mobil 1™文化遺產探尋保護行動的志願者們,終於來到了七彩雲南。第五天的行程很累人,確又溫暖無比。
志願者們從昆明出發來到嵩明縣,在阿子營鄉中心幼兒園家長學校進行了公益捐贈與助教。埃克森美孚給孩子帶來了高品質的保溫杯,中航科技城為每個孩子準備了書包與文具套裝,新世代豪華車品牌DS為孩子準備了漂亮的鴨舌帽。雖然是小小的禮物,確是企業在真真正正地履行自己的社會責任。
看著孩子們一張張稚嫩的臉龐,聽著孩子們一聲聲道謝,志願者們與孩子溫情相擁,仿佛此時此刻,任何語言都無法表達心中——那絲最脆弱與柔軟的溫情。夏東豪博士以自己的專業知識,蹲下身子與孩子們溝通,教導孩子要勇敢。Allan Wu更是用自己的熱情感化著孩子們,拿起手機一起裂開嘴微笑。何卿與布冉也用女性的關懷與溫柔,感化著這大山裡的孩子們。
依依不捨得告別了這群可愛的孩子,志願者們參觀了嚴家大院、元世祖平雲南碑等文化。
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白族先民就在以蒼山洱海和滇池為中心的七彩雲南生息繁衍。
大理喜洲古鎮,便是白族文化保存最好的古鎮。清末民初的時候,這裡的人走茶馬古道賺了很多錢,於是回到大理老家修建宅院,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以「 嚴、董、尹、楊 」 四大家為首的喜洲商幫古宅群。
大理古城最著名的遺蹟,叫元世祖平雲南碑。此碑立於巨碩的石龜背上,高4.5米,額篆「世祖皇帝平雲南碑」。行文50行,共1300字。因文革破壞,現存1000餘字。碑立於元大德八年(公元1304年),歌頌忽必烈於1252年討平雲南的事跡。這塊碑在文革中被砸成數段,幸有人冒死搶救下來,現在是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理另一個古蹟是太和城遺址和南詔德化碑,這是南詔國都的所在地,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德化碑號稱雲南第一碑,只可惜上面的文字被破壞嚴重,只能勉強讀出一些。
碑上記載了一個古老的故事:立碑者是南詔國主閣邏鳳,他本是唐朝臣子,但老婆被雲南太守調戲,上訴朝廷無人理會,只好起兵報仇。之後朝廷不理他的自辨,兩次派兵徵討,但都大敗而歸,唐將李宓和十萬大軍被全殲。也正是這一役讓南詔真正意義上獲得了獨立。但閣邏鳳還是心念唐朝,就立了此碑,表明本無意反唐的心跡。
雲南人民感恩大地的恩賜,雖然他們現在的生活已城市化和現代化,但他們認為傳統文化是民族的根,對雲南文化產生重大影響的道家文化更不會因為時光飛逝而被遺忘。
在雲南,最著名的道觀風景名勝區是坐落在昆明城東北郊鳴鳳山的金殿公園。鳴鳳山原名相度山,明萬曆年間始創太和宮金殿以後,改稱鳴鳳山。太和宮初建於明萬曆三十年(1602年),由雲南巡撫陳用賓仿照湖北武當山太和宮的樣式建造,供奉北極真武大帝,周圍建城牆。
昆明的金殿其實有兩個,最早的金殿在崇禎十年(1637年)由巡撫張鳳山拆運至賓川雞足山,結果在文革中被回爐了。這個金殿為清康熙十年(1671年)平西王吳三桂重建,僥倖躲過劫難,是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金殿為方形,邊長6.15米,高6.7米,所有梁柱、鬥拱、門窗、瓦頂、供桌、神像、幃幔、匾額、楹聯乃至旗杆、七星旗等,全部用銅鑄成,總重約250噸。中國古代帝王有把自己做成神仙的傳統,吳三桂花這麼多錢修金殿,懷疑真武像是不是按他的樣子做的。
1980年清洗銅殿時,發現銅殿正梁上被煙垢覆蓋的銘文,是「大清康熙十年歲次辛亥大呂月十有六日之吉平西親王吳三桂敬築」。這大概也是世上僅存的吳三桂文物了吧!
快接近傍晚,車隊來到玉溪通海站美孚一站式養護店,在趕往西雙版納景洪之前,為車輛進行全面的養護。同時,也接受了養護店為此次活動特別準備的「黑陶罐「,這是當地非常具有特色的禮物。
天色漸黑,滂沱大雨,一彎彎的盤山道,DS6的高性能也為這段最艱苦的路程保駕護航。最後,車隊在凌晨兩點來到了西雙版納景洪。每位志願者都已經疲憊不堪,但這一天的充實與溫暖,永遠地留在了所有人的記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