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都有過去野塘捉魚的經歷,小時候網際網路還沒有如今這麼發達,放學後約上幾個小夥伴去捉魚是很美好的事情。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我們去的很多魚塘其實是野塘,是沒有人往裡邊放魚卵的,那為什麼會有魚出現呢?有很多老人也說只要挖一個魚塘,等到下過雨之後就會有魚吃了,這種情況也得到了證實。因此這個現象引起了很多人的興趣,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下面就跟著小編來看一下吧。
眾所周知,魚是產魚卵培育後代的。而沒有魚的湖泊中產生了魚,是不是因為它的魚卵進入到湖泊內才產生的呢?這也算其中一個原因。
我們都知道,下暴雨的時候會使野外池塘的水位上升,因此在水溢出來的同時,水中的魚和魚卵也一塊被衝出來了。這個時候,它們就會被衝到地面、河流,甚至是從來沒有過魚卵的池塘,這也就是為什麼老人說下雨之後就會有魚的原因。
第2種情況是,很多人重新挖的水塘也許是之前魚類生存的地方,只不過因為各種原因乾涸了,乾涸之後魚卵就存留在了泥土中,而當你重新在這個地方挖坑注水後,那麼淤泥中的魚卵就會重新回到水中,有了必不可少的水就會促進孵化。如果魚卵長時間存在於乾旱的土地中,一般是無法存活的,比如像泥鰍,只要全身被溼潤的泥土包裹,即使是在乾旱的土地中也只能存活一段時間。
第3種情況就有些匪夷所思了,但也是真實發生過的事例——天降大魚。有些地方可能是龍捲風爆發區,眾所周知,龍捲風肆虐之地是一片狼藉。如果龍捲風的席捲之地包括了有魚的水塘,那麼把魚和魚卵卷到漩渦裡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隨著龍捲風的風力減弱,陷入漩渦中的魚和魚卵最後都會被甩出來,有可能就會落到沒有魚的水域中,那麼這個地方也會孕育出魚類。
看到以上這三種情況,相信很多人對於沒有魚的水域出現魚的原因有了一定了解。有的人可能認為魚是生活在水中的,所以水是可以孕育出魚類來的,這種看法是完全錯誤的。水只是魚類生存的必備條件和場所,卻不是生命的源頭。關於以上這幾種看法,大家是怎麼認為的呢?歡迎評論區留言交流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