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中的河南大學(上)

2020-12-18 大河網

    抗戰系列之中原抗日(19)

    □受訪專家河大校史館副館長、副研究館員劉建民

    □採訪記者馬國福

    核心提示

    河南大學建校於1912年,以林伯襄先生為代表的一批河南教育家,在清代開封國家貢院舊址創辦了河南留學歐美預備學校,成為當時中國的三大留學培訓基地之一,與當時的清華留美預備學校(今清華大學)和上海南洋公學呈三足鼎立的局面。後改建為中州大學、中山大學,至1930年改為河南大學,抗戰前夕有文、理、法、農、醫五個學院,在校學生1000餘人。它是我國建校較早的高等學校之一,也是當時國內規模較大的一所大學。1937年12月,日寇的鐵蹄已踐踏到黃河流域,豫北、豫東淪陷,省城開封危在旦夕。值此危急存亡之際,河南大學撤離開封,雖輾轉搬遷,但始終堅持在極其艱難的條件下辦學,在中國高等教育史上留下了濃重一筆。

    躲避日寇流動辦學

    「1938年初,河南大學農學院和醫學院首批遷往豫西鎮平,文學院、理學院、法學院及校本部遷往雞公山。」河大校史館副館長、副研究館員劉建民近日在接受採訪時說,「從此,河南大學開始了長達8年的流亡生活。這次搬遷是在校長劉季洪的主持下進行的。學校先將學生集中起來接受戰時訓練,然後才開始分批起程。凡能帶走的圖書與貴重儀器均精心包裝,分批運走。不能搬遷的固定資產如房屋、設備和實驗用具等均登記造冊並派專人留校守護。抗戰8年,河南大學搬遷5次(雞公山、鎮平、嵩縣、潭頭、荊紫關、陝西寶雞,醫學院則多次由荊紫關到漢中,又到寶雞)在嵩縣潭頭5年,其他地方多則一年,少則數月。不僅辦學條件十分艱苦,而且師生還遭受日寇的瘋狂迫害和殘殺,這在當時全國高校中是罕見的。」

    雞公山是全國聞名的避暑勝地,新式樓房較多。河南大學遷去時恰值隆冬季節,大部分房屋無人居住,學校便租來使用,很快安頓下來。不久,豫南戰事緊張,河南大學準備再次搬遷。經多次商議,學校決定遷往豫西山區。這樣既可避開日寇,又不脫離省境。

    1938年10月,王廣慶接任校長。他首先將羈留在雞公山的文、理、法學院遷到鎮平,以期在鎮平安定擴充。鎮平為豫西南重鎮,社會文化安定,民風淳樸。河南大學遷至鎮平後,借用部分官舍、寺廟,又租賃了一部分民房堅持上課。

    由於國民黨軍隊節節敗退,日軍得寸進尺。1939年5月,日寇進攻新野、唐河,鎮平危急。河南大學又北越伏牛山,經方城、葉縣、寶豐、臨汝、伊陽、伊川抵達嵩縣,行程600餘裡。醫學院遷到嵩縣城內,校本部及文、理、農三院均到潭頭。嵩縣與潭頭相距百裡,途中高峰聳峙,深澗幽谷,羊腸小道,行走困難,校內聯繫極為不便,但師生不畏艱辛,堅持教學。遷到嵩縣、潭頭的師生共1100餘人,借民房居住,為保證教學需要,又興建一批草房。在潭頭設總圖書館,各院又設分館,計有中外文圖書7萬多冊,雜誌200多種,還有各種儀器3.1萬多件。農學院租得農作物試驗場地30畝,棉作及園藝試驗場地各10畝,又與小學合作開辦苗圃,並接管山地千畝,栽種果樹和作造林之用。由於潭頭為盆地,周圍是高山,農林園作物齊全,本身就是一個大試驗場地,師生們利用這一良好條件,努力開展教學與科研。醫學院初遷嵩縣時,有附設醫院和高級助產職業學校。這年冬,又添設春季班及高級護士職業學校,並於次年3月招生上課。

    無論在嵩縣還是在潭頭,都是在秋季正式上課,以不影響學生的學習,而且讀書風氣更濃。朝日初升時,山坡上,房舍內;夜晚時,盞盞油燈之下,師生們備課、讀書,孜孜不倦。1939年5月至1944年4月,河大師生同仇敵愾,戰勝萬難,在嵩縣潭頭度過了五個春秋。

    好景不長危險來臨

    1942年3月10日,南京國民政府行政院會議決定將省立河南大學改為國立河南大學,河南大學辦學經費緊張的危難狀況得以緩解,擁有文、理、工、農、醫、法等六大學院,成為當時享譽國內外的國立大學。

    「1944年4月,日軍集中兵力進攻河南,國民黨軍湯恩伯部不戰而退,將敵軍引到伏牛山中,潭頭危急。」劉建民沉痛地說,「全校圖書儀器及師生衣物損失慘重,特別是師生及眷屬10人竟慘遭屠殺。醫學院院長張靜吾教授被俘,夫人被害,侄兒張宏中受重傷。女生李先識、李先覺,教師昊鵬、商紹湯等均死於此難。農學院院長王直青教授被迫當挑夫,中途跳崖,幸被樹枝擋住,重傷生還。這是日本帝國主義欠中國人民的又一筆血債!」

    1944年初夏,河大遷入嵩縣已經5年,其間堅持在炮聲中辦學,每年都有畢業生走出大山,又有新生來到這裡學習。最重要的是河大廣邀教授,擁有幾十位海歸博士,人才濟濟,學術力量雄厚。在潭頭期間,嵩縣山區給了個好環境,使河大能夠安靜於此「藏學」,培養了五屆畢業生。但好景不長,令人悲憤的大屠殺悄然來臨!

    1944年5月9日,潭頭鎮麥田一片金黃,布穀鳥歡快地鳴叫,渲染著豐收的喜悅。但日軍正在逼近,危險來臨了。

    河大師生雖在深山,但已感到了危險。在隨即召開的會議上,化學系負責人李俊甫、文學院院長嵇文甫都主張儘快撤離。

    潭頭危急緊急撤離

    1944年5月12日晨,師生們分路撤退,約定到25公裡外的大清溝(在今欒川境內)會合。但還是有一些教師家屬和學生未能及時撤走,突降的大雨和山洪擋住了他們的去路。

    當時醫學院有個學生名叫李廣溥,頭一天才從嵩縣縣城轉移到潭頭。他後來回憶:「12日一大早,就看見湯恩伯部潰兵從門前經過,詢問前線戰況如何,他們都低頭不語,只顧向深山奔逃。看其狼狽相,就知前方戰事不妙。我們到達伊河岸邊時,已聽到日軍大炮的轟隆聲。涉水過伊河後,大家避開正路,專走羊腸小道,以免被日軍追上。我背著一個大包袱,還要推著自行車,在亂石叢中行走,行動非常困難。傍晚,我們一行人到達大清溝,借宿農舍棚簷下。當晚開始下大雨,一連三天不停。多虧農學院農學系學生李德瀛家(是當地大戶)開倉放糧,大家才免受飢餓。天晴後我們離開大清溝,進入山高林密重巒疊嶂的伏牛山腹地,往淅川縣荊紫關前進……」

    荊紫關山高林密,地處豫、鄂、陝三省交界處,利於藏身和辦學。但這種長途跋涉,真難為了教授們,他們都花錢僱挑夫挑著行李和書籍。外科教授生景清的夫人(高級助產士職業學校教師),坐在河邊一塊大石頭上號啕大哭,原因是挑夫扔掉她的行李自顧逃命去了。他們一路上不時和國軍潰兵走在一起,潰兵們都吊兒郎當的,根本沒有戰鬥力,往往正在行進時,忽然兩邊山頭上有人持槍高喊:『站住!』這些潰兵都乖乖繳械,以求保命。湯恩伯部大量的槍械和輜重,就這樣被豫西百姓收繳了。

    血淚斑斑罄竹難書

    雖然1000多名師生已經撤出來了,但失蹤的師生說不定已落敵手,生死難測。

    那麼,失蹤的師生到底在哪裡?李廣溥曾有記述:「5月15日9時,數百名日軍分兩路侵入潭頭,尚未撤離的師生四散躲避,但為時已晚。此時大雨傾盆山洪暴發,師生們不知該逃往何處,部分教師家屬和數十名學生盲目地向北山轉移,恰與一股日軍騎兵遭遇,日軍開槍,致使6人飲彈身亡,20餘人被俘。」

    5月16日,潭頭河大校園變成了日軍兵營。這時,原農學院院長郝象吾已擔任訓導處處長,農學院院長是王直青。王院長和段再丕教授等20名師生被俘後,被鬼子兵用槍押著做苦役,段再丕和助教吳鵬各背著一架經緯儀。為保護學校教學儀器,吳鵬與一名日本兵廝打起來,立刻被殺害。石如璨同學遭日軍毒打,倒在地上。段再丕被迫挑上擔子,王院長身背5支卸掉槍栓的鋼槍,雙手各提一籃雞蛋。兩位大學教授,多次遭到日軍的毒打。行至秋扒(在今欒川境內),王院長決心一死,縱身跳下山崖,日軍連發兩槍,以為他已摔死,就離開了。

    次日,王院長被潭頭附近一青年發現,將他背到安全地帶。挑著擔子的段再丕起先尚能勉強走路,後來鞋子磨爛了,無法再穿鞋。行至一村莊附近,他要求方便。一名日軍讓他去路旁的麥地,說完便繼續往前走。段再丕乘機爬到一姓常的農民家裡,在那裡休息了兩天,得知該村已是盧氏縣所轄了。

    被俘的教授尚如此,學生的命運更慘。李先識、李先覺是對雙胞胎,同年考入河大醫學院,姐姐李先識已婚,妹妹李先覺未婚,兩人品學兼優,活潑開朗。5月15日晨,她倆聽到四周槍聲大作,還有日軍飛機投下炸彈。一隊日軍騎兵衝進校院,儀器室、標本室的門被砸開,教學用具被潑上汽油燒掉。

    天下起了大雨,醫學院的幾個女學生在前邊奔逃,幾十名日軍在後邊追趕著喊:「不要跑!花姑娘的不要跑!」一日軍摟住一女學生,那個女生拼命反抗……最終,幾名女生被日軍追上,被押著往前走,日軍不時地用槍託打學生,還對女生動手動腳。

    姊妹倆感到屈辱,李先覺說:「姐,我們落到日本人手裡,生不如死!」李先識說:「就是!你看前面有口水井,咱倆一起跳井,也好讓同學看到,捎話給咱家中二老,知道我們死在潭頭!」妹妹說:「寧可死,不受辱!跳!」說著說著,姐妹倆來到井旁,雙雙跳入井中。鬼子發現了,過來向井內開槍。這時,男生朱紹先(或稱朱紹良)趁機狂奔而去,被一日本兵趕上,一刺刀將他捅倒,腸子都流了出來。幾天後,附近農民過來掩埋了他的屍體,在墳頭插一木牌:河大學生朱紹先之墓。該墓至今猶存。 (相關資料由河大校史館提供)

相關焦點

  • 河南大學辦學抗戰史將拍成電影
    《寂靜的群山》明春開機河南商報訊(記者 郭富收) 在中國曆時8年的抗日戰爭中,唯一一所一直開辦在抗日戰爭的最前線、長達6年之久的大學就是河南大學,這所大學在豫西山溝裡辦學並堅持抗戰的歷史內容將拍成一部電影在全國上映
  • 弘揚一種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大學精神——我校舉行國立河南大學...
    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勝利70周年之際,9月2日上午,我校在明倫校區小禮堂前隆重舉行國立河南大學復校紀念碑揭幕儀式。校黨委書記關愛和、校長婁源功、副校長張寶明以及職能部處負責人、碑文作者郝象吾先生的兒子郝立人、部分師生代表等參加儀式。儀式由校黨委副書記王凌主持。1937年12月,在日寇的侵襲下,河南大學被迫南遷,開始了為時八年的流亡辦學歷程。
  • 河南大學——被拆得最慘的高校
    1927年,馮玉祥佔據中原,在此基礎上成立國立開封中山大學,又稱國立第五中山大學,從而躋身「民國五大名校」,河南大學再次崛起。插曲,民國五大名校最後的結局:1930年,中原大戰,馮玉祥戰敗。抗日戰爭爆發,河南大學流離失所,先後輾轉於信陽、南陽、洛陽、西安、寶雞等地,在洛陽潭頭遭日本官兵屠殺,國破家何在,何況是手無縛雞之力的高校。流浪期間級別由國立降為省立,河南大學第二次沉淪。
  • 河南大學流亡洛陽,洛陽人勒緊褲腰帶,助河大升格為國立大學
    河南大學流亡洛陽,洛陽人勒緊褲腰帶,助河大升格為國立大學 河南大學是一所百年名校,現在的河南農業大學、鄭大醫學院、武漢大學水利系、中南財經大學、湖南大學土木系等名校,基本上都是從河南大學校史找到源頭。其實,人們不知道的是,某種程度上河南大學在抗戰時期的流亡史,足以與西南聯大相媲美。
  • 縱觀河南大學艱難歷程
    1912年,河南大學在開封清代國家貢院舊址,創辦了河南留學歐美預備學校,林伯襄先生擔任首任校長,河大的誕生,可以說出身高貴,血統純正。這個時期,河南大學已經成為當時中國的三大留學培訓基地之一,與當時的清華學校(清華大學)和上海南洋公學(西交大、上交大)呈三足鼎立的局面,開啟了留學先河。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河南大學開始了顛沛流離無所依的狀態,輾轉於信陽、南陽、洛陽,陝西西安、寶雞等地辦學,雖然圖書、資料及儀器損失慘重,但仍辦學不輟。
  • 河南大學附屬雪楓中學掛牌!恭喜河大!恭喜鎮平學子
    11月23日,鎮平縣舉行河南大學附屬雪楓中學籤約暨揭牌儀式。河南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許紹康,河南大學法規處處長宋戰利,鎮平縣委副書記、縣長艾進德,縣領導鄭文明、徐瑞雲、趙凌輝參加儀式。許紹康說,抗戰時期河南大學師生與鎮平人民共飲一缸水,同吃一鍋飯,這種用鮮血和生命結下的牢不可破的友誼,一直延續至今。河南大學將以此次掛牌為契機,在教師培訓、教育科研、信息共享學生交流等方面大力支持學校的建設與發展,攜手打造高質量的基礎教育,服務好鎮平人民,為高等教育輸送更多高質量生源。
  • 抗日戰爭中,八路軍12個團的團長都是誰後來是什麼軍銜
    全面抗日戰爭爆發之後,張紹東出任八路軍第一一五師第344旅第687團團長,不久之後因理想信念不堅定而叛逃,最終的結局不詳。 第688團的首任團長是陳錦繡,他是河南固始縣人,很早就參加了革命,經歷過紅軍長徵。在抗日戰爭時期,陳錦繡出任八路軍第一一五師第344旅第688團團長,後來不幸在河北平山馬家山戰鬥中壯烈犧牲,年僅27歲。
  • 河南大學賦-河南大學新聞網
    (6)留學歐美預校:即河南大學前身——河南留學歐美預備學校。1910年代之初,正處於辛亥革命前夕的河南教育界,諸多有識之士極力呼籲創辦大學,以改變河南的落後狀況。當時的河南督軍馮玉祥順應時代要求,在從軍閥趙倜家查抄的財產中撥出專款作為大學的籌備基金。1912年9月25日,學校在河南貢院的舊址上正式誕生。
  • 河南大學高考錄取分數線 最低多少分能上河南大學
    河南大學高考錄取分數線 最低多少分能上河南大學 2020-07-08 12:36:10 來源:中國網綜合  |  作者:佚名| 字號:A+ | A- 【河南大學高考錄取分數線】【最低多少分能上河南大學】
  • 河南大學的雄起、沉寂與復興
    當時很多省份都辦有類似的留學預備學校,如鄧小平就讀的重慶留法預備學校,但大都沒有河南有成就。之二,省立還是國立到了20世紀20年代,河南已有河南法政專門學校、河南農業專門學校、河南第一師範學校(又名河南高師、開封一師)、福中礦務專門學校(原焦作路礦學堂)等高等學校,但都不是大學。河南的有識之士紛紛要求創辦大學,「河南省立大學」提上議程。
  • 河南高校史上的3所著名大學:河南大學,中原大學,黃河大學
    在河南高校歷史上,曾經有這麼3所著名的大學,它們在河南的高校歷史上有著很重的分量。1、河南大學百年老校河南大學前身河南留學歐美預備學校創辦於1912年,成為當時國內三大留學培訓基地之一(另外兩個是清華大學與西安/上海交通大學前身),可見河大前身的歷史逼格還是很高的。清華和交大此時的校名已經初步成形,河南留學歐美預備學校改了個中州大學(與現在的鄭州工程技術學院前身是兩回事)。
  • 2018中國最美大學排行榜,河南大學名列前三!
    1912年,  以林伯襄先生為代表的一批河南教育家,  在袁世凱與河南都督張鎮芳支持下,  在清代河南貢院舊址上,  創建河南留學歐美預備學校。  馮友蘭先生  在民國時期教育部評定中,  河南大學名列第三,  甚至在新中國建立後的院系調整中,  析分出去的學院也都成為,
  • 抗日戰爭中打仗最兇的三個省,江浙滬無一上榜,第一至今民風彪悍
    民族危亡之際,無數英雄挺身而出,今天我們就來看一看,抗日戰爭中打仗最兇的三個省份,看看有沒有你的家鄉吧。三、湖南湖南是湘軍的誕生地,有句老話這樣說到:無湘不成軍,從這也可以看出湖南兵的名氣有多大。湖南還是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毛主席的故鄉。
  • 中國抗日戰爭史學會2018年年會暨「改革開放四十年抗日戰爭研究...
    近日,由中國抗日戰爭史學會、西南大學中國抗戰大後方研究中心、《抗日戰爭研究》編輯部共同主辦的中國抗日戰爭史學會2018年年會暨「改革開放四十年抗日戰爭研究回顧與展望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軍事科學院、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中共黨史研究》編輯部、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大學、南開大學、中山大學、西南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等大學及科研機構的40餘人出席。
  • 明年河南學生能去臺灣上大學
    明年,河南的高中畢業生也將有機會去臺灣讀大學。目前,臺灣靜宜大學的校長唐傳義正在河南進行教育觀摩考察。  18日晚,唐傳義在接受採訪時說,明年起,臺灣每年開放約2000名大陸學生赴臺就讀。去臺灣上本科,只能上私立的大學。靜宜大學,預計會獲得60個名額。  臺灣靜宜大學,與河南有歷史淵源。
  • 河南大學逐漸式微的根本原因是什麼?真的是大家想的那麼簡單嗎?
    河南大學禮堂 這部紀錄片中,共記錄了國內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京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四川大學.中國科技大學.廈門大學.同濟大學.河南大學等十所著名高校,對其他九所高校大家都不陌生,可河南大學這個在全國高校各大排行榜上名不見經傳的學校何德何能位列十校之一呢?
  • 考多少分能上河南大學?2020年河南大學招生政策發生「重大」變化!
    關注河南大學的你,是否很關注河大的招生政策和招生計劃呢?今年的招生政策和招生計劃又有哪些重大變化呢?國家專項、地方專項、中外合作辦學、公費師範生等招生計劃是什麼呢?本期推送,小編將為大家全方位解讀河南大學的招生信息,一起來看看吧。
  • 河南十八位市長都畢業於哪些大學?雙一流大學居多,河南大學3位
    河南作為我國第一人口大省,中原大地歷史悠久,洛陽,開封都曾是歷史上著名的古都。我們知道,省下面是市,市下面是縣區,可見市一級有著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作為一市之長的市長,無疑對整個城市的發展起著重要作用。作為人口大省,高考大省的河南其實高校也是不小,只不過高水平大學比較小,只有鄭州大學,河南大學入選了首輪「雙一流」。河南現有17個地級市,1個省直轄縣級市濟源。
  • 抗日戰爭中的奇蹟--衡陽會戰
    莫斯科保衛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歐洲戰場上最為著名的戰役,戰爭結局以蘇聯死命抵抗住了德國的進攻而結束,粉碎了希特勒「閃電戰」的計劃,大大鼓舞了世界反法西斯人民抗戰的信心。戰役的慘烈,以及蘇聯軍隊死守莫斯科的屹立,使得這場戰役成為了二戰中的一個標誌。
  • 鄧拓在河南大學
    鄧拓在其幾十年的革命生涯中,曾有三年是在河南大學裡度過的,這是鄧拓革命生涯的一個轉折點。在此期間,他積極參加黨的各種革命活動,並擔當了領導角色,三年後他又從這裡走向共產黨領導的敵後根據地;同時這也是鄧拓在學術上成果比較顯著的一個時期,他用功苦讀,寫出了第一本專著和若干篇引人注目的學術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