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節馬上就要來了,這可把家長們愁壞了,掙扎在送禮與不送禮之間輾轉反側,焦慮不安:
「送禮吧,該送些什麼禮物拿得出手又不會被嫌棄呢?」掰指一算,7、8全任課老師每人一份禮,少說也得1000塊,這可不是一筆小數目!不少工薪族每個月才掙幾千塊。
「不送禮吧,要是班裡別的孩子基本都送,就自家孩子不送,老師會不會區別對待?」
有家長委員會的班級群更是熱鬧非凡,就因為會長提議平攤費用給老師買節日禮物,但買什麼禮物合適呢?群裡成員爭先恐後出點子:老師每天要批改作業,眼睛很疲勞,送個護眼產品;老師每天講課、說話太多,送潤喉糖很實用;老師每天伏案工作時間長,易出現肩膀酸痛,送一款按摩器;看看老師缺什麼就送什麼唄,比如房子、轎車類(這家長估計是來砸場子的)。結果,討論了幾個小時都沒法統一意見,看來給老師送禮不僅燒錢更燒腦。
有些家長雖然不贊成送禮,但又不敢在群裡公開表態,只是私下裡和好友嘀咕:真是怕什麼來什麼,以前看到家有學齡孩子的朋友吐槽家委多事,想送禮就自己送去,給老師送金送銀送豪車都沒人有意見,幹嘛要拽上所有家長一起隨分子。太難了,不同意用班費吧,又顯得太不合群,支持他們吧,心裡又很不痛快。
說真的,教師節給老師送禮,僅是少數家長的做法,大多數家長認為很沒有必要。一來助長了不正之風,明明可以送祝福、制賀卡表達心意,現在非要整出個送禮物,雖然老師從事的職業很神聖,但老師本人卻是肉體凡人,他們對物質也有需求和追求,禮物價值大小就會引起他們相互攀比;二來會讓孩子形成不當的價值觀,他們認為過節日就是送禮,其實為老師慶祝節日更重要的是走心,藉此機會讓孩子發自內心地更加尊敬老師。
要不要送老師禮物,送什麼樣的禮物?以上的討論只是家長單方面的,教師節將臨,老師是怎麼想的呢,他們需要什麼樣的禮物呢?
前不久網絡曝光了「送花」事件,代課老師不滿學生送花,當面怒砸花束並發飆。從而引起了很多家長吐槽:近年來給老師送禮的不好風氣刮遍大江南北;有些老師典型「嫌貧愛富」;每當節日,老師暗示要送禮;這股送禮之風不及時剎住,會危及整個教育事業。當然啦,這些輿論有些言過其實了,畢竟給老師送禮只是少數。
教育部早在2014年7月8日就頒發了《嚴禁教師違規收受學生及家長禮金等行為的規定》的紅頭文件,收禮的利劍如此威嚴地懸在頭頂,相信大多數老師不會為了收取家長一份禮物,而丟了為之奮鬥的結結實實鐵飯碗。更何況教師工資由上世紀80年代之前在國民經濟各行業排行倒數三位,上升至目前全國19大行業排名第7位,成為收入中等偏上的行業。
其實,在教師群體中已達成共識,家長和孩子送這些禮物才是最好的:
給予老師工作安全感是最重要的禮物!
給予老師專業信任是最貼心的禮物!
給予老師人格尊重是最暖心的禮物!
總之一句話,最好的禮物是家長對老師的理解和支持!
怎麼樣讓孩子們為老師慶祝教師節更有意義呢?這裡有些很不錯的教案例,值得參考和推廣:
1.某學校組織全校2000多名學生為各自的老師畫肖像畫
教師節,城關第二小學全校2000餘名學生,各為自已的老師畫肖像畫。收到禮物的老師們驚嘆不已,他們都表示,將把學生的畫作裱掛在辦公室和家裡,這也是提醒他們不要忘記教育初心。
2.師生相互擁抱訴真情:
教師節,某小學全校學生和所有老師相互擁抱,度過了一個濃情漫漫的教師節。校長表示,「擁抱日」將成為學校傳統,讓尊師重道的傳統代代相傳。
3.讓學生給任課老師做一天小助手
某小學籌劃了「今天我是小老師」職業體驗活動。派出學生代表跟著老師,全程參與到老師的教學中,讓他們在實踐中做個小老師,組織課堂紀律,批改作業,為同學分發午餐,課間時間巡視等。
不管是為老師畫肖像畫,師生擁抱訴真情,還是當老師小助手,只要孩子親自參與,讓他們在活動中感同身受,增強體驗感,不僅可以花樣致敬老師,還可以印象深刻。只要走心的禮物,樣樣都是最好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