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核科學家遇刺,以色列首次回應:對誰人行兇毫無頭緒

2020-12-19 視界圖影

伊朗首席核科學家法克裡扎德(Mohsen Fakhrizadeh)11月27日遇刺身亡,外長扎裡夫(Javad Zarif)稱事件顯示與以色列有關。以色列內閣部長哈內格比(Tzachi Hanegbi)28日稱,他對誰殺死法克裡扎德毫無頭緒,是首次有以色列官員回應事件。

被視為總理內塔尼亞胡(Benjamin Netanyahu)親信的哈內格比28日接受以色列傳媒N12節目《Meet the Press》訪問時表示:「我沒有頭緒是誰人所做。」他稱,並非因為要為此負責,所以對事件封口不提,而是真的毫無頭緒。

N12在28日較早時報導,在伊朗最高精神領袖哈梅內伊(Ayatollah Ali Khamenei)揚言會向行兇者及幕後黑手採取報復行動,以及總統魯哈尼(Hassan Rouhani)指一定會在適當的時候回應之後,全球以色列大使館現時已保持高度警惕狀態。

遇刺事件發生於伊朗首都德黑蘭(Tehran)以東一個城鎮,法克裡扎德乘坐的車輛遭到襲擊,有目擊者稱聽到巨響和槍聲。報導指他和多名保鏢受傷送院,惟法克裡扎德其後證實不治。目前未有組織承認責任。

相關焦點

  • 伊朗核科學家遇刺衝擊中東局勢
    11月27日,伊朗資深核科學家穆赫森·法赫裡扎德在德黑蘭附近小城遇刺身亡,引起各國廣泛關注。伊朗方面稱,這是一次恐怖襲擊。迄今為止,尚無國家、組織或個人宣布對此負責,伊朗方面初步認為此次暗殺行動由以色列策劃實施。外界則「屏住呼吸」,觀察伊朗可能作出的回應。
  • 伊朗「誓言報復」後,以色列駐外使領館高度戒備、官方首次回應
    27日,伊朗方面還致信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和安理會,稱有「重大跡象」表明以色列對此負責。隨後一天,以色列駐世界各國和地區的使領館提高了警戒級別,世界各地的猶太人社區同時增加了安全措施。同天,首次有以色列官員回應。
  • 中國前駐伊朗大使華黎明:核科學家遭暗殺,伊朗或將「理智地報復」
    當地時間11月27日下午,伊朗國防部研究和創新機構負責人、首席核科學家穆赫森·法赫裡扎德在首都德黑蘭達馬萬德地區遇襲身亡。據了解,這已經是伊朗第四位在其國內遇刺身亡的「國寶級」核科學家;也是繼「關鍵將軍」蘇萊曼尼後,伊朗在今年內損失的第二位死於暗殺的重要國防人物。
  • 頂級核專家遇刺身亡!伊朗「點名」以色列為「幕後兇手」
    伊朗議會議長負責國際事務的特別助理阿米爾·阿卜杜拉希安則表示,暗殺穆赫辛·法克裡扎德這樣一位對伊朗科學進步有著巨大貢獻的科學家,表明美國及以色列企圖破壞伊朗的科學進步——他強調,「敵人不會停止其陰謀,而相信敵人是幼稚的」。  遇刺伊朗核科學家曾被以色列總理「點名」  早在兩年前。
  • 「伊朗奧本海默」遇刺謎團:裡應外合下,以色列布下的陷阱?
    11月27日,伊朗著名核科學家穆赫辛·法赫裡扎德遇刺的情節如同諜戰片場景。德黑蘭東邊一條塵土飛楊的道路上,面朝白雪覆蓋的達馬萬德火山,法赫裡扎德所乘坐的汽車遭遇伏擊。靜謐的鄉間道路上,只留下了一地鮮血和擋風玻璃掉下的碎屑。幾十年來,公開報導中針對伊朗軍政要員的神秘刺殺事件並不在少數。
  • 伊朗核科學家遇刺,中東蒙上戰爭陰影,第三次世界大戰回來嗎?
    昨日,伊朗核科學家被暗殺的消息再一次震撼了世界。據外媒報導,遇刺的伊朗核科學家法赫裡扎德一九五八年出生於庫姆。一九七九年,巴列維王朝被推翻後,他加入了革命衛隊。作為一名科學家,他在革命衛隊中保留了準將的高級軍銜。
  • 深度分析:伊朗核科學家遇刺凸顯美以意圖 一石多鳥用心險惡
    當地時間11月27日下午,伊朗頂級核科學家穆赫森·法赫裡扎德在首都德黑蘭東北40英裡處遭暗殺身亡。據伊朗媒體報導,法赫裡扎德是伊朗國防部核計劃負責人,屬於伊朗核發展的關鍵人物,這一點早已為美國和以色列的情報機構所證實。法赫裡扎德也是伊朗民眾心中抵制西方的代表人物,屬於民族英雄。
  • 伊朗首席核科學家遇刺,微型戰爭時代來臨
    法克裡扎德遇刺是在中東地區逐漸流行的「定點清除」戰爭的繼續,這一事件在伊朗再次引發了復仇的情緒,但是伊朗總統魯哈尼的表態是非常克制的。中東地區形勢高度敏感,法克裡扎德遇刺事件可能會引起系統性的風險,伊朗外長扎裡夫認為這是國家恐怖主義。
  • 伊朗頂級核科學家遭「暗殺」,民眾高呼「和美國開戰!」
    伊朗稱以色列是「幕後黑手」。目前以方尚未就此事作出回應。伊朗方面表示,這是「恐怖主義行徑」,伊方將發起「雷霆之擊」報復行兇者。就在今年1月初,伊朗「聖城旅」指揮官蘇萊曼尼遭美方暗殺,一度導致美伊爆發戰爭的可能性激增。如今頂級核科學家遭暗殺,分析認為,這或將再次導致中東地區局勢動蕩。
  • 伊朗核專家遇刺,以色列駐外使領館高度戒備,官方:與我無關
    日前,伊朗國防部研究和創新機構負責人、首席核科學家穆赫辛·法赫裡扎德27日下午在首都德黑蘭近郊被武裝分子暗殺。暗殺者先是駕駛裝有磁性炸彈的汽車衝擊法赫裡扎德的座駕,然後用自動火力掃射,法赫裡扎德身中數槍,送醫救治後不治身亡。
  • 突突突,以色列重要人物被亂槍打成漏勺!伊朗:不是我幹的嘿嘿
    文/胖子 不久前,以色列摩薩德組織派人暗殺了伊朗國寶級核科學家法赫裡扎德,徹底激怒了伊朗政府。伊朗總統魯哈尼在法赫裡扎德的葬禮上公開表示「要對以色列展開果斷的報復」。一開始以色列人還以為伊朗又是說說而已,結果還沒過幾天,伊朗的報復行動就在以色列本土展開了。
  • 伊朗誓言報復後,以色列各使館高度戒備!中東會捲入多大混亂?
    當地時間11月27日下午,伊朗國防部研究和創新機構負責人、首席核科學家穆赫森·法赫裡扎德在首都德黑蘭達馬萬德地區遇襲身亡。據了解,這已經是伊朗第四位在其國內遇刺身亡的「國寶級」核科學家;也是繼「關鍵將軍」蘇萊曼尼後,伊朗在今年內損失的第二位死於暗殺的重要國防人物。
  • 誰刺殺了伊朗核科學家?
    《紐約時報》援引一名美國政府部門及兩名美國中情局匿名信源表示,以色列為幕後主使。川普轉發的推特並未說誰負責,只是表達了:「無論是心理層面還是業務層面,他的死對伊朗來說都堪稱重大打擊」的意思。如果說蘇萊曼尼被襲更多是對伊朗精神層面的打擊,畢竟指揮官有的是,再提拔一個就是,可核科學家是鎮國之寶,特別是總設計師級別的,估計兩隻手能數的過來,雖然伊朗口頭說「不會影響核項目的進行」,但這種打擊會大大延緩進度。
  • 核專家遇刺,美國航母奔赴波斯灣,伊朗被欺負家門口,還敢復仇嗎
    近日,隨著伊朗核科學家遭暗殺後,中東局勢也發生重大變故。伊朗在以色列和美國的聯合打壓之下,形勢也越來越惡劣。以色列不宣而戰,接二連三襲擊伊朗在敘利亞境內的軍事力量。還有聲音表示,在美國的支持下,以色列摩薩德情報機構,在伊朗的首都黑蘭,刺殺了伊朗國寶級的核科學家,再次點燃伊朗復仇的火焰。
  • 以色列不回應,伊朗不承認,三大疑點引人注意
    目前,以色列方面尚未對此作出回應,以色列媒體也未對有關摩薩德官員遭槍擊進行報導。此外,伊朗官方也沒有承認此事。以色列摩薩德高級指揮官被暗殺,外界普遍懷疑為伊朗情報機構所為,但撲朔迷離難辨真假,與此同時,該事件有三處疑點引人注意。
  • 重量級核科學家被暗殺,伊朗為何沒復仇?
    11月27日,伊朗最重量級核科學家、國防部研究和創新機構負責人莫森·法赫裡扎德在伊朗首都德黑蘭附近被不明身份的武裝恐怖分子暗殺身亡。儘管尚無任何組織或個人宣布製造了此次襲擊,但伊朗方面多次表示,此次襲擊系由以色列策劃實施,並且背後還有美國的參與。憤怒的伊朗抗議者在獲知信息後立刻湧上街頭,腳踩美國和以色列國旗。
  • 「伊朗核彈之父」遭暗殺,兇手是……
    伊朗國防部27日證實,伊朗高級核物理學家、國防部核計劃負責人穆赫辛·法克裡扎德,當天在首都德黑蘭附近遭遇「武裝恐怖分子」襲擊,經搶救無效身亡。法克裡扎德究竟是什麼人物?「幕後兇手」是誰?魯哈尼強調,伊朗的敵人必須知道,暗殺行為不僅不會減弱伊朗人民加快發展科學的決心,反而使伊朗更加堅定。伊朗外長扎裡夫 在社交媒體上發表聲明,表示強烈譴責。扎裡夫說,「恐怖分子殺害了一位傑出的伊朗科學家, 這一明顯有以色列參與跡象的懦弱行徑, 體現了行兇者的好戰和絕望。」
  • 伊朗核科學家剛被暗殺,又一高級指揮官遇襲身亡,這是想幹什麼?
    伊朗國內反恐情緒高漲。法赫裡扎德遇刺後,伊朗總統魯哈尼就表示,伊朗發誓會回擊襲擊者,為遇刺人員報仇,會在適當的時候作出回應,但不會落入猶太復國主義政權的陷阱。隨後為法赫裡扎德舉辦隆重的葬禮。聖城旅指揮官也做出表態,發誓一定要為遇害的核科學家報仇,對美國和以色列進行抨擊。11月29日,德黑蘭街頭爆發了大規模示威遊行,伊朗民眾群情激憤,要求對兇手進行報復。
  • 一場腥風血雨正在醞釀,伊朗核科學家被暗殺,中東風雲突變
    據外媒報導:59歲的伊朗國防部研究和創新機構負責人、首席核科學家穆赫森·法赫裡扎德當天下午在首都德黑蘭附近的一個城鎮被暗殺。法赫裡扎德的汽車遭到不明恐怖分子的自殺式爆炸襲擊,並遭到開槍射擊,法赫裡扎德在被送到醫院後不治身亡。目前沒有組織或個人宣布對襲擊負責。但是國際社會已經將目標鎖定了以色列!為什麼是以色列?
  • 賀文萍:重量級核科學家被暗殺,伊朗為何沒復仇?
    憤怒的伊朗抗議者在獲知信息後立刻湧上街頭,腳踩美國和以色列國旗。伊朗革命衛隊指揮官也誓言,將會對核科學家被害一事發起報復行動。以色列隨即提高了各駐外使館及軍隊的警戒級別。原本危機四伏的中東局勢因此再陷危險境地。 此次伊朗核科學家被暗殺發生在一個極其敏感的關鍵時刻。一方面,美國大選結果已正式出爐,新當選的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將於明年1月20日入主白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