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朗峰登頂純粹是個意外,本來沒有在今年的計劃裡的。4810m的Mont Blanc是阿爾卑斯山脈的最高峰,雖然攀爬難度不是很高,而且是熱門路線,走的人很多。但是海拔高可能導致的高原反應,路程長(往返20公裡,但是上下海拔高達2370m),山屋難定,沒參加過冰縫救援的培訓課,都是沒打算去的理由。
至於為什麼又去了呢?是因為。。。
朋友A和他的朋友B約了去爬勃朗峰,山屋五月份就訂好了,火車票也買了,結果出發前兩周,B請不了假,去不了。於是,A去問了朋友C,C也以為請不了假。然後A來問我,我一開始斷然拒絕,因為沒有高海拔的經驗,然而架不住一天被問八遍去不去,猶豫許久,看了很多視頻,諮詢了一些爬過的朋友,聽說不是很難,想著山屋這麼難訂都已經訂好了,決定還是去試試。C其實也想去,於是問了山屋還有位置,又想方設法請了假。三個人一起走感覺也安全些。結果A在出發前兩天崴腳了,最後變成我和C兩個人去這趟行程住宿都被安排了的勃朗峰之旅。。。真是個複雜的故事。
確定去之後抓緊添置了一些裝備,冰鎬,冰錐,hochtour用的超輕安全帶。收拾了一下要帶的東西,怎麼這麼多啊,我的包夠大嗎。
原來還真能都塞到包裡,再加上吃的喝的,真的滿滿當當,至少有10kg。
還在家門口的樹上練了冰縫自救,萬一掉到縫裡怎麼自己沿著繩子爬上來。已經報名了八月底的DAV冰縫救援課,但是來不及,這次只能先自學一下。
第一天主要就是從慕尼黑到達日內瓦。湖邊逛了逛,甚至能看到遠處的雪山,在猜是不是就是我們要爬的那座。晚上住在一家青旅,連廚房都沒有,只能吃超市買的微波爐意面。街邊看到的中國麵館20歐一碗麵,想想還是算了。建議不要住瑞士,物價又貴又沒直接能用的網絡流量。直接住法國的霞慕尼,去山裡也更近更方便。
第二天的目標是到達 Aiguille du Goûter,古特山屋。位於3,863 m的古特山屋是衝頂勃朗峰前的最後一站。大部分登山者選擇在這裡住一晚,第二天衝頂。金屬造型的古特山屋還是很帥的。3863m的海拔比拉薩城區的海拔還要高一些。之前也擔心過會不會有嚴重的高反,後來想起來高中畢業遊的時候坐纜車上過玉龍雪山,特意去翻照片發現是4680m,當時沒有什麼反應,還在石碑下面打牌,輸了做伏地挺身來著,也是傻傻的。
七點半日內瓦坐Flixbus到達Saint Gervais les Bains,齒輪小火車的起點。因為Flixbus晚點了,小火車又是限人數的,我們九點20到的時候九點半的車已經滿了,只能坐10點的小火車。小火車的位置可以網上提前預定,推薦事先預定一下。如果網上已滿訂不到,至少要在開車前15分鐘去櫃檯預定。往返票39歐,可以跨天使用。
11點15到達小火車終點站Tramway du Mont-Blanc - Terminus du Nid d'Aigle,此時海拔2380m。除了登山者還有許多普通遊客也來這裡遊玩。
已經能看到今晚的住處-古特山屋了,在遙遠的山頂上,左邊那座山。
開始徒步,一開始的路還挺好走的,速度還比較快。
兩小時後到達Tête Rousse Hut(3187m)附近,這裡有個檢查站,有人會拿著幾張單子,檢查你有沒有定Rousse或者Goûter的住宿,定了才可以繼續往上走。在Rousse Hut住一晚適應海拔也是個很好的選擇。
檢查站後出現第一個雪坡,向左繼續向Goûter山屋,向右去Rousse山屋。
我們在檢查站旁邊吃了點東西,穿上了安全帶,把裝備也掛在了身上,但其實沒有必要。後面要用也只用到冰爪。
Rousse山屋旁還有一小片露營地,帳篷像是長期在這裡的。
雪坡之後有一些需要手腳並用的地方。
來到Grand couloir,這算是整個路程裡最危險的地方了。因為冰雪融化,石頭逐漸暴露出來,這個地方常年會有落石,十分頻繁,落石規模有大有小。出發前看了很多YouTube視頻,有的視頻裡落石像雪崩一樣。我們剛準備通過,就有四五顆小石頭朝我們滾過來,雖然滾著滾著停到了雪上,但還是怪嚇人的。嚇得我趕緊往回走,走到安全的地方觀察形勢。從照片可以看到,當天坡上還是有很多雪的,相對安全一點,有些時候這個地方完全沒有雪覆蓋。
橫切的時候需要注意上方,快速通過。其實真正在危險區域也就一分鐘左右。
接下來是接近400米高差的手腳並用的小攀爬。難的地方大概有1-2,但好在暴露感不是特別強。不會有一失手就摔下去幾百米的感覺。
大大小小的石頭
回頭看,遠處那個房子就是Rousse山屋。
可能是前不久還下過雪,不少地方被雪覆蓋,不穿冰爪會有點虛,穿冰爪又不好踩石頭,不過習慣習慣就好了。
路上有些紅點有些綠點作為路標,跟著點的方向爬會比較好。
大概是因為海拔已經3000+了,爬起來還挺累的,經常走著走著就想歇一歇,總是被說我又偷懶了。其實我明明是在找路(●'◡'●)
這一段速度明顯降下來了,因為我每爬一步都要確認石頭牢不牢,能不能抓,能不能踩。
最後100米高差一路上都有鐵索可以抓。見到很多登山嚮導帶著顧客往上爬。請登山嚮導據說一人1900歐。還是要自力更生呀。
山屋就在眼前
經過三小時的攀爬之後,傍晚五點半左右到達, Aiguille du Goûter, 古特山屋。
最後一段就是平路
一進門就是裝備房,登山鞋,冰爪,冰鎬等裝備都可以放在這裡。雖然價格都不菲,但應該不會有人偷。不過,我看過一個新聞,說有個人被迫要叫直升機下山,因為他的登山鞋不見了。。。
山屋消費還挺貴的,但是常年爆滿,一位難求。住宿65歐一人一晚,床是上下床,一張張緊貼在一起,一個房間住8個人,房間與房間之間也沒有完全隔開。廁所的洗手臺連水都沒有。喝的水要買,8歐1.5L。可樂6歐一小罐。畢竟山屋的物資應該都是直升機運輸的。
許多人在山屋的餐廳閒聊。七點開飯,我們可沒心情閒聊,趁吃飯之前趕緊上床躺一會。累死了,感覺人暈暈的,可能是有一點高反。臉和額頭也有點燙。時刻記得要多喝水~
打起精神起床吃飯,37歐的晚飯有奶酪,濃湯,烤土豆培根芝士,番茄蘑菇豆角飯,沙拉。菜都是一桌一桌上的,每人盛一點到盤子裡。甜點是巧克力慕斯。沒有很餓,胃口一般,不過該吃還是要吃啊。
隔壁桌是一個登山嚮導,我們向他諮詢了路線。我們的計劃很隨機應變,之前想著,看天氣,大不了山屋一日遊,不一定非得登頂。但天氣目前看來很好,明天是個大晴天,那就登個頂吧。下山有兩個選擇。一個是原路上下,最簡單也是最多人走的路。另一條是走三山線,到南針鋒坐纜車下去,坡陡難度大。嚮導說三山線太危險,有落冰的風險,而且陡坡很長,還有一大段橫切,一步不小心人就下去了。勸我們走原路上下,安全也簡單得多。欣喜接受建議。衝頂不用的東西明天可以放在山屋,包輕不少,心理上也輕鬆不少。
山屋裡一點信號都沒有,晚飯完跑出山屋發個報平安的信息。穿太少,被冷到,手機都玩不動了。晚上九點就躺床上嘗試睡覺了。但是晚上一直有人在走動,時不時有頭燈的亮光,窗外還有呼呼的風聲。腦袋也不是太舒服,一晚上感覺都沒睡著。但是也有可能迷迷糊糊睡著過。
2021年8月11號,凌晨兩點起床,收拾裝備。吃了點乾糧當早餐。16歐的早餐昨晚沒有預定,因為吃的東西背太多了,想解決掉一點。山屋早餐供應時間是凌晨兩點或者七點。
穿戴整齊,三點出發,在黑暗和迷霧中前進。兩個人用一根繩子連著。
一路上足跡都很明顯,頭燈把路照得也很亮,據俊哥說一路上沒有岔路,跟著前人足跡走就好了。前半程比較簡單,基本靠走。後半程有一些需要用冰鎬的稍微陡一些的坡,還有一些山脊路。雖然因為是夜裡爬的,我並沒有看見山脊路兩側有多深。
一開始還可以,後來風越來越大,吹起小雪粒刮到臉上超級冷。
身上已經穿了所有帶的衣物。保暖緊身內衣褲,擋風的軟殼褲,夾絨外套,羽絨,防風防水的硬殼外套,保暖小帽子,滑雪手套。還是冷得抖。
到後面眼鏡糊上了冰,路都快看不見了。衣服,背包,身上掛的裝備都蒙上了一層霜。眼睫毛甚至都感覺凍住了。把滑雪鏡拿出來戴上之後好了一些。脖套也因為呼吸變溼冷。一開始還能從水袋的管子裡喝到水,後面管子也就凍住了,果然還是要大保溫杯呀。
某些路段被吹的只能等這一陣風過去,趴在地上抱頭擋風。山脊路也是蹲著趴著過去的。。。好在風時大時小,不至於完全走不了。
一路上並沒有想像中前後都是人的場景。霧中時不時前方突然看到幾盞頭燈發出的亮光,啊,是有人來了。
一開始在等天亮,後來隨著時間流逝,想著天早該亮了啊,怎麼還是什麼都看不見。看來天氣預報的大晴天在清晨不算數。太陽的威力還得發揮一會才能把霧散開。
八點到勃朗峰頂,人都要被凍傻了。毫無風景的登頂照。勃朗峰頂其實很平,峰頂永遠覆蓋著厚實的冰雪,每年的厚度並不一致,也沒有十字架,無法判斷具體哪裡是最高點。只能看著GPS大致定位,遇到另外一支三人小隊,他們說summit! summit!。那就到了吧~
一邊擺拍一邊瑟瑟發抖
山頂合照,俊哥在前面帶了一路,我就在後面跟著走,被拴在一根繩子上,沒法偷懶了。/(ㄒoㄒ)/~~
俊哥的登山包變成了雪包。有一塊能GPS定位並且看地圖的登山手錶還是很好的,因為手根本不想從手套裡伸出來拿手機。俊哥為了拍這張照,說手拿出來就凍僵,戴了好一會才戴進手套裡。
太陽應該早就出來了,然而能見度還是很差。下撤途中。
慢慢地能看得遠一些了
攀爬途中還是比較難休息的,停下來更加冷了,只能慢慢走。
勃朗峰頂和古特山屋之間還有一個Vallot Hut,是個緊急避難所。從頂下降一個多小時之後見到了救星,趕緊進去躲躲風,休息一下。
裡面人還不少,總算是稍微暖和一點,喝點水吃點東西。
帽子上都是雪。已經十點了,還得趕六點的下山小火車,所以也不能待太久。鼓起勇氣再次出發。
下山途中天氣開始變好,勃朗峰開始在雲霧中時隱時現。終於看到我們剛才吭哧吭哧都爬了什麼。
天晴了好漂亮呀,可惜沒能在山頂看到。
要是能訂到兩晚山屋,不著急下山趕小火車,就很輕鬆愉悅了,可以等天晴了再出發。
沿途的人也多了起來
雪山藍天
能看到遠處的南針鋒
之前為了保暖把滑雪鏡也帶上了,看著真是太誇張了。在冰川上戴普通墨鏡,光會從墨鏡邊反射進來,所以還是要戴專業的冰川墨鏡(把墨鏡和臉之間的空隙也會擋住)。或者戴滑雪鏡湊合。
全副武裝地玩手機,信號還不錯,有4G。
俊哥這張圖拍得太棒了
十二點左右回到古特山屋。
可以假裝這是峰頂嗎
回到山屋的裝備房,打算吃點東西,休息半小時,結果愣是休息了一小時,而且都不想動身。
因為是原路返回,已經知道即將面臨什麼樣的地形,心裡還挺有數的。
能夠free A/B級的鐵索攀巖是基本要求了
之前覺得下山可能比上山難,畢竟有些地方要倒攀,實際體驗是,下山因為沒有上山累,感覺上還是輕鬆不少。
終於下到能正常走路的地方了, 氣溫也越來越高。
回頭看一看,山屋在這麼高這麼遠的地方了啊。
路上遇到的小巖羊
一路上我們都在嫌包重。下山途中遇到兩個德國男生往上走,背著50L的大包,外掛了一堆東西,包上還別了個那種特別厚實,質量看起來特別好,家裡煮麵的不鏽鋼鍋,說山屋太貴了,要自己煮東西吃。我們說水也要買的喔,8歐一大瓶。What? 什麼? 真離譜,那我們自己化雪水喝。啊,節儉的德國人,祝他們好運。
五點回到齒輪小火車站,俊哥去排隊拿到了六點最後一趟車的位置。我又走了半個小時去看看冰川。大概是走麻木了,再多走點路也沒感覺了。
晚上的住宿還沒有定,在齒輪小火車上給霞慕尼的一家青旅打電話,幸好還有位置。25歐一晚還包早飯,真是物美價廉,雖然位置不在市中心,但青旅房間外還能看到勃朗峰日落。晚飯也可以在青旅吃,我們來的太晚沒有趕上,餐廳已經在收攤了。一天走了13小時,上升1000m,下降2500m,還是很長的。四人間裡另外的一個小哥也很安靜,晚上終於踏踏實實睡了個好覺。
最後一天霞慕尼休閒遊,睡了個懶覺(我),俊哥起床跑了個5公裡,回來叫我吃早餐。。。爬勃朗峰前後,日內瓦和霞慕尼都跑了5公裡。不愧是跑馬拉松和我跑5公裡配速一樣的人, respect!
霞慕尼的戶外店也是超級多了,各個牌子都有。昨天山上要是穿這件肯定就不會冷了。
霞慕尼河裡漂流
漫天的滑翔傘,半小時一百來歐。纜車坐上去飛下來還是爽啊。
為了回德國,還找了家藥店做corona test。雖然已經打了兩針疫苗,但第二針十四天後才正式生效。所以還是花了30歐做了一個快篩測試。
成功登頂後的犒勞餐,蝸牛前菜,鐵板燒+沙拉+薯條。
一點半坐Flixbus回日內瓦,開啟艱難的回德國之旅。因為德鐵罷工,愣是繞路奧地利因斯布魯克才回到慕尼黑,中轉了三次。其中還經過了列支敦斯登,一天五國火車遊不是夢。
凌晨十二點終於到慕尼黑火車站了,慕尼黑到霞慕尼開車六個半小時的距離,公共運輸花了十一個小時。下次再也不要坐火車了啊,啊啊啊。
總的來說呢,這次勃朗峰之行出發還是比較倉促,行程也很趕,好在運氣不錯,兩天大晴天,隊友也很給力,帶了我一路,兩人的高原反應都不是太嚴重。雖然路上除了交通晚點,改道,班次取消,其他都還比較順利,但還是不建議學習這個做法。。。第一次Hochtour高海拔直接上最高的,風險還是有點大。
比較穩妥的還是先上個冰縫救援課,3000+,4000+的Hochtour多練習幾個,訂個Rousse山屋適應一下海拔,最好能訂到兩晚的古特山屋,不用趕小火車,攀爬的天氣窗口期也多些。畢竟凌晨出發凍成狗,阿爾卑斯之巔的風景也沒看到。
祝接下來要出發的小夥伴們一切順利~
加油 o(* ̄▽ ̄*)ブ
長按下方二維碼關注公眾號查看更多精彩遊記
以及徒步,攀巖,探館的故事~
往期關於徒步的文章:
拜仁最美金字塔 - Soiernspitze
德國最美高山湖徒步
鐵索攀巖登頂楚格峰
在阿爾卑斯山學阿式攀登的體驗
不管爬什麼山
安全回家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