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因疫情突襲,因水災,因國際局勢的複雜化外循環轉內循環,待中秋與國慶的假期的神奇重疊,足足八天的假期讓憋屈已久的上班族出遊率迅速呈井噴之勢。似乎,這大半年積攢下的遲到的出發,承載著心底對自由與釋放的迫切渴望,現代社會,誰的壓力不大呢?於是,明知道會堵,會遭遇人山人海,許多人還是選擇義無反顧地出發了。
我們也是他們當中的一員。
傳說中的川A大軍。
我們的旅行目的地草草定為山城重慶。因為是相鄰省,距離近,說走就走的旅行變得容易,尤其是對喜歡自駕遊的我們更是如此。
俗話說:川渝不分家!
俗話又說:川渝是一家!
曾經的巴山蜀水,因重慶直轄成了我們佔蜀水,渝地近巴山。
一衣帶水卻又界限分明。
又實在是打斷骨頭連著筋的親親兄弟。
記得第一次來重慶,還是90年代初,那時候兩省還未分家,四川省團校還在沙坪垻石橋鋪,渣滓洞,白公館,歌樂山烈士陵園成那次學習的重點。後來也有開車路過重慶的經歷,發現山城變化巨大,卻沒有專門停留過,真沒想到再次正式來的時候,已整整相隔了30多年,那可是整整一代人全部的青春歲月呢。
氣侯上沒得選,陰雨綿綿,還是來了。
目標鎖定解放碑,朝天門碼頭,洪崖洞那一環重要的城市中心商業圈人氣圈,不僅僅因為它們今天是網紅打卡地,還因為過去自己曾去過,想尋找一點記憶。
走進山城核心腹地,還是被它魔幻3D的氣質震撼到了。它似乎是全新的,鱗次櫛比的摩天大廈,密集的建築群,蜿蜒曲折的城市道路,陸路,水路的交通以及穿過城市的輕軌,尤其是嘉陵江與長江交匯的渝中半島核心區,更是豪樓華宇的競技場,展覽館,令人高山仰止。
不用特別去留意都會發現山城的大街小巷都飄蕩著火鍋的香辣味道,勾人垂涎。
但是,我還是更愛山城的夜色,尤其是在煙雨朦朧的雨中,藉助江水的映襯,魔幻之都的氣質強勢顯露,又因霧氣嫋嫋雲霧的附著,現代燈光和高科技的應用,讓山城的濱江兩岸虛實結合,如夢似幻,當真,已找不出幾絲似曾相識的痕跡。
那麼多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全都撐著花花綠綠的雨傘,在此匯集成龐大的洪流,緩緩"流動"在橫跨嘉陵江的千廝門大橋上,惹得本土的掃地大媽置疑:「冒這麼大的雨,到底跑出來看啥子?有啥子好看。」其實大媽不知道,也許她眼裡司空見慣的日常景色,卻是別人終其一生都在思慕而不得的目標,於人於景都是如此。
而那座橋的四周,有朝天門碼頭地標,解放碑商業建築群,重慶大劇院,金碧輝煌的遊輪,同樣金碧輝煌的洪崖洞,還有3D魔都時尚神秘的特質。
經此一行,對這座城市,我是愛的,對它的愛和對成都的愛又有明顯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