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臺灣,正月十五又稱「元宵暝、上元暝、元宵辰、燈節、小過年、上元節」。傳說:農曆正月十五這一天,是道教三界公之天官大帝聖誕。時至今日,慶祝元宵節已發展成全臺的大型禮俗活動。除了賞花燈活動及大型的臺灣燈會、臺北燈節、高雄燈會藝術節之外,各地活動皆有特色。
俗稱「北天燈、南蜂炮、東寒單、西乞龜」,就是北臺灣的新北市平溪區放天燈活動;南臺灣的臺南市鹽水區則有著名的「鹽水蜂炮」;臺灣東部的臺東縣,則有以鞭炮炸財神的祈福活動「臺東元宵炸寒單爺」;及澎湖縣的「乞龜祈福「儀式。
請欣賞同一首歌《恭喜恭喜》《賣湯圓》▼
1.平溪點天燈
平溪十分村元宵節放天燈的習俗已經有200多年的歷史。在用紙糊成的燈狀球體下點火,利用熱空氣上升的原理將其送上夜空。天空中的天燈有大有小,冉冉升起,像是一個個大大小小閃爍的火球,隨風飄向遠方,與夜空中的繁星融為一體,非常漂亮。天燈放得越高,運氣就會越好。
相傳於清光緒初年(公元1662年),臺南鹽水鎮曾因瘟疫肆虐長達二十餘年,以致人煙稀少、農田荒蕪,倖存的居民乃於元宵時節,虔誠地以各式陣頭恭請關公及眾神出巡繞境,沿途並施放大量的煙火炮竹,助長聲勢以期消災解厄、驅除瘟疫。肆虐了二十餘年的瘟疫果真從此消失,之後,鹽水鎮即在每年元宵節時,舉行這種大放鞭炮的祭祀活動,漸漸演變成今日名聞遐邇的蜂炮盛會。
蜂炮活動是由全副武裝的神轎與轎夫從」武廟「出發,推著神轎小鎮的街道上繞巡穿梭。整個鹽水市街所見所聞皆是蜂炮,其中用以酬神的」炮城「最為壯觀。當神轎行到炮城前時,則由商家主人掀開蓋著炮城的紅布,隨即點燃蜂炮的引信,也點燃群眾的亢奮激昂的情緒;頃刻間萬劍齊發,五彩火花絢麗奪目、炮聲震耳欲聾。神轎在炮城前方不停晃動,接受蜂炮的衝擊洗禮,民眾或躲避在神轎後方;或隱身騎樓梁柱,眾人前胸貼後背地一起接受著蜂炮一波又一波的巨大威力,整個過程驚險連連、萬分刺激,也因此每年的鹽水蜂炮,總會湧入無法估計的人潮,躬逢其盛。
3.臺東炸寒單爺
每年農曆元月十五日鬧元宵的時候,臺東市主要活動,既不是提燈籠,也非猜燈謎,而是」寒單爺出巡「。對民眾來說,便是接財神爺。因為相傳寒單爺,是封神榜中,管天庫、善聚財的武財神趙公明,所以一出巡,大家爭相迎接,在一年之始討個吉利。
他生性怕冷,所以又稱寒單爺。當天,各鄉鎮廟宇和臺東市各寺廟一樣,眾神齊聚繞境。家家戶戶不只準備香案,供上鮮花水果,而一串串鞭炮,更是迎寒單爺所不可少的。
扮這位財神爺的人,頭上扎著頭巾並蒙著臉,身上僅穿件紅色短褲,赤裸上身,接受民眾鞭炮轟擊。他手上雖拿著小樹枝,但只稍作撥弄掩護,表現其勇武不懼的精神。為什麼用鞭炮轟擊呢?這有二種說法,其一是寒單爺系」流氓神「,鞭炮聲愈震身,愈意氣飛揚,同時也象徵不滿情緒之渲洩;另一種說法較不普遍,即生性怕寒的財神爺,唯有以熾熱的」炮火「為其驅寒,才能獲得財神爺的關愛。
整個活動進行是這樣的:元宵節當天,臺東市舉行規模盛大的全縣神明繞境活動,其中以炸寒單爺活動最受人矚目。以真人裝扮的寒單爺赤裸著上身,僅手持一把榕樹葉護臉,站在神轎上,接受民眾丟擲排炮轟炸,或由數位炮手同時點燃吊在竹竿上的長串鞭炮近身轟炸。在重要定點表演時,寒單爺也會自行披掛鞭炮後引爆。煙霧瀰漫中,神跡若隱若現,非常具有草根性又獨樹一幟。
4.澎湖乞龜
元宵節是澎湖最具特色的重要慶典,澎湖人過元宵,比過年還熱鬧,各大小廟宇均會推出各式的乞龜、猜燈謎等民俗慶典活動,宛如一場宗教嘉年華。
何謂」乞龜「:龜是四靈之一,」乞龜乞採乞平安「,澎湖的乞龜活動,意在乞求平安。每年的元宵節前幾日,澎湖各地的廟宇皆會在門口以紅紙公告一張清單,提醒去年乞得物品的民眾,今年應還願的數量。該民眾會在元宵節前夕製作完成,到神明的面前拜拜還願,並供奉於廟宇中,開放民眾自行前往擲筊,將幸福延續至下一個幸運人。
乞龜的規則是向神明祈求案上陳列的物品(早期以糕仔粉加上糖水做的肪片龜為多),向神明稟明欲乞求物品、目的及隔年之加值還願後,請神明允筊。取得」聖筊「者,即可找廟方登記後帶回」標的物「,保佑未來的一年工作平安、身體健康。傳統會到隔年的元宵節前,將加了心願的物品,製作完成送回至廟中,感謝神明一年的照顧。因為心願逐年增加,因此乞龜也越做越大。上百斤、上千斤的大鳳片龜還會加上美麗燈飾,入廟時聘請樂隊迎送,熱鬧的氣氛甚至超過春節呢。
免責申明:本文源自網絡,精編整理,公益分享,未用於營利。版權歸屬原作者,在此向轉載平臺與作者致謝,如涉及侵權,請聯繫本平臺刪除。
主辦:豐澤海峽兩岸青年創業發展中心聯合濟南市臺商協會、臺灣晨星出版集團主編/特約作者默默文創總經理黃晨淳女士、臺灣中華青年發展聯合會文創委員會主委王紫蘆女士、濟南臺商協會榮譽會長王金銷先生共同主辦。
約訪/投稿/商業合作:yuanyuan824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