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日雲:西方知識界的獵巫行動

2021-02-23 學人Scholar

中世紀曾出現搜捕和懲罰「女巫」的行為,史稱「獵巫行動」。成千上萬的人被說成是「女巫」,遭到殘酷迫害。美國總統川普在上任之後,一再把媒體對他的圍獵稱為「獵巫行動」。在川普的推特裡,「獵巫」兩個字可以說出現了無數次。

著名政治學學者叢日雲老師做客知播,為我們評析西方知識界對川普的「獵巫行動」——將川普視為民粹主義者,這種說法是否站得住腳?

本文內容來源:「知播·第一季」第42期直播的文字實錄,由明白知識發布,授權學人scholar發布。

各位網友大家好,我是叢日雲。我的報告題目比較刺激,叫「西方知識界的獵巫行動」。「獵巫行動」是西方中世紀社會裡曾出現過的發現、搜捕和懲罰「女巫」的行為。這種「獵巫行動」往往伴隨著一種群體偏見、非理性、道德恐慌和歇斯底裡。「獵巫行動」引申到政治領域,人們就用「政治獵巫」來指稱在當代政治生活當中,與歷史上獵巫行為相似的,那種以偏見、非理性和歇斯底裡的群體行為方式搜尋和打擊政敵的行為。川普在上任之後,一再把媒體對它的圍獵稱為「獵巫行動」,也把對他進行的「通俄門」調查稱為「獵巫行為」。你去看川普的推特,「獵巫」這兩個字可以說是出現了無數次。圖片來源:Woman Raised Catholic川普受到的「圍獵」,不僅僅是一個「通俄門」調查,我這裡列舉美國知識界對川普的「獵巫行為」:頂級外交政策專家、科學院院士、諾貝爾獎獲得者、著名經濟學家、著名政治學家,還有心理學家、媒體人士,一次又一次聯名發表聲明,聯合起來狙擊川普。西方左派主流媒體圍追堵截川普,更是日常化行為。人們給川普安上的罪名包括種族主義、白人至上主義、法西斯主義、激進民族主義、孤立主義、本土主義、威權主義、貿易保護主義等等,說他反民主、反自由、反多元化、反全球化、反生態主義,是一種「另類右翼」,是「右翼」裡的另類,說他有厭女症、恐同症、仇外、獨裁,甚至說他這個人本身就是心理病態、人格缺陷,壓根就不適合於做總統。學術界給他的定性是民粹主義。有的把他叫「新民粹主義」,有的把他叫「右翼民粹主義」,有的稱為「激進右翼民粹主義者」,有的稱他為「民粹民族主義」,或者說傳統的「民粹威權主義」;還有人把他稱為排外的「威權民粹主義」,還有人把他稱為「白人民粹主義」等等。總之,西方知識界對川普的定位是:川普是民粹主義,並且是民粹主義裡比較壞的一種。美國民粹主義專家揚-威爾納·穆勒(Jan-Werner Muller)認為,民粹主義的概念被使用得太泛濫了,任何人、任何事情,無論是左派,還是右派,是民主派,還是反民主派,是自由主義者,還是反自由主義者,都可以被稱為民粹主義。但是,在我看來,穆勒本身也濫用了民粹主義,誤導了人們。接下來,我會和大家談一談,我對川普先生的理解,以及我對民粹主義的理解。政治學上,民粹主義有100多年的歷史,學術界對民粹主義的研究大體形成了基本共識,直到上個世紀90年代,學者們在民粹主義的內涵方面沒有原則性分歧。但是,當西方學者把當代右翼勢力,特別是川普現象納入到民粹主義範疇的時候,就不得不一方面對川普的言行進行曲解,另一方面對民粹主義的內涵進行修改。他們所做的實際上是削足適履,為川普量身定做了民粹主義的概念。我覺得,這就是知識界對川普「獵巫行動」的一部分。把川普歸類為民粹主義,是對川普的一種汙名化,既不符合傳統的民粹主義概念,也不符合川普本身的言行。當然了,川普的一些言行有他的隨意性與刺激性。他這個人本身有很多毛病,的確容易使人把他歸類為民粹主義。排除一些誤解,比如說共和黨裡建制派精英在大選期間普遍拒絕、反感川普,所以有一個「Never Trump運動」,和川普劃清界線,但是,在川普執政之後,許多人重新認識川普,調整了他們的立場,開始與川普合作。西方學者把川普視為民粹主義者,依據的標準是什麼?很多中國學者不是把川普的一些言行放到美國特定的環境當中去理解,而是追隨著西方的左派媒體人,人云亦云。左派們說川普反多元化,你也跟著說他反多元化,但是你要知道他說的多元化是什麼;西方人說川普反自由,你也跟著說他反自由,但是你要知道西方左派主張的自由是什麼。也就是說,我們要知道西方這些左派——川普的對立面用來批評川普的標準是什麼?要知道這些,你才能對川普有獨立的認識,而不是跟隨西方左派知識人或者媒體人的說法。我有一個基本認識,西方當代社會本身在走向「民粹化」,具有「民粹化」的傾向。

歸結起來,當代西方民粹主義有四項基本原則:

在西方國家,它的平等、自由、多元和民粹主義都已經到了相當發達的水平。在此基礎之上,民粹主義者仍然要求和推動更多的社會平等,使其走向平均主義或者弱勢者的特權,使社會失去活力和競爭力,並嚴重傷害經典的自由和人權。第二,民粹主義者要求和推動更多的自由,特別是在個人生活和個性方面,鼓勵突破傳統禁忌、習慣和信仰,損害人類文明社會基礎的個人生活的放縱。第三,民粹主義者要求並推動更多的民主和大眾參與,從而犧牲民主的質量和效率。我們一定要知道一點,並不是越民主越好,不是在政治領域裡越平等越好,如果你這個東西搞過分了,民主就會是一種劣質的民主、低效的民主。這樣的民主就無法操作、無法運作,民主就會失敗,民主的聲譽就會敗壞,結果就是葬送民主。所以,政治學上講的「政治道德」是一種審慎的美德,是政治的實踐智慧,並非一種理想化的浪漫主義。第四,民粹主義者要求推動和崇拜激進社會多元化,特別是種族、民族、宗教、文化以及生活方式的多元化。多元化是好事。問題是,當你把它搞到一個極端的地步,它就走向了反面。在美國,「美國第一」是犯忌的。那些批評川普的人,他們所持有的立場是一種「全球意識」和「全球主義」。通俗地說,他們認為「美國完蛋了」無所謂。美國紐約市長曾經說過,我們不需要美國偉大,美國也不需要偉大。所以,你要知道,他們是用這種「全球主義」或者「世界主義」來批評川普,從這個標準來看,川普就是「種族主義」,就是「排外主義」。西方進步主義者、激進的左派正在推動著西方社會全面走向「民粹化」。這種民粹主義是原來的大眾民主在走向衰敗的一個綜合症。如果繼續推動西方朝這個方向走,那就是民粹主義。民粹主義已經成為西方主流的媒體輿論,西方的民主制度、民主理論、民主文化,整體上都有一個向民粹主義發展的趨向。左派是天然的、典型的民粹主義,而所謂的「右翼民粹主義」,與民粹主義只有部分相似性和交叉。

所以,「川普現象」並不是民粹主義,把他定義為「右翼民粹主義」,大多數是出於「左翼民粹主義」立場上的一個偏見。所以,就出現了民粹主義者指責別人是民粹主義這樣一種反諷。民粹主義是西方知識界為川普量身定做的標籤。

在左派精英看來,支持川普的都是一些無知的、充滿偏見的、易受煽動的下層民眾。大多數沒受過大學教育的人支持川普,一些紅脖子、粗野的人、中西部的農民、小產業主、小牧場主、藍領工人,都是平時居高臨下的知識精英們看不起的人,也是政治精英看不起的人。
這些人支持川普,又和精英們比較對立,就使精英們很容易把川普歸類為民粹主義。這樣就出現了一種「旋轉門效應」,也就是激進的左翼知識分子他們才是民粹主義者,卻把「右派保守主義」貼上了民粹主義的標籤,廣為流行。

保守主義天然和民粹主義對立,保守主義是民粹主義的解毒劑,是民粹主義潮流一道不可逾越的堤壩,可它偏偏把保守主義說成是民粹主義,這完全是顛倒了。

有人說民粹主義沒有價值,是「價值空心化」,我覺得這是錯誤的。民粹主義有其價值。民粹主義的價值是什麼?「底層立場」是它典型的價值取向。一般認為,民粹主義的一個核心價值就是「人民崇拜」,但是我覺得,有些西方學者在這一點上製造了混亂,說川普動不動就訴之於人民,好像我代表了人民,不支持我的就不屬於人民。其實,在美國政治競選當中,所有的競爭者都號稱「自己代表人民」,你說這是川普的專利嗎?你去翻翻其他的政客在競選的時候,哪個不是說,我代表了人民。所以,「代表人民」不是民粹主義特有的,那麼「崇拜人民」也不一定就是民粹主義。我這裡說的「平民崇拜」,是以人民中的中下層作為人民的代表,並把它作為道德典範、道德判準,這是「民粹主義」的特徵。因為人民是由精英和大眾組成的,它是把人民中的下層、底層或者弱勢群體作為人民,然後把這種人民作為道德的典範和道德判準,用它來衡量是和非、對和錯。是那些激進的自由主義、進步主義和左翼的「平權主義」。它不是價值的空心化,而是激進的或極端的「左傾」。激進的和極端的「左傾」天然地就是民粹主義,它取悅於底層的民眾,而且是無原則地取悅於底層的民眾。民粹主義價值觀錨定的是哪類民眾呢?這是另外一個問題,也就是民粹主義的基礎是什麼?一般認為,民粹主義的社會基礎就是社會的底層,或者社會的弱勢群體,或在某一個歷史時期,這個社會歷史進程當中受到侵害的、被犧牲的那個群體,往往是民粹主義的社會基礎。但是,談這個問題,我們今天光用一個經濟標準是不夠的。以往,我們一直是用經濟標準,但在現代社會向後現代社會轉變的過程當中,我們還要引進一個文化標準,或者叫價值標準。在經濟上,誰是民粹主義?當代西方民粹主義的社會基礎是哪些人呢?在文化上,就是按後現代主義價值觀的標準來衡量,文化上的各類弱勢群體、邊緣化的群體,需要給予特殊保護的那些文化群體,也就是政治政權所保護的那些文化群體,他們是文化上的弱勢群體。我們必須把在經濟上的弱勢群體與在文化上的弱勢群體結合起來考慮,因為這就是當代西方民粹主義的社會基礎。按照傳統的經濟收入的標準,川普的選民基礎不是收入最低的人群,共和黨初選的時候,川普的選民年收入中位線是7.2萬美元,高過美國的平均水平,高過希拉蕊、桑德斯甚至克魯茲的選民。大多數經濟狀況最差的,也就是年收入不到5萬美元的人群,在大選中把票投給了希拉蕊,大多數不工作、只享受福利的人把票投給了希拉蕊。這些人不是川普的社會基礎,也就是說,在經濟上的弱勢群體不是川普的社會基礎。川普的社會基礎是什麼人呢?不是吃福利的人,不是最窮的人,是那些拿著比較低的工資的藍領工人和暫時失業需要工作的人。他們不是社會的最下層。還有一個,就是在後現代社會新政治當中的文化上的弱勢群體。這就涉及到用西方人新的價值觀念來衡量的問題,西方有一個由物質主義向「後物質主義」的轉變。在價值排序上,「後物質主義者」更強調個人價值的實現、自我表現、個人選擇、生活質量、和諧的人際關係、優美的環境、更多的參與、更大的寬容——不同的性別、宗教、種族、生活方式的寬容。他們降低了對物質收入需要、社會秩序安全、家庭、宗教、國家與國防的價值。這些東西他可能也需要,但是在人的價值排序上,他把那些非物質層面的價值排作優先的位置,把這些物質性的價值排在相對靠後的位置,這些人稱為「後物質主義者」。環境問題、種族問題、婦女權利和地位問題、性別角色與性道德問題、個人自由和個人生活問題、公眾參與問題、戰爭與和平問題等等,全球化問題等等。於是,在西方社會出現了新的分化,原來以經濟為基礎的分化,窮人和富人的分化是一個維度,現在又出現了新維度的分化,就是依據價值觀念有了一個新的分化,物質主義者和後物質主義者,出現了以階級為基礎的政治轉向以價值觀為基礎的政治。由價值觀的分化產生了新的政治分化,產生了新政治、新政黨。與此同時,傳統的階級投票也衰落了,越來越多的人不再按經濟地位投票,而是按照價值觀投票,這樣就出現了政治分化的新軸線。傳統政治的焦點是經濟問題,生產資料的所有制、國家對經濟生活的幹預、物質財富的分配等等。如果我們把這個作為一個橫軸來區分社會,現在又出現了一個縱軸,就是以文化問題和生活質量問題為基礎,在價值觀念上的分裂為基礎,又有一個縱軸。這個橫軸你可以說左派、右派,左派窮人為基礎,右派富人為基礎。這個縱軸的一邊是物質主義價值觀,一邊是後物質主義價值觀。後物質主義價值觀和經濟上的左派現在結成了同盟,物質主義價值觀的人和經濟上的右派結成了同盟。你必須結合這兩條軸線去分析今天西方的政治分化、政治競爭。這樣你就能夠理解,為什麼很多民主黨人會困惑,為什麼這些工人——天然的民主黨選民,都投了川普的票,我們怎麼失去了藍領工人的支持,特別是藍領工人裡邊的白人。在價值觀念上,白人藍領工人所持的仍是美國傳統的價值觀。他們把價值觀擺在重要的位置:我的家庭、我的國家、我的宗教、我的美國文明傳統。他們認為,川普代表了他們的價值觀。你就不難理解,為什麼許多億萬富翁支持民主黨。民主黨是搞經濟平均主義的,那些億萬富翁為什麼支持民主黨?因為價值觀。民主黨價值觀更符合他們的價值,他們支持民主黨。沒有一個黨、沒有一個候選人是我完全滿意的。有的人是出於價值觀進行選擇,有的人是出於經濟利益進行選擇。我們必須根據這樣一個兩個軸線來考慮今天西方的社會劃分。民粹主義的價值觀錨定在文化上的弱勢群體,是傳統社會的各種邊緣群體,是自上個世紀60年代民權運動以來,走到歷史前臺提出各種文化要求的群體。這些群體的個體並不是在整體上都屬於弱勢群體。這裡邊有些是精英、億萬富翁。一個億萬富翁可能是個同性戀,他在經濟上是精英,在文化上他是弱勢群體。向後物質主義轉變、受到衝擊的持物質主義價值觀的人是川普的支持者。他們拒絕「越.越好」的四項基本原則,他們是文化上的保守主義者,是傳統秩序的捍衛者。按這些新的政治主題、新的政治議程,藍領白人是既得利益者,是社會的主流。最近數十年下層垂直上升運動與他們沒有多大關係。在新政治上,他們是被新社會運動攻擊的對象,女權運動攻擊他們是男權主義者,LGBT攻擊他們是性歧視,少數主義攻擊他們是種族歧視,外來移民攻擊他們排外,少數和外來非主流宗教攻擊他們宗教歧視,環保主義者把他們的工作視為危害環境的迫害活動。

所以說,民粹主義的社會基礎是什麼?

第一,在經濟上,是最貧困的那些人和依靠國家福利為生的人,這個比例相當高;第二,在文化上,是各種文化上的弱勢群體和非主流的,或者邊緣化的文化群體。這兩種人是真正的民粹主義的社會基礎,這些人大多數支持川普的對手。川普的支持者大多不屬於這些人,川普的社會基礎也不是這些人。川普支持者與精英集團在價值觀念上的對立,是物質主義和後物質主義的對立。川普的支持者大多數還持一種物質主義的價值觀,而精英集團比較多的已經擁抱後物質主義的價值觀。川普的口號是「讓美國再重新偉大」,這個不大像民粹主義的口號。他是要維護傳統,繼承這個傳統。川普追求回歸美國憲法,注重個人基本權利的保障,削減政府的幹預、推動經濟生活的市場化、大幅度減稅、扶持勞工階層、鼓勵新教的工作倫理、抵制激進的左翼進步主義潮流和多元文化主義對美國文明的侵蝕,復興基督教傳統、呼喚美國的民族精神,維護美國的民眾利益和國家主權、領土邊界、對外實行有原則的現實主義政策,這是典型的保守主義。保守主義有政治保守主義、文化保守主義、經濟保守主義。可以說,三個保守主義川普都佔了,所以他也理所當然地在共和黨內得到了94%左右的支持率。美國一共兩黨,共和黨是保守派的黨,川普有94%左右的支持率,你說他是一個民粹主義者,能說得通嗎?保守派其實是民粹主義的天敵,一些保守派的領袖覺得他做了保守派多年想做而沒有做到的事。不管你喜不喜歡川普,我們在政治學上要給他一個正確的歸類,那就是說,川普是美國社會由現代向後現代轉變時期的保守主義者。所以,川普的當選發起和領導了一場美國的保守主義的復興。川普會對美國今後的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如果還用民粹主義來認識他,你就誤判了他,誤判了他的過去,誤判了他的現在,你也就不知道他今後會做什麼。我和西方,包括中國學界的大多數學者都不一樣,在這個問題上,我也算是個另類。有時候也覺得很恐慌,怎麼就我這麼看呢?比較系統地論證川普不是民粹主義的學者不多,我算其中一個。

這只是我個人的一個認識,不對的地方希望得到各位網友的批評指正。

支持學人scholar生產更多優質內容,長按二維碼打賞

投稿、聯繫郵箱:isixiang@vip.qq.com

相關焦點

  • 歐洲「獵巫行動」,女人被認女巫遭「獵殺」,留下的卻是惡魔
    西羅馬帝國滅亡後至西元十五世紀,西方進入所謂的中古世紀(Middle Ages),在這長達百年的黑暗時期,天主教神學是當時唯一的意識形態,因此魔鬼說的思想大行其道,認為世間萬物為神所創,而每當發生災禍時,便認為是邪惡力量在作祟;人們會違反社會規範或宗教,也被認為是因其被邪魔附身或本身即為巫師。
  • 揭秘美國政客的「獵巫」行動
    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哈佛大學化學系主任查爾斯·利伯定義了針對科研人員的行為:「獵巫」行動。當「獵巫」變得肆無忌憚,為剷除異己而捏造的故事逐漸代替了真相。400多年後,在相信科學、堅持真理的現代社會,「獵巫」行動在美國捲土重來。
  • 魔鬼需要有意識的人類勾結才能行惡:《獵巫,塞勒姆-1962》
    在西方的社會中,"獵巫"是一個特殊歷史時期的特殊產物。最初源於中世紀歐洲基督教對於異教徒和無神論者的迫害。隨著美國殖民地化的進程,"獵巫"也隨著清教徒進入美國,並發生了多起審巫案。但是哪個案件都沒有發生在1692年的麻薩諸塞州塞勒姆村的"獵巫"案令人感覺匪夷所思。
  • 獵巫的邏輯和女巫的影子:美國文學中的冷戰思維
    希夫克服重重困難,努力把」獵巫「的過程展現在讀者面前。儘管或許從歷史學家的專業眼光來看,她筆下的描述很可能還缺少某些必要的關聯,但就整個事件發生的過程而言,尤其是就」獵巫「背後的思想根源和行動軌跡來說,可以說作者成功地借予了讀者一副眼鏡,通過這副眼鏡,我們不僅看到了歷史的種種細節,更是從中透視到了」獵巫「的邏輯,這種邏輯也指向了在後來的歷史中」女巫「的影子留下的種種印跡。
  • 中世紀歐洲,「獵巫行動」究竟有多殘忍?數十萬女性慘遭不幸
    中世紀歐洲,「獵巫行動」究竟有多殘忍?數十萬女性慘遭不幸熟悉世界歷史的人都知道,中世紀的歐洲曾有一段黑暗的歲月,中世界作為歐洲歷史的關鍵節點,那是一部封建神權與現代統治的血淚抗爭史,他們以宗教改革為理由,進行了一場曠日持久的「獵巫運動」,我們就暫時稱它為獵巫行動好了。
  • 萬聖節談歐洲黑暗歷史: 那些在獵巫行動被處死的「女巫」們
    建築名字來源是來17世紀對該城「女巫」們的獵巫。當時有連續三波的女巫審判浪潮。從1628年開始的大約50年間,在這個小城的火刑柱上,就有200多名婦女(以及5名男子)被活活燒死。瑪格麗特. 克雷維西克(Margarete Krevetsiek)是這些受害者中的一名。
  • 獵巫運動:女巫、性虐以及黑死病
    西方學者對死難者數量的估計有很大差異,從幾萬到幾百萬不等,因為大量發生於社會底層獵巫運動,並不會留下文字記錄,所以準確統計是很困難的。這是日韓的變態猥瑣男們都敬謝不敏的,因為這與捆綁、滴蠟不一樣,是一個純粹西方的傳統。
  • 中世紀「獵巫運動」是如何毀滅女性的?人心比「巫婆」更恐怖
    往往人心比「巫婆」更恐怖那就是在歐洲黑暗的中世紀展開為期三百多年的「獵巫運動」,對女性的折磨簡直令人髮指,是女性的人間慘劇。從事巫師職位的女性們多半也是迫不得已,她們也許是喪偶也許是乞丐,社會地下,不得不從事這些不需要考驗勞動力的職業,結果「獵巫運動」卻沒有放過她們,那麼這處在中世紀被人遺忘的角落究竟發生了什麼,讓我們探究探究。
  • 獵巫式圍剿之後,攜程只能比照Priceline押注酒店?
    在民航局發布紅頭文件後,近期輿論之火越演越烈,猶如歐洲中世紀的獵巫審判。隨著攜程對機票默認技術算法的調整,2018對攜程機票業務的觀察重點在於,搭售風險後續如何演變?機票業務合理增速如何?有無新的藍海式增速來源?這些問題只引導到一個大哉問──期待趕追Priceline的Ctrip,是仍能交通與住宿業務雙向並進,還是如同Priceline與Expedia,只能一力押注住宿業務?
  • 蘇聯「圓圈舞」行動矇騙西方
    紅場閱兵式上,蘇聯研製裝備的飛彈是西方情報機構關注的重點 自上世紀60年代美國飛行員加裡·鮑爾斯駕駛U-2間諜飛機在蘇聯烏拉爾地區上空擊落被俘後,西方國家針對蘇聯的空中偵察活動不得不降低到最低程度。因此,紅場閱兵等閱兵活動幾乎成為西方國家情報機構近距離了解蘇聯武器裝備發展現狀與趨勢的唯一渠道。 蘇聯在紅場專門為駐蘇外國武官設立觀禮臺。觀禮期間,只要紅場上一出現最新式的蘇聯武器裝備,特別是洲際彈道飛彈,這些西方國家的武官和以外交官身份偽裝的情報人員便像打了雞血一樣,舉起手中相機一通狂拍。他們不僅在紅場閱兵式上拍攝,還在列寧格勒,甚至是東柏林、布拉格的閱兵式上拍攝蘇聯武器裝備。
  • 《女巫與紅狐》揭露英國最著名的獵巫案背後的真相
    故事發生在英國的17世紀之初,當時發生了令人震驚的獵巫事件,史稱"潘德爾女巫",這就是《女巫與紅狐》的故事背景。小說的主角是貴族之妻弗萊伍德,年方十七,卻已經三度流產。傷心欲絕的弗萊伍德、莫名含冤的愛麗絲結伴出逃,但是獵巫的天羅地網直撲而來,丈夫的貴族勢力無所不在,天涯海角,她們能逃到哪裡?歐洲年度黑馬佳作,狂銷25萬冊,版權暢銷17國
  • 西方怕的不是烏合麒麟的畫,而是他的年齡和身份
    西方國家和西方媒體高高在上的狂妄、虛偽和無恥,在@烏合麒麟 的畫作面前,蕩然無存!西方政府和西方媒體,對於@烏合麒麟 ,充滿畏懼!可是,西方國家畏懼的真的是@烏合麒麟 的畫嗎?其實,博主還忽略了另外一個特別重要的信息:@烏合麒麟 是畫師,所以也算是中國文藝界、知識界的人了。
  • 作為西方的殭屍,風靡遊戲界的血族,究竟起源自哪裡?
    血族(吸血鬼)作為西方版本的殭屍一直是電視、電影以及ACG(動漫遊戲)的熱門題材,在一些影視作品中,血族還成為了劇中最為亮眼的存在,抑或成為敵對的一方。血族(吸血鬼)能成為這麼熱門的題材,它究竟有怎樣的魅力,又起源於哪裡?
  • 朱學勤:魯迅、胡適與錢穆,30年代知識界的柱梁
    魯迅、胡適、錢穆,三人之間,構成了30年代知識界的柱梁。那是一個已經逝去的鐵三角,他們凝視著這個輕佻的當下,沉默不語。 現在知識界用以平衡魯迅的是梁實秋,是林語堂,是周作人。而我以為,真正能夠平衡魯迅,在魯迅之外樹立另一價值坐標,同時也不辱沒魯迅的是胡適。
  • 高峰楓:西方不高興——評《罪孽壓身》
    標題中的tyranny一詞代表獨裁專制,在書中特指西方知識界不停地懺悔,像著了魔、得了強迫症一樣,要沒日沒夜地譴責自己、批判自己、凌虐自己。正因如此,新聞記者出身的布魯克納要故意使用讓人呼吸急促的「受虐」一字。西方究竟在譴責自己什麼?具體說來,西方左翼知識分子為什麼要像中世紀苦修的修士一樣鞭撻自己呢?布魯克納說,答案顯而易見,原因就是過去五百年間西方對西方之外的人民所犯下的罪行。
  • 亞里斯多德《動物志》:西方動物文學的祖本 | 漢譯名著700種(19)
    這樣,在整個動物界的總序, 各個種屬相互間,於生命活力與行動活力之強弱高低的等級差別是實際存在的。亞里斯多德的《動物志》主要是自然的實錄,有時也間出詩筆。在西方,該書也是動物文學的祖本。書中像「悲鴻的哀歌」、「玄鶴的徙翔」、「師魚的播遷」、「海豚的聽歌」、「葦鶯的閒適」等,作為西方詩文的動物典故已歷二千餘年了。
  • 一萬兩千冊圖書 講述知識界70年
    圖書是知識分子重要的精神產品,那麼,1.2萬餘冊圖書如何講述知識界的70年?圖書版本濃縮時代記憶一位國博講解員在筆記本上寫著密密麻麻的筆記:「《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從1952年到1966年共印了25次,發行100多萬冊。在中國出版的所有外國文學作品中,《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印數最多、發行量最大。」
  • 西方多國海空打擊利比亞 行動代號為奧德賽黎明
    這是繼上世紀90年代的科索沃戰爭,本世紀的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後,西方國家第四次對主權國家發動大規模軍事打擊。  法戰機連續四次空襲  19日,的黎波裡時間18時45分。正當利比亞人為國內動蕩和國家前途揪心之際,一架暮色中盤旋在利比亞上空的法國戰機瞄準卡扎菲軍隊的一部軍車開火。被西方國家命名為「奧德賽黎明」的軍事打擊,就此打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