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美食多種多樣,味道也都十分誘人。但是滿街的麵館、涼皮店難免會讓人吃膩。這時候,我們便會開始尋找那些陝西小吃之外的味道。今天土著哥幫大家總結了咱大西安街頭的9種外地特色美食。
看完以後告訴土著哥你最喜歡哪幾個!把湖南米粉排在第一,完全是土著哥的私心。從第一次嘗到現在,從來沒有吃膩過。紅燒牛肉粉、
酸菜肉絲粉、
榨菜肉絲粉沒有最好吃,只有更好吃。而光有這些粉和麵條自然沒有辦法吸引嘗遍各方美食的吃貨,所有喜歡湖南米粉的朋友都對它家的標配欲罷不能,
香腸+豆乾+虎皮雞蛋!香腸不是面腸!豆乾非常入味!虎皮雞蛋煎過的外皮和軟嫩的裡層蛋白形成了鮮明的對此。土著哥最愛的街頭外地小吃,沒有之一!!
吃慣了陝西筋道的麵食,可以嘗嘗福建的特色飄香拌麵換換口味。這種麵條的口感有點像掛麵,很好嚼,味道清淡不膩。土著哥去廈門的時候常吃,它不像陝西麵食這樣重口味,飢餓程度6顆星以下的時候吃著會特別舒服。沙縣小吃裡面就有,不過土著哥覺得大多數的味道都很一般。誰知道哪裡好吃可以推薦哦~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西安隨處可見賣小土豆的車子,還加上了湖北神農架的名字。土著哥第一次吃這種類型的小吃是在漢中,它在那兒的名字叫土豆鍋巴,將大土豆切小塊兒,用油炸後外皮酥脆,裡面軟嫩。用蔥花、香菜和各種調料拌勻,味道特別誘人。西安的攤子全部用的小土豆,雖然口感更嫩,但卻不是很入味。土著哥沒去過江西,也還沒嘗過正宗的江西瓦罐湯是什麼味道,但是作為一個偏愛湯羹的陝西人,土著哥對西安街頭的瓦罐湯十分喜愛。經常在晚上9點多想吃宵夜時,跑到徐家莊喝個湯。
海帶排骨、
芸豆豬蹄有著最最習慣的味道(雖然我確實嘗不出來兩個味道哪裡不同~)。如果肚子餓,還可以要一盤
老乾媽炒土豆絲就米飯吃。這些都是最接地氣的味道。成都的冷熱鍋串串這兩年在西安開到了瘋狂的地步,簡直比涼皮肉夾饃店還要尋常。有的環境小資逼格高,有的露天場子接地氣,每家都有自己的特色。尤其是那些街邊完全沒有環境可言的小攤,它們用自己出眾的口味吸引著一批又一批的客人。土著哥前段時間介紹過
懶小樣家的串串,環境和風味俱佳,各種地道成都小吃讓人慾罷不能。聽說西郊勞動公園南門對面新開了一家名叫「
川串bar」的牛油冷鍋串串,人氣挺火爆。土著哥還沒來得及去嘗,各位吃貨大神可以先幫土著哥去鑑品鑑一下。土著哥大學食堂裡有個專門賣熱乾麵的窗口,每次飯點兒就能排起長長的隊。濃鬱的芝麻醬讓麵條的味道變的獨特,
酸蘿蔔和
酸豆角又中和了不少芝麻醬的膩味。大學時的土著哥曾把熱乾麵放在了肉丸糊辣湯一樣的地位,可是自從大三暑假去武漢跟宜昌實習,品嘗了當地的熱乾麵後。它在土著哥心裡的地位瞬間走下神壇,因為當地的正宗熱乾麵裡,芝麻醬會非常非常濃,吃一碗麵簡直就跟硬吃下去一碗芝麻醬一樣。所以,土著哥覺得熱乾麵還是在咱西安吃吧,改良後的味道其實更適合咱們。記著小時候西安的豆腐腦全部都是清湯的,榨菜、黃豆、香菜、多種調料熬製成的料汁,簡單而美味。它是西安人最愛的早點之一。大學時候聽同寢室的河南舍友說他們那兒最常吃的是兩攪,就是把胡辣湯和豆腐腦拌在一起。自從知道了這個吃法後,不知不覺得就發現西安很多早餐攤子上都出現了「
滷汁豆腐腦」的存在,在很多姑娘眼裡,這簡直就是早餐界的黑暗料理,但是習慣後會發現其實它別有一番風味。重慶美食以重口味著稱,小面是其中最典型也是最誘人的一樣。隨著各城市特色美食傳播程度不斷加深,從去年開始,西安突然開了很多的重慶小麵館,高新區有三家據說口碑還不錯,
糜家橋小區的、
楓林綠洲西門的還有
科技路中段的。這些店在網上好評如潮,但是土著哥一個生活在西安的重慶美女朋友說味道都很一般。土著哥去了重慶好幾次也沒有找到正宗的小面,所以不敢妄加評論西安的鋪子。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嘗嘗~
在新疆基本都是用烤完饢的餘火烤的肉,因為經過醃製且不和明火接觸,所以吃起來特別鮮美。肉塊比較大,所以對肉的質量要求也比一般的烤肉高,大塊兒的肉在火上烤了之後,外層焦黃,裡面卻是十分鮮嫩。土著哥很多年前在回民街的一家小店吃過,再後來就很少在西安遇到特別正宗的饢坑肉了。有誰吃到過快來告訴土著哥。
聲明
城西土著微信平臺原創稿件,部分圖片來自網絡。轉載至其他微信平臺,請先與土著哥聯繫。獲得授權後方可轉載!
本帳號由陝西永嘉信律師事務所張向律師提供法律服務,如有侵權行為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