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州坳上鎮:以特色產業為突破 全面建成小康坳上

2020-12-24 湖南頻道

  高山葡萄專業合作社已漸成規模,葡萄產業成為坳上鎮的支柱產業之一。 覃雪蓮 攝

  高山葡萄專業合作社社長黃修炯說,明年種植面積將會擴大到五千多畝。 覃雪蓮 攝

  「這就是小康坳上的致富林。」走進萬畝楊梅林,坳上鎮黨委書記吳道光信心滿滿。 覃雪蓮 攝

  楊梅產業也是坳上特色經濟之一。 覃雪蓮 攝

  紅網靖州站9月16日訊(分站記者 覃雪蓮 通訊員 曾紅梅)為認真宣傳貫徹縣委六屆四次全體(擴大)會議精神,加快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坳上鎮以產業為突破,突出抓好高山葡萄和楊梅產業兩大主打品牌,讓老百姓致富奔小康。

  大力發展高山葡萄專業合作社經濟

  坳上鎮的高山葡萄因耐旱,耐高溫,深受當地村民們的喜愛,葡萄的市場行情一直十分看好,供不應求。

  「今年主要行情是附近縣市和貴州、廣西的客商來訂貨,一起價就是1.8元到2元,現在漲到2.5元至2.6元了,農戶們根本不愁銷路。」據坳上高山葡萄協會會長黃修炯介紹。

  坳上鎮現有葡萄面積4000多畝,隨著市場行情的不斷升溫,坳上鎮黨委政府積極引導村民發展高山葡萄種植,免費提供種植技術,葡萄種植面積也因此逐年增加,今年預計要擴增1000餘畝,真正將葡萄發展成為了坳上鎮村民的支柱產業。

  黃修炯說,今年價格行情好,老百姓已經逐步認識到高山葡萄的經濟價值。現要我們畝產值有1萬多塊錢,除去開支8千塊錢,除去農藥,肥料,人工,畝產8千上下的樣子的純利,所以坳上明年最少還能增加1千多畝。

  探索「基地+旅遊」的鄉村旅遊模式

  靖州楊梅一直有著「江南第一梅」稱號,而靖州楊梅主產區就在坳上,為進一步擴大楊梅對外的影響力,根據縣委全會精神,坳上鎮黨委政府積極探索楊梅發展新模式,同時擴大楊梅主產面積。

  坳上鎮黨委書記吳道光介紹,坳上鎮充分利用今年成功召開「中國·靖州·楊梅節」契機,壯大發展楊梅產業,從現有3萬畝發展到5萬畝,並積極探索「基地+旅遊」的鄉村旅遊模式。

  靖州縣委六屆四次全會中提到要發展縣域特色經濟,實施「一極兩翼」戰略,為加快全面建成小康靖州而努力奮鬥,為實現這一目標,坳上鎮黨委一班人表示,將把思想統一到全會精神上來,把力量凝聚到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確定的目標任務上來,把工作落實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具體實踐上來。

  自縣委六屆四次全委會以來,坳上鎮緊緊圍繞全會精神,抓重點,突特色,保基點,建生態,為全面建成小康坳上做出我們的貢獻。一是,認真學習縣委六屆四次全會精神,層層貫徹落實小康指標分解,在坳上營造一個「一心一意抓經濟,謀發展,奔小康」的良好氛圍。二是突出特色產業,做大楊梅文章,突現經濟新增長。三是加強民生事業發展,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四是加強坳上鎮黨的隊伍建設,為早日實現坳上小康打下堅實的基礎。

  「我們將以發展特色產業為突破,努力實現全面建成小康坳上。」坳上鎮黨委書記吳道光堅定地說。

相關焦點

  • 8月16日早報丨樂享「梅」好時光——靖州「楊梅小鎮」坳上鎮見聞
    【來源:懷化日報】 樂享「梅」好時光——靖州「楊梅小鎮」坳上鎮見聞已是初秋,早過了楊梅採摘季,但走進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坳上鎮,仍感受到楊梅的濃濃氣息。作為「中國靖州楊梅生態博物館」核心景區,來坳上鎮參觀的遊客絡繹不絕,登楊梅觀景臺,看鼓樓楊梅文化木雕,嘗楊梅飲料,在「楊梅樹王」旁拍照留念…… 「樂享『梅』好時光。」坳上鎮黨委書記尹策偉自豪地說,楊梅產業帶來坳上鎮「美麗蝶變」。
  • 靖州:小艾葉成為脫貧致富「金枝玉葉」
    懷化新聞網訊  挖艾根、清艾根、整廂壟、理水溝、種艾根……連日來,在湖南漢眾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靖州鋪口林源村壩陽艾葉種植基地,好一派熱火朝天的生產景象。「艾葉種植周期短,當年就能見效益。」種植戶陸曉登告訴筆者,現在公司配置的艾葉品種,產量高,耐旱性好、防蟲,便於管理。
  • 「木洞莊園」2015中國靖州楊梅節盛大開幕
    6月12日上午,「木洞莊園」2015中國靖州楊梅節暨飛山文化旅遊節在靖州坳上鎮楊梅廣場盛大開幕,獨具特色的楊梅盛會和精彩的飛山文化旅遊等活動吸引了近10萬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前來靖州觀光旅遊。    「木洞莊園」2015中國•靖州•楊梅節暨飛山文化旅遊節由懷化市人民政府主辦,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人民政府承辦。
  • 【決勝全面小康】射陽:書寫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答卷
    轉方式、調結構全面小康的經濟基礎更加牢固今年新籤約亨通海纜、華能智鏈等億元以上項目110個,新開工大連重工等億元以上項目42個,新竣工杜倍高紡等億元以上項目18個,成功獲批總投資80億元的射陽港電廠2×100萬千瓦燃煤發電項目。新能源產業產值兩年實現翻番,去年首次突破100億元,新興產業產值佔比提升至40%以上。
  • 堅持生態底色、推動產業升級……桂林市走出具有特色的全面小康之路
    作為湘江戰役的發生地、世界著名的國際旅遊勝地,桂林市在決勝全面小康過程中,始終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把生態立市、綠色發展作為主線,按照「加快新城建設,強化老城改造,產業融合發展,城鄉協調推進,生態文化相融,富裕和諧桂林」的總要求,走出了一條具有特色的全面小康之路。
  • 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根據全國人民意願和黨的事業發展需要,提出了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歷史性任務,「十三五」規劃目標任務即將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我們要一鼓作氣,確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還要再接再厲,為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開好局、起好步。
  • 以產業全面振興築牢小康路上的堅實基礎
    在推動四川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中發揮著什麼作用,「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大型主題採訪報導活動四川行記者團深入到全省各地,用手中的話筒、筆端和鏡頭,全方位展示四川產業發展帶來的新變化,回答了實現小康要靠產業全面振興這個共識性問題。  產業全面振興,激發全面小康的旺盛活力。產業發展是根基,產業發展旺,百姓收入才會持續穩定增長,才能從吃飽穿暖過度到致富,並走向全面小康社會。
  • 平定縣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努力奮鬥
    產業轉型邁出堅實步伐。煤炭工業增加值佔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持續下降,新興產業增長13.80%,戰略性新興產業增長52.68%。堅持項目為王,全員招商,2019年籤約項目21個,新能源、新材料、現代物流等領域一批具有牽引性的產業項目落地開工或建成投產。  發展動力和活力得到增強。
  • 用發展高質量提升全面小康含金量——盤錦堅持「產業為先、項目為...
    (資料片)核心提示近年來,盤錦市委、市政府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重要論述和指示批示精神,始終堅持「產業為先、項目為王」的工作思路,通過築牢產業支撐,不斷夯實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經濟基礎。多年來,盤錦市主要經濟指標增速持續位於全省前列。
  • 桂林市走出具有特色的全面小康之路綜述
    廣西新聞網-廣西日報記者 巫美橋紅作為湘江戰役的發生地、世界著名的國際旅遊勝地,桂林市在決勝全面小康過程中,始終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把生態立市、綠色發展作為主線,按照「加快新城建設,強化老城改造,產業融合發展,城鄉協調推進,生態文化相融,富裕和諧桂林」的總要求,走出了一條具有特色的全面小康之路。
  • ...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爭立新功——訪金湖縣委書記張志勇
    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金湖又將有哪些作為呢?日前,記者就此採訪了金湖縣委書記張志勇。城市建設,日新月異 經濟發展是全面小康的基礎。為推動招商引資項目變為實實在在的財富,金湖努力做到最大力度招引項目、最大限度縮短周期、最大程度扶持壯大,通過項目招引的「勤」、服務保障的「優」、考核獎懲的「嚴」,在項目上取得了數量、總量和質量上的「大突破」。全縣規上工業企業總數達287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80家,均為全市最多。
  • 奮力書寫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山東答卷
    「十三五」時期,面對錯綜複雜的國際環境和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任務,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引下,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黨和國家各項事業不斷取得歷史性重大成就,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躍上新的大臺階,脫貧攻堅成果舉世矚目,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社會大局保持和諧穩定,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向前邁出了新的一大步。
  • 奮力奪取「雙勝利」確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順應我國經濟社會新發展和廣大人民群眾新期待,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要求,賦予了「全面小康」更高的標準、更豐富的內涵。同時,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為建黨一百年時要實現的奮鬥目標。黨的十九大提出,要緊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突出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特別是要堅決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汙染防治攻堅戰,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得到人民認可、經得起歷史檢驗。
  • 無錫未來五年將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無錫未來五年將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12月28日-29日,中共無錫市委十二屆十次全會舉行。一、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黨確定的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是我們黨向人民、向歷史作出的莊嚴承諾。站在兩個五年規劃的交匯點,以怎樣的姿態迎接今後五年?以怎樣的標準幹好今後五年?以怎樣的成果決勝今後五年?
  • 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注入「文旅力量」我市重點文化旅遊產業項目進展順利
    蘭州老街拂雲樓 □資料照片2020年,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是促進文化和旅遊高質量融合發展、為開啟現代化建設打好基礎的關鍵之年7月29日,記者從全市文化旅遊產業項目建設現場觀摩推進活動中了解到,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對文旅行業造成的衝擊和影響,全市文旅系統立足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通過實施「五大突破」工程,全力以赴抓大項目和強化招商引資等手段,加快推進蘭州老街等一批重大項目建設,加大文旅融合與創新發展,在供給與需求兩端發力,以項目建設推進文旅產業發展,以項目建設的新突破應對新挑戰,推動全市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
  • 一方山水一方楊梅 「湘農薈大直播」深入靖州雲品「幸福果」
    作為「中國楊梅之鄉」,靖州的夏季是幸福指飆升的季節,聞著楊梅香,吃著品種豐富價格實惠的新鮮楊梅,是百姓的日常。近年來,跟隨著鄉村振興的浪潮,當地走出以發展楊梅生態產業為主線的精準扶貧路子,不僅讓楊梅成為山區農民脫貧致富的金果,還助力楊梅產業創新、品牌化發展提質提速。
  •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意義和當代啟示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理論和實踐,加深了人們對社會主義本質的認識和理解,彰顯了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  在新時代,我們要回答的歷史課題是,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理論和實踐,就是從全面發展的角度,對這個歷史課題交上的一份示範答卷。  這個答卷的關鍵詞,就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奏響幸福東海讚歌
    五年來,東海縣緊緊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幸福東海」總體目標,砥礪奮進,攻堅克難,創新實幹,譜寫了建設「強富美高」新東海的嶄新篇章。 綜合實力在爭先進位中 躍上新臺階 地區生產總值連跨兩個百億元臺階、預計實現568億元,先後入選綜合實力、綠色發展、投資潛力、新型城鎮化、創新能力等5個「全國百強」,累計獲批國家和省部級榮譽50餘項。
  • 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商用車邁向新徵程
    2020年12月22日,首屆「車輪上的中國——商用車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年度盛典在北京舉行。        決勝關鍵年 商用車助力全面奔小康        2020年是我國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之年,也是「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
  •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打造鄉村振興樣板
    人民網北京8月18日電 今日,由中國城鄉融合發展聯盟會同中國小康建設研究會、中國人力資源協會等單位舉辦的「首屆中國『鄉村振興』高峰論壇暨鄉村振興塔元莊同福模式研討會」在河北正定舉行,活動主題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造鄉村振興樣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