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億中國人都知道「桂林山水甲天下,陽朔山水甲桂林」。去過桂林的人很多,相關的影像和照片更是數不勝數,但關於興安的描述卻相較稀少,甚至許多人都未曾聽過這個地方。
興安縣隸屬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位於廣西東北部,是湘江和灕江的發源地。優質的水源和複雜的地貌孕育了兩岸的生靈,塑造了奇麗的風光。自古以來,便有著對興安的美譽,稱其為「興盛之都,安定之邑」,其名由此而來。
興安電子地圖
在我心裡,興安的三大標識便是 「靈渠」、「桂林米粉」和「葡萄」
今天,就讓我帶你從這裡認識一下興安吧
千年靈渠
靈渠通航於公元前214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運河之一,有著「世界古代水利建築明珠」的美譽。
古樹
古橋
靈渠這條在歷史上極具盛名的人工水利渠道,在興安人眼裡,不過是家門前綠水娟娟的水街(興安人將靈渠|萬裡橋所在的那條街稱為水街,水街是靈渠最具煙火氣的一段渠道)。兩岸的古木蹣跚,陽光的步伐輕快,一切都是細水長流的模樣。
水街的青磚路
漫步在這條古老而充滿生機的水街,氣氛都開始變得文藝、清新而莊重。千年的柔情透過時間,散發著淡雅的馨香。
水街的古樹古牆
通過相機,我只能為你們展現裝進框子裡的水街,經過後期處理的視頻。而唯有親臨此地,伴著潺潺流水,翩翩日光,你才能欣賞到水街真正的鋼骨柔情。
這麼多年過去了,這些古老的浮雕還在訴說著他們的故事
經過千年的洗禮,我們早已見不到水街最初的模樣,歲月和戰爭不斷地侵蝕著她的身軀,她開始變得破敗殘舊。新中國成立以後,為了維護這些古建築和發展興安的旅遊業,政府部門在水街原本的筋骨上做了修繕翻新,四處收購興安居民們拆下的老窗框、老門框、各式的浮雕和頂梁柱,並將其裝到水街兩岸的建築裡。許多青石板和青石磚也被收購來,用於鋪路和修繕渠道。
可惜的是,當年的修繕工作迫在眉睫,政府的資金不足,沒有優秀的技師和木工,無法完整地保留她原本的模樣。即便如此,水街的秀麗從未因此而蒙灰,那風骨猶存的姿態依然牽動著每一位興安人的心。
興安人在水街閒談
桂林米粉
關於桂林米粉的起源,史書上並無明確的記載,只是坊間流傳著這樣的傳說。
據說,靈渠修通後,秦始皇微服遊覽桂林山水。他有個嗜好,愛用鯉魚須、魚肚來下酒。遊至灕江,見江裡的鯉魚隨手可撈,便命人下江抓魚,燴下酒菜。短短半月,秦始皇便殺了成千上萬條鯉魚。鯉魚王急得跳腳,又不可對帝王亂來。情急之中急中生智,用大米磨漿製成了魚須(米粉)、魚肚(切粉)。秦始皇吃了,拍案叫絕,從此桂林米粉就問世了。
湯粉·細粉
湯粉·粗粉
燎粉·細粉
幹撈·切粉
桂林米粉根據其的形狀主要分為 米粉(分粗細)和切粉 。而根據乾濕特性又分為 湯粉和撈粉 。一般的米粉和撈粉都是由鮮榨的米漿製成,而燎粉是用幹米粉泡煮而成的。口感上沒有太大的區別,只是後者多了層時光的暈染。
撩粉(將米粉燙熟)
放入滷肉
加入少量植物油和一勺滷水
根據乾濕特性 | 加入不同比例的高湯
根據自己的需求加配菜
整個流程,一氣呵成,稍等片刻,便能吃上一碗香噴噴、熱騰騰的桂林米粉。
攪拌均勻 | 開吃!
別看這米粉瞧起來沒什麼滋味,實際上,它裹滿了滷水的精華,濃鬱的鹹香早已就位。猛嗦一口,Q彈的米粉卷著香濃的滷水,「噗噔」 一聲炸裂在你的舌尖,唇齒留香。
當地人一般都喜歡吃撈粉,因其味道最是醇厚,原滋原味。若你初次嘗試,可以不加過多的配料,細細品嘗桂林米粉最原始的風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