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江蘇網8月28日無錫訊 最近,在短短半個月之內,無錫市第八人民醫院成為了「網紅」:8月10日,以展現該院一名兒科醫師24小時工作場景的微影《一名兒科醫師的24小時》登上了「學習強國」平臺;8月25日,該院對少年兒童低視力的篩查和預防工作登上了兩檔全國頂級新聞欄目CCTV-1《新聞聯播》和CCTV-13《朝聞天下》所作的第三次全國殘疾預防專題報導。這些成績的取得,並非偶然,該院黨委書記、院長常青正是一名兒科專家。
從普通醫生,到兒科專家;從走上行政管理崗位,到成為一家公立醫院的黨委書記、院長,常青以對黨的赤膽忠誠,詮釋著履職為民的真諦。2017年,他被選舉成為無錫市第十六屆人大代表。作為長期服務於基層衛生事業的市人大代表,他又開始為了人民群眾的身心健康奔走建言,用實際行動踐行著一名人大代表的職責擔當。
履職為民,建言獻策化解「醫改難」
「人民選我當代表,我當代表為人民。」作為來自醫療系統的人大代表,常青對就醫難問題有著更多的關注,在他的建言獻策中出現頻率最高的就是一個「醫」字。結合自身工作,圍繞切實解決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等問題,他在市人代會上積極提交相關建議案,並為之落地生效奔走努力。
隨著二孩時代的到來,兒科、產科經常出現爆棚現象,導致就醫擠、就醫慢,究其原因一個很重要的現實是缺兒科醫生。長期身處臨床一線的常青,非常關注這個問題。「前幾年國家衛計委的統計數據顯示,全國兒科醫生缺口20萬。為什麼兒科醫生這麼缺?為什麼醫學生大學畢業後不願意從事兒科?」常青分析說,在很多醫學生的眼裡,兒科是個啞科,病情變化快、風險大,而且又累又苦又煩。經過調研走訪和深入思考,在無錫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一次會議上,他提交了一份沉甸甸的建議案:應對二孩時代,多措並舉大力發展兒科。在建議中他提出,要提高兒科醫生待遇,增加兒科床位補貼,在業績考核和人才招引等方面給予兒科醫生更多優惠政策。
醫改,是每一位醫院管理者思考的命題。近年來,作為醫改的重要舉措,無錫一直在力推「醫聯體」建設,用分級診療化解就醫難、就醫擠。常青也時刻關注和思索「醫聯體」的發展。在無錫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二次會議上,又一份代表建議案在他的思考下「出爐」:充分整合梁溪區區域醫療資源優勢,建立合作雙贏、協調發展的梁溪區大區域統一的緊密型「醫聯體」。
除了婦女兒童,老年人也是常青重點關注的對象。梁溪區是無錫的「老城廂」,更是「老齡區」,全區超過60歲的老年人總數有幾十萬。他每每看到老人們步履蹣跚前來醫院就診,為「一床難求」而奔波時,就有一種慚愧和無力感。為此,他大聲疾呼:為老年病醫療開出「綠色通道」,讓老年人能老有所養、病有所醫。在無錫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三次會議上,常青提出建議案:探索老年康復、慢病康復醫養結合產業化發展新路徑,創新打造養老護理醫養結合新模式。
一份份代表建議案,字裡行間寫滿真知灼見。在他的建言引導和督促下,梁溪區政府為兒科人才緊缺狀況開通了事業編制的通道,無錫八院一下子就有6位兒科醫生入編。在考核的力度和績效考核的靈活度上面,區裡也給醫院更多的政策。「如今我們兒科醫生的收入在全院是平均數以上的,有時候特別忙的時候會達到醫院首位呢!」無錫八院一位兒科醫生笑著說。在「醫聯體」建設方面,梁溪區衛計局和八院共同為緩解就醫難、就醫貴積極尋求新路徑,比如研究制定社保定額打包的政策,設立全區統一的影像中心、病理診斷中心等,醞釀通過創新機制,構建起資源共享、統籌管理的緊密型區域「醫聯體」。在老年人就醫方面,醫院針對慢性疼痛、失眠、糖尿病、高血壓等老年常見病多發病,建立多學科會診,有效控制急性發作,減輕症狀、改善生活質量。聯合市民政局開展「亮睛工程」,為全市近萬名老年白內障患者重見光明。醫院在錫惠公園的客服諮詢中心常年為全市居民,主要是退休老年遊園患者提供無償的血壓測量、健康教育和檔案建立,每天遊園居民達5萬左右,其中70%以上為60歲以上老年居民。作為無錫市文明辦主辦的「志願服務大篷車」唯一公立醫院,4年來,常青帶領無錫八院志願者走遍全市100多個社區義診,受眾近20萬人次,其中60%左右為老年居民。2018年,醫院還牽手愛思開海力士幸福公益基金會,為無錫市貧困老人提供優質、精準、便捷的健康體檢服務,「幸福巴士」體檢車穿梭於大街小巷,助他們安享健康晚年。
關愛特困,開啟醫療救助「直通車」
「醫生心系患者,人大代表則心繫民生。其實,無論是醫生還是人大代表,都是一分責任、一種使命。」常青是這樣說,也是這樣做的。自履職以來,他最切身的體會就是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儘可能多的關注民生,把老百姓的心聲傳遞上去,將政府出臺的惠民政策貫徹下去。紮根基層醫療衛生行業的20多年來,常青在走訪群眾中就關注到非貧困地區的貧困人群就醫問題。「上馬墩街道轄區是老城區,人口密度相對較大。在日常醫療工作中,會遇到貧困居民在就醫的過程中因治療費用而苦惱,還曾看見一個病號因此而抹眼淚。」常青說,切實做好對弱勢群體的關愛工作,是他履行人大代表職責的重點工作之一。
2018年5月,常青帶領醫師專家團隊與上馬墩街道人大工委聯合舉辦「醫療助困,代表率行」結對幫困活動,將上馬墩街道塔影苑、春暉社區10名特困群眾列入醫療救助對象,其中,有獨居老人,也有患病兒童,還有癌症患者。常青不僅親自研究制定醫療援助方案,還帶領醫務人員上門走訪慰問了3名行動不便的受幫扶居民,為受幫扶居民特製免費體檢卡。12月,醫院再次牽手上馬墩街道人大工委開展「醫療援助、愛心永駐」醫療幫困活動,將上馬墩街道轄區的100名特困群眾列為幫困對象。此項活動不僅是梁溪區民政局醫療救助「直通車」試點成果的具體轉化,更是醫院「直通車」人性化服務的延伸。2019年2月,常青帶領專業醫務人員上門慰問困難群眾,為他們送去新春祝福和進行精準醫療幫扶,同時為他們提供綠色通道、「零門檻就醫」、優先預約安排住院床位等措施,特別是針對慢性疼痛、老年性疾病、失眠、糖尿病、腫瘤等專病,醫院建立多學科會診,有效控制急性發作、減輕症狀、改善生活質量,讓轄區居民特別是特困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專業、優質、便捷的醫療服務,切實將各級黨政組織和醫院對特困群眾的關懷落到實處。
醫者仁心,堅持履職為民「勇擔當」
「唯有謀事促發展才是硬道理!」常青說,做好本職工作,是作為人大代表的立身之本。
1992年,懷揣著一顆炙熱的醫者「初心」,年輕的常青毅然加入醫生這個救死扶傷的行列。他像工匠一樣對自己的醫術精雕細琢,20多年的臨床工作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其精湛的技術多年來深受家長的信賴,甚至有一些家長鐵桿「粉絲」追著讓他為孩子看病長達十多年。常青醫治了無數患兒,沒有發生過一起醫患糾紛,他的專家門診更是常常「一號難求」。
在工作中,常青發現了目前婦兒保健服務領域存在的問題,經過深入調研拿出了詳實的數據:梁溪區0-6歲兒童有5萬餘人,佔到整個無錫市區的近1/4,但是,梁溪區區級的兒保醫生、婦保醫生不足百名,就醫需求和專業人才嚴重倒掛!為此,在梁溪區衛計局和區婦保所牽頭下,醫院作為社區「父母課堂」教育培訓基地之一,充分發揮在婦兒領域的專科優勢,科學制定0-6歲兒童保健課程內容,為兒童提供更加規範、優質和便捷的服務。依託映山河醫院,常青致力於推動梁溪區域內婦幼保健各項醫療協作、專業培訓、進修學習、醫防研究等業務發展,同時建議上級部門整合全區婦幼保健技術服務資源,提高全區婦兒醫療資源利用和基層婦幼保健服務整體水平,為婦女兒童健康提供堅實保障。
作為公立醫院的「掌舵人」,常青不僅用精湛的醫術救治了患者,更是在推動公立醫院用多元化合作、個性化服務方面作出了積極探索。10多年來,在常青的倡導和推動下,無錫八院與市兒童福利院展開合作,建立患兒綠色通道,孩子一生病就能馬上入院得到救治。兒科團隊每周堅持到福利院查房,為孩子進行健康檢查。同時,無錫八院兒科團隊從疾病治療逐漸拓展到健康管理領域。在無錫市、梁溪區委區政府的高度關注和支持下,無錫八院實現了對梁溪區22所中小學校醫室的託管,為中小學在校學生提供專業化的衛生保健服務,將保健預防的節點再前移一些。2018年9月秋季開學起,無錫八院的專職校醫更是「入駐」新落戶錫城的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濱江學院無錫校區,創新專業的校醫管理工作模式,收穫了教育系統和家長學生的「點讚」。此外,醫院還與市殘聯聯手,為3-10歲的兒童開展視力篩查工作,構建「無錫低視力兒童篩查和預防管理網絡」。
作為全市唯一的職業病防治專科醫院,無錫八院還承擔著為政府職業病防控的社會責任。在職業病防治領域,常青著力推動「階梯登高」,該院與北京軍事醫學科學院吳祖澤院士及團隊合作籌建院士工作站,同時依託院士工作站引入一批高科技人才團隊,雙方聯合開展一系列科研項目。10多年來,該院與全市100餘家大中型企業開展結對服務,平均年職業病體檢人次10萬,平均年職業危害因素現場檢測企業150家,為企業和職工撐起了堅實的「保護傘」。
業務上的高手,管理上的強手,一心為民的人大代表,對百姓的貼心服務者,無論哪種角色,常青都演繹出精彩。他把樸素的工作升華為崇高的責任,用自己的真情和汗水贏得人民的信任和讚賞。「我會一直盡我所能,為百姓鼓與呼,也讓群眾深切感受到人大代表就在他們身邊。」常青懇切地表示。(莊哲 馮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