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照原則(考研筆記79)
學生李清文 編輯
雨果發表了《<克倫威爾>序言》,這是法國浪漫主義的宣言書。它是十九世紀法國浪漫主義的核心理論;資產階級反封建的思想在文藝上的表現,在文學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上海師範大學等高校曾出過這道考題。「美醜對照原則」與「對照原則」是同一考題。
複習的初階段,主要是收集歷年真題,研究如何解答。在網絡上收集了一些參考答題,雖然良莠不齊,但是拿來作為參考,與自己的答案做個對比或者補充,也未嘗不可。學無止境。
名詞解釋:對照原則或者美醜對照原則#文學考研#
一、參考答案
例-1、對照原則是法國作家雨果在1827年《<克倫威爾>序言》中提出的審美與創作原則。其主要內容是:「醜就在美的旁邊,畸形靠近著優美,粗俗藏在崇高背後,惡與善並存,黑暗與光明相共。」他反對像古典主義那樣只寫崇高、優美,認為醜在藝術創作中具有襯託美的作用,通過對醜的否定達到對美的肯定,而且強烈的美醜對照可以取得更好的藝術效果。雨果肯定了醜在藝術創作中的地位與作用,擴大了文學的審美領域,具有重要的美學意義。
例-2、雨果在《克倫威爾·序言》中提出的浪漫主義創作原則。雨果認為大自然並非完全屈從於人的主觀意志而絕對的優美崇高,大自然是五彩繽紛的:「醜就在美的旁邊,畸形靠近著優美,粗俗藏在崇高背後,惡與善並存,黑暗與光明相共。」藝術通過對照,使醜美分明,收到強烈的藝術效果,而古典主義一味追求勻稱、規格,不能真實地表現自然,應該用浪漫主義取而代之。《巴黎聖母院》具體實踐了這一創作主張。
二、學習筆記及總結:
1、關鍵詞:雨果、法國浪漫主義、醜與美、反對古典主義。
2、貢獻在於:
(1)、從理論上闡述了醜在藝術中的地位和作用,指出了描繪滑稽、醜怪事物的審美意義,從而有益於文藝題材的擴大,使文藝能夠更廣泛、更真實地反映生活;
(2)、強調在美醜比較、對立和鬥爭中表現美,有益於加深文藝反映生活的深度、提高藝術效果;
(3)、為打破古典主義的悲劇、喜劇不能互相混淆的清規戒律,提供了進一步的理論依據,有利於戲劇藝術的發展。
文史知識浩瀚如煙,難以周全,請諸位察之;文中如有差錯,請來函指正,願與同道中人共同進步。考研之路多有艱辛,但是我們要抱著戰必勝的決心堅持走下去。希望備考中國古代文學專業的同學們,共享歷年真題,考研路上有個伴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