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香港特區旅遊發展局在啟德郵輪碼頭舉行儀式,歡迎第一艘以該碼頭為母港的郵輪「海洋水手號」啟航前往臺灣。中新社發 李焯龍 攝
中新社香港10月29日電 (記者 李焯龍) 首艘以香港啟德郵輪碼頭為母港的郵輪29日下午啟航,乘載逾3000名旅客前往臺灣。
當天,郵輪「海洋水手號」從香港出發,將在30日抵達臺灣高雄停靠、31日轉抵臺灣基隆,最後在下月2日早上回到啟德郵輪碼頭,完成5天4夜的旅程。
據香港特區旅遊發展局介紹,當局與臺灣觀光局早前共同合作,與郵輪公司皇家加勒比國際遊輪達成協議,增設兩個以香港為母港的香港、臺灣航程。29日的啟航正是其中之一。
「海洋水手號」亦會在下月2日、5日,續以香港啟德郵輪碼頭為母港,出發前往臺灣,以及越南、新加坡。
當天,香港特區旅遊發展局主席林建嶽在啟航禮上說,如要進一步推動香港郵輪旅遊的發展,加強區域之間合作極為重要;是次當局與臺灣觀光局合作,是拓展郵輪區域合作的重要裡程。
林建嶽表示,展望未來,當局期望香港能夠與臺灣,以及區內其他港口合作,推動區內郵輪旅遊的發展,幷透過各地優勢互補,吸引更多國際郵輪公司開發包含香港的航線。
皇家加勒比國際遊輪介紹,29日的航程內地旅客約佔70%、香港旅客約佔30%;下月2日的航程,則以香港市民佔多數。
自6月啟用以來,香港啟德郵輪碼頭終於首次有郵輪以此作為母港。本身是一家旅行社副董事長的香港特區立法會議員姚思榮對中新社記者指出,郵輪公司最希望航程有不同的客源成份,所以單靠香港700萬人口市場幷不足夠;從國際市場來看,通過香港出發的內地龐大珠三角、廣東周邊省份的客源市場等,都是郵輪公司想看準的。
姚思榮認為,香港啟德郵輪碼頭的價值重於未來有更多郵輪作為母港,「郵輪會在母港停泊時間會較長,旅客在登船前、回程後都可留港消費,增加在香港逗留的時間。」
姚思榮亦留意到,近年香港人旅遊模式多元化、消費力改善,積累了一群喜歡郵輪假期的客人,大部分是退休人士,參加人數明顯增加。未來若更多郵輪以此為母港,他們便不用長途跋涉前往海外登船,郵輪旅遊有機會在香港再掀熱潮。
另對香港旅行社業界而言,姚思榮相信,越多郵輪以此為母港,香港旅行社有望取得更多船位到內地推銷,配合來港接送、住宿和其他旅遊等銷售安排,相信是業界未來較大的商機。
早前,國家旅遊局放寬內地旅客乘搭郵輪的限制,內地旅行團從香港到臺灣後,可繼續乘坐該郵輪前往日本或韓國旅遊,最後才返回內地。
香港旅遊業議會主席胡兆英認為,這措施讓郵輪公司將來若安排郵輪在啟德郵輪碼頭為母港,在擴展客源上會有穩定的基礎。(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