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網瑞安支站訊 一家素食館,通過眾籌,不僅招募到40多位股東,還承諾將日後的三成盈利拿出來做慈善;還有一群年輕人,以眾籌方式開設了一家咖啡館,而在這家咖啡館,消費者不僅可以喝到咖啡,還可以在這裡學英語、繪畫,一家普通的咖啡館搖身一變,成為年輕人創業的孵化器。
近來,在瑞安,又出現了兩家別具風格的眾籌店。他們的眾籌模式如何?盈利情況幾何?讓我們一同去看看——
三成盈利將用來做慈善
40多位股東的眾籌素食館
近日,位於市區陽光北路的歐麗舍素食館門口,多了個免費伏茶點。不少從萬松山登山下來的人,都能順路來這裡喝一杯茶解解渴。
「這是歐麗舍素食館完成眾籌模式後的一個新舉措,以後三伏天,每天都可以來這裡喝免費伏茶。」歐麗舍素食創辦人高普軍說。
歐麗舍前身是一家茶餐廳,在瑞安開了10多年了,生意不錯。這兩年經濟不景氣,影響了餐飲業的生意,高普軍轉型開起素食館。去年9月,歐麗舍素食館亮相以來,餐廳的人氣很旺,但素食館成本高、利潤微薄,儘管經營了一段時間,但沒賺著什麼錢。高普軍冒出一個想法:能否以眾籌模式,為餐廳帶來轉機?今年4月15日,歐麗舍素食館召開籌備會,從5月1日開始招募,短短一個月就招募到42位股東,每位股東出資2萬元入股。
「我們採取的是『大股東+眾籌』模式,我是大股東,佔餐廳55%股份,剩餘的股份通過眾籌方式籌集。」高普軍認為,如果是單純的眾籌模式,運營起來可能難度很大,而「大股東+眾籌」模式,有大股東的介入會在經營管理上更有責任心,執行力更強,而小股東的吸納則能給餐廳奠定更豐富的人脈資源、帶來更好的傳播效果。「我認為,這是現有眾籌模式中,可操作性最強的一種方式。」高普軍說。
6月6日,歐麗舍素食館召開第一屆股東大會。會上,股東們一致通過將日後餐廳盈利的三分之一用來作慈善,三分之一用作餐廳的發展資金,剩餘的三分之一作為股東分紅。
「吃素的人多一份善心,而通過一系列的公益活動,不僅能提升餐廳的人氣與影響力,也能增強員工間的凝聚力。」高普軍說,自眾籌以來,歐麗舍素食館的股東已先後開展了慰問孤寡老人、登萬松山撿垃圾等公益活動,這些活動都是股東自發組織的,所有的經費也是股東自己籌集的,因為餐廳目前還沒有盈利。股東們的善舉,無形中為歐麗舍素食館帶來了人氣,加之多名股東同吆喝帶來的客源,眾籌一個月以來,客流量相比之前增加了20%。
高普軍認為,這都是眾籌帶來的效果。通過眾籌,不僅為素食館帶來資金與人氣,也帶來好口碑。「有時候客人多,服務員忙不過來,股東們就會自發前來做義工,現在我們素食館氛圍非常好,而且我們每個月都會召開一次股東大會,通報收支情況。如果股東有什麼建議,都可以在股東大會上提。」高普軍說。
儘管素食館屬小眾餐飲,但高普軍對眾籌後的素食館很有信心。他認為,要做好素食館就需融入文化。而素食文化,不僅體現在簡潔、素雅的裝修風格上,更需要貨真價實的特色菜品去做口碑,同時也需要重視經常性的素食文化宣傳工作,提高全社會的素食文化知識水平,引導消費,促進健康。
高普軍說,如果歐麗舍「眾籌」模式取得成功,他們還有可能再眾籌一家新的素食館。
咖啡館裡辦起培訓班
眾籌咖啡館變身草根創業孵化器
位於安陽路的E咖啡,乍看之下,與瑞城很多咖啡館無異,但這也是一家別具風格的眾籌店。一進門,眼尖的人可能就會察覺到其不同之處。除了休閒的氛圍,這裡還時不時聚集著一群又一群不同年齡段的客人。7月29日下午,記者來到咖啡館時,二樓五六名學生,正聚在一起練習英語口語,而他們的老師許彬正在一旁輕鬆又認真地為孩子們上課。
許彬是E咖啡的眾籌股東之一,他的另一個身份是我市一家英語培訓機構的負責人。「把英語培訓辦到咖啡館來,我可能是瑞城第一人。」對於自己的這一舉動,許彬頗為「得意」。按照傳統的思路,要辦培訓班,需租一塊場地,擺上桌椅,正兒八經地給學生上課。而許彬的英語培訓卻設在咖啡館,可以一邊喝咖啡,一邊學英語,其輕鬆的氛圍讓學員倍感新鮮。
另一位眾籌股東張飄飄一直想擁有一間屬於自己的畫室,但創業所需的資金讓她望而卻步。成為E咖啡眾籌股東後,她就可以免費使用咖啡館的場地進行繪畫教學。「80、90後的年輕人正處於創業的初期,最難解決的便是資金問題,成為咖啡館眾籌股東之後,我可以免費使用咖啡館的場地,也為咖啡館帶來了客源,一舉兩得。」張飄飄說。
傅成龍是E咖啡館的負責人,也是眾籌活動的發起人。他坦言,他想辦的咖啡館絕不是普通意義上的咖啡館,「我希望把咖啡館打造成一個平臺,通過各個股東的特長,吸引不同的人群,這在一定程度上不僅給咖啡館做了免費廣告,同時也增加了客流量。」
「許多人可能十幾年、幾十年都在從事一個行業,他們也想從這個行業裡走出來,看看新的領域,而E咖啡這樣一個平臺,恰恰滿足了我們二次創業的需求。」提到E咖啡,股東們笑稱:「5000元的投資就是我們二次創業的啟動資金。」
據介紹,E咖啡的眾籌模式也是「大股東+眾籌」,不過相比前文提到的素食館,大股東的股份更高佔90%,其餘的10%股份,計劃招募20名股東,目前已有13名股東成功入股。「每股5000元,雖然分到咖啡館紅利很少,但可免費使用咖啡館裡的資源,完成創業夢。」傅成龍說,目前已經入股的股東來自各行各業,分別從事外語、繪畫、醫療美容等行業,這些股東的到來,為咖啡館帶來了人氣,據他估算,客流量比之前增加約20%。
「有些人創業需要資金,也有人有資金卻苦於沒有好的項目,如何找到二者的契合點,讓E咖啡建起這樣的平臺。」傅成龍說,他們做的平臺,類似於一個草根孵化器:傳統的創業是固定的場所,固定的人群,固定的思維,而現在是「網際網路+」的時代,這恰恰需要更開放的思維和平臺。
眾籌模式持續走熱
「眾籌」通常是指人們在網際網路上的一種合作行為,匯集一定的資金以支持其他人或組織發起的某項行為。
2014年,眾籌行業在國內經歷了高速發展期。據艾瑞諮詢統計,2014年中國權益眾籌市場融資總規模達到4.4億元,京東眾籌、眾籌網、淘寶眾籌、點名時間和追夢網這五家平臺融資規模總額達到2.7億元。截至2015年2月28日,國內累計成立137家眾籌平臺,其中12家主要商品眾籌平臺1月份成功眾籌數為444個,籌款金額達到1.16億元,活躍支持人數超過14萬人。
然而,就在眾多眾籌餐廳、咖啡館應聲而起時,如何保本、盈利乃至發展的質疑聲也是不斷。「目前眾籌市場已經進入快速發展階段,但相對於國外成熟的眾籌市場,我市還處於青澀階段。主要存在三大挑戰:一是創新產業不成熟,投資人對創新的支持理念需要培育;二是項目篩選機制不健全,缺乏科學可持續的項目篩選機制;三是投融對接效率不高,一些平臺依舊沿襲電商的團購和預售模式,未能發揮出眾籌的網際網路優勢,與國外眾籌業還存在較大差距。」業內人士認為,眾籌平臺不僅僅是撮合成交,更多的是為創業企業和投資方提供所有與眾籌相關的配套服務。
業內人士指出,在眾籌成風的大背景下,很多創業者另闢蹊徑,賦眾籌於更多的意義,比如慈善、比如創業,使之擁有更多的粉絲與客戶群。或許,賦予眾籌更多意義的行業,在吸引消費者的同時,也會帶動整個產業的上升。
本文轉自:溫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