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園林網11月1日消息:樹木蔥綠,邛海泛舟,白鷺成群,海鷗越冬……一幅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景著實讓都市人羨慕。邛海溼地,是西昌近兩年來最重大的環保工程,隨著第二期溼地開放,喜歡溫暖的成都遊客成群結隊地奔向這裡,沉醉在陽光飽滿的邛海。溼地享有「地球之腎」的美譽,邛海溼地,將被打造成我國西南地區重要的溼地生態系統。
保護邛海先恢復周邊溼地
邛海是我省第二大淡水湖,「山、水、城相連,這是西昌得天獨厚的自然稟賦,但也因為城區緊鄰邛海,給邛海帶來了極大的危害。」西昌市委副書記、邛海瀘山景區管理局局長馬廷貴介紹,因一度無序發展,邛海一度水質惡化,水域面積也由鼎盛時期的34平方公裡縮小至不足27平方公裡。
2008年,日處理汙水能力5000噸、面積50餘畝的土城河人工溼地建成,每年可減少入湖垃圾720噸,減少泥沙淤積5200多立方,減少向邛海排放的化學耗氧量315噸,懸浮物190噸。
2010年7月1日,邛海觀鳥島溼地公園正式竣工,退塘還湖2.84萬平方米,綠地面積4.46萬平方米,綠化率達86%。
時隔一年,邛海溼地二期「夢裡水鄉」建成開園,邛海水域面積增加到29平方公裡,而未來還將繼續增加。
如今,邛海水質已經恢復到Ⅱ類水質以上。
天然氧吧每天1.5萬人休閒
邛海瀘山風景名勝區管理局規劃執法隊隊長楊林介紹,邛海溼地工程總共分為5期,總面積12300畝。目前已建成一期和二期,三期將於今年年底或明年初啟動建設。
二期溼地即「夢裡水鄉」佔地2600畝,投資2.65億,於今年2月18日啟動建設,6月29日向遊客開放。開園至今,已接待來自成都、重慶、攀枝花、昆明等地的遊客共240萬人次。
而生活在此地的居民們,也樂意與這片天然氧吧親密接觸。每天,大約有1.5萬人在這裡健身遊覽騎車釣魚散步,大大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環境和品質。
目前,整個一二期溼地全部免費向遊客開放。
為了恢復溼地,二期溼地所在地之一的海濱村對村民實行了整村搬遷,共計搬遷村民1200多戶,總人數1萬多人。世代生活在這裡的人們現在已集中安置,以前靠打漁為生的村民們,在溼地建成之後也成為保護溼地的一份子。保潔工、船工、保安等,大部分都是從村民中招募而來。
邛海可以泛舟,而邛海溼地也可以開船了。
我們坐上一艘木製小船,為我們划船的船工就是當地村民。邛海的形象得到提升後,受益的還有當地老百姓。
這名被太陽曬得皮膚黝黑的彝族漢子名叫方建,今年39歲,是海濱村村民,來這裡划船才10來天。以前在外面打工,溼地建成之後,他乾脆回家鄉做了船工,收入並不比打工差。每天穿行在這片溼地之間,來回12趟,每次40多分鐘,工作不算辛苦。
看到我們面對美景發出的一聲聲讚嘆,方建也很自豪:「我們這裡越來越好了,房價和成都都差不多了,還俏得很呢!」
西昌四季如春,年平均氣溫18℃,當地有一半房子被外地人特別是成都人買走。
據介紹,為邛海溼地搬遷的村民除了優先安置就業外,還要按70平米標準建安置房,另外還有20平米的經營用房。當地村民笑稱:「我們都有上百萬的身家了。與過去的漁民生活相比,真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隨著這片土地旅遊的升溫,方建對自己未來的生活感到非常有信心。「等溼地全部建成之後,我們這裡可不得了,現在來西昌過冬的人越來越多了,春節根本住不到旅館,我們好多村民家裡都有客人來住。等有錢了,我也開個農家樂!」
推薦閱讀:
杭州西溪國家溼地公園保護管理條例
中國國際重要溼地展示會在中國溼地博物館舉辦
展示溼地之美促進溼地保護—中國國際重要溼地展示會
西安城東最大城市生態溼地二期工程開建
(來源:華西都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