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作為一座火車喚醒的千年王都,擁有眾多引以為傲的鐵路元素:
從中國第一個大十字鐵路動脈,到第一個米字型高鐵樞紐;從萬裡黃河第一座鐵路橋,到亞洲大陸橋和「一帶一路」的重要節點;
鄭州北站,曾是亞洲最大的貨運編組站;圃田西站(原鄭州東),是亞洲最大的貨運站之一;鄭州東站和正在建設的鄭州南站,都是亞洲最大的高鐵站之一;有116年歷史的鄭州站,日發送旅客數也位居全國前列(普速站第一)。
曾下轄鄭州、武漢、西安等6個鐵路分局,線路的末端伸入山西、四川等省境內,正線全長約6200公裡的原鄭州鐵路局,更是名副其實的全路第一大局。
然而,城市發展與鐵路息息相關的鄭州,居然沒有一座現代化的鐵路博物館,來記錄這個城市最耀眼的光,居然沒有一處多功能的火車主題公園,來讓市民親身體驗曾經的汽笛聲和遠方。
鄭州的鐵路文化振興,還有戲嗎?
關於建立鄭州鐵路博物館的提法,其實由來已久。
有據可查的報導,在2010年。鄭州本地媒體刊發網友建議,「如果在鄭州建設中國鐵路博物館,一定會火。把各個時期的火車頭擺放在裡面,那將是多麼生動的教材啊!到時候,全國來鄭州的遊客,肯定都會到這個博物館接受教育」。
當時的省文物局新聞發言人、副局長孫英民表示,「網友們提出的部分建議,已經引起了有關部門的重視。」
在2018年1月的河南「兩會」上,作為鄭州鐵路局新鄉供電段的一名工程師,政協委員吳穎呼籲,在省會建立「鄭州鐵路博物館」,將其打造成一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科普教育基地。
她提出,「可以充實二七紀念館有關鐵路的展物,也可在邙山腳下的黃河南岸有鐵軌的地方擺放機車等實物打造鐵路主題展館,同時收藏珍貴的鐵路老設備、老器材和歷史圖片,並運用沙盤、仿真科技、多媒體數位技術等多種現代化手段高標準建設,面向公眾開放。」
4個月後,鄭州市文物局在政務服務網發布了關於該提案的答覆。
大意可概括為:1.市政府鼓勵支持鄭州鐵路局投資建設,鄭州市文物部門將予以協助,並在選址、徵地、規劃、建設等方面積極配合;2.建議把鐵路文化資源融入鄭州市現有和新建的其他博物館中。
言外之意,市裡不會投資建設鐵路博物館,但支持鐵路部門自建;不建議單獨建設鐵路博物館。
這與市裡對另一家新建博物館的態度截然不同。2016年7月,鄭州市紡織工業遺址博物館在市發改委立項,並將於2020年拉開建設大幕。
另外,2019年,鄭州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三年內謀劃建設各類博物館100家以上」,在三年行動方案的推進計劃中,仍然找不到鐵路博物館的名字。
作為中國鐵路心臟的鄭州,真的與鐵路博物館無緣了嗎?
雖然一直沒有鐵路博物館的規劃,但在鄭州仍有不少組織和機構,試圖利用鐵路元素來做文章。
2004年,在鄭州世紀歡樂園建立之初,就嵌入了不少鐵路元素,還自稱為大型火車文化主題公園。
韶山5型電力機車 圖/劉路
當時如日中天的鄭州鐵路局也慷慨解囊,贈送了不少乾貨:有中國快速客運機車的先驅——韶山5型電力機車,還有「北京型」內燃機車和「宋慶齡專列」。
「北京型」內燃機車 圖/劉路
宋慶齡專列 圖/劉路
可好景不長,世紀歡樂園把一副好牌打的稀爛,經營上江河日下,前年還被取消了4A級景區資質,近來更是被市民要求作為綠地公園免費開放。那些見證中國鐵路發展的機車,也經受著風吹日曬,無人維護。
2017年十一期間,某公司運營的火車駕駛體驗基地,在隴海路七裡河南路附近對外開放。
該基地陳列有內燃機車及各類火車部件,參觀者還可以進入火車駕駛室,甚至花上500元就能體驗「開火車上路」。
但這一體驗基地,不知什麼原因,在運營和推廣上完全不在狀態,我這一火車迷都不知道有這麼一個地方,更別說鄭州普通市民了。他們現在是否還在運營,都不好說。
此外,在鄭州街頭,也有不少城市景觀在體現火車元素。比如大家熟知的東風渠鐵路小遊園,就在廢棄的鐵軌龐,建造了火車主題的雕塑。這種做法值得肯定,但一處「鄭縣站」的標牌,捏造歷史,誤人子弟。
去年,解放路街道辦事處,也在萬象城門口弄了一個「火車頭」,但造型和品質,實在不敢恭維。
目前種種這些,和火車有關的景觀,從規模和系統性上來說,都與鄭州鐵路心臟的地位極不匹配。
大家心中理想的鐵路博物館,應該是啥樣的呢?來看看國內外一些知名的案例。
1.雲南鐵路博物館
雲南鐵路博物館由昆明鐵路局投資興建和管理運營,是一座以雲南鐵路修建和發展歷史為主題的行業性專題博物館。
它被喻為「車站上的博物館、博物館中的車站」,年均接待觀眾6萬餘人,博物館陳列眾多歷史文物,觀眾不僅能從中看到古老的米軌和寸軌窄軌蒸汽小火車,也能看到準軌內燃機車、電力機車和現代高鐵動車;既能了解雲南鐵路一百年來的歷史發展,也可從中一覽當地鐵路網的未來規劃。
2.隴海鐵路連雲港歷史博物館
隴海鐵路連雲港歷史博物館選址在老連雲火車站,投資超過1000萬元,由政府出資改造於2013年建成。該館用圖片、文字、實物等來展示隴海鐵路連雲港段從籌備、修築、帶動城市發展等方面的歷史。有蒸汽機車、內燃機車、電氣化機車的火車頭在該博物館外進行展示。
3.膠濟鐵路博物館
該館是一座反映膠濟鐵路誕生發展的專題性展館,由濟南鐵路局投資建設。
展區分為膠濟鐵路的修建背景及過程、對山東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風雨滄桑路、邁向新時代等四個主題展區,濟南兩座老火車站的前世今生、膠濟鐵路與歷史文化名人、紅色膠濟、走過百年等四個專題展區,系統地介紹了膠濟鐵路的發展歷程以及在近代中國歷史上所產生的深刻影響,是全國目前唯一一座建於百年以上老建築內的鐵路展館。
4.上海鐵路博物館
上海鐵路博物館,在滬寧鐵路上海站(老北站)的原址,復建了具有英式古典建築風格的站房,館內以史料和實物為主要載體,展示從十九世紀六、七十年代鐵路進入中國後,上海及華東鐵路一百多年來所走過的歷程,突出反映鐵路生產力的變化、發展。
館內分6個部分,有50餘個展項,近千件展品。內有珍貴的鐵路老設備、老器材和歷史圖片,還有融知識性、趣味性為一體的可讓觀眾參與的科普項目。
5.中國鐵道博物館
位於北京的中國鐵道博物館由三個館構成:正陽門館、東郊館、詹天佑紀念館。
在展覽內容方面,三個館各有側重。
6.日本鐵道博物館
日本鐵路網絡發達,他們的鐵路博物館堪稱世界最多、最專業。
日本鐵道博物館是位於埼玉縣大宮區,有歷史區、模擬駕駛、迷你電車、教育大廳等多個功能區。
7.大英鐵路博物館
這是一所位於英國約克郡的博物館。
作為大英科學及工業博物館的一部分,本館的主要館藏都是以英國鐵路發展和歷史為主,當中包括介紹英國鐵路對於英國近代工業發展和社會的影響。
本館亦曾榮獲不少獎項,包括2001年歐洲最佳博物館之獎項。
看了上述那些案例,是不是有些羨慕和嚮往呢?鄭州咋弄?
全球最好的鐵路博物館,估計鄭州一時學不來,但也可以借鑑其中好的元素。比如大英鐵博的陳展設計,日本鐵博的互動體驗區和產品開發。
再看國內的鐵博,從投資和運營主體來說,有地方政府主導的,也有鐵路部門搞的;從鐵博所在區域來看,有發達地區的北上廣,也有邊陲地區的雲南、海南和呼倫貝爾;從類型上來講,有以鐵路實物展示為主的,也有擅長圖文介紹和聲光電技術的。
鄭州有足夠多的經驗可以學習借鑑,也可以利用後發優勢,打造全國最好的鐵路博物館,這就看相關部門有沒有大局意識和站位高度了。
一個鐵路博物館能不能建好,最關鍵就取決於以下幾個要素:投資、選址、規劃、運營。
如果沒有投資,那這事兒就只能是民間叫好,沒人買單。
之前市文物局對政協委員的回覆,可以看出市府不想當投資方,還是想讓鐵路局主導。但鄭州鐵路局呢?以過去的調性來看,背靠中庸大省的鄭局,在文化建設和品牌打造上始終沒啥亮點,又怎會在建博物館這事上主動拋出橄欖枝呢?
我認為,市府必須主動出擊,畢竟火車和鄭州的城市品牌密不可分,打造中國的鐵路文化之都,就是豐富鄭州的城市內涵,提升城市品牌形象。
而投資主體,市府可以召集鐵路部門以及一些文旅企業,多方坐下來一起談談,為了共同的願景,找到共贏的合作模式。
這個項目,就可以叫作——鄭州鐵路文化博覽園,鐵路博物館+火車主題公園,全國首家鐵路文化博覽園。
關於項目的選址,也有很多地塊供選擇。
首先,今年4月世紀歡樂園的租期就到了,政府完全可以收回用地,重新升級改造,更加突出鐵路的主題,把遊樂場變成真正的鐵路文化博覽園。
其次,京漢鐵路百年老站黃河南岸站也是個很好的選擇。這附近不僅有邙山和炎黃像所在的黃河文化公園,還有中國黃河第一鐵路橋,在這兒既可以讓遊客領略黃河的雄渾壯闊,又能讓大家聯想到鄭州再次崛起和鐵路修建的密切關係。
黃河南岸站現狀
這周邊還可以修建觀光小火車,將各個園區連接起來,讓人們在城際黃河景區站下了高鐵、再乘小火車,足足地過把火車癮。
再次,已列入規劃並即將興建的特等普速站,小李莊車站區域,也可以規劃興建鐵路文化博覽園。這地塊的好處是,能在一張白紙上畫畫,受限少。建在火車站附近,也會大大方便遊客,帶動周邊發展。
至於項目的規劃和運營,高標準、高規格去找專業公司來做就行了。
鄭州鐵路文化博覽園,儘管現在只是一廂情願,但夢想總是要有的,也總會實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