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16日,橫渡臺灣海峽的想法,其實是在36歲那個本命年產生的,那一年我橫渡了渤海海峽。在成功橫渡之後,我就想起小時候上學,聽老師講中國有三大海峽——渤海海峽、瓊州海峽和臺灣海峽,恰好我橫渡瓊州海峽那一年是24歲,也是一個本命年。於是我就想,如果能夠在人生的本命年裡橫渡完中國的三大海峽,應該是一件挺有意義的事情。
張健,北京人,1964年出生。現任北京體育大學戶外運動中心主任、社會體育教研室主任。2005年,我國第一支公開水域遊泳隊伍——張健橫渡隊成立,由多名國家級運動健將組成,張健擔任橫渡隊總教練,橫渡隊陸續開展了渤海海峽、英吉利海峽、伶仃洋等海峽和國內數十次具有較大影響力的橫渡等活動。
於是在橫渡渤海海峽成功後的十幾年裡,我一直致力於橫渡臺灣海峽的準備工作,從諮詢到籌備,在我48歲的那個本命年,我確實也嘗試了可能性,但最後還是因為方方面面的原因沒能成行。今年之所以成功,主要是因為湖南衛視和臺灣中天電視臺在兩岸做了大量的工作,人力、物力、財力等等,終於把這件看似不太可能做成的事兒做成了。
其實這一次籌備的難度還是挺大的,就舉一個例子,在出發的前一天,這次橫渡的有些手續還沒有完成,幾乎是一拿到手續就立即出發了。而橫渡一開始計劃是72個小時完成,最後總共用了97個小時,應該說過程中的困難比想像中多多了,就是最開始出發的那半天和即將上岸的那半天稍微順利一些。
我們出發是在18日中午,相比之前幾天在臺灣訓練時的海上情況,這半天天氣情況還好。前幾天海面都是五六米的浪,這就是為什麼原定16日出發,最後推遲到了18日,而18號中午的風浪確實不大,我們半天就推進了40到50公裡,速度挺快,大家在這種情況下都非常樂觀,說可能用不了三天就到了,但是沒想到,一到晚上,風浪就大了,遊著就費勁了,加上有的選手比較年輕,夜裡沒有遊過,所以我就想到用張婕來遊一夜。
夜裡從3000多噸的保障船上,將選手用橡皮艇倒到接力點,在那麼大風浪的情況下,確實有很大的危險。我問張婕,「你能不能從晚上一直遊到明天白天?」我對張婕是非常了解的,因為在橫渡庫克海峽的時候,她就獨自承擔夜遊的任務,而且這個選手頭腦清晰,更何況出發前張婕也表達過一個人承擔夜遊的想法。因此當時我心一狠,就讓張婕去了。結果張婕一下子遊了7個小時。坦率地講說,那一夜是我整個過程中非常踏實的一夜,睡得不錯。最後張婕是第二天上午五六點天亮了之後上來的,遊的時間太長,脖子都磨破了,也被海蜇蟄傷了。
然而第二天上午,我們就遇到了麻煩,選手們遊了半天基本沒有怎麼前進,運動員們的情緒就有點不對了。那天下午的天氣也變得不好了,風浪越來越大,臨近傍晚臺灣海監方面通知晚上的風浪會有七八級,甚至到10級,提出先回臺灣,第二天再過來。他們說,在這樣的天氣條件下,小橡皮艇運送不了運動員,海監船也堅持不了。我那時候特別緊張,就問我們這條合富輪的船長:「10級風你頂得住嗎?」他說「我沒有問題。」我說能頂住就千萬別回去,因為一回去,這次就失敗了。
那天晚上風浪確實大,當時我的思想動搖得很厲害,心情很沉重。因為橫渡成功與否沒有關係,但如果跟我出來的這些小孩兒出了問題,那就是大事情了。所以我們那一夜只能在原地等,等風浪過去。因為臺灣的導航船回去了,我當時就給大陸方面打電話,問能否調大陸船過來導航。最後決定調船過來,但比較慢,這一等就從頭天晚上等到第二天下午了。按說船到了,靠過來交接運動員就行了,但是漁船一靠過來會把我們這條船撞得非常厲害,所以決定直接用我們乘坐的大船導航,我就問選手們,敢不敢從大船上直接跳下水遊泳。其實這樣也挺危險的,因為人容易被大船吸進去,所以我就和船長商量,選手跳的時候,大船就停車。船長60多歲,非常有經驗,也很幫忙。人家本來就是提供保障的,沒有義務給我們導航,結果人家很痛快地就答應了。
但下水後問題又來了,運動員不前進,還往後退。總裁判說,「這樣的話永遠到不了,能否改變策略,讓運動員半小時一換,衝刺過去?」但橫渡和登珠峰一樣,不是跑四乘一百米,上下船本來就費勁,人肯定遊不過水流,只能是耗著,等著水流變了,再前進,如果一直不變,那就沒有辦法了,這是人力抗不過去的,只能接受失敗。但因為總裁判是帶過公開水域的教練,他比我更懂競技,他的觀點得到了船長還有遊泳中心領導的肯定,都建議試試。第二天沒有遊第二輪的6個年輕小夥子做衝擊集團,半小時一換人,就這麼衝了3輪,個個都精疲力盡了。有的臺灣選手上來就不行了,我看著特別心疼。
這時候已經到第三天夜裡了,我的壓力就有點大了。大家拼得精疲力盡了,有的蟄傷了,有的磨傷了,而且我們大量的保障物資在臺灣的導航船上。我就讓大家清點物資,看還有多少,夠不夠,然後問誰能接著下水。當時的情況跟上戰場相似,看著大家都很辛苦,我又去找張婕了。我說,「你能不能再頂一下,這一夜咱倆負責,你前半夜,我後半夜,前面將士都不行了,已經到最後關鍵時刻了。」張婕確實非常令我感動,在磨傷和蟄傷沒有恢復的情況下,二話沒說就上了。本來我讓張婕遊到12點或1點就上來,後面我遊,但張婕一直咬牙遊到了兩三點鐘,就是為了讓我少遊點,一個人遊了五個鐘頭。後來我遊了後半夜到第四天上午,那時情況已經稍微好轉了,逆流衝過去了,我又做運動員工作,說咱們大概今天就能到了,最後一下子,問大家能否打起精神再衝一下。這時候運動員都表現出了頑強的意志品質,而在第四天快到岸邊的時候,漲落潮變了,結果我們1點多順利到達岸邊。
·1988年3月21日,張健經過9小時12分橫渡了29.5公裡的瓊州海峽,開創了橫渡瓊州海峽的壯舉,被譽為「橫渡海峽的中國第一人」。
·2000年8月8日至10日,張健用時50小時22分,成功地橫渡123.58公裡的渤海灣,創造了男子橫渡海峽最長距離的世界紀錄。
·2001年7月29日,張健以11小時56分,橫渡33.8公裡的英吉利海峽,成為完成這一傳統海峽橫渡活動的中華第一人。
·2001年8月28日,張健在超低水溫下,歷時1小時5分,橫渡了我國著名的長白山天池,橫渡距離為3.5公裡,成為橫渡天池的第一人。
·2002年8月3日,張健歷時12小時1分,徵服了我國最深的淡水湖雲南撫仙湖,橫渡距離34.2公裡。
·2003年8月2日,張健克服了海拔高、水溫低、紫外線照射強、湖水鹽份腐蝕性強等困難,用時8小時52分,橫渡了中國最大的內陸鹹水湖青海湖,橫渡距離為26.2公裡。張健打破了「海拔最高的橫渡」和「紫外線照射最強的橫渡」兩項世界紀錄。
·2004年5月25日,張健成功穿越世界第一長地下暗河遼寧本溪水洞,折返距離5600米,用時1小時39分鐘,實現了本溪水洞被發現以來,無人嘗試遊泳的歷史。
·2005年9月22日,張健用時10小時43分鐘成功橫渡伶仃洋,橫渡距離為40公裡。
·2005年由多名國家級運動健將組成了張健橫渡隊,2006年4月26和27日,張健橫渡隊在湖北長陽縣,用時22小時成功縱渡了長度達150公裡的清江,創下了國內以接力形式完成的遊程最長的紀錄。
·2006年7月29日,張健橫渡隊用時2小時38分遊完8公裡,成功遊渡內蒙古中部最大的內陸湖岱海。
·2007年2月25日,張健橫渡隊歷時8小時3分鐘,橫渡30公裡的庫克海峽,改寫了從無華人徵服該海峽的歷史。
·2007年8月25日,張健橫渡隊歷時7個小時,成功完成全長35公裡的中國最大內陸淡水湖博斯騰湖的南北橫渡,打破了此前張健在雲南撫仙湖創造的32公裡長距離遊泳紀錄,創造了當時國內橫渡內陸淡水湖新的最長紀錄。
·2008年8月2日,張健率領張健橫渡隊挑戰全國八大水庫之一「漳河水庫」,全程10公裡。
·2009年8月15日,張健率張健橫渡隊成功橫渡廈金海峽。參加橫渡活動的選手共100名,分別由大陸和臺灣各派50名選手。
·2010年8月9日,張健經歷36小時30分鐘,成功橫渡亞洲第一大淡水湖黑龍江密山興凱湖,成功創造了人類橫渡最長距離淡水湖的新紀錄。
·2011年7月9日,張健橫渡隊完成了喀納斯湖橫渡,創造了人類低水溫長遊的新紀錄,這也是人類首次進行喀納斯湖橫渡的挑戰。
本文來源:北京晚報-北晚新視覺網 記者:李遠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