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導,印尼西努沙登加拉省龍目島2018年8月5日發生7.0級大地震,截至6日,已至少有142人在地震中喪生,200多人受傷。這也是該島近一周以來第二次發生6級以上的地震。
筆者常駐印尼期間,曾兩次到訪龍目島。由於有峇里島繁華旅遊業的比較,所以對龍目島的原始天然和淳樸田園,有著印象的深刻。
特將7年前的一篇文章附在下面,希望能幫助各位更多了解龍目島。
龍目----印尼未來的旅遊明星島
近日報載,耗資上億美元的龍目國際機場全面落成,開航在即,每年的客流量可達300萬人次。又訊,為了提升旅遊業的發展,印尼有關部門計劃在龍目島複製一個峇里島。這勾起了筆者對龍目島的回憶,因為多年前,筆者曾順訪過那個迷人的地方。
提起印尼的旅遊勝地,人們的第一反應必然是名揚遐邇的峇里島。那麼幾年後呢?筆者以為,印尼未來的旅遊勝地排名中,一定有與峇里島隔海相望的龍目島。
龍目(LOMBOK)在印尼文中的意思是「辣椒」,其實這個比喻一點都不貼切,因為在去過那裡的遊客心目中,龍目島是天然古樸、是寧靜休閒、是身心放鬆、是浮想聯翩、是養眼的夢幻、是心靈的深呼吸……
龍目島西隔龍目海峽同峇里島相望,東以阿拉斯海峽與松巴哇島相鄰,北濱峇里海,南臨印度洋,面積5435平方公裡,人口70萬。島北部有3座火山,主峰林賈尼山海拔3726米,為努沙登加拉群島最高峰,南部是乾旱荒涼石灰巖臺地。龍目島與峇里島一樣,也是千萬年來地殼運動形成的一個火山島,兩島之間只隔著狹窄的海峽。記得上次從龍目島乘飛機去峇里島,飛機剛上天就開始下降,全程只用了不到20分鐘,是筆者一生中最短暫的一次空中旅行。
龍目島沒有峇里島鱗次櫛比的都市建築,沒有光怪陸離的霓虹,沒有嫋嫋青煙的佛龕,沒有川流不息的車流和交通擁堵,也沒有摩肩接踵的人群。但是這裡有莽莽蒼蒼的熱帶雨林,有層層疊疊的千畝稻田,有海天一色的萬裡湛藍,有空曠無際的銀色海灘,有平地的驕陽似火和深山的涼風習習,有斑斕的珊瑚和美麗的熱帶魚,有詩一般的田園風光和鈴兒清脆的古樸馬車,還有目光含蓄、好奇怯生的原著民。
峇里島是印尼旅遊業的驕傲和標誌性符號,但隨著國內外遊客的飽和及旅遊設施的不堪重負,印尼政府希望能以峇里島成功經驗帶動周邊島嶼的旅遊業,為旅遊業創造一個新的明星級旅遊勝地,這個計劃的首選目標就是龍目島。為此,除機場外,一大批旅遊基礎設施項目不斷從圖紙變成現實,龍目島正在經歷著前所未有的變遷。
毫無疑問,未來印尼的旅遊勝地排名中必然有龍目島的一席之地,但在目標定位、建設方向、生態保護等領域的發展思路,將關係到這個未來明星島的成敗,有的問題值得未雨綢繆,謹慎穩妥。
首先,應該變複製性建設為保護性建設。由於民族宗教、人文風情以及歷史等原因,峇里島是無法複製的。如果目標定位在咫尺之遙的地方複製一個峇里島,那麼這個地方極有可能永遠籠罩在前者的光環中而喪失自身的魅力和發展潛力。
其次,建設要突出自身的特色。龍目島的特色就是天然古樸、恬靜迷人。未來的龍目島應該是一個以火山、森林、田園、海洋環境和原生態文化等自然風光風情為特色的生態旅遊勝地,讓世界遊客為慕名大自然而來,並帶著對大自然的懷念而歸。
第三,生態和環保是關係到龍目島發展前途的重中之重,任何時候都要堅持這個底線。據悉,除道路、酒店、餐飲、通訊、電力等旅遊基礎設施外,有關部門還計劃建設高級購物區、大型超市、人造景觀,甚至還有豪華住宅區,此舉吸引了許多國際大財團紛紛參與項目的競標。倘若這些建築遍布小島,常住人口驟增,那麼未來的龍目,只能是旅遊城市而非旅遊勝地。真要那樣,不知多少人會扼腕嘆息。
2011年9月21日於雅加達
作者簡介:
李國章(網名:峇里海風、峇里海風雜貨鋪),退休前任經濟日報高級記者,在經濟日報工作22年,曾先後3次共13年常駐印尼。
(責任編輯:牛力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