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坐落於海上絲綢之路史跡、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南海神廟東側的廣州海事博物館正式開館迎客。該館總佔地面積35738平方米,一期建築面積10000平方米,是集收藏、陳列展示和研究海事(海絲)主題藏品的專業機構,也是廣東省首家「海事」主題博物館,填補了廣州市在海上絲綢之路專題博物館及唐宋時期廣州海上對外貿易專題展覽的空白。
航拍位於廣州市黃埔區南海神廟東側的廣州海事博物館
廣州市黃埔區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文化資源,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發祥地——南海神廟等名勝古蹟享譽在外。依託古代「海上絲綢之路」始發港之一的黃埔扶胥古港、南海神廟建設的廣州海事博物館系統地收藏和陳列廣州兩千年來海上絲綢之路和對外貿易發展的文物歷史資料,以展示廣州在海上絲綢之路歷史中的輝煌成就、重現「千年商都」的歷史風貌為總目標,是廣州落實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舉措,也是廣州市參與「海上絲綢之路·中國史跡」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重要項目之一,與南海神廟共同成為支撐黃埔區海上絲綢之路重要文化節點地位的標誌性工程。
廣州海事博物館完善和提升了具有廣州特色的博物館體系建設,推動了地區博物館事業發展,是廣州「博物館之城」建設的重要成果。廣州海事博物館完整而系統地展現廣州海上對外貿易和交流的歷史和文化,將成為廣州海絲文化、海事文化的重要地標,惠及市民文化生活、促進廣州對外文化交流,搭建起廣州與世界文明開展文化交流的重要平臺。
觀眾在新建成開館的廣州海事博物館參觀
該館的《揚帆—一唐宋時期的廣州與海上絲綢之路》展為常設展,從中外航線、造船航海、港口城市、瓷器出口、香藥進口、南海神廟國家禮制市舶制度、佛教海路傳播以及蕃商蕃坊等方面,多角度展示唐宋時期廣州海上絲綢之路歷史風貌,再現千年前廣州城市繁榮、商業興盛和文化交融的歷史盛況。
由廣州海事博物館與平山鬱夫絲綢之路美術館共同主辦的《南海西行——絲路沿線的河岸與海洋文明》專題展覽中,則向觀眾展示了九世紀前阿姆河、印度河、兩河以及波斯灣、地中海區域的石雕、佛像、青銅、玻璃、陶器、金銀飾品等近200件藝術品,梳理河流和海洋文明的特色,再現亞歐不同文明間長期交流和相互融合的歷史風貌。
據悉,廣州海事博物館免費對公眾開放,觀眾可通過網上預約進館參觀。
來源:文旅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