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忙裡偷閒,又看了一遍《射鵰英雄傳》。跟第一次(七歲)看時的感觀居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說別人,就說說今時今日我眼裡的楊康吧。
楊康在劇情裡是一個十惡不赦的壞人,兒時的我,看見他就咬牙切齒,可如今我對他又有了新的認識。
楊康生身父親的楊鐵心,因為禍亂失去聯繫,無法養育楊康。楊康由楊鐵心的仇家— 完顏洪烈,代替父職,養育楊康成人。我們這裡暫且不論金賊霸人妻兒的罪孽行徑,從感情上來說,完顏洪烈在楊康心中,就是一個好父親,關心他,愛護他。完顏洪烈在楊康身上沒有任何的陰謀,完全視楊康為親生兒子一般。這是無私的父愛沒有一絲做假,再加上母親的守口如瓶,楊康這位小王爺,自打出生,就一直都在慈父嚴母的氛圍裡長大。
看似美好的一個家庭在生父楊鐵心出現之後,悲劇發生了。事實的真相讓楊康矛盾不已,十幾年的好父親一下子成了不共戴天的仇敵,必須要殺掉。十幾年了,楊康從未聽說過,更沒見過自己的生父,可以說他見到楊鐵心的心理,就如同見到一普通百姓,一個陌生人罷了。然而這個陌生人說出來事情的真相,如果不是有母親做證楊康絕不會承認,小王爺不會讓這個人把話說完,直接殺掉。十幾年的感情,靠陌生人的一張嘴就能推倒。我不信,我想大家也不會相信。
但,證椐確鑿,還有段天德的旁證,這令楊康不得不信。射鵰中楊康殺段天德後的一段戲,表現的不僅僅是楊康聽到事實真相的憤怒,還有內心中對真相的排斥,他寧願相信段天德所說是假的,是對養父完顏洪烈的誹謗。可是,事實終究是事實,鐵證如山。楊康只有殺段天德,才能解一時心中的矛盾。殺段天德,有一大半是為了維護完顏洪烈,並不是為了生父楊鐵心。
背負如此有爭議的身世背景,楊康這個人物的立場設定本就是飽受爭議的。臺詞中反覆強調楊康禽獸不如,我認為,至少有兩點他做得不賴:
首先,他愛母之情沒有半點虛妄。
片段一:出外遊蕩回家後遭母親責備,除了趕緊認錯之外,還處心積慮討母歡心,小白兔不就是很好的證明?
片段二:包惜弱念夫心切,楊康怕母親憂鬱成疾,協助母親與生父逃跑。若依照楊康的個性,壓根就不會讓母親與那個所謂生父的陌生人私奔。畢竟從生下來到長到18歲,從來就沒有人告訴過他,他是宋人;畢竟從他出生之日起,疼他、愛他的父親是王爺;畢竟他是以『小王爺』的身份長大成人的......
試問今日的成年的兒女們,有幾個能顧及到父母的喜怒?
其次,再來看看楊康對穆念慈:
片段一:在鐵掌幫裘千仗給了一瓶迷心丹給楊康,讓他給穆念慈吃下,以免她再次逃跑,可是他卻並沒有這麼做,我個人認為這隻因為他是真的愛她。
片段二:在破廟,楊康看到歐陽克調戲念慈,毫不猶豫的殺之。對楊康而言,歐陽克是他圖謀霸業的一個得力幫手,更不用說他還有一個武功蓋世的叔叔了,殺歐陽克實在是下下策。
片段三:楊康臨死前見穆念慈最後一面,為了不讓她傷心,他寧願她誤會自己又在欺騙她,只是不想讓他知道自己將死,而傷心難過。
我並不就此認為楊康是個好人,只是感慨環境的塑造力,它能讓人像沒有剎車的列車一樣,無法停止,更無法回頭······其實再壞的人也會有他好的一面,更何況原本好與壞、是與非本就沒有在一個人身上劃清絕對的界限,只是每個人的世界觀、價值觀不同,選擇亦不同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