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證據確鑿,伊朗終於承認是自己誤擊了客機。全世界「對客機下手」的國家名單裡因此又多了一個伊朗。
我國也是歷史上「對客機下手」的少數國家之一,當時的經歷應該可供伊朗參考。
1954年7月23日,我國空軍使用「拉-11」戰機,在三亞以東海面擊落了一架國泰航空公司的道格拉斯DC-4客機。當時這架飛機正執行曼谷到香港的航線。但被兩架拉式戰機使用機炮(那時沒飛彈,不然全完蛋)猛烈攻擊,只好海面迫降,造成十死八傷。
關於起因,後來我國解釋為「誤認為是國民黨轟炸機」,屬於「誤擊」。但也有人指出飛行員是在知道對方是客機的情況下進行的攻擊,因為他們認為「只要是資本主義的飛機,那就也是敵人」,所以才決定開火。
人類歷史上攻擊客機事件大多是誤擊,包括蘇聯打大韓的兩次和美國打伊朗的那次,或者因為偏航,或者因為誤判。但我國這次性質比較惡劣,當然這跟那個年代的背景有關,也不能全算是個人錯誤。
事件發生後,西方國家採取了報復。7月26日,美國在三亞外海蓄意攻擊我國的兩架拉-11戰機,造成當時的兩名飛行員死亡。大批外國軍艦開往南海,形勢很是危險。
空戰當天,我國政府對此事做出了「誤擊」的表述,並下令全軍今後不得主動攻擊外國飛機和軍艦。次日,英國政府提出了照會。9月15日,英國提出了總額36.7萬英鎊的賠償要求。
面對高額索賠,周總理果斷地給予了批准。根據資料,我國事後向英國賠償了36.7萬英鎊,向國泰公司賠償了25.14萬英鎊。有人分析說,是因為這件事處理的比較圓滿,所以後來英國才同意出售「三叉戟」客機給我國。
擊落國泰客機的兩名飛行,後來一名被判刑一年,另一名被關了一個月禁閉。
事件大背景是這樣的:
1949年6月,國民黨政權開始實行所謂的「閉港政策」,宣告在中國廣大的沿海區域,「嚴禁一切外籍船舶駛入」,對大陸地區包括秦皇島、天津、永嘉、寧波、上海等地在內的重要口岸進行封鎖,以後範圍進一步擴大。
據記載,從1949年8月到1954年10月,中外商船遭到國民黨軍攔截、追蹤、炮擊共228次。個人以為這大概是不完全的統計,國內小型民船遭禍的應該是數不勝數的。國民黨軍的攔截,並不完全是現在人理解的一般意義上的海岸封鎖,除了停船檢查、禁止通行,還常常帶有頗濃的海盜色彩。根據國民黨軍王微將軍的回憶,大陳列島上的「遊擊隊」,很長時間就是靠搶劫沿海運輸維持經濟。韓戰爆發後,根據美國人的意見,國民黨軍將劫船目標對準了蘇東國家,這下是連船帶貨一起搶了。
當中國為實現第一個五年計劃展開了大規模的經濟建設時,蘇東國家的船隻,通過大洋從南中國海到海南島三亞靠岸,運來經濟建設上急需的設備、原料,國民黨海軍屢屢從南海將蘇、波來華的商船掠往臺灣,不僅引起蘇東國家的公憤,更給中國經濟建設的正常開展帶來巨大威脅。既然事態嚴重,就不能置之不理了,加上朝鮮停戰協定籤定之後,解放軍也有了餘力南顧,事實上,從54年3月開始,人民空軍已經在浙東沿海展開了連串制空權爭奪戰,為掃清沿海島嶼作準備。「圖阿普斯」號事件發生之後,為了保障蘇、波商船正常航行,保衛經濟建設順利進行,中央軍委決定出動海、空軍在南海為商船護航。根據空軍退役軍官、護航行動的親歷者宋志宏先生回憶:
「一九五四年夏,我空軍、海軍向華南緊急調動,中南空軍司令部迅速組成空軍海南三亞前方指揮所。時我在中南空司機要處工作,奉命參加前指。前指人員在作戰處作戰科長周賢卿的帶領下,緊急前往海南。我們由武漢直飛廣州,此時由華東調來增援的殲擊和轟炸機部隊已抵達白雲機場,連同原駐廣州部隊,我華南空軍實力大大增強。機場上各型戰機雲集,空中飛行、跑道起降、滑行道調度,一幅緊張的戰備景象。我們稍事休息即飛海口,隨即乘車直赴三亞。我海、空軍護航,蘇、波商船安全到達。我們到達三亞前指,立即開始工作。當時我空軍主力集中廣州地區,計有航空兵18師三個米格—15殲擊機團,29師一個拉—11殲擊機團,另有航空兵20師一個杜—2轟炸機團,各型戰機一百多架。海南我空軍只有航空兵二十九師一個拉—11殲擊機大隊進駐海口機場,每日保持雙機在海島周圍海域上空巡邏。當蘇、波商船來時,我海軍艦艇去南海接應並護送其到榆林港,同時我機也在商船附近海域上空巡邏」……
正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發生了中國空軍護航戰鬥機誤擊英國民航飛機的不幸事件,根據宋志宏先生回憶:
「一九五四年七月二十三日,我空軍兩架拉—11戰機正常巡邏護航,在榆林港南部海域上空出現大型機一架,地面指揮員空軍航空兵十八師副師長曹振邦令空中我機前往查明情況,而兩位飛行員竟擅自將其擊落,事後查明,這是英國民航C—54型由印度飛往香港」。
據記載,這是一架國泰航空公司的C-54「空中霸王」民航客機,航班從新加坡起飛,機組6人,服務員1人,乘客11人;到達泰國曼谷以後,7人到達目的地離開,9名新乘客上機。人民空軍29師85團出動巡邏護航的兩架拉—11式戰機誤將其識別為國民黨軍機,遂對其進行了交叉射擊,攻擊行動一共持續了2分鐘,「空中霸王」客機的一臺發動機被直接打壞,另一臺發動機也被擊中起火,拉—11戰機隨後離去。根據客機生還人員事後的回憶,英國民航客機在「飛機右副翼等相繼打掉的情況下,以160節速度,海面浪高10英尺的惡劣情況下艱難迫降成功。右翼在迫降過程中折斷,機尾隨後折斷。機長和副駕駛爬上氣漲式救生艇,協助生還者上艇。一共10人爬上了救生艇」。
收到英國客機的求救信號後,一架法國PB4Y-2型海上巡邏機率先趕來,配合隨後由香港飛來的英軍桑德蘭(Sunderland)水上救援飛機進行救援,但未獲成功。美國空軍第31搜救中隊的SA-16A信天翁式(Albatross)水陸兩用飛機(編號51-009)隨後從菲律賓克拉克基地飛來救援,下午約1:05,該機在中國一個小島附近風浪較小的海面降落,然後航行到數英裡以外的出事地點救出倖存者。機上18人中死亡10人。
誤擊事件發生後,國際輿論大譁,空軍擺烏龍,給國家造成很不好的政治影響,但北京的外交努力還是誠懇的,外交部章漢夫副部長復照英方:對此次不幸事件表示遺憾,對傷亡者及其親屬表示同情和慰問,並考慮給以適當的撫恤和賠償。由於中國政府認識到誤擊客機事件錯在己方,故儘可能地對英方進行了安撫,最終中國政府對誤擊英機當事的飛行員和地面指揮員給予了刑事處分和紀律處分,並向英國的航空公司作出了三十六點七萬英鎊的經濟賠償。
美軍則在事件發生之初擺出了強硬的軍事姿態,派出包括航空母艦在內的三十餘艘艦隻,陳兵海南島附近海面示威,並連續出動飛機侵入海南島及領海上空。宋志宏先生回憶:「我方警惕性不夠,對美機可能的襲擊,我空軍部隊未採取任何防範措施,也由於我軍對空警戒雷達較少,沒有及時掌握敵機動態,致使敵人有機可乘」。
一九五四年七月二十六日,美軍包括航空母艦兩艘及驅逐艦若干艘的混合編隊進入海南島東部附近海面,九時二十五分由艦上起飛的美戰鬥機四架,曾侵入榆林港上空。當時正好波蘭「和平」號油輪等兩艘商船到達海南,空軍照例起飛兩架拉—11戰機護航,10時05分,在北鰲港以東海區上空,遭遇12架美軍戰鬥機,從美軍菲律賓海號(Philippine Sea)上起飛的VF-54中隊的AD-4螺旋槳攻擊機隨即攻擊了拉-11,VC-3中隊的F4U-5N螺旋漿戰鬥機協同攻擊,拉-11長機周振東和僚機在反擊中雙雙被擊落犧牲。其後美國戰鬥機兩架又向波蘭商船及中國海軍的護航艦艇俯衝射擊。
其實除了朝鮮戰場,中美戰機的交戰這遠不是第一次,還在朝鮮戰場打得火熱的時候,1952年9月,空二師就在上海附近打下一架美軍的B—29轟炸機,以後兩國飛機還有多次交手的記錄。這次中國戰機被擊落後,空軍前方部隊下令轟炸機部隊轉場海口,準備還擊。但北京從戰略大局著眼,採取了克制態度,故轟炸機後遵照總參指示,並沒有出動。美國從戰略角度,也並不願意在朝鮮之後再次與中國大打起來。
雙方理性處理,南海上空雷聲大而雨點小。但國共兩邊則毫不留情,9月3日,兩軍在金門和廈門爆發激烈炮戰和空戰,隨後國民黨空軍首次出動噴氣機群參加廈門戰鬥。9月17日,國民黨海空軍並大規模騷擾福建、廣東、浙江沿海地區。
而解放軍則在浙東連續採取大規模行動,最終收復一江山島;大陳危不可守,於是美國人做主,將沿海島嶼的「遊擊隊」撤回了事,美國人存在基隆兩年,準備進一步幫助大陸「自由遊擊戰士」的武器裝備也只能運回琉球了事,國民黨海軍在南海對外國商船的海盜式攔截也終於停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