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新版學習外號十多個 學生:被人稱學霸壓力蠻大
漫畫張馳
天津北方網訊:在很多人印象裡,上學時同學們互起綽號很常見,比如「小胖墩兒」「小豆芽」等等。不過最近幾年這些外號重新進行了劃分,標籤也越來越細。根據「人人網」上流傳的一種細分法,學生們共被分為十多個等級,包括學魔、學霸、學神、學痞、學民、學弱、學渣、學殘等等。上周,記者走進本市中小學進行了採訪,發現這些流傳開來的學習外號背後,隱藏了學生們不小的壓力。
學霸到學渣是一家學習外號成為「民間共識」
何為學霸,何為學渣?按照網上流傳的細分方法,主要根據學生成績分類,可簡單歸為學霸、學民、學渣三類,按成績分上、中、下的層級,三個層級又具體細分出十多種類別稱號,包括學魔、學霸、學神、學痞、學民、學弱、學渣、學殘等。這些稱號在同學之間已經流傳開來,並形成了一個「民間共識」。其中,學霸一般是指成績上層的學生,往往是全班的膜拜對象,成績從來不出全年級前十名。學神則瀟灑很多,專指天資聰慧、學習高效、高大帥氣、青春靚麗者。被大家調侃為學痞者,定義為:成績好,有點痞,上課睡覺,下課玩鬧,吃喝玩樂樣樣精通,但成績仍很好。此外,還有學習走火入魔的學魔、在某個學科超乎常人的學鬼等。
學霸壓力不小 學民兩頭不靠 學渣有點自卑 同學們尋找歸屬感
別看在字眼上只有微妙差異,反映在成績上卻是千差萬別。特別是中小學生自尊心強、敏感,情緒波動大,這些學習外號,有時候會影響學生的人際交往,還會帶來一些心理負擔。
「同學們都叫我學霸,誰讓我總考年級第一名呢。雖然聽起來很自豪,其實壓力不小。」某重點中學初三男生小林直言,因為一次失手,他從年級第一滑落到了年級第五,雖說排名下降得並不算多,成績也不算差,但是反映到了同學們的態度上,讓他有了不一樣的感受。「成績公布之後,就有人議論說沒想到學霸也會失手。聽完這個話我很難過。」記者發現,學霸這個層次的優等生,除了學習上的壓力,他們往往也會為這些名譽所累——既然是學霸,成績當然每次都要拿第一;既然是學霸,理應比其他人更遵守紀律;學霸都不會這道題,我竟然做出來了……不少被稱為學霸的同學說,學霸聽起來美妙,其實做起來辛苦。
相比學霸,班上更多的同學屬於學民,名次在20—40名之間,屬於凡夫俗子的中層系列。採訪中,一些學民也道出了心聲——他們有時會覺得自己再怎麼努力也考不到好成績,這樣會使他們產生挫敗感;與此同時,他們也會認為自己比成績差的同學有優越之處,如果和學習不好的同學交往,有可能讓自己也退步。「在班上我們屬於經常被忽略的那群人,表揚沒我們的份,批評也輪不到我們。爸媽鼓勵讓我多和好學生接觸,又擔心我和成績較差的同學交往。」一名中等生這樣說。
除了學霸和學民,成績處於下層、一般是最後10名的學渣所承受的壓力更容易被理解。採訪中,一位老師告訴記者,在他的班上學霸叫得響,學渣沒人叫,「因為對方會不高興」。
一下課都是小圈子在活動 一幫一學習小組怎麼不見了
採訪中,記者還發現了一個現象:伴隨著越叫越響的學習外號,我們印象裡上學時經常會組成的一幫一學習小組似乎越來越少了。一位老師這樣解釋:除了課業負擔,現在90後的孩子追求個性,學習小組活動推廣起來存在困難。「這類活動原來開展特別容易,學生們積極性也高,一下課好學生就給學困生講題什麼的。這幾年一提到建立學習小組,一些好學生的家長首先就提出了意見,覺得浪費了孩子的寶貴時間,而且他們認為學習方法屬於戰術,怎麼能相互交流呢?」一位老師告訴記者,因為家長們的種種顧慮,再加上學生們的積極性不高,最後學習小組活動被迫取消。
上周,記者在本市某中學課堂上看到,每逢下課,同學們就自發形成了幾個小圈子交流著各類話題。稍一打聽,原來這些小圈子往往也代入了學習成績等因素。「學霸總和學霸呆在一塊,學渣跟著學渣混,這個太常見了。畢竟大家都有一個先入為主的認識,學渣怕被學霸看不起,學霸擔心被學渣說目中無人。」一名同學舉例道。
同學說
成績並不是交朋友的唯一標準
不願接觸是因為不夠自信
此外,還有不少同學說出了他們的觀點:其實對於90後甚至00後,成績早就不是他們交朋友的唯一標準。除了學習,他們更看重有沒有共同的興趣,因為這決定著是否有共同的話題。採訪中,南開中學國際部高三男生馮駿達告訴記者,他的成績在班上屬於中遊水平,按理說應該和學霸學渣保持一定的距離,他卻和很多人成為了好朋友。「我們有時候聊書,有時候聊足球、聊電影。其實在我看來,很多中學生在交朋友這件事上不是那麼功利,並不太看重成績,而是以興趣為出發點。」記者發現,除了擁有好人緣,馮駿達十分開朗,對於備考目標也有一個清楚的認識。
可以說,由於課業負擔以及備考的壓力,不少同學其實期望找到興趣相投的朋友,希望得到書本之外的共鳴。
老師說
同學之間應該先學會相互尊重
南開中學常虹老師近年一直關注班級裡的中等生和學困生。在她看來,作為老師,應該引導學生間互相尊重。「取外號和喊外號若只是一種學生間相互開玩笑的方式,則無須幹預,要是用它去攻擊別人,那就是種不尊重。如果發現某位同學因為外號而悶悶不樂,影響了學習狀態,那麼就該杜絕取外號的狀況發生,但如果某位同學很刻苦、成績優異,被叫做學霸,大家也都認可他,這也可起到一種模範帶頭的作用。」常老師這樣說。
第四十二中學韓崢老師認為,90後這批孩子,學習外號其實更多是一種調侃,老師在關注的時候,需要掌握火候。「在我看來,我更希望這些外號能夠激勵孩子們的主觀能動性。只要孩子們的心胸寬廣點,眼界放遠一些,自然不必理會這些外號,他們會了解到認真學習、快樂生活才是當下最要緊的事。」
專家說
天津青少年心理研究中心王虹翔主任認為,學生們熱捧這些外號已經變成了一種社會現象,它實際上反映的就是他們對考試的一種焦慮,也是這一代人特有的對壓力的處理方式和表達方式。學霸顧名思義必然是那些學習成績總是很優異的學生。可學渣並不能算是學霸的反面。願意叫自己學渣,或者乾脆說自己有學癌的,其實他們還沒有自暴自棄。在心理學中有一種說法叫「反向認定」,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像這樣為了緩解心理壓力適當地來一點阿Q精神也還是可以的。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則表示,如此明晰的三六九等分類,放到哪一個學生身上,也不可能會簡單地一笑而過。反過來講,即便這些學習外號是學生之間自我調侃、釋放壓力的一種方式,也仍能明顯折射出中學生們的不快樂。
連結
學魔:對學習走火入魔,癲狂狀態,不做題會死掉。
學霸:隱匿在人間有頭腦的高智商人物,社交範圍廣泛,融合契合度高,琴棋書畫樣樣精通,高端大氣上檔次。
學神(學帝、學仙、學聖):高大帥氣,青春靚麗,不食人間煙火,天天遊走在高難度的練習冊當中卻依然風華正茂。
學痞:他們上課睡覺,下課玩鬧,但他們的成績仍然很好。
學民:智商均衡,膜拜學霸,卻瞧不起學渣等人物。他們只有一個信念,總有一天超越學霸,因此艱苦奮鬥。
學弱:他們因為沒日沒夜地熬油點燈,已經身體虛弱,不堪重負。
學渣(學灰):智商處於半瘋癲狀態,兢兢業業,刻苦學習,卻總是不得志。
學殘:智商處於全瘋癲狀態。他們已經被學習折磨得痛苦不堪,沒有人樣。(記者劉德勝)
聲明:凡註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即與東方網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處理。
電話:021-608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