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頭騎樓街景

2021-02-07 大條建築

對汕頭的印象,一是遙遠,不止是一、兩千公裡物理空間距離上的遙遠。文化、語言、飲食等等方面都很有距離。可能是普通話和方言的距離。

一個是食物。消除距離感最好的方式,去吃頓好的。從食物開始的理解最容易也最親切。恰好汕頭美食非常多。

還一個印象,就是汕頭老城有大量的騎樓街道。它們的形成和汕頭在1860年被開埠有很大關係,騎樓街是當時比較先進能很好應對各種天氣的商業模式。

前段時間,確切的說是2020年10月13號,汕頭上了RS。萬人空巷,看了下新聞照片,就在老城區,小公園那裡。

這裡的騎樓街與其它南方城市騎樓不同的是,獨特的街道分布結構,主要街道以小公園亭子為圓心,呈「大」字形向外擴散。

前幾年去的時候,很多有住戶的騎樓已是危樓,生活設施也跟不上需求。還有一些住戶搬遷了,建築現狀相當破敗,近代建築的細節很模糊的留在殘垣斷壁上。

剩下為數不多的商鋪,經營手打魚丸、蠔烙、粿之類的特產。(這個粿字明明念半邊音「果」,就對了。但不知道為什麼,一直念成「科」,進店還要老闆給我來幾個「科」,來碗「科」條。

即使僅存一點點商業氛圍,即使整片街區都接近停滯狀態,它街道獨特的結構和趣味,依然很明顯。這種歷史留下的,別的城市想有而沒有的特質,是拆掉了很可惜,沒改造好很浪費的寶貴財富。

從前幾天新聞照片上看,騎樓建築有明顯改造翻新痕跡,但新顏對比它獨特的舊貌而言,過於平庸。在150多年後,在原本90分的底子上,最多算及格的改造設計,真是拉胯,缺乏對歷史的探索,缺少對未來的想像

好在,街區改造本身,就是重啟的信號。讓人依然期待這片曾經停止生長的獨特街區,在人們的經營下,會不斷增加人文細節和新意,煥發新的魅力。

相關焦點

  • 汕頭小公園記——家鄉的騎樓
    汕頭小公園是全國唯一呈放射狀格局的騎樓街道,也是中國大陸面積最大的一片騎樓群。她並不是狹義的一個小公園,而是以中山紀念亭為中心的騎樓建築群街道。她凝聚著許多汕頭人的夢想和榮耀、掙扎與希冀。她見證了汕頭百年商埠發展的歷史。
  • 行走廣東—汕頭老騎樓
    汕頭老市區的騎樓和街路市井裡,古老的騎樓,老樹,弄巷,靜靜的守候著這日月星辰,只有那精美的廟宇,複雜的歐式建築在證明著她曾經的繁華……
  • 東方巴黎的巴洛克風情——汕頭小公園騎樓群建築風格芻議
    而幾許沉浮幾番往來,汕頭的商業中心逐漸自西向東發展,曾經作為地標的小公園也漸漸敗落荒蕪,我們在街頭巷尾已然看不到當時人潮湧動、萬國來朝的商業初起,唯有小公園的騎樓成為汕頭最讓人念念不忘的回憶:繁複的雕花,精美的鏤空窗戶,絢爛的教堂玻璃,爬滿三角梅的斑駁牆壁,無一不在訴說著這個地區的曾經繁華。
  • 這個假期,你打卡汕頭小公園了嗎?
    不管你是重拾老城記憶,還是尋訪騎樓街景,抑或純粹感受節日氛圍。汕頭小公園開埠文化區總能帶給你沉浸的享受加入「汕頭微信交流群」識別關注微信公眾號「ilove汕頭」選擇「本地群聊」菜單 → 選擇微信群 → 加入群聊
  • 汕頭小公園成為關注熱點
    以建於1934年的中山紀念亭為中心,汕頭小公園歷史文化街區擁有中國內地面積最大的一片騎樓群、布局合理的「四永一昇平」等,更有很多汕頭人「生於斯、長於斯」的共同記憶。   小公園亭先後經歷三次修建   小公園中山紀念亭,又稱小公園亭,座落在汕頭老城區國平路、昇平路、安平路等五個路口的交匯處,佔據了小公園片區的中心位置,它是在上世紀30年代初,為緬懷孫中山先生三蒞汕頭而建成的紀念亭。事實上,小公園中山紀念亭經歷了三次「修建」。
  • 汕頭小公園,原來還有這些「古」
    汕頭小公園歷史文化街區,是上世紀早期老汕頭經濟繁榮的象徵,也是華僑參與現代城市建設的集中樣板。以建於1934年的中山紀念亭為中心,汕頭小公園歷史文化街區擁有中國內地面積最大的一片騎樓群,也是唯一呈放射狀格局的騎樓街道。
  • 汕頭小公園,原來還有這些「古」!
    以建於1934年的中山紀念亭為中心,汕頭小公園歷史文化街區擁有中國內地面積最大的一片騎樓群,也是唯一呈放射狀格局的騎樓街道。建築樣式中西合璧,並有百貨大樓、郵局、學校等現代公用建築配建其中,領粵東一時之盛。
  • 海南印象:海口騎樓老街
    ,騎樓構成的中山路和思明路是唯一的商業街。八十年代末期,我在廣州也見過騎樓,那時廣州已是中國最現代化的城市,有許多新興的高層建築,但騎樓為主的北京路一帶,仍然是這座城市最重要的商業區。那個時候海口有完整的城牆,騎樓集中分布在城外,如今城牆早已不見蹤影。
  • 今天汕頭小公園火了!原來還有這些「古」
    以建於1934年的中山紀念亭為中心,汕頭小公園歷史文化街區擁有中國內地面積最大的一片騎樓群,也是唯一呈放射狀格局的騎樓街道。建築樣式中西合璧,並有百貨大樓、郵局、學校等現代公用建築配建其中,領粵東一時之盛。獨具一格且全國城市中少有的環形放射狀的路網結構、中西合璧的騎樓建築群、布局合理的「四永一昇平」等,更有很多汕頭人「生於斯、長於斯」的共同記憶。
  • 既有中西合璧氣質又有當地濃厚風俗氣息的騎樓
    漁村地處韓江、榕江及練江三江出海口,泥沙衝積成堆,沙脊向海伸延,因此取名為「沙汕頭」,後來改稱「汕頭」。這就是今天汕頭的由來。被譽為「建築之鄉」的汕頭,自古建築業十分發達,早在明清時期,無論建築的序列格局還是裝飾工藝,都可與皇宮相媲美,故有「京華帝王府,潮汕百姓家」之美譽。到了1860年汕頭開埠,外來建築文化在民居建築打下了烙印,形成既有中西合璧氣質又有當地濃厚風俗氣息的騎樓會館建築景觀。
  • 汕頭老城區騎樓下的美味:五腳砌牛肉鋪之手打牛肉丸
    汕頭的牛肉丸遠近聞名,如果來汕頭不吃牛肉丸那就真的有點遺憾了!汕頭老字號的福合埕牛肉丸,雖然有多家分店,但其起源則是在上個世紀60年代老城區的老福合埕街市,故因此而得名。老城區的建築大都為潮式騎樓風格,騎樓的一樓有一條供行人通行的走廊,潮汕人俗稱為五腳砌,這就是五腳砌的由來。五腳砌牛肉鋪店面不大,店內除了對五腳砌的介紹之外,還可以看到鴕島歷史。整個店面風格古樸雅致,舊的留聲機,有年代感的鬥笠蓑衣。雖沒有飄香小食館的歷史悠久,小小的五腳砌牛肉鋪卻曾上過央視《城市一對一》,上海《覓食記》等美食節目,所以味道肯定是不錯的。
  • 汕頭有個景點,之前是學校,現在是「粵東首個文化創意園」
    汕頭有文化創意園,是越東首家文化創意園,常年舉辦不同主題展覽、沙龍、論壇等活動,原來是中學,現在是改造後的新的觀光地,汕頭第一個創意園叫1860文化創意園,是汕頭第一家,位於金平區西堤路44號,本來學校是九中,雖然很小,但是很精緻,為什麼叫1860 ?因為投資的公司都有這個稱號!
  • 風景迷人——汕頭行
    這次來到 汕頭 ,小公園一帶騎樓集中商鋪密布也印證了這一印象。 中國 大多數城市高樓大廈林立,城市布局風格同質化,保留既回味歷史又獨具風格的建築是大家喜聞樂見的。安平 路是 汕頭 的地標,被譽為老 汕頭 的「清明上河圖」,這條路見證了上世紀30年代至80年代「百載商埠」的繁華。
  • 嶺東門戶-汕頭
    汕頭又叫「鮀城」,位於廣東省的東南部,瀕臨南海,地處韓江、榕江、練江出海口,素有「嶺東門戶、華南要衝」的美稱,是中國大陸唯一一個中心城區擁有內海的城市。汕頭市擁有3個功能區(保稅區,高新區,海灣新區),轄6個市轄區(金平區、濠江區、龍湖區、潮陽區、潮南區、澄海區)、1個縣(南澳縣)。汕頭是著名僑鄉,華僑眾多,與海外交往密切,是中國著名僑鄉之一。
  • 誰說汕頭老市區只有美食?最新的汕頭老市區遊玩攻略在此!
    汕頭有全國現存數量最多的騎樓群。外馬路騎樓商平路騎樓民族路騎樓。來源:汕頭好吃妹、e京網、汕頭旅遊官微、汕頭公交導乘志願隊、微在汕頭、孤煙晚照
  • 梧州:騎樓城中城
    從中山路中段轉入騎樓城,則會給你一種別有洞天、世外桃源的感覺。梧州的騎樓城位於梧州市河東區,面積大約有一平方公裡,共有二十多條街道,大多是三至五層的樓房,與旁邊高達十九層的國泰商貿大廈形成了鮮明的對照,與河西新城區高樓林立的景象更是截然不同,分明是一座風格獨特的城中之城。
  • 汕頭遊玩景區搜羅,汕頭十大旅遊景點
    汕頭自然條件優越。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特殊的地理環境造就它海闊石奇、洞幽秀麗。周圍有南澎列島、勒門列島、鳳嶼、虎嶼等。 汕頭不僅有氣勢磅礴的大海,還有溫婉儒雅的古城。來汕頭,大部分的人都會去南澳島度假,島上的青澳灣和金銀島都值得一遊,享受海邊的樂趣。想不走尋常路的,可以去老市區閒逛看騎樓建築,享受市井的樂趣。下面就盤點一下汕頭十大旅遊景點。
  • 汕頭的舊式建築一隅
    汕頭的天主教堂汕頭開埠第一座最高洋樓-胡文虎大樓汕頭老市區騎樓
  • 汕頭小公園,又一個寶藏景點藏不住了
    汕頭小公園,百年商埠見證。上世紀30年代初建設的汕頭小公園,有假山、噴水池,樹有「萬國來朝」牌,是汕頭老市區舊城的勝跡,是汕頭歷史商業區繁華的見證,也是海內外潮汕膠己人和友人思鄉流連懷舊的好去處。汕頭小公園小公園位於汕頭老市區中心,是全國唯一一個呈扇形放射狀格局分布的騎樓街道
  • 海口騎樓老街,不一樣的老街
    海口騎樓老街更以它的魅力讓我對它刮目相看。無論你去沒去過騎樓,接下來就讓我帶你看看騎樓。小編上次去的時候是今年的清明節,4月的海南已經非常熱了。我從海南大學東門出發,騎著共享單車,十幾分鐘後就到了。在沿途你可以見到海口鐘樓,它被譽為海口八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