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世寧畫完這13張畫,乾隆迅速將其密封,並下旨「偷看者處死」!

2020-12-21 騰訊網

清乾隆 郎世寧等作 《純惠皇貴妃朝服像》御題:《純惠皇貴妃》 設色絹本 鏡框 198 x 123cm

2015年10月7日,香港蘇富比2015年秋拍「大雅雍容——清代后妃肖像」專場在香港會展中心舉槌。其中,郎世寧等作《純惠皇貴妃朝服像》以3800萬港元起拍,經過多輪競價後,最終以1.21億港元落槌,加上佣金以1.374億港元成交。

一幅妃子畫像都這麼值錢,若集齊了十幾位皇妃的作品,那該有多少真金白銀啊!

《心寫治平圖》,別稱《乾隆帝后妃嬪圖卷》,高52.9釐米,長688.3釐米 ,原藏於圓明園,現收藏於美國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

圖卷展出時的文字說明為:「乾隆元年(1736年)郎世寧等為乾隆皇帝和皇后、十一位妃嬪的畫的像。其中皇帝、皇后、令妃為郎世寧所畫,其餘七人為郎世寧的弟子所繪,最後三人為宮廷畫家續畫。」

郎世寧是來自義大利的宮廷畫家,清康熙帝五十四年(1715)作為天主教耶穌會的修道士來中國傳教,隨即入宮進入如意館,成為清朝宮廷畫家,曾參加圓明園西洋樓的設計工作,歷任康、雍、乾三朝,在中國從事繪畫達50多年。

不過在乾隆眼裡,郎世寧雖然是「三朝元老」,卻一直有些不懂規矩,因為這位「洋臣子」總是上書要求給自己畫肖像畫。在古人的傳統觀念裡,對於畫肖像畫相當忌諱。按照華夏的傳統,肖像畫是要被擺放在神位上用於祭奠的,換句話說,只有死人才要畫肖像畫。乾隆因此很不願意聽取郎世寧的建議。

為了打開乾隆皇帝的心結,郎世寧用歐洲君主都會讓畫師為自己畫像,並懸掛在正廳供世人觀賞的例子勸服他,並表示大清正逢盛世,天下太平,若是乾隆能夠畫出肖像畫,讓天下都一睹帝王威儀,豈不是讓四方諸國更加賓服。

乾隆聽到這裡,終於下定決心,讓郎世寧也為自己繪製肖像畫。在精心的準備後,乾隆皇帝穿上嶄新的龍袍,端坐於龍椅之上,充當郎世寧的「人體模特」。待畫像完成之後,乾隆仔細端詳著這幅肖像畫,覺得畫中的自己英明神武,器宇不凡,切實是畫出了大清君主的威儀。

隨後,他還要求郎世寧為自己的皇后及嬪妃共十二人作畫,組成一套《乾隆及后妃圖卷》,供清宮珍藏,讓後世子孫敬仰。

全套圖卷繪製完成後,乾隆皇帝並沒有按照郎世寧的想法,將其懸掛起來供世人觀賞,而是命內務府的太監好生珍藏起來,偶爾從紫檀木盒中拿出供自己鑑賞。其實,乾隆皇帝一生也只看過三次,即繪製完成之時、七十歲時和他退位之際。據傳,乾隆看完此畫後,隨即將畫密封於盒內,旨諭有誰竊視此畫,必凌遲處死。

乾隆皇帝心裡是怎麼想的,我們不知道,或許在封建禮教森嚴的時代,乾隆皇帝即使身為君主,也沒有勇氣挑戰幾百上千年禁錮的思想吧!

如今,我們有幸一睹皇帝一生都只看過三次的畫像風採。仔細觀察會發現,這些真實寫照的肖像,從服裝色彩、頂戴佩飾一絲不苟的描繪中,顯現出這些人物在宮廷中的地位差異。

乾隆皇帝頭戴冬季服冠,紅纓頂,海龍皮帽,冠頂銜大珍珠一顆;身著明黃色龍袍,領袖邊供為石青緞繡五彩雲金龍,加海龍皮領。

皇后頭戴冬季服冠,用海龍皮帽簷,冠頂一東珠;耳飾左右各三,每具金龍銜一等東珠各二,身著明黃八團龍袍,石青緞領袖上繡彩雲金龍,外加海龍皮領。

貴妃頭戴冬季服冠,海龍皮帽簷,冠頂東珠一,耳飾如皇后,用二等東珠;身著皮領明黃緞繡彩雲金龍八團冬龍袍,領袖具為石青緞繡五彩雲金龍。

妃頭戴冬季服冠,海繡帽簷,頂飾東珠一顆,耳飾如貴妃,用三等東珠;身著金黃緞繡五彩雲金龍八團冬龍袍,領袖均為石青緞繡彩雲金龍,海龍皮領。

嬪頭戴吉服冠,海龍帽簷,冠頂帽簷,冠頂飾東珠一,耳飾如妃,用四等東珠,身著香色緞繡彩雲金龍,海龍皮領。

十二位后妃嬪的順序為:皇后、貴妃、純妃、嘉妃、令妃、舒妃、慶嬪、穎嬪、忻嬪、惇妃、順妃和循嬪。

孝賢皇后(1712-1748年),乾隆帝原配妻子,富察氏,滿洲鑲黃旗人。其父李榮保為察哈爾總管,其弟為協辦大學士傅恆。

貴妃(不詳-1745年),即慧賢皇貴妃高氏,大學士高斌女,初隸包衣,後入滿洲鑲黃旗。

純妃(1713-1760年),即純惠皇貴妃蘇氏,亦稱蘇佳氏,蘇召南之女。

嘉妃(1713-1755年),即淑嘉皇貴妃金氏,上駟院三保女,吏部尚書金簡之妹。初隸內務府漢軍旗,後為正黃旗包衣人,賜姓金佳氏。

令妃(1727-1775年),即追封的孝儀皇后魏氏,內管領清泰女,本為漢軍正黃旗包衣管領下人。族入滿洲鑲黃旗,稱魏佳氏。

舒妃(1728-1777年),葉赫那拉氏,滿洲正黃旗人,侍郎永綏女,納蘭明珠曾孫女。

慶嬪(1724-1774年),即慶恭皇貴妃陸氏,陸士龍女。後因仁宗(嘉慶)幼時為妃所鞠,撫育周全,與生母無異,故喪禮辦得非常隆重,追晉為慶恭皇貴妃。

穎嬪(1731-1800年),巴林氏,蒙古族,蒙古鑲紅旗人,都統兼輕車都尉納親之女。

忻嬪,生年不詳,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去世,追贈貴妃。即忻貴妃戴佳氏,滿洲鑲黃旗人,總督那蘇圖女。

惇妃(1746-1806年),汪氏,滿洲正白旗人,都統四格之女。其女即固倫和孝公主,下嫁和珅子豐紳殷德。

順妃(1748-1788年)鈕祜祿氏,即被降為順貴人的鈕祜祿氏,總督愛必達女。

循嬪(1758-1797年),伊爾根覺羅氏,滿洲鑲藍旗人,總督桂林女。

畫卷上的后妃女子,進宮時間有先後之別,地位有高低之差,故排列順序也應合情合理。但以上名稱皆為畫像時的稱號位份,不是她們的最終品級。如令妃追諡為孝儀純皇后;貴妃死前晉封皇貴妃,死後諡號「慧賢皇貴妃」;純妃、嘉妃都在死前晉皇貴妃;慶嬪追晉為慶恭皇貴妃;順妃最終降為順貴人,穎嬪、忻嬪、循嬪都最終晉了貴妃。

這些肖像畫在現在看來,儘管服飾稍有變動,面龐神態則一模一樣。雖然看起來好像都是同一張臉,但作者諳熟解剖結構,人物面部略有明暗,五官十分清晰,鼻子、鼻翼和面頰部分用色彩渲染,表現出立體的效果,又很精確地描繪了肌肉和皮膚的結構。

同時閱覽該篇文章的人

拒絕白嫖!點個「在看」讓我知道你來過

相關焦點

  • 古書畫:清 郎世寧 畫作賞析
    這幅《嵩獻英芝圖》軸雖然有著明顯歐洲畫法的因素,但是其畫中所含的內容卻完全是中國的。圖中的白鷹、松樹、靈芝、巨石、流水等均是中國繪畫中習見的物象,畫家們經常用以為人祝壽、祈福。中國傳統的花鳥畫中,並不單純將花和鳥作為植物和動物來加以描繪,而是賦予這些自然界中的生物以某種喻意,也就是說寄託了畫家或觀賞者的理念和感情。
  • 乾隆最寵愛的香妃長啥樣?郎世寧給她畫了畫像,最後一張是復原圖
    香妃是乾隆皇帝后妃中最有傳奇色彩的一個。傳說她遍體生香。關於香妃的野史記載是這樣說的「香妃者,回部王妃也。美姿色,生而體有異香,不假薰沐,國人號之曰香妃。」傳說香妃是新疆回部酋長的王妃,回部叛亂,將軍兆惠平叛後將香妃生擒送與乾隆。
  • 郎世寧的仙鶴太美,學生奉旨將其複製宮牆上,再現郎世寧神來之筆
    倦勤齋瀋陽故宮藏郎世寧、唐岱合繪《松鶴圖》上的兩隻丹頂鶴但如果我們將瀋陽故宮《松鶴圖》上的丹頂鶴調整一下角度,使之順時針旋轉約15度,所得到的丹頂鶴形象即可與倦勤齋的仙鶴完全相符,包括鶴體的外部輪廓線、細部結構、用墨著色等等,都可達到驚人的一致。
  • 西洋樓不能重現,郎世寧的畫一睹尊容
    他影響了康熙之後的清代宮廷繪畫以及審美方向,他將中西畫的畫法融合,並向中國宮廷畫家傳授西方油畫技巧,他就是宮廷畫家郎世寧。 在《最後的皇族》中,提到了這位宮廷畫家郎世寧。其實在雍正即位擴建圓明園的時候,郎世寧就參與其中,畫了很多裝飾殿堂的畫作。
  • 乾隆的「側身像」,被一外國畫師偷偷畫下,發現與古裝劇相差很大
    在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年間,清宮畫師中有一位義大利米蘭人,他名叫朱塞佩·伽斯底裡奧內,中文名是郎世寧,在前往中國之前,郎世寧曾奉命赴往向西班牙,為哥因勃拉會院作了多幅壁畫,並且為葡萄牙太子畫過像。
  • 多虧這個英國人,偷畫了乾隆真實相貌,與課本上大不相同
    在雍正時期,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在這個時候已經擁有很高超的繪畫技巧,這一時期的畫都盡顯歐洲的畫風和情調。在這段時間郎世寧教導中國的畫家歐洲的油畫技藝,此後,清朝的宮廷中開始流行這種歐洲畫風的畫。從康熙時期開始郎世寧一直得到重用,經過這幾年的歷練,到乾隆時期已經成為宮廷畫家中的佼佼者。乾隆是看著郎世寧的畫長大的,對他有很深的情感,直接任命郎世寧為御前畫師,授三品頂戴花翎,可以自由出入皇宮。
  • 方格學術丨兩岸故宮聯展—— 」郎世寧的前世今生「
    北京故宮博物院為慶生將推出的18個展覽,其中兩岸故宮更將於10月聯合推出「郎世寧來華300年特展」,屆時北京故宮博物院的8幅郎世寧作品將赴臺參展,包括《百駿圖》、《畫孔雀開屏》、《十駿圖》、《十駿犬圖》、《畫仙萼長春》、《郎世寧畫弘曆射獵聚餐圖軸》、《郎世寧畫果親王允禮像冊》、《郎世寧八駿圖卷》等珍品。
  • 這老外參與修建圓明園,畫馬美輪美奐,無人超越,乾隆為他送葬
    宮廷畫家都依照宋人郭熙定的原則作畫:"山水畫中,畫山盈丈,樹木盈尺,馬盈寸,人物盈十分之一寸。"簡單說,就是尊重原貌,是直線就不要有彎曲。郎世寧及時修正這一觀點,這讓當時宮廷畫的創作水平,提升了很大一個臺階。下面,我們就來欣賞一下,郎世寧的作品。首先看一下他的《白鶻圖》。這幅畫可以說是,彩墨畫的開山之作。
  • 乾隆到底長什麼樣?義大利畫家曾偷偷畫下,顛覆很多人的想像
    我們現在看到的宮廷畫都是一些古代宮廷御用畫師所畫的,因為古代的照相技術不像現在一樣先進,所有古代的那些皇帝以及妃子,他們的畫像都是由宮廷畫師所繪畫,但是並不是每一幅畫都是名家所畫,他們的真實性還有待考察,因為在古代,等級制度非常的嚴重,所以這些畫家們給權貴畫了畫像時。
  • 乾隆下旨英國國王,喬治三世看了大笑!其子民:乾隆如「豬」
    乾隆在位期間,正處於清朝最為鼎盛時期,在世界上,其綜合實力也是世界第一,可謂名正言順的「天朝上國」。當時,英國正經歷第一次工業革命,國家實力開始大漲,一直想打開中國市場。但是,當時,清朝官員翻譯時,將這份國書翻譯的十分卑微,滿滿都是阿諛奉承,這便誤導了乾隆,使乾隆以為,英國是求著與清朝通商。乾隆心想,我等天朝,你一個彈丸小國想通商就通商。於是,乾隆便斷然立馬回絕了馬嘎爾尼使團要求。眾所周知,最終,馬嘎爾尼使團使命未達,失敗而歸。
  • 真實的乾隆長啥樣?義大利畫家畫了出來,如今收藏在寧夏
    乾隆是一個非常好命的皇帝,登基的過程完全沒有什么九子奪嫡這樣的血腥場面。而在登基之後呢,有他的爺爺康熙還有父親雍正奠定的盛世基礎,所以乾隆只要不是昏君,在皇帝的位置上就可以一帆風順。這樣的出場在中國的歷史上也是少見的。
  • 乾隆到底長啥樣?一個義大利人偷偷畫下了他的容貌,有些像陳道明
    後來還是一位名叫郎世寧的義大利傳教士偷偷的為乾隆畫下了一副肖像,並保存了下來,人們這才認識到乾隆真實的相貌。 郎世寧入宮後即學習了中國畫的畫法,又向皇室和其他的畫家展示歐洲明暗畫法的魅力,為了讓更多的人接受西方畫法,他費盡心思將中國畫的意境和西方畫的形體融合在一起,比如說他在雍正元年(1723年)畫的《聚瑞圖》便是典型的中西方風格現融合的作品。
  • 郎世寧《十駿犬圖》,看乾隆皇帝愛犬大有來頭
    郎世寧《十駿犬之墨玉螭圖》,侍衛領班衛華進。螭,意為無角的龍。義大利畫家郎世寧受旨意,根據乾隆十條愛犬的形態繪製《十犬圖》。郎世寧《十駿犬之蒼水虯圖》,虯(qiu),又叫虯,是頭上有兩角的小龍。大學士忠勇公傳恆進。
  • 一個義大利人,用畫留住最真實的乾隆樣貌,網友感嘆:帝王也是人
    乾隆這個皇帝在歷史上可以說得上是最聞名的皇帝了。從小到大的電視劇,圍繞著乾隆展開的不知道有多少部了。但是,我們也都看得出來,所有影視劇中的乾隆形象,那真的是威武不凡,看上去就是一個帝王。可是影視劇有多誇張,我們是知道的,影視劇中,將相貌異於常人的朱元璋都可以拍的英武,更不用說乾隆了。
  • 乾隆長啥樣,通過義大利畫家的一幅畫,揭開了乾隆的真面貌!
    我國有五千年的歷史文化,歷經二十四個朝代,四百多位皇帝,我們都知道從秦始皇開始,便有了皇帝這個稱號,而皇權在古代也是最高的象徵,那麼這些皇帝都長啥樣呢,很多由於歷史久遠,加上當時畫像的水平沒有那麼逼真,我們便不得而知,而在距離我們現代比較近的清朝,有一幅乾隆皇帝的畫像,讓我們得知了皇帝的真實面貌。
  • 義大利人畫的乾隆畫像你可能沒見過,很真實,網友:像東北老大爺
    然而如果這件事真的發生了,那麼頭一遭讓我們無法忍受的事就是沒電,這就意味著人人離不開的手機便無法使用了。這的確很不方便。譬如假若現代人碰到個什麼有意義的場景,拿出手機便可拍下,而古代就必須勞師動眾才能完成記錄:有人負責述字,有人負責謄畫。
  • 極盡巧思,件件都是乾隆時期玻璃胎畫琺瑯鼻煙壺中的精品!
    清乾隆 金屬胎掐絲琺瑯與畫琺瑯西洋人物雙耳鼻煙壺銅胎鋪首雙耳圓瓶,瓶頸肩為掐絲琺瑯,上有如意紋及纏枝番蓮紋,瓶身畫琺瑯,雙面以西洋卷草開光,內彩繪西洋母子圖,餘以各類花卉為飾。底有宋體字「乾隆年制」藍款,帶雕花鍍金銅蓋與牙匙。
  • 馬戛爾尼訪華後英國畫家竟把乾隆畫成豬,包藏禍心
    馬戛爾尼訪華,也是英國向大清宣誓其強大,挑釁意味十分明顯。 這個使團共700餘人,帶有價值1.3英鎊的天文、地理儀器和樂器、鐘錶、武器等禮物,可以說是當時世界最先進的發明,英國都帶來了,目的就是震懾大清王朝。 可是,當時的大清,根本認識不到這點。
  • 你見過玻璃畫嗎?紹興六旬老人重拾畫筆畫起玻璃畫
    這四幅玻璃油畫,是一個在京城的商賈告老還鄉時,一位京官送給他的,商賈的後裔說,由於歷史原因損壞了,他們花了很多精力想請人修復,但無人能畫。後來通過一個做古玩的朋友,找到紹興我這裡,希望我能幫忙。」這是記者在紹興市越城區長橋頭的尉鑑誠工作室裡,看到他正在為安徽的客戶畫小稿時,說的一番話。年過六旬的尉鑑誠告訴記者,他是「黃埔後裔」,初中未畢業就結束了學生時代,早早地承擔起家庭責任。
  • 艾啟蒙與沈銓,究竟誰的畫才是乾隆粉彩百鹿圖尊的藍本?
    艾啟蒙與沈銓艾啟蒙,年長乾隆3歲,於「乾隆十年奉旨進京」,時年38歲。艾啟蒙受業於郎世寧,畫法與其相近。因「西法中用」,得到朝廷器重和皇帝欣賞,被賜三品銜,詔入內廷供奉。「乾隆二十年(1755年)曾製作紫光閣武功圖中《準噶爾戰功圖》;二十七年(1762年)與郎世寧、王志誠同繪《得勝圖》銅版畫稿;三十二年(1767年)以精於繪事、授以奉宸苑卿。三十六年(1771年)孝聖皇后(乾隆的母親)八旬萬壽,命繪《香山九老圖》,著錄於《國朝院畫錄》;三十七年《十駿圖》。七十壽辰,乾隆賜綢六匹,御賜『海園耆齡匾額』;四十五年卒於北京,依郎世寧之例,贈侍郎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