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位於亞平寧半島的中南部西側,臺伯河下遊的丘陵平原上,是義大利佔地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市。
羅馬現在城市規模基本上是1861年義大利統一後建成的。當時以圓柱廣場為中心擴建羅馬,稱之為羅馬老區,古城外的新城區則始建於20世紀30年代。在古城遺址上,矗立著帝國元老院、凱旋門、記功柱、萬神殿和鬥獸場等世界聞名的古蹟,這裡還有文藝復興時期的許多精美建設和藝術精品,羅馬因此有巨型露天歷史博物館之稱。
世界八大古蹟之一文明世界的鬥獸場。在古代統治者尋歡作樂方面,再沒有比羅馬帝國的統治者更加狂熱的了。
緊鄰鬥獸場的是羅馬最高大、保留最完整的凱旋門一君士坦丁凱旋門,這是元老院為慶祝君士坦丁大帝徹底戰勝暴君馬森其奧及紀念君士坦丁大帝登基十周年,於公莊315年建造的。
凱旋門的裡裡外外充滿了各種浮雕,是一座宏偉狀觀的凱旋門,尤其是它上面所保留的羅馬帝國各個重要時期的雕刻,連綴成一部生動的羅馬雕刻史。
西班牙廣場位於羅馬繁華的市中心。最出名的西班牙臺階,是1725年得到法國大使的援助修成的,因附近有西班牙大使館而得名。
大臺階對面是高級商店林立的水道大街。走進水道大街,右邊就是著名的希臘咖啡館。
臺階前的是巴洛克式的建築,巨匠貝尼尼在16世紀末創作的「破石船"噴泉。
考斯梅丁瑪利亞教堂是中世紀羅馬的瑰寶之一,它可能是在艾爾科萊古廟的遺址上建立起來的。教堂的羅馬尼克式鐘樓建於十二世紀,它是羅馬這類建築中最美的一座。
威尼斯廣場是羅馬最大的廣場,也是現代羅馬的中心,總統就職、外國元首到義大利正式訪問時來這裡為無名戰士墓獻花圈等羅馬的一切大型慶典都在這裡舉行。
坎皮多裡奧廣場是米開朗基羅為教宗保祿三世設計的,年邁的藝術家把馬爾可.奧萊利奧大帝騎馬銅像矗立在一新建基座上,這是裝飾羅馬城無數座類似騎馬銅像中,唯保存下來的一座。由米開朗基羅設計的坎皮多裡奧廣場及臺階。
馬契羅劇院,八世紀所建。
羅馬藝術時期威尼斯宮殿的一第一座巨大宮殿,現為國家博物。
天使古堡位於義大利臺伯河畔的天使古堡,這裡其實是公元139年建成的一座皇帝陵園,其為羅馬皇帝哈德良(阿德裡亞諾)的陵寢。只是由於羅馬多次受到外族人侵襲,而這個建築堅固易守,後來就多被做防禦性堡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