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人類膚色和體質的差異,可以把人類大致分為三個人種,分別是黃種人、白種人、黑種人。其中白種人的生存空間最大,由原本只在歐洲和北非、西亞、南亞分布,逐漸擴展至南北美洲、大洋洲和北亞。
與之相比,黃種人和黑種人的生存空間都比較小,不過黑種人的生存空間基本沒有變化,並且也比最初有了小幅增長。黑種人原本只生活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但慢慢地,拓展到了歐洲和美洲,並且也在非洲之外,建立了一些黑人國家,就比如海地等等。
所以說黑人的生存空間也是逐漸增大的,而黃種人的生存空間卻是實實在在的越來越小。黃種人原本是地球上分布最廣的種族,最初分布在東亞、東南亞、北亞和南北美洲、大洋洲等地。但現在的黃種人,基本都位於東亞和東南亞,美洲大洋洲和北亞已經被白種人佔據。
之所以會產生這種生存空間的變化,起因就是新航路的開闢。開闢新航路宣告了大航海時代的來臨,大航海時代也可以叫做殖民時代,從1453年開始,到二戰結束為止,歐洲白種人殖民世界長達五百年之久。在這漫長的時光裡,被殖民地區不僅喪失了大量資源、人口,甚至有很多種群都遭到了基本滅絕,這些消失族群世代生存的家園也就此淪為了白種人的生活區。
最典型的就是美洲和大洋洲,經過殖民時代,美洲的印第安人,大洋洲的原住民,基本遭到了滅絕,如今美國的印第安人數量已經不足美國總人口的1%,而且被嚴格限制在印第安人保留地上。他們祖輩世代生存的家園已經基本與他們無關。
除了美洲大洋洲,還有北亞。北亞從地理上來看是一個亞洲區域,但事實上卻屬於一個歐洲國家,在歷史上,北亞地區也是黃種人的生活區,但隨著歷史的發展,也逐漸被歐洲國家佔據。由此可見,殖民時代就是白種人和黑種人的擴張時代,白種人主動擴張,黑種人被動擴張,只有黃種人的生存空間被不斷被蠶食。
現在世界人口已經達到了77億,黃種人佔37%左右,黑種人佔8.5%,白種人佔54%。但這37%的黃種人卻只擠在東亞和東南亞一千多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上,54%的白種人則佔據著上億平方公裡的土地。而且白種人還統治著東亞部分地區,比如日本和韓國,都有白人駐軍,話語權也被白人掌握,日韓基本沒有話語權。縱觀整個黃種人分布區,只剩一個國家可以抗衡白人國家,那就是我國,而且黃種人國家還有個特點,那就是不團結,有很多已經投靠了白人國家。
現在殖民時代雖然已經結束,但白種人對黃種人生存空間的擠壓卻並沒有結束。就比如南亞地區,原本也有大量黃種人國家存在。這些國家主要分布在印度東北部地區,比如印度的梅加拉亞邦、曼尼普爾邦,歷史上都曾建立過黃種人國家。但隨著英國對印度的佔領,這些地區基本被併入了英屬印度,印度獨立後,則成了印度的地盤。
印度人也分為多個種族,東北各邦基本是黃種人,此外尼格利陀人,達羅毗荼人膚色較黑,屬於矮黑人,基本是印度的低種姓。而印度的高種姓,膚色較白,其實是屬於白種人。
南亞地區的黃種人,除分布在印度東北之外,原本還分布在兩個國家,一個是不丹,一個是錫金,但錫金已經被印度完全吞併,淪為了印度的錫金邦,不丹雖然還保持著名義的獨立,但事實上也已被印度控制。印度在不丹不僅有駐軍,而且印不兩國還籤有協議,不丹的外交必須接受印度「指導」。所謂指導也就是要受印度左右,所以說,南亞的黃種人生活區實際已被印度完全控制。
印度對南亞黃種人生存空間的擠壓,其實只是一個縮影,從世界範圍來看,白種人也在不斷試圖繼續擠壓黃種人的生存空間,但好在黃種人國家中,還有一個大國可以抵擋這種不斷的擠壓,否則黃種人的未來真可以說是不堪設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