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深山裡發現山洞,洞裡放有500多具棺材,六旬老人5年夜夜看守

2020-12-25 騰訊網

前言

墓地,歷來是人們最為看重的地方,人總把死亡看得比新生更重要,因此,對於墓地的選擇從來都慎之又慎。中國五千年的文化,地大物博,多年來的發展,也就造就了各個地方特有的喪葬習俗,加之各民族之間的喪葬習俗也不盡相同。比如說最常見的就是漢族人習慣圈出一塊地,用以埋葬整個家族之人,這是我們見過最多形式的一種。真正值得我們研究的是少數民族的習俗,比如天葬、水葬等都讓其充滿了神秘感,同時也讓我們佩服古人的智慧。隨著社會的發展與科學的進步,越來越多的喪葬習俗被大眾知曉。

01

比如貴州就有這樣一處地方,用一個巨大的山洞充當附近五個村的墓地。這是怎麼回事呢?貴州安順市平壩縣,一個駐守了山洞五年的守墓人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六旬老人在此風雨無阻守了五年,不分白天黑夜,寸步不離。而他守著的不是金銀財寶,而是500多位已經逝世的人。

我們見過懸崖上的棺材,見過不用任何棺材直接對人進行天葬和水葬的民族,但是只用一個山洞來存放的還實屬第一次聽說。畢竟,俗話說「自古道蓋棺事定,入土為安」。歷史上諸如此類的言語有很多,譬如「舍妹已斷了氣,也該出殯了。在家雖好,但一則火燭當心,二者死者亦可以早些入土為安。」漢族人講究人死入土為安,死者為大。如果只用棺材而不將其埋在地裡,那麼就是對死者的大不敬。所謂死者為大的便是,哪怕十惡不赦的重刑犯,在開刀問斬之前,也會照例提供長休飯、永別酒,吃飽喝足再上路。

02

人們總是會將自己不了解或是從未聽說過的事情定義為稀奇事,對其總止不住的想去探究。裝滿棺材的山洞便是這樣緊緊的抓住了眾人的眼光。它被命名平壩棺材洞,所存放的棺材都附近五個村子的苗族人。從唐肅宗至德年間這樣的風俗便形成並被完整的保存至今,棺材的存放地不僅讓人們大為震驚,就連棺材本身也讓眾人驚嘆。1800多年過去,這裡的棺材沒有一具風化或者是被腐蝕,保存得極其完好。

03

這個山洞處於一座名為老熊山的陡峭半山腰,從山下看,遠遠便能看見堆砌在洞口的棺材,在煙霧繚繞的襯託下,顯得神秘而肅穆。走近一看,密密麻麻的棺材之多,讓人遍體生寒。本以為經過風吹雨打,棺材會發黴腐爛,誰知走近洞內一看,整個山洞非常乾燥、通風。棺材也還保持著最初的光澤,除此之外,形式各異的棺材以及棺材上篆刻的各類圖案,也讓我們見識到了當時的匠人工藝與民族文化。這些對我們後世人更好的了解苗族文化起到了良好的資料支撐。現如今,這裡已經被當地政府作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了起來。

結語

自山洞擺放第一具棺材一來,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千百年來這裡已經堆放了大大小小的棺材500餘具。縱使眾多科考專家對此十分感興趣,做了無數調查研究,但始終都沒人能夠解釋為何人們要將死者放在山洞中。

不過當地卻有一種說法,相傳由於地理位置的特殊原因,這裡經常發大水,為了避免棺材葬入地裡後,被洪水浸泡壞,所以就選擇了存放在乾燥、通風的山洞中。真實情況我們不得而知,不論是出於這裡更接近天堂的原因,還是避免棺木損壞的理由,不論是漢人的土葬,還是少數民族的天葬,亦或是放在山洞中,終究只是後人對逝去者的美好祝願與哀思,只是選擇的表達方式有所不同而已。六旬老人默默守護、默默相望,這也正是後人對逝去者真實情感的最好寫照,也更是架起了死者與生者的生命橋梁。

參考文獻:《耍孩兒·骷髏訴冤》、《糊塗世界》

圖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老人無兒無女獨居深山,擔心死去無人收屍,夜夜睡進棺材裡
    一次徒步旅行,我們來到了湘西的大山裡。湘西的大山樹密林子深,進去後不久我們就迷路了。夜幕降臨,我們還在深山老林裡,林子裡溼氣大,能見度很低,或許那就是老一輩所說的瘴氣吧!我們摸索著前行,發現了一個山洞,我們膽戰心驚的進到了山洞裡面,發現這山洞裡有做飯的鍋、碗筷、還有柴火。
  • 貴州一神秘山洞堆滿棺材,深夜還有老人看守,這是什麼所在?
    貴州有一些少數民族至今依然存在洞葬習俗,較大的洞葬點有龍裡縣果裡村的梅洞、貴陽市花溪區高坡鄉甲定村的洞葬點以及安順市平壩區桃花村的平壩棺材洞等等。早在唐朝唐肅宗年間就開始有苗族人在裡面置放棺材,至今已經有一千二百多年。平壩棺材洞位於桃花村東南面老熊山半山腰的一個大溶洞裡,離地面高度約20米。該棺材洞有大小兩個洞口,大洞口高21米寬27米,小洞口高15米寬10米,裡面堆有五百多具棺材。
  • 貴州村民進山洞祭祖 洞中幾百具棺材
    4月5日清明節,貴州龍裡縣果裡村高山莊、小果裡、果裡上壩三個自然村寨吳氏宗親,進入山洞祭先祖,並為年代久遠腐朽的部分棺木更換新棺木。果裡洞葬裡的幾百具棺木,是當地苗族吳氏先祖,擁有幾百年歷史,因排列整齊有種兵馬俑的感覺,平時也吸引國內外遊客和人文學家探究。
  • 貴州有個神秘山洞,擺放560具形狀不一棺材,有人千裡趕來沾好運
    貴州省安順市平壩縣有一個神秘的山洞,神秘的原因是裡面有560多口棺材,所以叫天然棺材博物館,因為棺材與「官」和「財」諧音,有人來看了很久,圖為好運,見棺材升官發財,「棺材博物館」坐落在一個名叫「老熊山」的陡峭山坡上,這個洞穴寬20多米,深約40米,高10多米,佔地近1000平方米,
  • 探秘貴州小山村神秘「洞葬」,數百口棺材擺滿山洞,看了後背發冷
    今天給大家說一下洞葬,最近自駕貴州,在貴州的甲定村就見識了這裡神秘的洞葬,看到滿山洞的棺材,真的讓人毛骨悚然,後背發冷。走出第一個山洞順著臺階往上走就是第二個洞,兩個洞目測大小差不多,洞口用圍欄護著,裡邊錯落有致的擺放著大約一百多口棺材,有的在地上,有的在「井」字形的木架子上,或頭朝裡,或朝外,看不出有什麼規則。
  • 貴州山洞擺放560具棺材,被奉為至尊之地,還有人不遠千裡來沾好運
    貴州省就有這樣一個神秘的山洞,它將亡者一直展現在人們的視線裡,讓人們時刻不會忘記它,這個山洞被周邊的村民奉為至尊之地,裡面擺放著560具形狀不一的棺材,甚至還有很多人不遠千裡趕來,只是為了沾點好運,死亡在這裡被賦予了更深的文化涵義。
  • 貴州守棺人:白天到工地去搬磚,晚上到山洞守護567具棺材
    正如劉朝先一樣,他白天到工地去搬磚,晚上便到山洞守護567具棺材。為什麼會守棺呢?其中有何緣由?劉朝先來自貴州安順平壩縣的桃花村,這裡至今還保留著諸多老祖宗的習俗。交通不便使得村裡的人基本上是自給自足,幾乎沒有與外界的聯繫。桃花村的棺材洞離地有二三十米高,需得沿著懸崖邊的梯子才能爬山去。這裡的洞中擺放了各種各樣的棺材,形狀不一,所代表的先人地位也不一樣。對於桃花村的人來說,這裡是祭祀先人的地方,承載著苗族的文化與歷史,也傳達著族人對先輩的思念。
  • 貴州大山上的一個山洞中,藏著100多具棺材,發生了什麼?
    貴州大山上的一個山洞中,藏著100多具棺材,發生了什麼?風俗不僅是在文化習俗方面有著很多的不同,有點神,在此後下葬的方式也是也是也是有不同的,有我們常聽說的土葬,還有現在比較先進,但沒有普及的水髒,更有一些比較奇特的校草方式,例如動作。
  • 航拍貴州一懸崖峭壁山洞,意外發現洞裡有古墓
    今天我們要去的地方叫四方洞,四方洞位於貴州省貞豐縣屯上村,四方洞下就是四方組,大概有十幾戶人家,這裡空氣不是一般的好,那是相當的好!  首先來到這裡還是一樣,用無人機先飛到洞裡探個究竟,看看裡面的情況,當然這裡跟大家說一下,這些都是危險操作請勿模仿。
  • 貴州守洞人:活人為死人守棺,白天幹活,晚上回來守著567具棺材
    棺材洞所處的位置距離地面大概有20米高左右,位於一座小山上,這裡人煙稀少,環境清幽寂靜,洞的入口非常隱蔽,藏在一棵大古樹的後面,需要沿著山洞的小路走很長時間,才可以到達真正存放棺材的地方。棺材洞所處的地方位於貴州,這裡氣候溼潤,常年都有降雨,水的溶蝕能力以及巖石特有的化學性質使這裡形成了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棺材洞同樣也是喀斯特巖洞,根據科學的計算來看,這個棺材洞長為45米,24米寬,洞高達到20米左右。
  • 貴州一山洞堆滿棺材,入殮由「鬼師」操辦,拒收死得「不乾淨」者
    貴州有一些少數民族至今依然存在洞葬習俗,較大的洞葬點有龍裡縣果裡村的梅洞、貴陽市花溪區高坡鄉甲定村的洞葬點以及安順市平壩區桃花村的平壩棺材洞等等。早在唐朝唐肅宗年間就開始有苗族人在裡面置放棺材,至今已經有一千二百多年。平壩棺材洞位於桃花村東南面老熊山半山腰的一個大溶洞裡,離地面高度約20米。該棺材洞有大小兩個洞口,大洞口高21米寬27米,小洞口高15米寬10米,裡面堆有五百多具棺材。
  • 湖北農村有一山洞,名曰「老人洞」?洞裡面真的有老人嗎?
    此洞四周青山綠水,靠318國道一處懸崖峭壁之上,被一條小河隔開。高大約有1.5米、寬2米、深5米、離地面高度10米左右。此洞一直以來都被當地村民稱為「老人洞」。據說,在以前凡是超過60歲以上或者是失去勞動力的村民,都會被送進老人洞;放上三四天的食物,再把洞口封住,然後就等著自生自滅。
  • 大山深處發現奇怪山洞,用途居然是「自死」,背後故事讓人心酸
    但是三天一過,這窗口立馬封死,老人只有在洞裡面自生自滅了。這個說法很難讓人相信。因為尊老敬老是咱們中華民族的傳統,這個觀念已經有了幾千年的歷史。比如說周朝每年的秋分,會舉行專門的祭拜活動祭拜壽星,這是中國人敬老的開始。孔孟那就不用說了,經典著作《孝經》,講的就是怎麼孝敬老人。到後來,哪怕兒子在朝廷當官當宰相,父母去世了,那他也得丁憂三年,回家守孝。
  • 鄖陽大山裡藏著一塊神秘巨石,人稱「棺材石」!背後故事太玄幻
    鄖陽區南化塘化山村有個棺材石溝,長約七裡,因在山溝中間部位,有一股清泉常年流水潺潺,泉邊有一方型巨石酷似棺材而得名。在化山村村委會副主任江戰發的帶領下,記者一行向棺材石溝進發。在江戰發的指引下,記者遠遠看到棺材石溝所在的地方山巒起伏,雲霧繚繞。車輛行駛十多分鐘後,停在了一片玉米地邊。聽說記者尋找棺材石,正在地裡幹活的馬周雲老人熱情地向記者指點起來:「路邊地裡椿樹下面就是棺材石。」
  • 貴州深山發現神秘山洞,18戶人家定居在此,堪稱"世外桃源"
    陶淵明筆下曾經在《世外桃源》中寫道&34;這是很多人羨慕的生活,這是陶淵明筆下的美好圖景,是理想的生活寫照,但是現實生活中,真的有這樣的生活嗎?沒錯,這樣的生活在貴州是真實存在的。這個地方就位於貴州紫雲縣,在這個大山深處,深藏著三個起伏的山洞,在貴州的喀斯特地貌中有無數的溶洞,但這個洞尤為特別
  • 貴州深山裡的一個山洞,洞裡住著十幾戶人家,過著與世無爭的生活
    在貴州的一個洞穴內,有一個小村莊,以前這個村子不通電,也不通網絡,洞內的十幾戶人家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這個村子就是中洞苗寨,後來當地政府在山下給村民建了房子,希望村民能搬出去住,但是到現在仍有一些村民不願意下山,他們覺得洞裡冬暖夏涼。山下住不習慣,繼續在洞內過著與世無爭的生活。
  • 當代苗族守靈人:白天工地挑土,晚上葬洞守567具族人棺材
    經劉朝先提示,我們才發現,距地面20來米高的山腰上,果然有一個若隱若現的山洞,藏在幾十株古樹後的圍牆內。古樹之前,是村裡的中心廣場,是人氣最鼎盛的地方;古樹之後,是傳說中的棺材洞,是千百年來逝者集中安放之所。古與今,只不過一樹之遠。生與死,只不過一牆之隔。
  • 當代苗族守靈人:白天工地挑土,晚上葬洞守567具族人棺材
    經劉朝先提示,我們才發現,距地面20來米高的山腰上,果然有一個若隱若現的山洞,藏在幾十株古樹後的圍牆內。古樹之前,是村裡的中心廣場,是人氣最鼎盛的地方;古樹之後,是傳說中的棺材洞,是千百年來逝者集中安放之所。古與今,只不過一樹之遠。生與死,只不過一牆之隔。
  • 貴州守棺人:白天工地搬磚,晚上到山洞守護567具棺材
    貴州是典型的山地地貌,有著高達十八個民族之多,每個少數民族都有其獨特的文化。比如說苗族,他們的喪葬文化就比較特殊,他們是實行的洞葬,多個時代的棺材都會放在一個洞穴內,已經成為了代表歷史變遷的文物。作為一個多民族的省份,貴州有著極其豐富的傳統文化。
  • 貴州大山一個山洞,洞中住有70多人,養牛養雞與世無爭
    貴州大山一個山洞,洞中住有70多人,養牛養雞與世無爭有些人生活在城市過著快節奏的日子,當然也有一些生活在農村過著怡然自得的時光。那大家有見過住在山洞裡面的人嗎?實拍貴州大山一個山洞,洞中住有70多人,養牛養雞與世無爭,下面就帶大家來看一看吧。這個山洞位於貴州安順紫雲縣的一個大山半腰裡,山洞長達215米,寬有115米,有人將這個地方稱之為中洞苗寨,這個洞作為一個天然的洞穴,裡面非常的寬敞,據洞中的居民介紹,當時是因為他們的祖先為了躲避戰亂,從而搬到此地居住,後來在戰亂平息之後,當地政府要求他們搬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