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和順
北京琉璃廠,又稱廠甸。遼代為海王村舊址,元代曾在此設官窯燒制御用琉璃瓦。清代中葉起,每逢科舉會試,文人雅士常聚集於此,商賈之家亦開鋪設攤,以書鋪為最,古玩、字畫、文房四寶等次之,儼然京都文化中心。乾隆年間開館修訂四庫全書,益顯繁榮;民國以降更是充當文化古城資料室、圖書館和研究所等角色,為繁榮學術文化助益良多。數百年間,有關琉璃廠的故事多不勝數,筆者不揣淺陋,綴拾撰寫成篇,以饗讀者,並就正於方家。
△胡適題重裝程甲本《紅樓夢》
1929年5月24日凌晨4時,幾乎通宵達旦工作的胡適在其珍藏的《紅樓夢》程甲本上題跋:「《紅樓夢》的版本之學可算是我提倡出來的。我先得程乙本,始知尚有程甲本,程甲本很難得,馬幼漁先生藏有此本,今年他慨然贈送給我,我歡喜極了,故託北京松筠閣重加裝鑲,並記於此。胡適。十八、五、廿四晨四時。」
估計此本剛剛重新裝鑲而成,胡適喜悅之情躍然紙上。
胡適有新紅學開山始祖之稱,所謂程甲本、程乙本、甲戌本均由其命名。
△程甲本《紅樓夢》序
乾隆五十六年(1791),程偉元和高鶚將《紅樓夢》前80回與後40回合成完整故事,以木活字排印出來,定名《新鐫全部繡像紅樓夢》,此為程甲本,是小說文本脫離抄本體系成為刻本流傳之始,是目前通行《紅樓夢》出版物的祖本。胡適另藏有東觀閣本,是程甲本早期翻刻本之一,也是流傳最早的帶批註翻刻本,在《紅樓夢》版本史和傳播史上也佔有特殊地位。
所謂程乙本,是乾隆五十七年(1792)程偉元萃文書屋重印《新鐫全部繡像紅樓夢》,與程甲本版式、插圖完全一樣,文字有較大差異,而且增加程偉元、高鶚聯合署名的引言。
此本購自何時何處,胡適並未詳加說明,出自琉璃廠也未可知。1927年11月14日,他在《重印乾隆壬子本紅樓夢序》中說:「從前汪原放先生標點《紅樓夢》時,他用的是道光壬辰(1832)刻本。他不知道我藏有乾隆壬子(1792)的程偉元第二次排本。現在他決計用我的藏本做底本,重新標點排印。這件事在營業上是一件大犧牲,原放這種研究的精神是我很敬愛的,故我願意給他做這篇新序。」
胡適最為重視的《紅樓夢》版本為乾隆甲戌本,又稱脂殘本,乾隆十九年(1754)抄本。存十六回:1—8回、13—16回、25—28回,共4冊。每半葉12行,行18字。甲戌本在現存各抄本中最早,最接近曹雪芹原稿原貌,由晚清大興劉位坦得於京中打鼓擔中,其子劉銓福於同治二年(1862)、七年(1867)作跋。1927年夏此本出現於上海,胡適以重價購得,視為秘本,輕易不肯示人。1948年底胡適離開北平時隨身攜帶,赴美後寄藏於康乃爾大學圖書館,後被上海博物館購藏。
程甲本《紅樓夢》在松筠閣重裝,也是此本與琉璃廠的一段緣分。松筠閣創辦於清光緒年間,原設地藏庵內,後遷琉璃廠。店主劉際唐字盛虞,衡水人。劉際唐去世後交長子殿文繼續經營。松筠閣原以線裝古籍為主業,兼營裝訂圖書。容庚1931年3月22日日記中也有記載:「在松筠閣購《史學叢書》,三元;《方志稿》,三元二角。」抗戰爆發北平淪陷後,古籍生意慘澹,劉殿文另闢蹊徑,將松筠閣轉為經營雜誌為主。
審讀:喻方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