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臨近畢業的時候,我做了一個決定:
帶爸媽在歐洲旅行。
(注:文中所用插圖原圖由 Julian 提供,經畫手處理,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Hello 大家好,我是 Julian,我相信在做行程、為父母申請籤證這些方面在座的各位應該都是「懂王」,但我為大家準備的這份清單比較特殊,請戳下方了解詳情。
母親下飛機暈倒,
危急 12 小時!
出門在外,難免會遇到身體不舒服的時候。可我沒想到的,我媽在下飛機後的第一天就頭暈嘔吐,嚴重到無法起床。
在國內我都沒見過這陣仗,所以剛發生的時候我還是很慌張的,我先後嘗試給我媽餵了糖水,開窗通風,但都完全沒有效果。
於是我第一時間撥通了保險公司的電話,奈何人家條款寫的挺好,但關鍵時刻一點事也不管,氣的我爸直接掛掉了電話(在此提醒小夥伴們注意,出國買旅行險要做好攻略,不要貪圖省事便宜,要做好攻略研究!)
然後我又諮詢了荷蘭當地人關於叫救護車的事情,但由於母親不是大出血或者危及生命的急症,按照規定救護車是不會來的。
最後我終於問到了一個家庭醫生的電話,連忙請醫生來給媽媽診治。大夫診斷之後,發現我母親各項生命體徵都還比較穩定,應該是長時間旅行勞累、水土不服導致的。我和爸爸這才鬆了一口氣。
康復後的幾天,我媽為了提升身體素質,與國際大都市的水土接軌,決定每天早晨拉著我爸去附近的公園晨練。於是那段時間每天早晨,荷蘭首都群眾路過大公園的時候,都會發現一名中國婦女在公園裡做各種高難度體操動作。
(母親清晨在荷蘭公園鍛鍊身體)
方便麵、榨菜請隨身攜帶,
牛排披薩請拜拜
帶爸媽旅行,其實最「南」並不是做行程、買機票,而是——吃飯!
傳說中,留學生帶父母每吃一頓西餐就會收穫一對假笑 couple。
我的爸媽也不例外,在嘗試了歐洲各式傳統菜餚、高檔西餐後終於停止強顏歡笑,開始華麗轉身,做回中華老當家。
01
每日早餐必備方便麵、榨菜,
或熬點粥,一秒帶你回國
爸媽到歐洲後,先在荷蘭小住了幾日,期間我自然是不遺餘力地向父母推介荷蘭當地的餐館和食物,麵包、奶酪、炸魚、披薩輪番轟炸。但在連續數天的「食不知味」後,父母臉上的笑容已經 漸漸 消 失。
在某天的清晨,我醒來後聞到了廚房飄來的陣陣方便麵的味道,瞬間以為自己回到了家裡。忙推開門,只見我媽在廚房忙忙呼呼地熬粥、煮方便麵,生龍活虎,上躥下跳,一掃前兩天的假笑,臉上洋溢著燦爛的笑容。看到我起床,我媽忙跟我說「兒子,起來了啊,快拿碗,吃粥還是方便麵,自己盛,榨菜在桌子上。」
我聞之真的是哭笑不得。
02
西班牙廣場上吵著喝粥的媽媽
在荷蘭住的時候,爸媽每天都會去菜市場採購,買菜回來做飯滿足自己的中國胃。二老熟練到後來已經不用我去陪同了,每回都能利索的去樓下超市掃貨,還能和收銀員來兩句「Hello, thank you, thank you very much」。
但當我們離開荷蘭去別的國家旅遊時,父母只能一天三頓在餐館裡牛排披薩配奶油蘑菇湯。
這一天,當我沉浸在西班牙廣場明媚的陽光與熙熙攘攘的人群時,我爸面色凝重地把我叫過去:
「兒子,該到中午了」。
「爸,行,別說了,我都懂,已經安排了,前面有家西餐館,我每次來這裡必吃」。
「兒子,不是,你媽……你媽想喝粥」。
此刻的我站在西班牙廣場中央凌亂。谷歌地圖了一圈,還是在大約兩公裡外找到了一家中餐館,讓我爸媽著實吃了一頓飽飯,下午逛街二人健步如飛,兩眼放光,看來確實還是祖國的菜好吃啊。
(直男老爸在羅馬鬥獸場外的魔性自拍,老媽友情出演)
全世界(並沒有)都在講中國話
語言應該是爸媽境外遊面臨的又一大難題了,但是我父母基本都些英語底子,我爸更是研究生畢業,英語本來也能整上兩句的。再說除了他們從國內飛過來的過程,其餘的時間我都會在,所以我也沒在這個方面多想。可我萬萬沒想到...
01 ✈
落地荷蘭後一波有力地交流,
我爸自信地踏上了去俄羅斯的安檢之路
爸媽落地荷蘭的當天,我早早就到了機場等候。落地後二老第一時間就和我聯絡上了。我就跟他們說:「你們就順著大撥的人走,應該就能出來了。」我爸說:「行,沒事,放心吧」。
可我在出口等了半個多小時後,人沒等來,卻等來了我媽的電話:「兒子,我把電話給這個人,你快跟他說說吧」。
我心裡咯噔一下:「我*,爸媽莫不是因為什麼問題被移民局扣住了吧」。
於是我忐忑地對著電話說了一句:「Hello?」
電話那頭聲音很低沉:「Are they going somewhere else or stay here in Amsterdam?」
一聽這陣仗我更害怕了,清了清嗓子,我一本正經答到:「Sir,my name is XXX, I’m a student of University of Amsterdam. They are my parents,and they will stay here with me in Amsterdam. I can assure you that they will return to China as soon as they finish their visit.」
電話那頭也沒再多說什麼,簡單地說了一句「Ok,I』ll send them out.」
五分鐘後,爸媽推著行李出來了。我忙問怎麼回事。我媽笑得直不起腰來,說:「咳,沒啥事。就是你爸下飛機不知道該往哪兒走,跟一個外國人說了幾句話,就直奔轉機安檢口去了。安檢的時候我們買的水什麼的都被扔掉了,我尋思這陣仗不對,都已經到了為什麼還要安檢,於是忙給你打了個電話,要不是這樣,估計這會我倆人都不知道去哪兒了。」
多年之後的今天,我媽依然時不時地會把這件事拿出來笑話我爸,我爸這研究生真的是白讀了。
02
聲音再大,人家也聽不懂中文...
出去旅行,我媽最愛逛各種免稅店,採購化妝品,我就順利成章的成了人肉翻譯器。但每次這樣媽媽覺得也不太盡興,畢竟通過我交流起來太費勁。
於是在我某一次開小差玩兒手機的時候,我媽就主動地和店員開始了一波有力地交流。
我老遠就聽到了我媽大聲地衝店員嘶吼:「你好,請問這是 BB 霜嗎?」我看著店員疑惑的表情哭笑不得:「媽,您喊得再大聲,人也聽不懂中文啊。」
世界很大,應該帶父母去看看
在歐洲留學兩年期間,也算是充分利用了申根籤證,走遍了旅遊勝地,每每和朋友、同學看到美景,嘗到美食,就會暗暗地想未來也要帶父母來一趟,品品這異國風情。
所以每當回想起我們一家三口的歐洲遊,我還是覺得非常開心的。雖然經歷了爸媽與歐洲各種「格格不入」「水土不服」,但媽媽實現了在歐洲奢侈品店血拼的夢想,爸爸終於親眼看到了喜歡足球隊 AC 米蘭的主場,凡此種種,都讓我覺得這份經歷格外珍貴。
(父親圓夢 AC 米蘭主場)
世界很大,應該帶父母去看看。「我兒子帶我出國旅遊」好像和「我兒子在國外很牛的大學留學」同樣值得他們「炫耀」。以前,我以為一定要有所成就才是報答父母,但他們更需要的,其實,陪伴、耐心和理解。
那天在米蘭球場旁邊給爸爸媽媽拍照的瞬間,我後知後覺:其實小時候出遊基本都是父母安排一切,在自己年幼、未經世事的這段歲月裡,我站在父母的肩膀上,看到了更大的世界。自己也從來沒想過出去玩兒一趟前前後後需要準備這麼多事情,心裡默默感嘆爸媽在忙事業之餘把我這個人類幼崽養大真的不易。
尤其是母親下飛機病倒,父親由於人生地不熟、語言不通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全家的重擔都壓在了我一個人身上。我這才明白,隨著父母逐漸老去,自己已經慢慢成為他們唯一的依靠,親情真的大於一切。
所以爸媽,即使一起旅途槽點滿滿、雞飛狗跳,我還是願意和你們一起旅行呀~
好了,清單內容基本寫完了,希望各位即將畢業,希望帶父母境外旅行的小夥伴們能有所收穫。
提前祝大家旅途愉快,記得備好方便麵和榨菜!
和父母旅遊,有什麼忍不住要分(吐)享(槽)的?
留言區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