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26歲的布萊恩·切斯基在好友兼大學室友喬·傑比亞的鼓勵下,放棄了原來的工作,從洛杉磯來到舊金山和好友兼大學室友喬·傑比亞(Joe Gebbia)搭夥創業。在交不起房租的時候,兩人將家中3張空置的床墊以每晚80美元的價格租了出去,Airbnb的雛形由此誕生。
誰也沒有想到,這個想法隨後誕生了Airbnb,日後會成為價值數百億美元的超級獨角獸。
儘管上市之路一波三折,但Airbnb真的要上市了。據海外媒體報導,Airbnb將IPO定價在每股68美元,超過發行價指導區間上端。Airbnb最初給出的區間為44-50美元,本周二宣布上調至每股56-60美元,最終定價又超過該區間上限,市場對其追捧之火爆可見一斑。
為自己尋找一個較為理想的「身價」
作為一個共享經濟平臺,Airbnb左手連接願意出租空房的房東,右手連接旅行者,為雙方提供一個溝通、了解、交易的平臺。從數據上看,截至目前已經有了8.25億次旅行者入住Airbnb的房間,而房東在這個過程中產生的收入達到1100億美元。
回過頭來看,Airbnb的上市之路也是一波三折。2017年3月,Airbnb的高管曾公開表示,「我們確認Airbnb正處在上市籌備中,但這是一個持續兩年的項目,目前我們才行至一半,僅僅是準備階段。此外在這一點上我們投資者很有耐心,並未焦急催促我們IPO。」
2019年9月,Airbnb發布聲明,公司將在2020年上市,這將使其成為全球第一家上市的短租民宿平臺。今年3月初,又有媒體披露Airbnb計劃於6月上市,但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這一計劃。
今年以來,業界曾一度猜測Airbnb有可能會放緩上市時間。不過,Airbnb多次提高IPO定價,也顯示出市場對其一路追捧。
Airbnb披露的招股書顯示,公司三季度成功扭虧為盈,實現利潤2.19億美元,業績較二季度旅遊業崩潰時的虧損5.76億美元大為改善。今年前九個月,Airbnb虧損近7億美元,營收25億美元。在業內人士看來,Airbnb在此時上市,就是在市場風向處在正向的時期,為自己尋找一個較為理想的「身價」。Airbnb之所以急於上市,一方面是由於背後投資人的壓力所致,另一方面是企業內部始終存在員工期權兌現的壓力。不過,相較於其他競爭對手,疫情期間Airbnb的業績證明了其面對市場變化強大的適應能力。
資本市場看好共享經濟
據不完全統計,Airbnb成立至今已獲超過超60億美元的融資,背後潛伏著超百家知名VC/PE機構,陣容相當豪華,包括了Y Combinator 、紅杉資本、銀湖資本、DST、淡馬錫、KPCB、老虎環球基金等全球一線機構。
Airbnb也一直被孫正義盯著,自軟銀科技基金創立,孫正義就曾多次表示希望能夠成為Airbnb的股東。「Uber正在重新定義運輸業,Airbnb正在對酒店業做同樣的事。你可以期待這在每個行業都會發生。」孫正義曾如此說道。
不過,孫正義也剛剛收到了一份大禮。10日,軟銀的股價一度上漲超過10%,此前該公司投資的「美版餓了麼」DoorDash上市首日收漲86%,其帳面利潤已經達到112億美元。
2017年是共享住宿的投資熱年,這一年,Airbnb、途家、木鳥均成功拿到融資。從2018年開始,資本趨於冷靜,2019年進入資本寒冬,只有木鳥一家傳出融資消息。今年,私募股權投資公司銀湖和第六街合作夥伴(Sixth Street Partners)通過債務和股票證券的形式向Airbnb投資10億美元,這些資金將加強Airbnb的財務狀況,各方也堅信「旅行是持久的社會需求」。有分析人士稱,疫情的不可抗力,並不妨礙資本市場對於共享經濟的看好。Airbnb目前受疫情影響,但卻成為長期主義者的理想標的,吸引了各路資方前來「抄底」。在資本競逐之間,也能看出市場仍對Airbnb及其背後的共享經濟模式抱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