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高110米的金陵飯店在當時鶴立雞群)
第一高樓平地起三十七層引發全民熱潮
1978年,新加坡華商陶欣伯聽說祖國號召海外華僑歸國投資,立即聯繫國家旅遊局,想在家鄉南京建造一家涉外旅遊飯店。在他的全力推動下,1979年經國務院批准建設的全國首批六家大型旅遊涉外飯店中金陵飯店就在其中。其實當時對建設飯店反對的聲音不少,所以南京市委更是投入了相當大的精力來抓飯店建設,小到飯店每一個廳的名稱都是經過反覆研究定下的。不過南京市委對建設飯店的態度始終是積極的,主要基於兩方面考慮:一方面,南京雖然是省會城市,但層以上的建築物都非常少,飯店的建設將直接推動南京城市建設,改變城市面貌。另一方面,幾千萬美元的大投入,會使旅遊事業得到大的發展,對南京經濟必將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
1983年10月4日建成開業,憑藉37層、110米的高度問鼎「中國第一高樓」。除此之外,金陵飯店還創下了多個全國第一,它是中國第一家由中國人自己管理的大型現代化酒店;中國第一座大型室內停車場;中國第一部高速電梯;中國第一個高樓直升機停機坪;如果把之後的中國第一批星級酒店評定算上,它還是中國最早一批五星級酒店之一。在上世紀80年代,金陵飯店的建成不僅是南京標誌性建築,更是新中國改革開放的一個縮影。
(金陵飯店開工奠基儀式)
當然,最為南京人民所津津樂道的還是金陵飯店的璇宮餐廳。當年對於普通民眾來說,無論是90美元一晚的價格、「衣冠不整恕不接待」的標識,還是只使用外幣兌換券的規定,都讓多數市民對金陵飯店只能「望店興嘆」。金陵飯店工程部總監倪新回憶道「在飯店欄杆外,每天都有好奇的市民仰頭看大樓,不少人看得連帽子都掉了,居然還沒看見大樓的頂。」而唯一能接觸了解金陵飯店的途徑就是買票參觀璇宮。璇宮位於飯店36層,是國內第一個高層旋轉餐廳,配備國內第一部高速電梯,從底部直達36層只需短短29秒,整個璇宮以1小時轉一圈的速度緩慢旋轉,坐在餐廳裡可以俯瞰南京城全貌。飯店為此推出了開放政策——每天上下午各開放兩場,售票3元,後來漲到5元,門票含橘子汁或咖啡一杯。
(當時人們紛紛停駐在金陵飯店門口仰望高樓)
「要知道,那時南京人一個月的收入也不過30元。」倪新清楚地記得,儘管璇宮的參觀時間限制為1小時,但排隊的場面火爆了好些年。當時市民還不能自由進出飯店,需要在門口的售票亭排隊買票,由服務員領到電梯間上璇宮參觀,最壯觀的時候隊伍綿延幾十米。
金陵飯店培訓部副總監王長明對此也是津津樂道:「由於璇宮票十分搶手,就連飯店的員工也買不到,只有主管級別的員工才有每個月兩張票的福利。 而且在那時候,餐飲部最常見的工作就是翻臺,換成今天你可能很難想像,五星級飯店要像外面的餐館一樣每天忙著翻臺。因為外賓實在太多,且都是團隊。大廳裡本來能放90張大桌,足以應付900-1000人同時進餐,但是當時客人多到常常這一撥人才就餐,又有一車人來等著了。」
三十七層卜看中國 有形高度無形傳奇
在三十年的變化歷程裡,南京新街口商圈區的高樓早已是鱗次櫛比,雖然金陵飯店的高度被金鷹國際和商茂等大樓趕超,但是在歷史上地位卻是其他高樓難以相比的。在不少老南京人的心中,它承載了一代人的遐想,一代人的奮鬥目標和一代人對美好生活的渴望。
第一個接到拍攝金陵飯店任務的攝影師周培良回憶道:「當時看著南京市新街口一堆矮小的樓房,想不出用什麼法子拍出金陵飯店的宏偉氣勢。最後還是政府從空軍部隊借來了飛機來航拍。」
(金陵飯店鳥瞰圖)
1983年4月,在金陵飯店試營業一個月後日本《朝日新聞》這樣報導過:「金陵飯店能否獲得成功,將是中國整個飯店行業能否現代化的試金石。」幾年之後,英國《衛報》也發表評論說:「豪華的金陵飯店開門營業……這是一個信號,它表明鄧小平和他的同事們正在進行根本的變革。」多個國際媒體視它為「中國改革開放的窗口」,而作為南京乃至全國的標誌性建築,金陵飯店也的確給了世界了解南京和中國的一個平臺,也給了國人了解世界的一個窗口。從開業至今,曾多次成功接待黨和國家領導人以及美國前總統布希、法國前總統密特朗、德國前總統約翰內斯勞、德國總理默克爾等多國政要。在2014年第二屆夏季青年奧林匹克運動會中,金陵飯店作為青奧會的主要接待單位,同樣接待了多國領導人士。世界旅遊組織秘書長弗朗加利先生在酒店題詞:「我有幸在中國參觀了許多城市,也住過許多酒店,金陵是這些酒店中最出色的一家。對於你們的全體員工能夠提供如此優質的服務,我倍感欣慰!」
「而很多南京人是在金陵飯店的社會服務中學會了國際禮儀:比如喝咖啡時的勺子是用來攪拌的,比如在室內應該分成禁菸區和吸菸區。」金陵飯店培訓部副總監王長明說。
2007年4月,金陵飯店在上海證交所上市,成為全流通後國內酒店業首發上市第一股、江蘇省首家上市旅遊企業。與此同時,金陵飯店自身也在「長個」,緊鄰飯店北側,70層、高238米的二期擴建工程於2008年10月30日開工,目前已經投入使用,可以看得出來二期建築風格沿襲了一期的建築元素,再抽象提取出來加工運用,形異而神似。
(金陵飯店於2007年在上海證交所上市)
(金陵飯店一期和二期主體顏色都為白色,後者繼承了前者的風格精髓)
(金陵飯店二期被看做是金陵飯店21世紀的新起點)
風雲變幻的時代 金陵飯店品質持續提升
2014年,金陵飯店多了一個新身份,被列入了「南京不可移動文物」,這也是最年輕的「文物」之一。對於年紀輕輕的金陵飯店,何以成為文物,南京市文廣新局文保處林勁說:「現在文物概念有了新的內涵,只要是記錄社會發展的代表性建築,都可以被認定為不可移動文物。當初雪梨歌劇院(34年)這麼年輕的建築成為世界文化遺產,讓我們明白了有些優秀的地標性的建築,雖然年代不長,但承載的內涵豐富,一樣成為文化遺產。」金陵飯店市場總監周海說:「今後,我們將對金陵飯店老樓的外觀進行『文物』級別的保護,也將積極配合申請更高級別的文物。然而飯店內部,仍將保持與時俱進的裝修與服務。我們將古樸與現代融合,讓大家在『文物』裡體會現代化的服務。」
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和市場需求,南京新街口周邊也出現了不少國際性的五星級酒店,面對未來的酒店市場,金陵飯店相關負責人說:「南京酒店市場已經逐漸成熟,傳統的『一家獨大』局面將不復存在,商務酒店、度假酒店、精品酒店、溫泉酒店、主題酒店將各自開拓目標客源市場,體量巨大的酒店更需要細緻的產品劃分,以滿足會展、商務、休閒客源的個性化需求。對於立志做百年民族品牌的金陵飯店來說,我們也在持續提升服務品質,提高員工的綜合服務能力。力求當客人需要個性化服務時,我們能給到客人驚喜!」
(金陵飯店大廳經典風格中又不失摩登範兒)
自金陵飯店建成後30多年以來,南京在長高,中國在長高,金陵飯店雖然已經不是中國和南京的第一高樓了。但它標誌性的白色身姿已成經典,載入了南京市民的記憶。今天的金陵飯店更像是一壺陳年老酒,歷久彌香、回味悠長。
【關於金陵飯店你還不知道的六件事】
①金陵飯店創建人陶欣伯是正宗老城南人,當時在酒店選址時政府共給出了5塊地供選擇,陶欣伯覺得不論是中山陵還是莫愁湖,地面建築容易造,但各種管道設施不完備,最終,選定了新街口。還有一個比較重要的原因就是,新街口雖然地處南京最繁華的地區,但西北角卻是破舊低矮的棚戶區,有一些不懷好意的外國記者經常在這裡拍照片,發在國外的媒體上。陶欣伯想通過建設飯店既可改造舊城市,又能改善這一帶居民的居住條件,把這裡的環境來個徹底的改變。
(上世紀80年代新街口)
②金陵飯店主要建設資金方面,陶欣伯利用自己在國際上的影響,幫助中方向香港滙豐銀行借貸4000萬美元,由中國銀行公證。同時自己又拿出800萬美元。這座酒店相當於一座南京長江大橋的投資總額。在飯店建造上,陶欣伯處處都堅持高規格嚴要求。他請了老搭檔木下一設計,現場經理都是西方人,收工後要四處巡查一遍。他要求花大錢建造機電系統,建當時最好的排汙水池。還購買最好的自動洗衣設備。
③為了讓金陵飯店的服務能和國際接軌,請來了國際最佳酒店集團稱號的香港文華東方酒店集團作為老師。將香港文華酒店的一套管理程序全盤「拿來」,從前臺到後場近百套程序,逐一對照,按表操作。
④金陵飯店為什麼是37層高,陶欣伯曾解釋說,在計算建造金陵飯店之初,他們打算建造500個房間,每間造價5萬多美元。但是當時政府限定每間房造價不超過4萬美元。設計師重新計算,提出建造800個房間,37層的計劃,而整個大樓的機電設備則按照原來500間的規模設計,所以最終金陵飯店就是37層。
⑤當金陵飯店的第一位客人撥通總臺電話時,聽到的不是「餵」,而是一聲「您好!金陵飯店」。這句自報家門的「您好」,很快就傳遍了南京乃至全國,成為全國第一個在服務行業的總機服務中使用的文明用語。
⑥金陵飯店創辦之初,中國還沒有星級酒店的概念。一直到上世紀90年代初期,為了和國際接軌,中國酒店才開始掛星,金陵飯店毫無懸念地自動成為四星級(國內尚無五星級酒店)。而為了早日創建首批五星級酒店,金陵飯店開始再一次對服務質量進行提升,而亮點就是「微笑」。你也許在很多地方聽過「微笑大使評選」這一說法,但國內最早的微笑大使評選活動其實是在金陵飯店開展的。
你想要與小編交流嗎?你想要認識更多的江蘇同鄉嗎?如果你是一位熱愛家鄉、關注城市發展經濟建設的江蘇人,那麼就來加入我們的微信群吧!添加我個人微信號b16462邀你進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