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山西的大院很有名,曾有「北在山西,南在安徽」這樣的說法。而山西有名的大院大部分又都集中在晉中一帶,都是元明清時期的宅院,用我們現在的話說,那就是當之無愧的豪宅。
前段時間去了趟祁縣,不為別的,就為了再去那裡看一看以前晉商們住的豪宅。
在祁縣,有兩處大院廣為人知,一個就是喬家大院,另一個是渠家大院。這兩處大院離得很近,因此,也成為了來祁縣必逛的兩個地方。
從現在開發的規模上來講,喬家大院要比渠家大院大很多。有很多人說渠家大院實際比喬家大院規模更大,當年渠家在縣城內建有40個院落,曾被人們稱為「渠半城」。但我覺得,在山西看大院,重要的是感受大院裡的一磚一瓦,感受晉商曾經的輝煌,在不斷發家致富的道路上不忘本,重教育。規模誰家更大,已經不重要了。
渠家大院 ,地處晉商老街東端,始建於清乾隆年間,距今已有近300年的歷史。來的時候是淡季,遊客也只有寥寥幾人。對於逛大院來說,人少清淨更能找到那種宏偉莊重的感覺。
祁縣渠家從明代時期就往返於祁縣與上黨之間,以在兩地賣土特產為主,利用兩地價格的差價從中盈利,就這樣一步步開啟了發家致富的道路。隨著生意越來越好,他們開始擴大了經營的範圍,結束了在兩地販賣土特產的生涯,開始在城內開設鋪面創立字號。
後來隨著一代代渠氏家族不斷地努力,生意已經涉及到票號、茶葉、鹽、藥材等行業。據說商號總數有數百座之多,遍及全國各大中城市、水旱碼頭,成為全國著名的巨商大賈。辛亥革命以後,閻錫山出任山西省軍政府都督時財政困難,曾託人向渠源湞借錢,渠源湞借給軍費30萬兩,足以證明其富有程度。
喬家大院來源於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和一部電視劇《喬家大院》而大熱,到現在即便是淡季,也不乏遊客前來參觀,顯然這裡也稍微熱鬧了一些。
喬家大院之前來過兩次,這次來發現又重新修建了一番,記得以前的大門在一條很窄的巷子裡,現在在原有大門的基礎上把景區的範圍又擴大了很多。光是看後來修的停車場就很大,從停車場進景區要通過一條小吃街,穿過小吃街再走很長一截新修的路才能到達門口,新修的路上又建了很多塑像,都是以晉商為主題。
喬家創業始祖喬貴發,和當時祁縣的許多人一樣選擇了「走西口」,他跟隨當地的旅蒙商隊自祁縣出發,進入蒙古地區。經過一路的摸索,最初以經營糧食和草料起家。
後來在不斷地發展中又開了大德誠、大德興兩大茶莊,因為喬家做生意誠實守信,生意也因此越做越大,在全國各地陸續開設分號,生意十分興隆。當時茶莊還兼營匯兌業務,在茶葉市場蕭條之時,喬家將茶莊的經營重點轉向了票號業務。
喬家的商業經歷了從初創到發展,直到走向頂峰之後,隨著社會的動蕩,致使喬家商業在社會大變革中逐步走向衰落。日本侵華戰爭開始後,使喬家受到重創,中外金融組織與官辦銀行與票號爭奪金融地盤,匯兌業務減少,喬家票號受到致命打擊。1940年,大德恆、大德通關門停業,喬家的商業從此退出了歷史舞臺。
大概了解了一下渠家和喬家的發家史,都是白手起家一步步由逐步發展走向了鼎盛時期,能輝煌百年當然也離不開家族中一代代人的努力。不論是渠家有才之人渠本翹,還是喬家最鼎盛時期的喬致庸,都沒有因為家族顯赫而沾染不良習氣。一代代人都嚴格遵守家訓,才延續了整個家族的繁榮。
祁縣的這兩座大院,不僅僅是讓我感受到了當年晉商豪宅的氣勢,更讓我感受到了他們正直淳厚、勤勞儉樸,誠實守信和與人為善的處事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