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夜市」大家絕對不會陌生,夜幕降臨,華燈初上,邀三五好友,喝著啤酒,擼著串,天南海北侃大山,這樣的夜生活讓人流連忘返,尤其是近期疫情得到控制,「夜市經濟」的重新提出,讓我們大家又把目光集中到了「夜市」上了,如果我問大家我國古代有「夜市」嗎?古代人也會三五成群逛夜市嗎?你一定會說古代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又沒有燈,哪來的「夜市」啊!如果你這麼想,那你就大錯特錯了,古代的「夜間經濟」是你所想像不到的,下面就隨我「拔一拔」古代「夜市」的那些事!
夜市最早在「周代」就已經出現了
夜市最早可以追溯到我國周代,
《周禮》記載:「大市,日昃而市,百族為主;朝市,朝時而市,商賈為主;夕市,夕時而市,販夫販婦為主。」
可見,在西周時期,白天商人做大買賣,晚上就有小商販出來做小生意了。
大規模「夜市」出現在盛唐,繁榮與宋朝
大規模的「夜市」出現在唐代,唐代實行「宵禁」制度,最初的夜市並不合法,到了中晚唐時期,宵禁對人們的夜生活基本沒有約束力,當時長安城內還出現了「鬼市」,人們在鬼市上交易一些平常在市場上見不到的奇珍異物。
唐代詩人杜荀鶴曾寫詩讚美夜市:「夜市賣菱藕,春船載綺羅。」,李商隱也在《正月十五夜聞京有燈恨不得觀》中留下佳句「月色燈光滿帝都,香車寶輦隘通衢。」可見唐朝人的夜生活已經十分豐富了,他們不僅在夜市上買賣商品、觀賞夜色,還在宴席上招呼歌女前來奏樂助興、飲酒作樂。
到了宋代,宋代經濟更為發達,夜市已普遍存在於城鎮之中,南方的夜市尤為繁榮,尤其是臨安(今杭州)。當時臨安人口多達百萬,大街小巷店鋪林立,「買賣晝夜不絕」。南宋吳自牧所著的《夢粱錄》記載,當時臨安夜市相當熱鬧,盆景花卉,衣帽扇帳,鮮魚豬羊,蜜餞糕點,時令果品,琳琅滿目。宋代學者耐得翁也在《都城紀勝》稱臨安的夜市接早市,通宵達旦,一年四季,天天如此:坊巷市井,買賣關撲,酒樓歌館,直到四鼓後方靜,而五鼓朝馬將動,其有趁賣早市者,復起開張。無論四時皆然。
後記:
從上文我們不難看出,古代的夜市相當熱鬧,而且內容相當豐富,店鋪林立,攤商雲集,買賣商品,各類小吃,品茶喝酒,肯定少不了,娛樂活動可比如今豐富的多,聽曲看戲,有雜劇、傀儡戲、影戲、雜技、散耍、說史書、講故事、談經、舞番曲、諸宮調,賭博相撲,燈紅酒綠,紙醉金迷,從古代的夜市上是不是覺得古代人是如此瀟灑,完全顛覆了印象中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刻板模樣,其實夜市也是古代經濟發展的必然產物,怎麼樣這樣的「古代夜市」你沒想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