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在「12·4國家憲法日」來臨之際,我市公布了第三屆重慶市「十大法治人物」評選結果。市公安局刑事偵查總隊侵財案件支隊副支隊長康飛等10名同志榮獲第三屆重慶市「十大法治人物」稱號。
今年是「七五」普法收官之年,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及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大力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全面展示我市「七五」普法以來的法治建設新成就,用身邊的法治人物引領社會法治風尚,持續推進全市法治建設,市委宣傳部、市委網信辦、市司法局、市普法辦在全市組織開展了第三屆重慶市「十大法治人物」評選活動。
第三屆重慶市「十大法治人物」評選活動於今年8月正式啟動,評選範圍涵蓋重慶籍或長期在重慶工作生活的非重慶籍人士;近5年來,其事跡在全市範圍內引起社會公眾廣泛關注,對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產生較大影響,並對推進我市法治建設、弘揚法治精神產生積極作用的先進典型人物。同時,法治人物可以是個人也可以是集體。
經過推薦申報、初選評審、徵求紀檢監察部門意見、網絡投票、決選評定、社會公示等環節,最終評出第三屆重慶市「十大法治人物」。此外,城口縣人大監察法制委主任委員伍東風等9名同志榮獲第三屆重慶市「十大法治人物」提名獎,重慶渝萬律師事務所楓橋小分隊等3個集體榮獲第三屆重慶市「十大法治人物」特別獎。
「十大法治人物」事跡簡介
(共10人)
1.重慶市公安局刑事偵查總隊侵財案件偵查支隊副支隊長康飛
面對電信網絡詐騙新型犯罪,他刻苦鑽研,從反詐的「小白」成為全國反詐戰線赫赫有名的神探,在看不見硝煙的網絡戰場上,與隱匿在屏幕後的犯罪嫌疑人鬥智鬥勇,全力守護市民的「錢袋子」,被譽為「反詐尖兵」。他牽頭籌建重慶市反詐中心,研發了多項反制項目,其中1項為全國首創,組織開展境外打擊,破獲一大批大要案件。先後榮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4次、三等功2次,獲評「全國公安百佳刑警」「全國最美基層民警」「感動重慶十大人物」等榮譽稱號。
2.重慶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執勤二隊政治教導員王慶
他是重慶邊檢的「金牌教員」,編撰了5萬餘字執法執勤培訓教材,總結了80餘種查緝技戰法,有效提升了全警執法規範化水平。他是邊檢戰線傳播法治文化的「好聲音」,進企業、到校園、在執勤現場先後開展普法教育千餘次,在點滴行動中弘揚法治精神。他是山城國門的「守護神」,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以「身後是祖國」的擔當始終堅守在外防輸入國門一線,在江北國際機場樹起一面依法抗擊疫情、保護群眾生命安全的金盾。個人被評為重慶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被國家移民管理局榮記二等功。
3.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人民法院立案庭副庭長何小敏
憑著對審判工作的無限熱愛,憑著優秀的法律素養和專業技能,十年來,她將法律的權威與法官的柔情完美結合,在「家長裡短」中彈奏出一曲曲「和諧樂章」,用初心使命演繹著一幕幕「巾幗擔當」。她積極推動成立了全市首個「反家庭暴力工作聯絡委員會」,帶領團隊致力於家事審判改革,使離婚證明書、婚姻冷靜期等措施及時落實到位,集體獲評「全國法院家事審判工作先進集體」榮譽稱號;她多次深入家暴頻發地區作法律宣講,有力維護了婚姻家庭穩定。多次獲評「全國維護婦女兒童權益先進個人」、重慶市「巾幗建功標兵」等榮譽稱號。
4.重慶大學法學院教授黃錫生
三尺講臺,一方校園,一片丹心,一肩道義。他紮根法學高等教育三十餘年,孜孜不倦培育桃李滿天下,筆耕不輟廣撒法治火種。他始終堅持以德修身、為人師表,積極探索法治人才培養新模式,培養了大批優秀法治事業接班人。立足專業、率先垂範,始終堅持走在生態文明法治建設的最前沿,積極參與生態文明立法活動和司法實踐的理論指導工作,成果多次獲省部級獎勵,獲「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等殊榮。
5.涪陵區檢察院白濤檢察室主任朱麗沙
紮根基層的市人大代表,破解農村普法難題的人民檢察官。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長期在農村地區以案釋法,創辦「大喇叭說法」廣播欄目,將一個個與百姓息息相關的典型案例,編寫成一則則群眾聽得懂的法律故事,利用農村廣播、FM電臺將法治之聲傳遍整個涪陵,並通過代表建議、學習強國學習平臺、普法微視頻等方式向全市延伸,努力提升群眾法治意識和法治素養,為推動全民尊法學法守法用法作出積極貢獻。曾榮獲全市檢察系統先進個人、涪陵區五一勞動獎章等。
6.重慶市司法局機關黨委專職副書記、武隆區後坪鄉白石村第一書記楊懿
他紮根偏遠鄉村3年,長期堅持上門入戶訪問座談,收集困難群眾意見,帶領村民脫貧致富,以法治扶貧為抓手,創建了「讓一讓」調解室,創新「四步調解法」化解了大量矛盾糾紛;探索實踐「三治院壩」鄉村治理機制,促進「自治、法治、德治」有機融合,助力鄉村脫貧振興;在車禍、家人重病的情況下仍堅守一線,為偏遠山區群眾解決了大量涉法難題,帶去了法治的溫度。
7.石柱土家族自治縣市場監管綜合執法支隊負責人譚克倫
多年從事基層執法工作,他主辦的大要案被央視新聞、央視財經播報,多篇論文被《重慶工商》刊載,其先進事跡被《中國工商報》專題報導,曾被評選為全國「雙打」先進個人。疫情期間,他精準定性食品中毒案件,成為全國首例市場監管部門對餐飲食品中含有致命性微生物實施行政處罰的案例,切實維護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為營造良好的經營市場法治環境作出了突出貢獻。
8.渝北區司法局普法與依法治理科科長華彩路
堅守著一名基層普法工作者的初心,紮根普法一線30年,她是全市唯一親歷「一五」到「七五」普法的親歷者,以實際行動生動詮釋了一位基層普法工作者的「老黃牛」精神。她敬業苦幹,長期帶病堅持工作,由她指導的普法動漫在全市、全國多次獲獎,打造出具有渝北特色的法治文化產品。在她的推動下,渝北區在全市率先開展法治宣傳教育普及率第三方測評,使普法「軟指標」變成了「硬任務」,這一做法被陸續推廣到全市、全國。先後榮獲全國「五五」「六五」普法先進工作者、「感動渝北人物」等諸多榮譽。
9.南岸區南坪街道「三調合一」調解中心退休幹部、專職調解員李洪峰
他法治工作經驗豐富、調解能力強,被同事和群眾親切的稱為「李調調」;他言談詼諧幽默又不失親切,常常一句玩笑話澆滅當事雙方火氣;他在調解過程中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支撐,讓當事雙方心服口服;他善於「啃硬骨頭」,面對重大矛盾糾紛和群體性案件他當仁不讓挺身而出;他始終把為群眾維權放在心頭,堅持讓當事雙方在每次調解中感受到公平正義。2019年他的工作事跡被《半月談》向全國人大政協推薦為社會創新工作方之一,被多家國家主流時政媒體報導。2020年被表彰為「全國模範調解員」、被特聘為「川渝地區」調解專家。
10.黔江區政法委退休幹部蔣大榮
年過八旬退而不休,不忘黨恩報民情。他立足新起點,面向新徵程,釋放正能量,始終行走在法治黔江建設的路上。他四處奔走、解民憂辦實事,釋法說理、化紛爭護穩定,對症施教、挽救失足青少年,被群眾親切地稱為「知心老人」。先後被表彰為重慶市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動先進個人、全國離退休幹部先進個人。
「十大法治人物」特別獎獲獎集體事跡簡介
(共3個集體)
1.重慶渝萬律師事務所楓橋小分隊
重慶渝萬律師事務所楓橋小分隊是一支由17名專業律師在三峽庫區自發組建的公益法律服務隊伍。多年來,不間斷在社區(村)開展普法宣講、矛盾糾紛調解等千餘人(次)。在渝東北率先建立律師進駐派出所「法律惠民共同體」工程,被譽為「楓橋經驗,重慶在行動」的實踐代表,也是構建「公共法律服務體系」有意義的基層探索,深得廣大老百姓及社會各界的高度讚許和廣泛好評。
2.重慶市勞動人事爭議仲裁院
重慶市勞動人事爭議仲裁院是由仲裁員組成的專業化準司法機構。近年來,構建起包括50餘項制度的重慶仲裁制度體系,其中多項為全國首創;推行「仲裁快辦」,堅持依法辦案,為18.5萬勞動者挽回損失39.32億元;線上創新開展「仲裁員以案釋法」、線下深入企業工廠、社區農村為企業主和勞動者強力普法300餘場次,受益100萬餘人次,努力讓勞動法之聲「唱響」巴渝大地;引領推動全市仲裁工作走在全國前列,入選國際勞工組織成立100周年中國成就獎並在全球展播。
3.西南政法大學民法典宣講團
西南政法大學民法典宣講團致力於讓民法典走入尋常百姓家。500餘場宣講、1300萬聽眾,他們堅持在基層,用淺顯的語言,結合生動的形式講好中國特色的法治故事。40項科技成果轉化,他們堅持用最專業的知識、最嚴謹的態度回應百姓最關切的話題、踐行中國特色的法治理想。田間院壩、社區學校、鄉鎮禮堂、一線工廠都是講臺;雲上直播、現場交流、普法讀物相輔相成;關注民生冷暖躬身實踐,追求法治信仰有所作為。(記者 黃喬)
「十大法治人物」提名獎(共9人)
(本版人物簡介由記者黃喬整理,本版圖片由市司法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