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國家由來:詳解蘇格蘭與英格蘭的歷史淵源

2020-12-13 華聲新聞

  國際新聞的舞臺是換得很快的,根本不是「你方唱罷我登場」,而是你還沒唱完,我就在起背景音樂了,東歐烏克蘭和俄羅斯的爛帳還沒算清楚,西歐英國內部又搞出了大事。

  蘇格蘭可能即將很快就要獨立了。

  按照英國首相2012年10月15日籤訂的蘇格蘭獨立協議,蘇格蘭將於2014年9月18日舉行獨立公投,屆時,蘇格蘭人民將以全民自決的方式決定蘇格蘭的未來,究竟是繼續作為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的一部分,還是以一個全新的獨立國家重登世界舞臺。

  蘇格蘭人民等待著,英國人民等待著,看熱鬧的世界人民等待著,苦不堪言的地圖生產商也等待著。

  趁著大家等待的工夫,我們將分期講解蘇格蘭獨立的來龍去脈,讓你到了正日子,能輕鬆指點英國江山。

  而為了弄明白蘇格蘭為什麼要離開不列顛,我們首先要搞清楚的前置問題是,它們為什麼會成為一個國家。

  由於蘇格蘭、英格蘭兩地的關係史攪在一起,極其混亂,兩邊的貴族又都有親戚關係,這位王子要不要叫對面的公主為三舅媽,都得翻書查半天,所以我們就儘量簡明地說一下,儘量少用陌生的地名和人名,唯一目的是講明白,這兩個多次交戰的國家,是怎麼最終走到一起去的。

  勇敢的心

  相信大部分人對蘇格蘭最深的印象無非是風笛、男人穿裙子,以及華萊士的那句「Freedom」。雖然《勇敢的心》這部電影在史實上錯漏百出,當不得真,但它表現的蘇格蘭追求獨立的那種波瀾壯闊卻是真實的。

  他們之所以追求獨立,是因為在他們的漫長歷史中,大部分時間裡,他們與南邊的英格蘭並不是一個國家,甚至一些時候,是敵對關係。

  羅馬帝國時期

  公元前54年,羅馬帝國軍隊渡過英吉利海峽,入侵不列顛島,那時候的不列顛島上居住的是凱爾特人,跟精銳的羅馬軍隊相比,基本就是原始人。幾仗打下來,羅馬人就把凱爾特人打服了,控制了英格蘭的大部分和整個威爾斯,並將其設置為羅馬帝國的一個行省——不列顛尼亞省。

  羅馬人繼續往北打,也很輕易地打敗了蘇格蘭地區的皮克特人(同屬凱爾特族),但問題來了,蘇格蘭地形複雜,皮克特人又頗為彪悍,再加上北邊離羅馬實在太遠,不好管,於是羅馬放棄了蘇格蘭,而是改為在英格蘭、蘇格蘭交界的地方修長城(眼熟吧?),意思就是:我不管你,但你也別想過來騷擾我,大家各過各的。

  到這裡,對於同樣擁有長城的我們來說,應該已經很容易理解了,畢竟,長城兩邊文明的區別會有多大,一旦打開城牆,兩邊的軍隊會爆發多殘酷的廝殺,我們大概比地球上其他任何民族都更清楚。

  獨立戰爭時期

  公元11世紀,鄧肯一世繼承了蘇格蘭地區的王國(阿爾巴王國)的王位,沒多久又被麥克白(眼熟吧?)推翻,過了十幾年,鄧肯一世的兒子馬爾康姆三世復仇,重登大寶。(這就是莎士比亞悲劇《麥克白》的原型故事)

  11世紀中後期,徵服者威廉入主英格蘭,這位狂人自然閒不住,繼續入侵蘇格蘭,打得馬爾康姆三世送兒子當人質表示臣服,從這個時候起,英格蘭王族和蘇格蘭王族之間開始通婚,雙方邁入「其實我們都是一家人」的快車道。

  13世紀末,當時的英格蘭國王是戰鬥力首屈一指的愛德華一世,他打進蘇格蘭,直接推翻蘇格蘭國王,雖然蘇格蘭民族英雄威廉·華萊士(梅爾吉布森飾,嗯)反抗了一段時間,但也無濟於事,蘇格蘭開始成為英格蘭王國的一部分。

  14世紀初,強人愛德華一世死了之後,他的繼承人不頂用,羅伯特·布魯斯領導蘇格蘭再次反抗,並加冕成為蘇格蘭國王。

  14世紀中後期,羅伯特·布魯斯的兒子沒有子嗣,於是由羅伯特·布魯斯的外孫(姓斯圖亞特)繼承蘇格蘭王位,這就是斯圖亞特王朝的開始。

  斯圖亞特王朝時期

  斯圖亞特王朝比較牛叉的地方在於,它的國王們生兒子的能力都比較穩定,所以王位傳承都很順利,沒有搞得全國雞飛狗跳的,但到了它的第七個國王詹姆士五世的時候,就掉鏈子了,這位仁兄的唯一合法繼承人是個女兒,沒辦法,只能傳位於她,也就是瑪麗一世。(同時期英格蘭女王也叫瑪麗一世,夠亂吧……)

  這時候是16世紀中期,18歲的瑪麗一世已經親政,那邊英格蘭的女王就是大名鼎鼎的伊莉莎白一世,經過之前那麼多次通婚之後,這兩位女王有了親戚關係,但伊莉莎白一世認為瑪麗一世威脅到了她的統治,於是趁著她被蘇格蘭貴族推翻,將她關了起來,一關就是18年,並最終把她殺死。

  但是伊莉莎白一世沒想到的是,隨著瑪麗一世的死,一個巧妙的繼承關係生效了。

  由於伊莉莎白一世終生未嫁,她沒有後人,所以她的第一繼承人就成了瑪麗一世的兒子,也就是蘇格蘭的國王——詹姆士六世。

  王國合併

  1603年,伊莉莎白一世去世,她指定詹姆士六世繼位,自此,英格蘭與蘇格蘭「共主聯邦」的格局形成,兩個國家擁立同一位國王(還是個蘇格蘭人),雖然這個時候兩邊還沒有真正合併,對外也還是兩個國家,但實際上已經在開始執行同一套政策了,翻譯成我們中國話,這叫「一套班子,兩塊牌子」。

  到了17世紀末期,光榮革命之後,君主立憲制被確立下來,兩個地區的關係不能再拖了,於是兩邊的議會坐下來談判,最終達成協議,兩個議會合併,兩個國家去除獨立稱號,合稱大不列顛聯合王國,存在了800多年的蘇格蘭王國從此消失。

  自此,英格蘭和蘇格蘭成為了一體,以大不列顛的名義走出群島,將他們的商隊和戰艦、文明與戰火送向歐洲之外,迎接他們的是既聯合又矛盾,既統一又動蕩的300年。

相關焦點

  • 英國國家由來:詳解蘇格蘭與英格蘭的歷史淵源
    按照英國首相2012年10月15日籤訂的蘇格蘭獨立協議,蘇格蘭將於2014年9月18日舉行獨立公投,屆時,蘇格蘭人民將以全民自決的方式決定蘇格蘭的未來,究竟是繼續作為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的一部分,還是以一個全新的獨立國家重登世界舞臺。  蘇格蘭人民等待著,英國人民等待著,看熱鬧的世界人民等待著,苦不堪言的地圖生產商也等待著。
  • 英格蘭,蘇格蘭和威爾斯,英國名稱背後的故事
    可能很多人都注意到了,英國有好幾個名字,像它的正式名稱就是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此外在歷史上,它又被稱為不列顛,英格蘭,英吉利,大英帝國等等,為什麼一個國家有著這麼多的名字呢?咱們這期就好好聊聊英國這些名字的由來。
  • 英格蘭,蘇格蘭和威爾斯,英國名稱背後的故事
    可能很多人都注意到了,英國有好幾個名字,像它的正式名稱就是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此外在歷史上,它又被稱為不列顛,英格蘭,英吉利,大英帝國等等,為什麼一個國家有著這麼多的名字呢?咱們這期就好好聊聊英國這些名字的由來。
  • 由英格蘭、威爾斯、蘇格蘭等地組成的英國是一個統一的主權國家嗎
    此後蘇格蘭和英格蘭分別作為獨立的國家各自發展:1534年英格蘭國王亨利八世進行宗教改革,創立英國國教聖公會。這樣一來英格蘭同仍保持天主教信仰的蘇格蘭之間又出現了宗教意識上的分歧。自從愛德華一世死後蘇格蘭從英格蘭的統治下獨立出來就一直視英格蘭為自己的最大威脅。事實上從當時的地緣格局而言:英格蘭也的確是蘇格蘭最大的外患,為此蘇格蘭採取遠交近攻之策。
  • 由英格蘭、威爾斯、蘇格蘭等地組成的英國是一個統一的主權國家嗎
    此後蘇格蘭和英格蘭分別作為獨立的國家各自發展:1534年英格蘭國王亨利八世進行宗教改革,創立英國國教聖公會。這樣一來英格蘭同仍保持天主教信仰的蘇格蘭之間又出現了宗教意識上的分歧。自從愛德華一世死後蘇格蘭從英格蘭的統治下獨立出來就一直視英格蘭為自己的最大威脅。事實上從當時的地緣格局而言:英格蘭也的確是蘇格蘭最大的外患,為此蘇格蘭採取遠交近攻之策。
  • 英格蘭不是英國?英國怎麼有四個國家
    我們常說英格蘭人們就以為是英國 但其實英國只是一個聯合國家他分為四個部分 。可以說是四個國家 是英格蘭 威爾斯 蘇格蘭 北愛爾蘭 。只不過英格蘭比較出名特別是足球 但看足球的朋友就會知道英國其實有四個足協!
  • 英國是怎麼形成英格蘭、蘇格蘭、北愛爾蘭、威爾斯格局的?
    看過世界盃足球賽的同學應該都知道,在世界盃的球隊中,從來沒有出現過一直英國隊,而經常看到英格蘭隊,但是英格蘭卻不能代表整個英國,因為英國一共分為4個區域:英格蘭、蘇格蘭、威爾斯、北愛爾蘭。他們統稱為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也就是英國。首都倫敦,就位於面積最大的英格蘭。
  • 英格蘭不是英國?英國怎麼有四個國家
    我們常說英格蘭人們就以為是英國 但其實英國只是一個聯合國家他分為四個部分 。可以說是四個國家 是英格蘭 威爾斯 蘇格蘭 北愛爾蘭 。只不過英格蘭比較出名特別是足球 但看足球的朋友就會知道英國其實有四個足協!
  • 英格蘭和蘇格蘭為何最終合為一個國家?
    歷史上英格蘭和蘇格蘭曾經是兩個國家,直到1707年才合併。有人說,英格蘭與蘇格蘭之間的聯姻,「婚前」磕磕碰碰,「婚後」也不算恩愛。那麼人們不禁要問,他們當年為何要結合?本文就來回顧一下這場被稱為「英國18世紀最大政治成就」的聯姻。
  • 蘇格蘭與英格蘭的千年恩怨
    除了貴族之外,蘇格蘭長老會也是一個權力極大的最高宗教裁判會議,地位有些類似於英格蘭的議會,但經常與國王發生衝突。在英格蘭,都鐸王朝亨利八世的宗教改革使得教會隸屬於國家,而在蘇格蘭,有時國家似乎完全隸屬於教會。在外交方面,蘇格蘭王國延續了與法國的"老同盟"關係,但是國王和大貴族經常與英格蘭聯姻。
  • 都是英國,蘇格蘭和英格蘭為啥不同,哪裡不同?
    此後,蘇格蘭王國歷經鄧凱爾德王朝、坎莫爾王朝、巴裡奧爾王朝、英格蘭佔領、布魯斯王朝以及斯圖亞特王朝統治,至1707年與英格蘭王國合併成為聯合王國後不復存在。  2014年9月18日,就蘇格蘭是否脫離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舉行的公投被否決。但2016年6月23日英國公投結果決定脫離歐盟,這嚴重衝擊蘇格蘭的利益,獨立聲浪因而再起。
  • 蘇格蘭:與英格蘭纏繞千年的分合
    很多人以為,蘇格蘭、英格蘭都是親兄弟,不存在民族差異,鬧獨立只能滿足政客們的欲望,從地方長官變成一國首相。但了解過蘇格蘭的歷史才發現,這種認識錯得離譜,他們不是親兄弟,歷史上並非一個國家,而且千年來戰事連綿不斷,蘇格蘭一直處在英格蘭的入侵陰影之下。
  • 英格蘭、蘇格蘭、威爾斯和北愛爾蘭是什麼關係,為何蘇格蘭要獨立
    由於英國脫歐,因此導致了歐盟的離心,英國和歐盟其他國家關係出現裂痕,更嚴重的問題是,英國國內分離勢力急劇抬頭,蘇格蘭、倫敦、北愛爾蘭等地紛紛鬧獨立,尤其是蘇格蘭,鬧得動靜非常大,蘇格蘭的公投差點讓英國人分裂。在這種背景下,人們不得不重新審視英國四大組成部分之間的關係。那麼英格蘭、蘇格蘭、威爾斯和北愛爾蘭四地到底是什麼關係,為何蘇格蘭非要獨立?故事還要從中世紀說起。
  • 自由戰火永不熄滅,蘇格蘭與英格蘭的千年恩怨
    直到21世紀,蘇格蘭民族獨立運動都是英國內部較為棘手的問題之一。多年以來,蘇格蘭政黨一直致力於從英國政府獲取更大的自主權。甚至在2014年,蘇格蘭要求獨立的民意高漲,英國舉行了轟動全球獨立公投。雖然最後以48%的選票失敗,但這也使得蘇格蘭後續達到了更高程度的自治。可為何處於同一個國家,蘇格蘭民族獨立意識如此強烈?
  • 英格蘭和蘇格蘭為何最終合為一個國家?
    歷史上英格蘭和蘇格蘭曾經是兩個國家,直到1707年才合併。有人說,英格蘭與蘇格蘭之間的聯姻,「婚前」磕磕碰碰,「婚後」也不算恩愛。那麼人們不禁要問,他們當年為何要結合?本文就來回顧一下這場被稱為「英國18世紀最大政治成就」的聯姻。
  • 蘇格蘭為什麼不願被英國管治,一直鬧獨立
    上圖_ 英國地圖(蘇格蘭、英格蘭、威爾斯、北愛爾蘭) 這四個部分起初是四個獨立的國家,等到近代英格蘭強勢崛起,日不落縱橫天下後,才回頭將其他幾個部分合併
  • 英格蘭、蘇格蘭、威爾斯及北愛爾蘭的知識
    (這五個國家組織了情報共享系統「五眼聯盟」)三,英格蘭面積約13萬平方公裡,是英國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經濟最發達的一個部分。在歷史上,英格蘭與蘇格蘭之間是以哈德良長城為界。1914年,英格蘭佔有的殖民地比本土大135倍,成為第一殖民大國,自稱"日不落帝國"。四,蘇格蘭是英國的政治實體之一。無論從種族和歷史上說,蘇格蘭和英格蘭都不是一回事,甚至可以說格格不入。
  • 蘇格蘭在歷史上為何總是打不過英格蘭?
    作為不列顛島上兩個最大區域,英格蘭和蘇格蘭在歷史上都有過獨立的政權,彼此之間也爆發過很多衝突。但英格蘭卻贏得了其中的大部分戰爭,並始終在勝率方面做到對蘇格蘭的壓制。這種優勢的源頭是什麼呢?這也是為什麼蘇格蘭在歷史上屢屢被英格蘭人暴打的原因。不僅人口偏少,文化、經濟和社會結構都比英格蘭要落後一拍。
  • 蘇格蘭為什麼總想要獨立出去,脫離英國呢?
    首先,我們要了解英國,英國全名叫做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其中的四大主體就是英格蘭、威爾斯、蘇格蘭和北愛爾蘭,正因為是聯合組成的國家,導致英國總是處於隱患之中,其中蘇格蘭和北愛爾蘭一直想要獨立,並且蘇格蘭如果再次舉行公投,很有可能就會脫離英國。
  • 回眸蘇格蘭與英格蘭的千年恩怨
    [摘要]詹姆斯二世信仰天主教,但英格蘭議會希望未來的君主是新教徒。國內現有對「英國史」的研究,主要是「英格蘭史」與「1603年後的不列顛史」。蘇格蘭史在中文研究中處於明顯弱勢,在英國史中所佔比重較低,或散落在不列顛史的角落,或以人物和專題研究形式存在,很少以獨立王國的歷史研究的面目出現。由此,非專業人士難免高估英格蘭和蘇格蘭之間的聯繫,將不列顛看成是古已有之的統一王國,或者以為英格蘭史即完全等同於英國史。於是,有可能會好奇為何今時今日蘇格蘭依然有獨立的訴求。